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0章 桃花流水
戏剧一开始,是一群学子在课堂打闹。从三百多年后穿越而来的撒贝宁微笑着走近孩子们。
某个孩子正和同伴玩得开心,没注意身后有人,直接撞到撒贝宁身上,撞坏了孩子的兽糖。
孩子语气哽咽地控诉这个突然出现的怪叔叔,怪叔叔赶紧从口袋里掏出糖果,分给孩子们,孩子们瞬间就把刚刚的不愉快抛之脑后。
有个孩子吐槽:“你穿得好奇怪呀。”
撒贝宁也笑着承认了自己就是个怪人,正在这时,从屋外走来一位精神矍铄的老者,孩子们一声欢呼:“宋先生回来啦!”
宋应星招呼孩子们来看自己刚从田里抓到的稻花鱼,他问孩子们:“这鱼肥不肥?”
孩子们异口同声:“肥!”
宋应星耐心地给孩子们解释:“这鱼肥呢,是因为稻花多,稻花多,就说明稻子长得好,懂吗?”
一个孩子高声回答:“懂了!”
其他孩子稀稀拉拉:“不懂。”
宋应星叹了口气,转而考校起孩子们的功课:“今天给你们留的作业,都背了吗?”
他随口点了个孩子:“背。”
孩子:“天覆地载,物数号万...”
撒贝宁尽职尽责地开始旁白解释:“这是宋应星先生在《天工开物》里的序,宋应星先生晚年回到家乡,把书里的农业和手工业的技术传授给乡邻。”
教室里是朗朗的书声,撒贝宁等孩子们背完书后,上前向宋应星行礼:“宋先生,打扰了。”
宋应星有些疑惑:“您是?”
撒贝宁:“我是撒贝宁,是从三百多年后到这的一个后生晚辈。”
宋应星笑了:“三百多年后?”
撒贝宁点点头:“正是。”
宋应星:“行,我且信你,那我有一事想问问你。
你说这三百多年之后,《天工开物》还有人读吗?”他的语气里,带着自己都没察觉的期待和忐忑。
撒贝宁把自己手里一直拿着的电子书递给他看:“宋先生,您看这个,这是电子书,这就是三百多年后,人们读您的《天工开物》的方式。”
宋应星接过这个薄薄的方片,它通体呈银灰色,入手触感冰凉,让宋应星十分好奇,孩子们也都凑过来看,什么叫电子书。
师生们都被后世这读书方式震惊了,只是宋应星觉得有些美中不足:“就是这字稍微有点小。”撒贝宁于是给他放大。
没过一会儿,宋应星就对这电子书爱不释手,上面竟有他画的画,他认出,这是《天工开物》刊刻的第一版。
撒贝宁肯定了他的说法:“对,这就是涂绍煃先生刊刻的初版,直接扫描过来的。”
宋应星抓住重点:“扫描?”
撒贝宁:“三百年后的科技。”
宋应星继续追问:“科技?”
撒贝宁:“科技就是科学和技术,比如说您书里的这些生产知识,劳动方法都属于科学技术。
在我们后世人眼里,您是一位科学家。是一位了不起的大科学家!”
天幕下众人都看得津津有味,尤其是历朝历代的匠人们,原来他们的劳动方法在后世都属于科学的范畴吗。
沈括看着自己案上的《梦溪笔谈》,心思飘远,不知道这个综艺上会不会有自己的这本书呢。
张衡现在也有些好奇了,后世人人都读书的话,是读一样的书吗,会有人仰望星空,然后和他一样好奇宇宙的奥秘吗。
工科大佬们都在给自己打鸡血,既然《天工开物》可以流传后世,那他们凭什么不行,他们已经开始期待自己的著作流芳百世了。
科学家,嗯,听起来不错。
其他人的重点则是或多或少有点跑偏。
嬴政忍了又忍,还是对天幕上的这个瓜瓢脑壳接受无能,只剃半边头发到底是哪个鬼才的审美啊!
清朝之前的古人们连夜点了个赞,你哪怕跟撒贝宁一样全留着只是剪短呢,看着也顺眼多了啊。
不理解。
不被理解的宋应星还在继续给孩子们讲课,内容正是《乃粒》。他以那句“生人不能久生而五谷生之,五谷不能自生而生人生之。”来教导孩子们种植五谷的辛苦。
撒贝宁笑着接了一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宋应星:“那明天我就给你们讲讲这首《悯农》吧,今天的书就读到这里,都回家吧。”
孩子们向宋应星行礼后便一哄而散。
下课后,撒贝宁调侃宋应星道:“先生,您可是奉新名儒,但今日一见,感觉您就是一位,田间老者。”
宋应星搬来长凳,撒贝宁赶紧去接,两人都坐下后,宋应星才问道:“田间老人,不好吗。”
撒贝宁:“特别好,特别亲切。”
大概90%以上的中国孩子都会有生活在农村的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吧,俞悦看到这里,想起来小时候在外婆家满山乱跑的日子,会心一笑。
宋应星感叹自己年少时想学神农氏,喜欢田间技艺,方士营生。语气有些自嘲。
他弯腰捋下自己刚刚下田回来还没来得及放下的裤腿,脚上是一双草鞋。
撒贝宁安慰他:“但我也知道,您熟读诸子百家呀。”
宋应星只是淡淡一笑:“那都是年少时候的事了。”
默了默,他问撒贝宁:“我还是特别想知道,三百多年之后,真的还有人在看我的书吗?”
撒贝宁再一次肯定地回答他:“当然有,我们后世,几乎人人知晓宋先生的这本《天工开物》。
这是后世公认的,图文并茂的,重要的科学技术典籍。”
宋应星嘴角扬起,点了点头,使劲地拍了拍大腿,他站起身,朝着屋外的天空深深一揖道:
“《天工开物》流传后世,可以告慰两位兄长在天之灵了。”
撒贝宁:“先生说的应该是宋应昇先生和涂绍煃先生吧。”
宋应星点头:“正是两位兄长,这本书是我们三个人共同的愿望,共同的梦想。”
撒贝宁:“那是一个什么样的梦想?”
宋应星语气怀念:“年少的时候,我们都希望学有所成,造福天下。那一年...”
镜头随着他的讲述,拉回了他的意气风发的年少时光,是他和兄长一起中举的那一年。
天幕继续,女主持人请现代的几位学者为观众们解释何为“天工开物”。
蒙曼老师:“《天工开物》这部著作,它的名字来源于两部典籍,一部是《尚书》,另外一部是《易经》。
‘天工,人其代之’,这个‘天工’现在我们可以理解为自然的能量,自然的职责。
‘开物’是《易经》里头的一句话,‘开物成务’就是开创万物,开发万物,成就万物。
所以‘天工开物’就是说,人要用聪明才智利用自然。”
天幕下古代读书人们都有些疑惑,四书五经不是每个读书人都要熟读的吗,怎么后世人人都受教育却连如此简单的句读还要解释。
众人有些想看后世的课本了。
综艺里,几位学者还在品读《天工开物》,在他们之后,就是戏剧演员和主创人员们对《天工开物》的典读会。
主创们自我介绍以后,田沁鑫院长介绍了舞台分布,从明万历年间的青年宋应星的房间介绍到清康熙年间的老年宋应星的房间布置。
万历年间,朱翊钧也顾不上摆烂了,垂死病中惊坐起,末帝竟是我自己?
好在俞悦下一句话就安慰到了他受伤的小心脏。
俞悦:“你们还别说,我看第一遍的时候,就被宋应星的年龄跨度惊到了,他是公元1587年生人,也就是万历十五年。
宋应星卒年不详,不过就算按康熙来算,把努尔哈赤和皇太极算上,他也是历经了八位皇帝了。
万历帝朱翊钧,泰昌帝朱常洛,天启帝朱由校,崇祯帝朱由检,这是明朝老朱家的四位。
清朝就是努尔哈赤,皇太极,福临和玄烨了。”
朱元璋默了一遍老四的字辈,高瞻祁见佑,厚载翊常由,怎么他大明算上他就传了十一代人?
听天幕偶到提到朱棣的语气,也不像是老四不行啊,那他和老四起码也攒了点家底吧,怎么败得这般快?
朱八八开始头脑风暴,难不成后世也出了个跟汉武帝一样穷兵黩武的皇帝?天幕能不能具体说说这朱祁镇到底做了什么啊!
快给朱八八愁死了。
朱棣:俺也一样。
天幕是听不到他们的想法了,综艺还在继续播放,扮演宋应星的演员带着众人一起读了《天工开物》中第一卷《乃粒》的段落。
“生人不能久生而五谷生之,五谷不能自生而生人生之。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人不能靠着自身长期生存,必须要靠着五谷才能生存下来。而五谷呢,要靠着人种植才能生长。”
田沁鑫总结:“宋应星将有关粮食生产的《乃粒》放在了整本书的第一卷,表现了宋应星的‘贵五谷而贱金玉’的思想。
我觉得他也是个很有悟性的人,他能够摒弃功名,回归到自然,而发现了这样的自然生长的规律,天地之间的孕育,所以成就了他写成《天工开物》。
天工开物的《序》里面落款前的最后一句,特别有力量。
就是开头的那句‘此书于功名进取毫不相关也!’”
俞悦是个感性的人,再次听到这句话,还是差点泪崩。
华夏从古至今,总有那么多的理想主义者,朝着自己的梦想奋进,而最终也是他们的自我成就,让他们得以成为历史长河中的一盏盏明灯,照耀着后来之人。
观众们也有许多人和她有一样的共鸣。
九州一色的霜:唉,都说古代士农工商,农排第二,可从古至今,有几个农业学家青史留名的。
草莓奶糖:说得好听,写个农书医书都得偷偷摸摸的,第一集有伏生护《书》,是大义,可古往今来,又有多少人护着这些“奇技淫巧”呢。
就要芋泥波波:实际上大家都奉行“学而优则仕”吧,又有几个人肯真的醉心于田间地头,终日与农作物作伴呢。
咪咪是只小猫:大环境确实不行,在古代要是有人发现天然雄性不育株就连夜打包带进皇宫当作祥瑞了。
蓝莓芝士多:但是总有人去做啊,我们华夏的民族精神不就是这样不屈不挠的吗,总有人会站出来。
明月松间照:是啊,无论时光如何荏苒,这片土地上,总有那么些人,为理想至死不渝,千年暗室,一灯即明。
皇帝们已经无数次听天幕说到工业的重要性了,也都明白后世之所以能上天入地,吃饱穿暖,都是这工业的功劳。
李世民拿到《天工开物》后,就决定抄作业,他把工部又细细分化成了许许多多不同的部门,用韩愈的话说,让他们专攻自己的术业去了。
其他的明君们也大都采取了各种措施来发展工业,不知道这一次在各自的平行世界里,是不是能发展出不一样的新天地。
俞悦想到什么,有些可惜地道:“感觉古代好多技术传到今天都失传了真的好让人惋惜啊。
古代匠人其实规矩也挺多的,比如什么传男不传女,什么教会徒弟,饿死师父,所以大都有所保留。
不过也不能怪他们,毕竟在古代有一门手艺真的是能吃一辈子的。只能说还不是不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思考问题。”
九州一色的霜:传男不传女应该是因为女儿都是要外嫁的,怕她们出嫁之后传给夫家吧,毕竟都是小村子,多个人抢饭碗还是挺要命的。
咪咪是只小猫:教会徒弟,饿死师父也容易理解,年轻人嘛,总免不了推陈出新,推着推着师父就做不下去了的也不少见。
草莓奶糖:比如美食食谱,古代都是捂得死紧,毕竟大户人家是真的能把这个当传家宝的,有些甚至可以给贵女们当作嫁妆。
蓝莓芝士多:现在这么多美食博主,什么克重配比,都给你写的明明白白的,生怕你学不会,恨不得打车来你家替你做。
古人们都震惊了,独门手艺确实是他们的不传之秘啊,这些后世子孙究竟是活在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啊!
古人今人都觉得对方生活的世界很魔幻。
而天幕上的综艺还在继续播放,演员们走进陈列着古人衣服形制的衣帽间,换上戏服,演出正式开始。
(https://www.tyvxw.cc/ty62049321/48015491.html)
1秒记住天意文学网:www.tyvx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tyvx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