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的基本理论与基础知识 转
基本理论与基础知识
考古地层学
(一)定义
考古地层学是关于区分遗址各个堆积单位并确定其先后次序的科学获取考古资料的方法论。
(二)原理
1、遗址的各个堆积单位是按时间早晚自下而上依次形成的。被叠压的堆积单位一定早于叠压它的堆积单位。
2、遗迹堆积与地层堆积是相联系的。
3、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力的破坏,现在的堆积单位交界面往往不是下层堆积的原有表面。
4、同一时期的堆积处于不同水平深度,而同一水平深度的堆积在时间上可以相差很远。
5、遗迹和遗迹内堆积不可混为一谈。
6、晚期堆积可以出早期遗物,早期堆积不应出晚期遗物。
7、晚期堆积单位会打破早期堆积单位。被打破的堆积单位一定早于打破它的堆积单位。
8、某堆积单位所包含的年代最晚的一件遗物是该堆积单位可能的最早年代。
9、某堆积单位的年代可以该堆积单位所压和被压得上下两堆积单位的年代分别作为它的上限和下限。
(三)对田野考古发掘工作的指导
1、依据土质、土色和包含物划分文化层;
2、平剖面结合,将文化遗存置于立体空间内分析研究;
3、必须遵循由晚及早的原则逐层予以揭露。
探方法:探方法是探方发掘法的简称。把发掘区划分为若干相等的正方格探方,以方格为单位分工发掘。这种发掘方法就叫探方发掘法。探访包括哪几部分,探访编号
考古类型学
考古类型学是通过对遗存形态的分类排比,研究遗存演化序列的科学整理考古资料的方法论。
1、考古类型学所研究的遗存必须属于同一类别。
2、考古类型学研究应从层位关系入手,最终要经过层位关系的检验。
3、对发现于不同遗址或同一遗址不同位置的遗存,可以进行横联排比,以确定它们的共时关系。
考古学
考古学是通过考古调查和考古发掘获取考古资料(遗迹和遗物),并通过对考古资料的整理研究,复原再现古代人类历史的一门学科。
二、考古调查的要求
1、调查前须拟定调查工作方案,做好资料和物质准备。
2、调查必须实地勘查,按照《田野考古调查记录表》所列项目逐一填写,或按要点另写出详尽的文字记录。
3、将调查对象的准确位置标注在地图上,对其全貌和重要的局部摄影、绘图,重要的碑刻、题记等应取拓片。捶拓必须遵守国家有关规定,确保文物安全。
4、认真采集各类标本,力求全面反映遗存内涵。
5、必要时可适当铲平断面或进行个别孔穴钻探,以了解遗存的范围及堆积情况,但不得随意乱挖。
6、对调查对象要逐一编号。调查所得的全部资料应登记、存档。
7、及时写出调查工作报告,内容包括:工作经过、主要收获、初步认识、存在问题,以及对今后保护和科研工作的建议等。
三、考古钻探的要求
1、探孔必须保持规整,上下垂直,孔穴要用纯土填实。
2、墓葬一般以探到墓口为宜。遗址的布孔不宜过密。
3、绘制探孔分布图,写出探孔记录,采集探孔遗物。
4、探明的遗迹现象要写出文字记录,内容包括:分布范围、层位、结构、年代等。测绘平、剖面图。
5、写出钻探工作报告,内容包括:工作经过、主要收获、初步认识、问题和建议等。
6、提倡对各种无损伤探测新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7、钻探时,遇土质湿软不带土时,可改用套铲。
(二)土圹竖穴墓的发掘要求
1、排列密集、关系复杂或与遗址交叠的墓葬,应采用探方法,按遗址发掘的要求,逐层清理,直至生土。~\
2、必须搞清墓葬的层位关系,确认墓口界限,方可下挖。要注意区分盗洞、扰洞及其遗留的物品。~\
3、填土应逐层发掘,注意填土的结构及与建墓、葬俗有关的遗存。遗物应全部收集。~\
4、墓穴包括墓道、墓室的清理要注意脚窝、工具痕迹、二层台、壁龛、腰坑等与建墓、葬俗有关的遗迹。要特别注意葬具及其他遗物的朽痕。~\
5、随葬品必须经摄影、绘图之后,方得移动。随葬品须逐件编号、登记,其编号必须与墓葬平、剖面图中的编号相符。复杂、易损物品的起取与保存,须遵照有关技术规定,由领队指定有经验的人员专门负责,必要时邀请或送交有关部门进行技术处理。~\
6、人骨架应做性别、年龄及体质人类学等鉴定。保存较好的人骨架要全部取回。保存较差的,要尽量取回头骨、盆骨、肢骨和牙齿。骨骼标本要编号,加固。~HC齐家;葬~H式、葬法等有重要价值的,应按原状取回。有可能出尸体的墓葬,要做好出尸体的准备工作,并请医学部门协助处理。~\
7、陪葬坑、车马坑等遗迹的清理原则一般同墓室。
五、整理发掘资料和编写发掘报告的要求~\
(一)整理发掘资料的要求
1、全面校核田野发掘的记录资料。如原始记录有误,须另纸勘误,严禁改动原始记录。~\
2、要尽最大努力复原器物,尤其是~HC论陶器;陶~H器。~\
3、运用地层学、类型学的方法考察全部资料,确认遗存的相对关系。~\
(1)选择层位关系明确、出土器物有代表性的若干组遗迹为典型单位。~\
(2)由早及晚考察器物主要是陶器的变化,分型定式,确定标准器。~\
(3)确定遗存的年代序列,并反复加以验证。~\
4、运用多学科的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对遗存进行综合考察,如:碳十四年代测定、热释光年代测定、人骨尸体鉴定、动植物标本鉴定、土壤植物孢粉分析、陶瓷器成份结构分析、金属成份结构分析等。~\
5、参考有关资料,对遗存进行综合分析。~\
6、绘制遗迹、遗物图。编制器物卡片和各种登记表。~\
7、写出整理工作总结。对田野工作和资料记录中存在的问题做出必要的说明。~\
(二)编写发掘报告的要求~\
1、考古报告必须实事求是、全面系统地发表资料。~\
2、考古报告内容一般包括:遗址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历史沿革、既往工作历史;发掘工作经过情况;文化堆积墓葬布局与分期;遗迹与遗物;作者认识;有关专业技术报告等。~\
3、考古报告中文字、插图、表格、图版必须吻合,确保全部资料准确无误。~\
4、考古报告如短时间内不能发表,应先发表简报。多年发掘的大规模遗址、墓地,应按阶段分期整理,分期发表简报。~\
考古学文化
定义:考古学文化指考古发现中可供人们观察到得属于同一时代,分布于共同地区,并且具有共同特征的一群遗存。
考古学文化的命名是以首次发现该文化的典型遗址所在的小地名来命名。
考古学文化的研究:文化的分布范围、文化面貌及其特征、文化的渊源及其发展演化、文化的时代及其分期、与其他文化的关系、文化内涵所反映的社会经济形态。
考古时代的划分
石器时代原始社会青铜器时代奴隶社会早期铁器时代封建社会中国在西欧许多地区,以上三个时代均属史前时期
旧石器时代新生代第四纪更新世新石器时代新生代第四纪全新世
考古学的分支
(五)与体质人类学的关系~\
1、经过性别、年龄鉴定的墓葬人骨资料,可以帮助探讨当时的丧葬习俗、婚姻制度和社会组织形态。~\
2、将随葬品和死者的性别联系起来进行研究可以了解当时的两性劳动分工。~\
3、大规模墓区的人骨的性别年龄的调查,能够获得两性年龄分配与平均寿命等资料,从而有助于了解古代居民的生活状况和人口组成情况。~\
4、同一遗址中发现多种体质类型的人骨,则可据以了解当时有关居民的迁徙和征战等问题。~\
5、人类体质发展阶段是划分旧石器时代文化发展阶段的依据之一。~\
6、从骨骼和尸体上考察古病理,可以追踪某些现代疾病的起源和发展。~\
7、人为形成的畸形人骨资料有助于了解古代的风俗和宗教活动,也可据以探索古代科技。~\
(三)与植物学的关系~\
1、对植物遗存的研究有助于了解当地古气候、古地理的变化,并有助于考古断代。~\
2、对农作物遗存的研究有助于了解古代农业的发展水平。~\
3、对遗址和墓葬中纤维的鉴定,有助于了解古代纺织业的发展状况。~\
(二)与动物学的关系~\
1、对动物群的研究有助于确定遗址的相对年代及划分地层。~\
2、对动物群的研究有助于了解当时的自然环境和气候情况。~\
3、对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址中兽骨的研究,可以究明家畜的起源。~\
4、通过对野生动物骨骼与家畜遗骨的数量统计和比重研究,可以推断出渔猎经济与畜牧经济在当时人类经济生活中所占的比重。~\
(一)与地质学的关系~\
1、考古地层学的理论源于地质学。~\
2、对石器时代文化遗迹和遗物的时代确定,必须依据第四纪地层的划分。~\
3、对石器时代文化遗存的研究也能为第四纪地层的划分提供依据。~\
利用自然科学手段测定绝对年代
碳14有机物考古地磁断代陶器瓷器热释光断代陶瓷等火烧……?
树木年轮断代用来校正碳14测年法的误差树木有机物
[F4170](一)自然环境对古文化面貌的影响[F24655]~\
1、中国长江以南地区,在旧石器时代,反映狩猎经济生活的典型细石器始终得不到发展的原因
2、中国北方沙漠草原地区,在新石器时代,典型细石器比较发达,磨制石器和制陶业则不发达的原因~
3、华南沿海地区在新石器时代多贝丘遗址的原因
4、石灰岩山区在史前时期多洞穴遗址的原因
(https://www.tyvxw.cc/ty64289/3713280.html)
1秒记住天意文学网:www.tyvx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tyvx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