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意文学网 > 从长平之战开始 > 第646章议定划分诸侯国

第646章议定划分诸侯国


“然。”赵括淡淡开口道:“楚国才为我赵国提供过冬之粮秣,可谓大功于赵国也,我又如何能弃楚而亲秦焉?”
赵括的话,说直白点,就是:楚国乃我兄弟之邦——得加钱!
秦使当然是不愿加钱的,当即便反驳道:“赵王此言差矣。楚国之粮秣,赵国亦付出代价,彼此互利而已,何言功劳之说?况当今之世,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则散,此方为正理也,赵王岂不知之?”
“既为其利。”赵括不甘心地继续问道:“既然秦欲交好于赵,今我赵国恰逢雪灾,不知秦国可有何诚意哉?”
这话就更明白了:想要跟我赵国共分各国,先给我打点钱再说。
这秦国哪里会肯,虽然秦王是想要将秦赵之战挪到最后,但赵国始终是秦国最大的敌人,哪里有给敌国添油加醋的道理。
当即,秦使再度摇头道:“秦赵乃平等相交也,何来诚意之言。若说诚意,我王遣本使千里而来,便已是诚意。倒是赵王,一直纠结于些许小利,倒是显得无甚诚意了。”
“那本王便说些大利。”赵括再度开口道:“若是寡人欲向韩、燕两国借粮,尊使意下如何?”
闻言,秦使微微一愣,随即很快便明白了过来。
韩之国地少民寡,根本不足以提供给赵国多少粮秣,燕国就更不必说了,自己还遭着灾呢!
显然,赵王要的不是什么粮食,而是这两个国家。
这虽然与秦
王的预想有一定的差距,但倒也不算太意外,毕竟如果秦国要拿下整个楚国,赵国要求韩、燕倒也在情理之中。
当即,明白过来的秦使便略略躬身说道:“赵王容禀,赵国欲渡难关之心,下臣深知之也。然,事不可急也。若我大秦东出之志,所求者亦不过立足中原之地而已。以如今赵国之情势,下臣窃以为,赵王取之一国之粮,可也。”
秦国使者的答复倒也干脆,咱秦国求的不是楚国这一国之地,你赵国也别想着一口吃成个大胖子,二选一吧!
对于秦使的这个答复,倒是有些出乎赵括的意料。
没想到秦王还是保留着一丝理智,并没有想要一口把楚国吞掉。倒也正常,楚国千里之地,又多山川阻塞,想要吞掉,还真有些不容易。
不过这样一来,秦国只取楚国部分之地,那赵国还能及时拿下一国之社稷吗?
若是不能,秦国拿下既定的区域之后,势必要干涉自己的进攻。
同样的,秦国肯定也害怕自己这么做,因此势必在自己的行动中多作阻扰。
因此,自己真正的目标还是得继续隐藏才行啊。最好能让秦国产生误判。
不仅如此,对于秦国攻楚之事,赵国也得好好出出力才行。
不过,这些都是后话了。
面对秦使的建议,赵括似乎并没有什么反对的理由。当然,签订盟书是不可能的了。这份协议,只能互存在彼此的心中。
不过,在
如今的战国,所谓的盟约更废纸也没什么区别,反倒是那些记在心中的协议,只要敌我态势不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反而会更有约束作用。
“善。”赵括终于松口,道:“秦王之意,寡人知之也。只要秦国愿意和平相处,我赵国绝不擅起战端。不知贵使对寡人之答复可还满意?”
“我王若知赵王之意,必欣然抚掌也。”秦使闻言,自然是一记马屁送上。
大体的划分方案商量好了,接着就是时间的问题了。赵括当即继续说道:“来年秋后,当与秦王举杯遥庆,贵使以为如何?”
这话就说的很是含糊了。
“举杯遥庆”,到底是庆祝战争获得胜利呢,还是要为大军送行呢?
显然,都有可能。
因此,赵括的话语不无误导的嫌疑。
秦使自然也是听出了其中的含义,只是却也并不以为意。很简单的道理,说白了,战斗随时都有可能爆发,两国也都会积极准备,以求尽快展开战斗。在互不干涉的条件下,谁先展开战斗,谁就占据优势。
谁都不是傻子,谁也不会放过这个优势。
看着赵括,秦使淡然一笑,却道:“我王必随时恭候。”
一切已在不言中,随即,两人相视而笑。
就这样,在笑声中,秦赵两国却是将来年瓜分各国的战斗悄然敲定。
当然了,赵国虽然知道秦国准备向楚国动手,但对于动手的规模、方向,却是一无所知;而秦国也自
然知道赵国的刀尖对准的是韩、燕两国之一,可具体是哪国,秦国虽然倾向于韩之国,却也依旧不能确定。
总之,方向上虽然已经商定完毕,但具体的落实上,却还有着太多的不确定性。
这也很正常,毕竟两国说到底还是最终的敌人,自然不可能将所有的想法暴露给对方。两位王上能做的也就这些了,剩下的,就要靠两国各自的情报部门以及军队的了。
战争,从来都是一项复杂而精密的大型工程。
得到满意答复的秦使很快退下,略略有些昏暗的偏殿之中,赵括一个人守着跳荡的火苗,陷入了久久的沉思之中。
足足一刻多钟之后,赵括这才缓缓起身。
“来人。”赵括淡淡的声音很快在偏殿之中传开。
“吱呀”一声,大门被一直等候在外的宦者令轻轻推开。
“我王。”微微拱手,宦者令躬身见礼道。
“传命,九原之吕不韦、淮泗之田单、上党之李牧安排好当地诸事,于年前回返邯郸。”赵括随即开口说道。
“是。”宦者令立即领命道。
“命平原君,出使秦国之事暂缓。”赵括继续吩咐道。
“是。”宦者令也继续领命道。
“去吧。”赵括随即挥挥手说道。
......
因为秦使的到来,赵国方面不得不对之后的作战进行一番调整,虽然赵括心中已经有了一定的成算,但面对秦国,又涉及到未来数年的国策,即便是赵括也不敢
轻下结论。
时近年关,将所有的重臣召回邯郸,一方面让众人好好过个年,一方面也能集中讨论下明年的作战,显然是个不错的方案。
而就在赵括和秦国的使者一起“瓜分”着战国之时,赵国的使者也同样抵达了燕国和韩之国。
面对赵国使臣的到来,燕王显然是不待见的。
五年之前,被赵军追击险些命丧当场的场景还时时萦绕在燕王的脑海。更别说,如今赵国偌大的河间郡,有一多半曾经是燕国的地盘。
经过当年的一战,燕国算是彻底的疲软了下来,剩下的地盘根本不足以让燕国再有任何争霸的想法,即便燕王穷兵黩武也无可奈何。
没办法,燕国虽然地盘比韩之国还要大上不少,可实在是太穷了。
因此,这几年以来,燕王几乎都是在躺平的状态,一应的国事全都交给了心腹大臣国相栗腹。
至于栗腹其人,本就气量狭小,又因为赵国之败,威严受损,自然需要依靠暴力以保证自己的权利不受制约。
随着栗腹权利的欲望不断膨胀,乐间等将军,或是出走、或是闭门谢客,更是让本就羸弱的燕国更加雪上加霜。
因此,这几年的燕国,即便不算是乌烟瘴气,也至少是生气寥寥了。
不过这些,肯定是与燕王无关的,能够提供足够的美女美食供他享乐,便是燕王对栗腹唯一的要求了。
自然,赵使的到来,也没能敲醒装睡的燕王。

经沉迷在自己世界中的燕王,甚至都没想过要接见一下赵国的使臣,将国书往栗腹怀中一丢,燕王随即便回了自己的后宫之中。
贪婪成性的栗腹,在面对赵使借粮的要求后,根本是理也不理的。
要知道,借粮,那是借的栗腹口袋里的粮食;可得罪赵国,那是燕国得罪的。
什么?害怕赵国报复?
报复的是燕国,燕国又不是他栗腹的,甚至燕国亡了,去做赵国的臣子,不是更美滋滋。
这不仅仅是栗腹一个人的想法,甚至是很多燕国臣子的想法。毕竟燕赵离得那么近,而赵国的河间郡的日益富庶,燕国的大臣们也都是看在了眼中的。
不过,得罪赵使的事情,栗腹当然不会直说。
好在燕王早已不过问政务,把所有的事情往燕王身上一推就是了。
显然,燕国的拒绝本就在赵使的意料之内,不过这次来燕国,却是看到了燕国内部的矛盾重重,倒是一番另外的收获了。
既然已经得到了自己想要的口实,赵国的使者也不再多待,随即扔下一句狠话,便急匆匆地回返邯郸而去。
倒是在韩之国的赵国使臣,却是受到了来自韩王的热切接待。
没办法,自从秦国退出了周地之后,韩王便一直惶惶然不可终日,而在得知了魏、楚两国居然用两块“废地”在赵国的手中换到了周地之后,韩王的肠子都要悔青了。
可是,再懊悔也没有用了。
韩王显然也
意识到自己的背叛行为,赵国肯定不会就这么算了的,屡次三番地派出使者前往邯郸,却连赵王的面都见不到,这不由得更令韩王惶恐不已。
这次赵国居然主动派人前来,韩王自然是激动不已,就差亲自到城楼前迎接了。
如此高规格的接待却是让赵国的使臣很是不爽,老子是来找茬的啊喂,你这样干,我还怎么找茬?不是都已经倒向了秦国了吗,你好歹有点原则、有点骨气啊喂!
好在,在赵国的使臣说明了借粮的来意后,原本欢腾的宴会明显气氛为之一滞。
尴尬中,韩国的相国试探着问着使者需要多少粮食。
而赵国的使者显然就在等着你的问话,当即报出了一个韩之国无论如何都凑不出的数字。
不由得,在场所有人的脸上的表情都异常精彩了起来,疑惑的、愤怒的、甚至是惶恐的,却唯独没有敢出言怒斥的。
这已经不是来借粮了,分明就是来找茬的。
可惜,以如今韩之国的实力,根本不是蒸蒸日上的赵国的对手,尤其自己的“爹”又已经退回了河东,几乎就在赵国爪牙之下的韩之国自然是瑟瑟发抖。
即便明知赵国使者的话语是在找茬,韩之国上上下下也根本没有人敢出头反驳。
韩王与相国相视一眼,眼中尽是无可奈何的焦虑。
好说歹说之下,相国才为韩之国争取来两日的商量时间。
可是,如今的韩之国还能怎么商量呢
......


  (https://www.tyvxw.cc/ty60216730/70398812.html)


1秒记住天意文学网:www.tyvx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tyvx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