天意文学网 > 隐龙惊唐 > 第九百三十八章 机会永远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第九百三十八章 机会永远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李师确实是个人才。


  不是因为他长得俊郎,玉树临风。


  也不是因为他出身名门,精通战法战术。


  更不是因为他与李沐交情深厚。


  说他是人才,是因为李师善于模仿。


  不管是模仿古人,还是模仿他祖父李靖,亦或者是模仿李沐。


  不,不,这一点李师是打死也不愿意承认的。


  模仿之所以为模仿,是因为形似而非神似。


  神不似,那就是赝品。


  如果是古董,就不值钱。


  但在官场上或者战场上,却很值钱。


  有一句俗话说得好,乱拳打死老师父。


  说得就是这一点,兵法战术的精要之处,在于出其不意。


  每个人的心气脾性和作战风格,都会有迹可寻。


  有迹可寻,就是破绽。


  李师没有破绽。


  没有破绽自然无迹可寻。


  甚至在离开伊州城时,李师都不曾想过要在此设伏。


  可在那一瞬间,他就果断地下令停止回撤。


  这,便是出其不意。


  决定了这点之后,李师才开始筹划、盘算该如何打,怎么去打赢,打不赢会有怎样的后果,打赢了能得到怎样的回报。


  这就是未战先虑败。


  机会永远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


  朱邪克勒率大军东进。


  既然李沐已死,他就再无对手。


  李大亮可以算作半个对手,可李大亮带兵撤了。


  朱邪克勒能理解,李大亮只是个臣子,左右不了大唐朝局。


  一百人个,有一百种心思。


  没有了李沐,大唐朝廷短时间内,就没有一个能将百种心思拧合成一股的人。


  就算大唐人口再多,国力再强,有何可惧?


  战争从来就不是比人多。


  此时的朱邪克勒心中,很大方地将李师的份量提升了许多,他认为李师经过此战,也可以成为他的半个对手。


  一个能克制贪欲的人,内心一定强大。


  朱邪克勒看重内心强大的人,就象他看重李沐一样。


  他认为李沐的内心有他一样强大。


  都是从凉州一步步走出来的人,没有强大的内心,活不到现在。


  所谓惺惺相惜,说得就是这个理。


  但李师也撤了,撤了是说的好听,难听则是逃了。


  就算之前是半个对手,可逃了,自然是心无战意。


  心无战意之人,就算再强大,那无法进入朱邪克勒的眼中。


  逃就逃了吧,如果敢反抗,那就辗碎他们。


  这一路上,朱邪克勒不断地在分析李师和李大亮。


  他认为他已经分析得非常清晰。


  李大亮是个攻防兼备,且很固执的不可多得的主帅。


  可问题就出在李大亮攻防兼备。


  要么攻,要么防,何须攻防?


  朱邪克勒坚信,最好的防守就是进攻。


  所以,李大亮不足为虑,特别是没有了李沐支持的李大亮,更不足为虑。


  而李师是个心性坚韧、狡诈似狐狸的将领。


  在朱邪克勒看来,李师此生也只能是个将领,这样的人,不可为帅。


  聪明人,起步早,进境快,可往往最后的成就不如资质平庸之人。


  因为他们习惯了自己的聪明。


  就象一个知道使用杠杆的人,绝不想再去用蛮力一样。


  可无论是根基,还是阅历、经验,需要得是慢慢地沉淀和积累。


  聪明人往往根基不稳。


  他们尝过了以奇胜的甜头,就不会想去尝以正合的辛酸。


  聪明人永远不会去想,夜路走多了,总会遇见鬼。


  用奇无法左右战争的走向。


  没有一场战争,可以被阴谋决定胜败。


  在朱邪克勒看来,李师就是那个夜路走多了,遇见鬼的人,亦不足为虑。


  果然,伊州城证实了朱邪克勒的判断,这又是一座空城。


  甚至没有在伊州城进行修整,朱邪克勒就下令继续东进。


  没有了作战士气和意志的唐军,曾经再强大,也只是一堆散沙。


  就象没有了李沐的李大亮和李师一般。


  但朱邪克勒依旧谨慎。


  伊州东南三、四百里地,就是他东进的第一目标——玉门关。


  所以,他决定,在离玉门关百里地时,停止前进,扎营等待后军会师之后再进攻。


  兵不血刃,连下三州之地,突厥人士气高涨。


  所有人都认为,拿下伊州之后,玉门关挡不住自己。


  恐怕真正的抵抗,会在凉州。


  这是突厥大军上下,一致的认知。


  可他们不知道,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里。


  一致认同的共识,随时会被否定、推翻。


  ……。


  李师站在沙丘上,用望远镜看着伊州城方向。


  这望远镜,整个大唐凑在一起,只有十二个,而且不是统一制式。


  十二架中,没有一架是相同大小的。


  李家庄所产的玻璃,虽然已经接近于无色透明。


  但毕竟还不是有杂色的,更到达不了光学玻璃的要求。


  好在这世上只要有足够的钱和人,很多困难的事都办得到。


  从波斯商人的手中购买大量透明水晶,进行挑选后,能工巧匠以人力打磨弧面。


  制成的镜片显然达不到后世民用的标准。


  但在这个世上,足矣。


  冷兵器的战场上,胜负之间的距离不会超过两里地。


  两里地,以步兵冲锋的速度是一柱香。


  以骑兵冲锋的速度是一瞬间。


  只要早于敌人两里地发觉对方,就足以决定胜负。


  突厥人也有骑兵,而且单兵作战能力与唐军骑兵有过之而无不及。


  但任何骑兵作战,都需要有一定距离的准备和加速。


  否则,就是还不如步兵来得反应快。


  骑兵的冲锋也绝不是排成纵向直线。


  那等于是自杀。


  冲刺的过程中,往往前后骑兵是交叉开的,否则高速的情况下,稍有不慎,就会引起撞击和踩踏。


  这个准备的过程,是需要时间的,根据训练的不同,和士兵素养的不同,时间会有长短。


  但显然,两三里外,神机卫骑兵已经进入冲刺状态。


  这个距离,根本不会给突厥骑兵,留下排兵列阵的时间。


  反应快的突厥骑兵顿时向左右散开,但左右都是人马,又怎能散得开呢?


  胡族单兵能力强,但缺少的是训练。


  训练是要花费巨资的,胡族从来就没想花这钱。

  :。:


  (https://www.tyvxw.cc/ty66624/5431064.html)


1秒记住天意文学网:www.tyvx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tyvx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