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家 家族一
第三章 家 家族一
马庆民满身酒气,明显是喝多了,嘴上也没了把门的,对马明宇和柳玲的话题喋喋不休,估计是在大队喝酒时也看见了马明宇和柳玲一起放鹅回来,和柳国山产生了义气之争,便拿马明宇作伐,狠狠抨击着嘴中的柳大脑袋,这对往日总是一副严肃甚至有些严厉性子的马庆民来说,在老马家都是很少见到的奇景。
这不得不从老马家整个家族的起源说起。
马明宇家所在的屯子叫做向阳屯,队部在这里,自然也叫做向阳大队,虽然现在早已没了生产队,官面上都称作村委会了,但人们还是习惯原来“大队”的称呼,而老马家并不是向阳屯的原住民,而是生产队成立的时候,由于 “合并自然屯”的政策原因,后来搬过来的,也是从那时候开始向阳屯才有了一定的规模,而作为响应政策坚决彻底的马明宇爷爷,作为原来的屯长,来到向阳屯后便成了生产小队的队长。
要说起马明宇爷爷,那时更是一个十里八村都叫得响的人物,做了一辈子老生产队长,几次被征召到大队部工作,但由于文化低,都被他拒绝了,对此,老人一直耿耿于怀,直到去世,都引以为憾。
所以在子女的教育上,除了马明宇大伯马庆安从年轻时开始赶大车,剩下的个个都念书念到了初中,而马明宇二大马明泰甚至还在县里的师范读了三年书,现在也是向阳小学的老师,可惜爱喝大酒,几次转正的机会都没转成,至今还是民办老师,这也是马明宇爷爷前半生最宠二儿子,到后来最看不上的也是二儿子的原因。
等到了马明宇父亲马庆国这里,只念到了八年级,便说什么也不念书了,也挺令老人失望的,尽管如此还是成了大队里“黑狗队”的队员,那时的黑狗队就相当于后来的保安,但是比保安权利又大了许多,介于警察和保安之间,很不正规,所以后来政府取缔了这一组织,等黑狗队解散后,马庆国又开始成了大队收粮的职工,一直到生产队解散后,还干了几年,直到村里不收粮了,马庆国才真正的做回农民。
实际上马庆国下边还有一个男孩,但是很小就夭折了,连名字都没有起,也就没排行,马庆民直接成了老四,要说起来,哥几个学习最好的就是马庆民,可惜赶上了文革,没办法读高中,要说这还不是马庆民运气最差的事情,而是他刚回队里一年多,马明宇的爷爷就去世了,而此时马庆民才刚订婚,马明宇奶奶又是一个不知事的,没多久便开始闹分家,一大家子转瞬间崩塌。
说起这件事,马庆国到现在一想起来还在骂马老二,当时闹得最欢的就是马庆泰,这以后马庆国也从来不管马庆泰叫二哥,一直管他叫二老歪,哥俩也不是一般的不对路,见面就吵吵……而当时挑起家里大梁的便是刚成家的马庆国,毕竟还在大队里有个工作,农村里一直有个不成文的惯例,一般大家庭分家,都是小的往出分,但双亲不全的,一般都是老人跟着小的过,但老四还没成家,马庆国便担起了养老扶幼的重任,不仅给马庆民成了家,还找人送礼把马庆民弄成了小队会计,当然这主要还是凭的马明宇爷爷留下来的人望。
而马庆民也不负重望,成了小队会计之后,说钻营也好,说努力也好,很快便当上了大队会计,又做到大队长,而当时和他一起搭班子的书记就是柳国山,要不说两人是老冤家,共事几年,先是马庆民把柳国山给拱走了,拱到了乡里,然后又是柳国山反击,把马庆民弄的呆不下去了,他又回来当了书记,这次算是彻底反过来了,马庆民被弄到了乡里。
当时别说两人关系闹得不可开交,就是两个家族的人见面也仿若仇人似的,反而这几年两人不在一个地了,不再有利害关系,也有了点缓和的迹象,但是作为他们本人来讲,还不能把之前的事情单存的看成谁搞谁,谁整谁,都是为了工作,只有出纰漏或是被人抓住了把柄才会有斗争。
要说在乡里和大队书记哪个好,这个还真不好说,但是以两人在乡里所处的职务看,肯定是不如大队书记的,因为柳国山到乡里管的是道班,也就是往路上铺沙子的头头,而且只属于合同干部,看不着钱不说,管的人也差了天地去了。
同样一个位置,马庆民到了乡里却搞出了花,原来只是往通向县里的主干道上铺沙子,而到了马庆民接手后,却开始往乡里到各个大队的土路上铺沙子,要想富先修路,马庆民吆喝着村里人都知道的口号,手里权力也蹭蹭往上长,十几个大队,除了几个挨着主干道上的屯子之外几乎都是土路,沙子从哪来,多少钱一方,哪段路谁负责,卸多少沙子铺多少,这都马庆民说的算,有业务就有权利,平平常常一件事硬是被他经营成了政绩,县里领导都下来视察了,一通表扬,当然也上了县里的新闻,自然乡里领导也感觉脸上有光,实际上所花的钱还是农民买单,从卖粮款里扣除,只不过修路这种摊牌更为农民理解罢了。
铺上沙子的土路其实也是治标不治本,开春化冻时和雨天还是特别难走,但到底是有助于道路硬结,聊胜于无,接下来马庆民又开始向上路的农用车收养路费,顺带着还给乡里创了收,虽然不合法,但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给组织带来利益的人向来受领导喜欢,凭着管理道班的出色表现,大前年马庆民还转了正,弄成了干部编制,然后摇身一变,调到了乡里的经管站,直接成了各个大队的上级领导,因为经管站主要就是管理农村账目和资产的等等,而且马庆民去经管站就是为了等老站长退休接权的,可以说形式是一片大好。
马明宇还有个大姑,嫁到了乡政府南面的屯子,自从马明宇奶奶去世后就很少回来。安泰国民,四兄弟的名字读起来就很有寓意,马明宇爷爷在世时,老马家很穷,那时候的干部都两袖清风,一心为公,但却给后辈留下了许多无形资产,除了老大出了一辈子苦大力之外,剩下哥三都有个工作,虽然马庆国不收粮后闲了几年,但也得到了马庆民的照顾,现在又成了往路上铺沙子的工人,活没多少,一年也能收入个千八百的,对于一个老农民来说,就算是白捡钱。
而这一代人里,马庆民是老马家发展最好的一个,算是继承了马明宇爷爷的全部余荫,而且还青出于蓝,年龄刚四十三,挑起了老马家的大梁,一个家族有了主心骨,就完全焕发了整个家族的生机。
(https://www.tyvxw.cc/ty66322071/25972226.html)
1秒记住天意文学网:www.tyvx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tyvx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