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意文学网 > 1979我的文艺时代 > 第1347章

第1347章


第1347章

马克无奈道:“这......好吧,你是BOSS,你说的算。”

两人又聊了一会儿,姜玉楼才挂断电话。

他现在有些庆幸没有将自己在华夏的联系方式告诉那些好莱坞制片公司的人,否则现在被骚扰的就不是马克,而是他了。

至于那些人想要的《黑客帝国》电影改编版权,他并不打算现在卖掉。

不过,他打算写几部中篇小说,是那种符合美利坚文化,适合改编成电影的那种。

反正闲着也是闲着,不如赚钱零花钱。

自己现在在好莱坞那么火,不趁机薅羊毛,他都觉得对不起自己。

时间很快来到了六月,经过数月的精神准备和宣传,《最文学》六月刊终于上市和读者们见面。

读者和评论界对这一期杂志可谓期待已久,杂志上市后,莫唁的《红高粱家族》震动了整个文坛。

小说以发生在高密东北乡的壮怀激烈的民间抗日故事,赞颂民族大义,弘扬民族精神。这部小说是强悍的生命力和凛然的民族正气的混声合唱。小说的主人公——“我爷爷”“我奶奶”身上迸发出的蓬勃生命力和自发的爱国热情,令无数读者震撼、感动。

《红高粱家族》以自由不羁的想象,汪洋恣肆的语言,奇异新颖的感觉,创造出了一个辉煌瑰丽的莫唁小说世界,也使当代战争小说面貌为之一新。

《红高粱家族》在《最文学》刊发以后,《当代作家评论》于1987年第7期一次性推出四篇评论莫唁作品的文章,一时间,莫唁的《红高粱家族》和他之前的作品《透明的红萝卜》都成了人们热议的话题。

莫唁从之前的寂寂无名,之后因中篇小说《透明的红萝卜》而崭露头角,而后继续发力,几年时间在《最文学》上发表了5个中篇、8个短篇,还有几篇散文随笔,这一骄人的成绩让文坛记住了莫唁,也让莫唁顺利地加入了作家协会。

到了今年,《红高粱家族》的横空出世以及评论界的共同关注,使得莫唁这个初出茅庐的文坛新秀一下子成了一个光彩夺目的人物,作品发表后一个多月的时间里,评论莫唁的文章有20多篇,对《红高粱家族》进行专论的就有近10篇。

评论家雷达读罢《红高粱家族》,“惊异于作者莫唁想象力的奇诡丰赡,他笔下战栗着、战叫着的半个世纪前的中华儿女,不仅是活脱脱的生灵,而且是不灭的魂灵”。

作家从维熙在《“五老峰”下荡轻舟——读〈红高粱家族〉有感》一文中认为,莫唁的新作“在老题材下开拓出新意”,是革命历史战争题材下“忽而荡出一叶小舟”的潇洒之作。

李清泉在《赞赏与不赞赏都说——关于〈红高粱家族〉的话》中称赞道:“我觉得《红高粱家族》是强悍的民风和凛然的民族正气的混声合唱。驰名的《黄河大合唱》的某些部分,可以和《红高粱家族》的某些部分在听觉和视觉上相互参照和相互辉映。我获得某种艺术满足,就像喝了小说中写到的高粱酒,而且喝得很酣畅。”

《红高粱家族》受到了文坛评论界的一致推崇,很多重量级的批评家纷纷撰文分析莫唁的文本,如李书磊的《文体解放与观念解放——也谈〈红高粱家族〉》,季红真的《忧郁的土地,不屈的精魂——莫唁散论之一》,雷达的《历史的灵魂与灵魂的历史——论“红高粱家族”系列小说的艺术独创性》,陈思和的《声色犬马皆有境界——莫唁小说艺术三题》,李洁非、张陵的《精神分析学与〈红高粱家族〉的叙事结构》等。

这些评论文章全方位地对《红高粱家族》进行了评点,“红高粱”的象征寓意、生命意识与民族精神成了重点关注的对象。

可以说,《红高粱家族》的发表,使得莫唁变得大红大紫。


  (https://www.tyvxw.cc/ty60564699/38683171.html)


1秒记住天意文学网:www.tyvx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tyvx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