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芦渔光阴
张忠南被杀后,宋廷上下再没人敢提联金之事,越来越多的人建议联蒙灭金。端平元年,公元1234年,宋理宗派孟珙和江万载出兵攻金,和蒙军张柔部一起包围蔡州,金哀帝自杀,完颜承麟在乱兵中继承帝位,次日便被杀死,做了仅仅一天的皇帝金国就灭亡了。
宋军将金主完颜守绪的尸体和金丞相张天纲押到临安祭祖,以雪靖康之耻。按照当时和蒙古的约定,金亡后,宋廷可收复东京汴梁和西京洛阳。宋军一鼓作气拿下汴梁,又趁势发兵西进,被早已埋伏在洛阳城外的蒙古军大败,丢下军资器械溃逃,这便是“端平入洛”。自此,蒙古借口宋廷不宣而战违背盟约,大举攻宋。霎时间,淮东、荆湖、蜀地战乱纷起,宋廷应接不暇,江北难民纷纷南逃。
虽然江北战乱,但江南相对安定,百姓除了增加些赋税,生活并未受到太大影响。李家在这种担惊却又安定的日子里延续着生活,转眼几年,李继先和李庭芝兄弟已长成半人高的小少年,全家人仍靠李大江打鱼为生。
李氏十分疼爱这两个孩子,尤其疼爱继先,继先不仅听话,爱读书,还十分勤快。
这日日,继先和庭芝上山砍柴返回时,庭芝跑在前面,继先扛着柴后面跟着,“继先,快点,要回家吃饭了。”
继先擦擦额头上的汗,“哥哥,你慢点,我追不上你。”
庭芝停下脚,“来,我背一会,待会让娘看见又要骂我了。”
继先推让,“不用,我跟娘说前半程是你背的。”
庭芝若有所思,“怪不得娘那么疼你,给我吧,我来背。”说着便从继先背上取下木柴。二人边走边聊。
“哥哥,你长大了想干什么?”
“做个大将军,上阵杀敌,让别人怕我。”
“哥哥真有志向,以后肯定能做将军,就像岳飞一样的大将军。”
“那当然,你以后想做什么?”
继先一脸无所谓的表情,“我不想做将军,也不想做大官,就想做像爹一样的人”。
庭芝惊讶道:“你想打渔呀?那你读这么多书干嘛?打渔又不用读书,再说了,打渔能有什么出息?”
忽然,继先一愣,看到前方路边的草丛中有一团黑东西,“哥哥,你看那是什么?”
庭芝放下柴,二人蹑手蹑脚上前,定眼一看,竟是一个和他们差不多年岁的男孩。男孩一脸草沫,身上的衣服破烂不堪,干瘪焦黄的脸被散乱的头发盖住一半,蜷缩在草丛里一动不动。
二人以为他死了,一阵凉风吹来,男孩打了个冷颤,蜷缩得更紧,继先叫道:“他还活着”,便弯下身拉他,“哎!你起来,这里凉。”
“继先,他好像病了,起不来。”
“那怎么办?要不我们带他回家吧?”
庭芝想了想,“我背他,你背着柴。”二人带着男孩向家赶回。
庭芝推开用干柴扎成的院门,向屋里大喊,“爹,娘,快来!救命呀!”
李氏听到喊叫,慌忙跑出来,看到两个孩子大汗淋漓,庭芝身上还背着一个孩子,问道:“你们俩去干什么去了,这孩子是谁?”李氏指着庭芝身上的孩子,一脸迷惑。
继先道:“娘,我和哥哥山上砍柴,回来的时候在路边草丛看到的,他病得起不来,就把他背回来了。”
李氏走过来,把继先脸上的汗水抹去,又从庭芝身上把孩子抱下来。少年艰难地呻吟,李氏看看孩子枯黄的面容,心疼道:“她是饿昏了,继先,你赶快到厨房弄点热水和吃的。庭芝,你去屋里把床上的被子铺好,我抱他躺床上。”兄弟俩小野马似的跑去了。
李氏把少年放到床上,怀抱着他的头,接过继先手中的碗给他喂水,继先和庭芝伸着头目不转睛地瞅着。少年喝下水,咳嗽了几声,苏醒过来,有气无力地看着他们,李氏和继先兄弟松了一口气。
“你们俩去叫你爹回来,他还在江边打渔,先让这孩子休息会,等会再给他吃东西。”李氏把少年轻轻放在床上,盖上被子。三人走出房间,继先和庭芝出了院门向江边跑去。
不一会,李大江带着兄弟俩回来了。李大江扛着条破鱼网,继先和庭芝手中各拎着几条小鱼,“孩他娘,急着催我回来啥事?今天晦气,就打了几条小鱼,不过也够晚上炖几碗汤喝了。”李大江进院把渔网搭在墙上晾晒,继先和庭芝拎着手中的小鱼逗着玩。
李氏走上前,帮李大江搭手晒渔网,“当家的,刚才这兄弟俩打柴时救了一个孩子,在屋里。”李氏看了眼兄弟俩,又向屋里递了下眼神,“孩子饿昏了,怪可怜的,刚才给他喝了点水,已经醒了,现在睡着了。”
李大江放下手中的活,立在墙边半晌没说话,看了下继先,继先以为自己做错了什么?庭芝赶忙道:“爹,你别怪继先,是我背回来的。”
继先道:“是我让哥哥背回来的,不怨哥哥,那小孩太可怜了。”
李氏看着兄弟二人相互关爱,心中欣慰,走上前蹲下来,摸着继先的脸,“都是苦命的孩子,娘谁都不怪。”说着,眼泪流了下来。
继先和庭芝忙给李氏擦眼泪,“娘,你别哭。”
李大江怕李氏将继先的身世说漏嘴,把李氏拽起来,“给孩子说这干啥?快去看看那孩子怎么样了。”
四人一起走进屋里,少年听到他们进来,拖着疲软的身子挣扎着爬起来。李氏一把扶住他的肩膀,又把他放回被窝,“躺下别动,孩子,我给你拿吃的。”继先机灵地把桌子上的饼递给李氏,李氏掰成小块喂少年,少年微微张开干裂的嘴唇,一口一口用尽全身力气咀嚼。
“孩子,你叫什么名字,家在哪儿,怎么到这儿的?”李大江问道。
“我叫张…世…杰,是范阳的,跟爹娘逃…难来的,爹娘过了江就…饿死了。”张世杰声音断断续续。
兄弟俩相互念道:“张世杰”。
李氏看看李大江,眼神中似有恳求,但未说出口,李大江二话没说,“这儿以后就是你家了,你就待在这里吧!”
张世杰眼中闪出几滴晶莹的泪花。
庭芝高兴道:“我们又有小伙伴玩了。”
继先问世杰:“你多大?”
“七岁了。”
“我八岁,你以后就是我弟弟了,我以后既是弟弟也是哥哥,哥哥,你以后有两个弟弟了。”继先向庭芝高兴道,全家人大笑。
秋风瑟瑟,一川芦荡渐渐被霜露染白,等到芦苇褪去最后一丝绿意,漫天的芦花如同飞雪随风起舞,飘在江面上,星星点点簇拥着,像盛开的小花。芦苇荡中已经找不到野鸭蛋了,不过偶尔还能见到几只落单的野鸭。到是各种鱼长得又肥又大,在江面上频频翻动着白肚皮,只要随便撒一网,定能网出几斤重的,李大江天天收获满舱。
李家小院里,庭芝三兄弟正趴在石凳上读书,李大江打渔还没回来,李氏打柴去了,临走前嘱咐他们好好读书,不要乱跑。世杰抱着一本《孟子》在读,“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曾益其所不能…”继先读的是唐诗,他一向最爱唐诗,这是李大江用四条大鱼从街上换来的,世杰读的《孟子》才花了两条鱼。只要继先说要什么书,李大江总会想办法满足他。庭芝坐不住,每读一会就要去耍会木棍,在院子里左挑右闪,看起来像模像样。
“大哥,你别玩了,转都我头晕,你这篇文章背完了没有?爹回来要问的。”世杰放下书,不耐烦地劝庭芝。
庭芝不理会,“放心吧,我早就记住了,我才不像你那样死记呢,读了半天还没记会一页。”
继先合上书本,“大哥,别这样说三弟,你还是坐下来好好看书吧。或者我们去看看娘回来了没有,帮他背柴?”
世杰道:“我还要再读一会,你们去吧。”
庭芝和继先正要出门,李氏回来了,“你们干什么去?”
继先道:“娘,我和大哥要去接你,怕你打的柴背不完。”
“继先最知道心疼娘了”,李氏把柴放在院门里边,一不留神看到地上掉了的本书,走上前捡起来,“这是庭芝的书?”
庭芝胆怯,连忙解释,“是,不过今天的功课我都背完了。”
李氏看到庭芝手中还拿着木棍,“你爹辛辛苦苦用打来的鱼给你们换书,你就是不争气,就不能像继先和世杰一样让我省心啊?好歹你也是我亲生…”说到这里,李氏似乎感觉说错了话,又干咳了一声,“好歹你也是当大哥的,还不如两个弟弟呢。”
继先拉着李氏的手,“娘,大哥真的很听话,他全都背会了。”
世杰也站起来,“娘,二哥说的没错,大哥背完了才玩的,这书是我刚才不小心弄掉地上的,我忘了捡起来了。”
李氏坐到石凳上,“娘不想怪你们,只是想让你们好好念书,我和你们爹养你们三个不容易,不希望你们长大了像我们一样打一辈子鱼,想让你们都有出息。咱家穷,供不起你们读学堂,只能换几本书让你们读,你们一定要争气。”
庭芝放下手中的木棍,一脸悔意地走过来,“娘,我知道错了,以后我一定好好读书,还要帮爹和娘照顾好继先和世杰。”
李氏欣慰地点点头。
公元1237年,蒙古窝阔台汗召开忽里台大会,决定西征斡罗斯,因无力分兵,对宋攻势放缓,决定暂时与宋和解,实则蒙蔽宋廷,换取时间,来日再征讨。蒙古使臣一行在兀良合台的带领下向临安进发,兀良合台网罗了漠北双雄为其效力,并派遣原西夏投靠来的金刀门赴四川查探。
当时,河北有四人擅长潜伏伪装,狡猾多变,他们分别是火眼赤狐杨豫辉、飞山沙狐曹翼、变身银狐方仁和啸天苍狐万长通,人称隐身四狐,早在一年前,隐身四狐就投靠蒙古,这次,他们随使团同行,派往宋国作卧底。
当年中原落入金国后,武林之宗的少林寺也沦落金人之手,但百年来,少林寺一直眷念故国情怀,常为宋廷暗送机密。蒙古灭金后,本欲铲平少林寺,但蒙古以佛教为国教,出于同为佛门的顾虑,暂时让少林寺存留,派人严密监察。
那日,少林寺得知蒙古欲与宋国和谈而蒙蔽宋廷,未免宋国中计,天智大师决定亲自去临安为宋国送信。天智刚出少林,便被伏在寺外的军士探知,军探自知不是天智对手,飞书告知兀良合台,让其率漠北双雄半路截杀天智。
天智一路过淮北到江北,经过十几天的跋涉,终于来到京口对岸。他立在江边,一身黄袈裟,手持梨花木杖,髯须花白,额头枯皱,望着江面茫茫一片,江中连个船影也没有,不知如何过江,生怕兀良合台使队已到临安,心情焦急万分。
突然,天智身后蹦出两个大汉,一个手提一把弯刀,身上斜袒着一身皮袍,露出半边肩膀,满脸恶煞;另一个赤手空拳,但却硕壮无比,双眼目瞪,这两人正是漠北双雄。
天智一看便知是蒙古人,预感不妙,握紧杖欲出手,只见后面闪出一位壮年,身形高大,穿着通身棕色火狐袍,头戴一顶虎皮毡帽,英俊潇洒,煞有风度,微笑着向天智施了一躬,“不知天智大师意欲何往?”这人正是兀良合台。
天智一颤,“你是何人?如何知道老衲身份?”
兀良合台上前几步,让漠北双雄退后,“蒙古使臣兀良合台,这二位是漠北双雄查木达和粘合儿。大师佛法高深,中原无人不知,我久欲拜访,不想今日不期而遇,真是难得。”
天智既知对手,笑道:“原来是蒙古四狗之一速不台将军的儿子兀良合台,将军虽年轻,志勇却不亚于乃父,西征途中建功颇多,老衲佩服。但将军不在朝中辅佐你主,跑到这里来干什么?”
兀良合台指手向南,“欲去临安为宋蒙两国结好。”
天智扶着杖放声大笑,“将军此话真不愧大言不惭,蒙古屡次攻宋,天下百姓不宁,我一路走来,到处妻离子散。现在蒙古西征,无法分兵,却来和宋国结好,只怕你们一旦西征结束便会发兵侵宋。”
兀良合台笑颜渐失,“大师何须此言,我蒙古真心结好也罢,假意结好也罢,并非你我所能左右,只要是结好,对两国百姓而言便有益。”
天智把头一甩,“老衲听不得这些冠冕堂皇之言,今日不是我过江便是你们过江,无需多言。”
“既如此,那就要看大师的本事了。”兀良合台向后一退,转向漠北双雄,“查木达,粘合儿,大师就交给你们了。”
“是”,查木达和粘合儿双双跳起,腾空翻了个跟头,落在天智面前。天智大腿向后拉出一弓,抬起杖,一头夹在臂下,右手紧攥中间,半眯缝着双眼,全然不把这双雄放在眼中。
查木达横握弯刀,“都说少林达摩杖威力无比,我倒要领教一下。”
天智道:“达摩杖乃我少林至上武功,老衲不才,尚未习完,但对付你们绰绰有余。”
粘合儿见天智如此鄙视他们,恼羞成怒,出手便是一拳,“你也太狂妄了,看我夺魂拳要你这秃贼的命。”
这一拳让天智有些措手不及,但他来了招金蝉脱壳,迅速闪了过去,向后退几步,心中念道:“这拳内力不凡,需谨慎对付。”还未等双雄再出手,天智立杖跳起,来了个金鸡上架,打一通连环杖,双雄昂头伸手接招,边接边退。
天智收回杖,见双雄昏头转向还没站稳,于是把杖一横,来了个横杖登塔,跃到粘合儿后上空,一脚倒踢得他连翻几个跟头。查木达见此情景,吓得不敢出手,兀良合台心虚,一头冷汗。
粘合儿趔趄着爬起来,趁天智不防,偷偷抓了把泥土,忽然,对着兀良合台叫道:“将军,快看,江上有船。”天智扭头看江面,粘合儿趁机将泥土向天智劈头撒去,天智丢开杖急忙揉眼,粘合儿跳上前,对着天智的胸前连打十几拳,天智顺着江堤滚到了江中。江水滔滔,他瞬间被水浪卷去,无影无踪。
吃过午饭,李大江和李氏补了会渔网,到了后半晌,天气开始凉下来,但离天黑还有些时候,李大江想再去江边撒几网。扛着网刚走出院门,又回转身停下,想到庭芝兄弟三个半天都在读书,十分认真,很是高兴,怕累坏他们,便让他们陪自己到江上转转,也顺便搭把手。“庭芝,你们别读了,带上继先和世杰跟我下江打会鱼去。”
庭芝三个一听,乐得跳了起来,跟着李大江欢快地跑去,李氏嘱咐道:“你们就呆在船上,千万别下水。”
“知道了!”三兄弟跑着消失了,李氏笑着走进屋。
江面上一片肃杀,不见生气,干枯的芦苇不知疲倦地摇动着,芦荡中偶尔传来几声水鸟叫。庭芝三人私语,“咱们捉野鸭子去”,说着就要跑去。
李大江忙叫住他们,“干什么去,别乱跑,跟着我。”李大江把船锁解开,登上船,三兄弟怏怏地跟着上来。
庭芝指着江北岸对李大江道:“爹,咱们为什么不到对面去打鱼?我好想看看那边是什么样子。”
李大江一边撒网一边道:“那边在打仗,去了就回不来了。”忽然,回头问世杰,“世杰,你们那会子是怎么过来的?”
“我们遇到一个商船,我爹把所有的盘缠都给了他,他才让我们上船,就是因为没有盘缠了,爹和娘才饿死的。”世杰黯然伤神,李大江叹息一声。
今天或许走了背运,李大江连撒十几网,竟没有打出一条鱼,心想不能就这样空手回去,脑袋一动,两眼一转,“要不去对面试试,反正这段日子管得又不严。”庭芝他们一听说要去江北岸,乐得在船上直蹦,李大江道:“再蹦船就翻了,快坐下来。”继先拉着庭芝和世杰蹲下,扶着船舷好奇地望着对面。
这两年,战事缓和,宋国也不再对过江的船只管束过严,江上时常有来往的商船,只要向码头的军官塞几包碎银,便能顺利过关。但一般的小渔船很少过江,为了打几条鱼,冒着江涛,没这个必要,除非有时实在打不到鱼,只能到对岸。江北岸没有险滩的地方水流比较缓,浅滩处长着大片大片的芦苇,芦苇丛中滋生着数不尽的大鱼。当初,李大江正是来此打渔,才救得张忠南一家过江,才有现在的继先,然而这一切继先并不知道,当然,李大江也没打算告诉他。
船晃晃悠悠来到北岸,一头扎进芦苇丛中,这里不适合撒网,李大江用鱼叉来叉,庭芝他们也模仿着,一会叉鱼,一会泼水嬉戏。继先一不小心落入水中,吓得庭芝和世杰伸手抓捞,李大江丢下鱼叉,把继先从水中拖出来,继先呛了几口水,并无大碍。李大江把船停到江边,带继先他们下船。
“继先,来,把衣服脱下,在这儿晾一会。”李大江给继先脱掉湿衣服,又把自己的外衣脱下来披在继先身上,嘱咐他们坐在岸上别动,又把继先的衣服搭在岸边大石头上,向船上走去,“我到那边再打几条,你们就在这里等我。”
李大江摇桨向不远处划去,庭芝和继先、世杰在岸边玩石子,忽然起了一阵大风,把继先的衣服吹向江边,挂在芦苇上。庭芝三人飞脚跑去,继先拿回衣服正要上岸,世杰指着江边芦苇丛中大喊:“大哥、二哥快看!那是什么?”
庭芝扭头一看,一团黄色的东西浮在江边,继先小心走上前查看,庭芝和世杰在后面屏气紧跟。靠近后,三人对视,庭芝蹲下身用手拨了下,竟是一个和尚,正是天智大师。三人吓得抱头往岸上狂奔。
继先对庭芝道:“那人淹死了吗?”
庭芝摇摇头“不知道,可能死了吧。”
继先追问:“要是还没死呢?”
世杰看着继先,“二哥,要不咱们把他拉上来吧。”
于是三人又走到江边,把天智拉上岸。继先一摸,居然还没死,他们拼命把天智拖到江堤上。
江堤不远处有间破茅草屋,可能是从前的渔民遭战乱时留下来的。天智被拖到茅屋后放在地上,继先跑去江边喊李大江,“爹,爹…”但左右不见人影,便又回到茅屋中,“爹不知道去哪儿了。”
世杰很害怕,“那咱们怎么办?”
庭芝手足无措,“我也不知道”。突然,天智咳嗽了一声,三人一惊,高兴道:“醒了,他醒了。”
天智费力地睁开眼,“孩子,多谢你们救了我。”
李大江上岸后没有看到三人身影,以为出了什么事,四处高呼:“庭芝!继先!你们在哪里?世杰!在哪里?”继先听到喊叫,跑出屋外,“爹,我们在这儿,你快来,我们救了个人。”
李大江来到茅屋,庭芝指着天智,“我们刚才在水中救了他,他受伤了。”
天智艰难地喘着气,努力坐起来,一只手撑着地面,继先怕他倒下,蹲下扶住他的后背,“若不是三位小少年相救,老衲便丧命江中了。”
李大江看天智伤势不轻,便道:“咱们赶紧带他回家,找个大夫给他治伤。”于是李大江把天智背出茅屋,放到船上,几人划向江南岸。
天智在李家得到悉心照料,继先天天给他熬药,并亲自喂他喝药。半个月后,天智伤势基本痊愈,他对李家再三感谢,说有要紧事需上临安,李氏夫妇不便久留,便送其远去。
天智走出院门不远,继先追上来,天智停步,“孩子,多谢你照顾老衲,有事吗?”
继先把手中的一沓烙饼递给天智,“大师,我娘烙的,让我拿给你路上吃。”
天智感动地泪盈双眼,回望一下李家小院,蹲下身,把手中的杖放在地上,接过烙饼。然后又把烙饼放在石头上,拿起杖站起来,“孩子,少林武功从不外传,但你对我有大恩,传你一招半式也无碍。”
继先天真道:“大师要教我武功?可我不想学武。”
天智拉住继先,“我教你武功是要你保护自己和家人,不喜爱武功的好,免得以后惹是生非,老衲就教定你了,记着,一定要好好学,学会了才能保护好你爹娘和兄弟。”
继先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天智抡出杖,向天一划,刷刷几杖,“孩子,这一招叫拨云望月。”然后握住杖反超,从下面挥斩,“这一招叫蒙头鸳鸯”。继先还未看真切,天智一杖向上挑起,左右两下挥动“这两招叫迎头冲天和开门见山”,然后又使了个玉女采桑和后拉破腹。天智演示完后收杖,“孩子,达摩杖共有六套四十八个招式,今天我只教你第一套六个招式,你若能练好,足够防身,都记着了吗?练一遍给我看看。”
继先拿起杖乱耍,不成招式,“大师,我都记着了,但是却打不出来。”
天智道:“无妨!达摩杖不是一朝一夕便能练成的,你若肯日日勤修,反复演练,必然能成。”又嘱咐继先,“千万别给外人说我教你武功,也不要随意向人展示你的武功。”继先认真地点头,天智满意而笑,摸了下继先的头,捡起烙饼转身上路。
继先回到家中,李大江问他怎么去这么久,他说是天智走得快,追了很远才追到。继先按照天智的嘱咐,每日到院后小树林中练习一个时辰,李氏每每问起,他便掩饰说去玩。李氏纳闷,继先一向不爱玩,怎么突然日日出去玩,而且还不叫上庭芝和世杰,毕竟小孩子的那点心思大人也不会放在心上,继先一向又听话,李氏也没追问他太多。
史弥远病死后理宗亲政,理宗崇理学,凡被史弥远外放的理学名臣都重新调回京城。许多大臣为了献媚理宗,附庸理学,实则华而不实,墨守成规,思想偏执。
那日宫外传报,说蒙古使臣兀良合台求见,理宗召众臣升朝议事。兀良合台带着漠北双雄趾高气扬走进殿内,左右环顾下众臣,向理宗略略浅施一躬,轻蔑之态浮于形表。
理宗虽心中不满,但这些年也被蒙古打怕了,不想计较这些小事,“听说贵使此来是为宋蒙结好之事,不知是否为真?”
兀良合台取出国书,“有国书在此。蒙古一向欲与大宋结好,所以特派本将前来商谈此事。”
左丞相谢方叔道:“皇上,蒙古有举造福黎民,大宋理应早日与蒙古缔结和约,以免误解我大宋诚意。”
吏部尚书王应麟道:“恐怕蒙古的诚意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先前连年犯我国境,如何不谈结好之事,如今忙于西征才谈结好,这就是他们的诚意?”
程元凤道:“正是,蒙古狡诈,非礼仪之邦,一向不守诚信,不可轻信此言。”
兀良合台神色淡定,“两国战和,向来因时而定,因事而定,哪有长久和睦和永相交恶之事?说我蒙古无信,宋国可曾守信?当年宋国已与金国缔结和约,后来不也违背盟约攻打他们?本将此行,不为求两国万世永睦,但求眼下安定,难道两国息兵对宋国有害吗?”
理宗明知蒙古不怀好意,但兀良合台却言之有理,因此犹豫不定,想再听听朝臣的意见,“众位爱卿可对结好之事再议。”
谢方叔道:“皇上无需多疑,不管蒙古诚意如何,但息兵对大宋便是有益,百姓早已盼望安定,还是应允此事吧。”
赵葵也觉得目前不宜再战,不如趁此息兵,整顿军备,筹集粮饷。理宗见状,便让谢方叔与蒙古使臣兀良合台商谈和议之事。
赵葵下朝后刚到府门外,天智从一旁闪出,把赵葵吓了一跳,“你是?”
天智单手施了个礼,“赵将军,老衲乃少林僧人天智,见将军有大事报知。”
赵葵听说是少林高僧,心中顿生敬畏,连忙还礼,“大师请!咱们屋中相叙,不知大师有何事禀报?”二人边说边来到屋中。“大师请坐,来人,看茶!”
天智心头一下百感交集,稍微平复了下心情,“说来话长,那日本寺得知蒙古派使臣来临安假意结好,便赶来报信,不料在江北遇到蒙古使队,被其暗算,打入江中,后来得一渔家相救和照顾。老衲唯恐耽误大事,伤好后便火速赶来,怎奈我一世外之人,如何进得宫中?又听闻将军乃当朝英豪,正直忠义,所以在府门外等候,希望将军将此事禀明朝廷,以免中蒙古诡计。”
赵葵听后,起身向天智面前深一躬,“大师情义,赵某感佩万分,若天下之人皆如大师这般,大宋何惧蒙古?”,继而沉默片刻坐回去,“只是眼下连年征战,朝廷负担甚重,百姓更是苦不堪言,若能暂时安定几年,稍作休整,将来才能积聚力量抵挡蒙古虎狼之口啊!”
天智道:“如此说来,朝廷是赞同和议了?”
“此计虽说被动,但对大宋来说也不无裨益,眼下只能如此了!”
天智微微点头,“希望朝廷能利用好时机。”
秋风吹尽,冬雪飞舞,冬去春来,春暖花开。转眼半年过去了,继先的达摩杖已有大进。此时正值春末夏初,天气稍有暑热,有些鸟雀开始在房檐下筑巢。
那日李大江夫妇吃完饭在院中补鱼网,庭芝三兄弟围坐在石桌边看书,一只麻雀衔着草在屋檐下飞来飞去,叫个不停,庭芝拿着石子扔了几次也没用。李氏骂道:“哪来的麻雀,真是要作死,看我今天捅了你的窝。”说着便拿起棍,搬来椅子站上面去捅,却一不小心摔了下来。
继先跑过去扶起来,“娘,你没摔着吧?”
李氏起身打打尘土,“气死我了,我非把它给弄下来。”说着又要上椅子。
李大江放下手中的活,“你也真是的,一个大人跟麻雀较什么劲!”
李氏愤愤道,“我还不是看它影响孩子读书,不然,你以为我吃饱撑的。”
这时,麻雀又飞了过来,继先拿起棍向天一挥,正好打中鸟头,那麻雀啪嗒一声落在地上,死死地。
李大江和李氏看着死鸟,目瞪口呆。庭芝跑过来惊奇地问:“继先,你什么时候学的武功?”
继先支支吾吾,“没…没…我没学武功呀。”
庭芝指着地上的麻雀,“那你刚才怎么能打死飞着的麻雀?”
李大江走过来,“继先,哪里学的武功?”
继先不想瞒他们,但又不想违背天智的嘱咐,便解释道:“可能是凑巧了吧,我就拿着棍往上一打,正好被它撞上了。”
李大江似信非信。
“当家的,孩子天天在我们身边转悠,能有谁教他武功?肯定是你多想了。”李氏捡起死鸟扔到院外,“行啦行啦!干活去,继先,庭芝,你们也看书去吧。”
继先坐回来,世杰悄悄问他:“二哥,我觉得你会武功。”
继先低头没看他,“不会,看书吧,世杰。”
李大江走到墙边拿起网正要补,李氏轻轻打了李大江的肩,神秘兮兮,悄悄耳语,“当家的,我觉得继先这孩子有心事。”
“一个小孩子能有啥心事,你刚才还说我多想,我看你才是多想。”
李氏摇摇头自言自语:“反正我觉得这孩子有什么事瞒着我们。”
“孩子都九岁了,怎么可能什么事都跟你说?干活干活!女人就是想得多。”
(https://www.tyvxw.cc/ty64801954/42919406.html)
1秒记住天意文学网:www.tyvx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tyvx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