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八方风雨会雍州之四
下面是我这个时空1949年中央日报为西北石化成立20周年做的专文。
一寸国土一滴血,百里油田百万军
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中国军民不仅缺乏武器弹药,甚至连擦枪油也供给不足,为了找到石油、开采石油、炼制石油、进口石油付出了血的代价。
1929——产量为零
1937年7月7日拂晓,宛平城前的卢沟桥头响起了激战的枪炮声,举国抵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悲壮由此拉开序幕。然而,抗战军民仅凭不怕流血牺牲的英勇顽强,赶不走穷凶极恶的鬼子兵,迫切需要多方面的物资保障。如果我们把抗战大军比作钢铁洪流的话,这洪流,就是由飞机大炮组成的,由热血和石油推动的。当时国力衰弱,可供军需的物资捉襟见肘,部分枪炮弹药尚可制少量造,最为稀缺的是石油。因为中国开发出油田,还是五六年内的事情,在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1930年的统计数据中天然石油产量为零,在西北石化公司成立并开发出玉门、延长油田以前,中国军民所需的燃料油、润滑油等石油产品完全依赖从国外进口。
“七七”事变前,中国的有识之士,已经把救国图存的大业进行了规划,早在民国十七年,西北军政委员会邀请中国知识界精英组成了西北发展设计委员会,做的第一件事,便是组织国内外地质勘探人员,对西北的油田和矿产资源进行有重点的勘探。孙建初,字子乾(1897年生)河南濮阳县人,便是被委以重任的石油勘探队长。孙建初1927年毕业于山西大学,精研地质,学有独到。外国学者称孙建初为“中国石油之父”,中国人称他为“中国石油奠基人”。可是在民国十七年,他仅仅是一位刚毕业的大学生。出乎他意料的是,他居然被西北军政委员会列入了邀请名单,参加了那次后来被历史学家称为“八方风雨会雍州”的西北发展设计筹备会。
他激动地回忆说:“我们的食宿都被安排在当时长安最好的饭店。同开会的都是国内权威,不乏地质界的前辈达人,比如翁文灏先生,我却是个刚毕业没多久的学生。更令我吃惊的,是一日会后晚餐我居然被安排在了主桌,和西北军政委员会主任刘琨将军坐一桌。刘将军那天的祝酒词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说,各位来这几天,我们招待不周,从咱们桌上的饭菜就可以看出来,只是四菜一汤,仅仅能饱腹而已。坦白地讲,这次会议的费用,是公家负责一部分,我刘某自掏腰包承担一部分,惭愧了。实在是西北连年干旱,西北军政各界均全力带领军民以工代赈,抗旱救灾,各位这次来也看到了,我们做到了路无饿殍。但是俗话说,救急不救穷,我们为政之人,仅仅能救西北的急。西北人民想要共同富裕起来,还要靠各位掌握的科学技术,科学技术才是生产力,科学才能救西北的穷。
后来,从西北实业委员那里我得知,我的邀请函,是刘将军亲自吩咐的,我到现在也很纳闷,刘将军是如何得知我这个无名小卒的。”
会议一结束,孙建初就投身于新成立的西北石化公司的西北石油勘探大会战中去了。12月孙建初等前往勘察玉门油田的地质状况。他带领全体工作人员,仅用半年时间,便查明了老君庙、石油河、干油泉、石油沟、三獗湾、夹皮沟等地区的生油层、储油层和地质状况写了《甘肃玉门油田地质报告》,要求以老君庙为中心,立即施工钻探。建初亲自主持了玉门汹田第一口油井的钻探工作,钻探130米即见油,日产量达20桶,从此揭开了开发玉门油田的序幕。接着又向其他油区扩大钻探,结果井井见泊,充分证实了孙建初"玉门是一个具有工业价值的良好油田"的科学论断。不久,孙建初被任命为西北石化公司地质室主任,负责西北石油地质研究和玉门油田建设。先后写出《西北油田地质说略》、《发展中国油矿计划纲要》、《如何在钻井下研究石油地质》等石油地质论文。在《发展中国油矿计划纲要》一文中,他全面论述了国内石油资源状况,认为准噶尔、塔里木、柴达木、川贵、陕甘盆地和蒙古高原是最有希望的汹区,山西盆地是颇有希望的油区,冀、鲁、豫平原是有希望的油区。为更好地阐明这一理论,他还绘制了一幅《中国石油理想分布图》。发现玉门油田的喜讯轰动了全国,西北开发总公司下属西北石化立即投入财力、物力、人力进行详探、开发和炼制燃料油的筹备。为尽快建成中国的第一个石油生产基地,西北决心采取酒泉模式,引进世界著名石油公司合作开发玉门油田。经过竞标,民国三十十九年底,选定了美孚石油公司作为主要合作开发伙伴。利用世界最先进的设备和技术,从世界四面八方聚集到玉门钻探开发石油的人们,迅速建成了60万多吨的原油生产能力和炼制加工能力。玉门成为了中国最大的原油产地,而西北石化,并未停步于炼油,他们与世界最领先的石化公司合作,建设了全产业链的石化工厂。可以生产从塑料到合成橡胶的各种石化产品。在1937年,西北石化已经年产原油440万捅,汽柴油30万吨,包括合成橡胶在内的各种石化产品众多。成了西北开发总公司的黑色金矿。
黄土高原上的陕西延长,很早就有发现油苗的记载,1904年清朝政府开始创办油矿,几起几落,发展十分缓慢。到了民国十六年刘琨国民革命军西北纵队接管的时候还有几口井能够出油,一年的产量不到百吨。西北军政委员会立即加强了对延长油矿的组织领导。引进苏联技术和设备1尽可能扩大生产,并设法炼制煤油、擦枪油和石蜡等产品,解决民众和部队的急需。在玉门油田与美国大规模公开联合开发的同时,延长油田也秘密地与苏联作了联合开发,西北还想方设法,以玉门油田石化设备的名义,为延长油田配备了石化设备。到民国十六七年年为止延长油矿的产品年产量,基本均用于对苏贸易,换取了大量西北军工和民用急需的物资和原材料、成套设备、技术、专家。但是延长油田的就是当时中国未沦陷区的全部石油产量,由于不在南京国民政府的控制范围之内,因此没有纳入资源委员会的统计表。
西北军政委员会组织的西北石油大开发被证明具备远见卓识。民国十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发动突然袭击,东北顷刻沦陷。
七七事变后,中国独自抵抗日军的残酷进攻,坚持到第三年半壁江山相继沦陷。国民政府被迫迁都,继续指挥正面战场的国军防御作战,用时间换空间期待国际形势逆转。抗日战争进入到了最为艰难的相持阶段,国力的巨大损耗濒临崩溃的边缘,沿海的所有港口尽被日军封锁,只剩下陆上连接国外的两条通道补充军需物资。而这两条通道偏偏有很多运力依靠耗油的公路运输,一条是1938年动员20万民众用血肉之躯紧急开通的滇缅公路,另一条是接受苏联援助从乌鲁木齐到兰州的黄尘古道。数千公里的长途运输,不仅加剧了石油的消耗,而且还有随时被切断的危险。
救亡图存的危机时刻,到哪里还能够找到石油?也成为成为中央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必须马上回答的紧迫问题。仅有的十几名地质学者立即组成调查组,分别奔赴新疆和西南,展开以寻找石油为主要目标的资源调查。尽管一些外国的地质学者认为“中国的内陆缺乏海相地层,找到石油的希望渺茫。”但是我国的地质学者并没有丧失信心,沦陷区之外的国土还相当辽阔,大范围陆相沉积的地层已经袒露出能够出产石油的微弱迹象。
黄土高原上的陕西延长,很早就有发现油苗的记载,1904年清朝政府开始创办油矿,几起几落,发展十分缓慢。到了民国十六年刘琨国民革命军西北纵队接管的时候还有几口井能够出油,一年的产量不到百吨。西北军政委员会立即加强了对延长油矿的组织领导。1尽可能扩大生产,设法炼制煤油、擦枪油和石蜡等产品,解决民众和部队的急需。民国十七年延长油矿的年产量,就是当时中国未沦陷区的全部石油产量,由于不在南京国民政府的控制范围之内,因此没有纳入资源委员会的统计表。
千里戈壁阻隔的新疆还发现了一处蕴藏石油的地方,1909年清朝政府新疆当局筹集30万两白银,购买设备聘请俄国工匠在独山子进行钻探,发现了工业油流。两年后,由于爆发辛亥革命的冲击,钻探戛然而止。直到全国抗战爆发前的民国二十五年,新疆政府才与苏联合作恢复钻探,民国二十六年钻成了三口浅探井,均有石油渗出,但是没有获得可观的产量。
民国二十六年年10月,国民政府成立了四川油矿勘探处,将4台旋转钻机部署在巴县石油沟、江油海棠铺、隆昌圣灯山和威远地区钻探。两年之后,仅有两口探井产出了天然气,却未见一滴石油。
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西北石化的玉门油田和延长油田成了抗战钢铁洪流的唯一内生动力极大减缓了从国外进口油品的巨大压力。据史料记载:抗战八年中,西北石化公司排除万难,一直稳产于77440万桶原油/年。除了满足西北边区工业自用及西北野战集团军群军用之外,其余的大全部由国民政府军政部收购,运往全国各地的抗日战场。
玉门油田犹如茫茫黑夜点燃的火把,让全国的民众看到了中国石油工业大有希望。1940年国民政府公布的全国天然石油总产量为67吨,这个数字虽然只占当时全国油品消耗最低量的一半不到,但却结束了半个世纪以来中国基本无油可采的窘态。
民国三十一年——输血救急
民国三十年12月7日,日本海军联合舰队偷袭美国珍珠港,太平洋战争全面爆发,中、美、英三国组成反法西斯同盟向日本宣战。中国不在孤军抵抗日军的进攻,作为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地区的主战场,得到了同盟国提供的军事援助。
但是好景不长,疯狂进攻的日军迅速击溃了英国和美国在东南亚地区的防线,缅甸的仰光港陷落,导致没来得及运回国内的大量物资被日军缴获。其中包括国民政府从美国购入的10357件,重1479吨的石油钻采设备和2391件,重534吨的炼油装置。仅抢运出来350吨,其余的尽遭损失。如此沉重的打击还仅仅是灾难升级的开始,入缅作战的中国远征军遭遇失败退守到怒江东岸,至关重要的滇缅公路生命线被彻底切断,无法得到物资补充的中国抗战,面临绝境的凶险。
岌岌可危的形势下,玉门油矿无疑成了唯一能够为抗战输血的急救中心。民国三十一年8月,国民政府最高长官常凯申乘坐的专机降落在嘉峪关机场,他在西北军政副长官邓宝珊陪同下亲自前往玉门油矿看看情况。视察后,常公甚为高兴,大加赞扬,亲笔为西北石化题词曰:一寸国土一滴血,百里油田百万军。在常公题词鼓舞下,为了让这些来之不易的油品产生更大的激励作用,西北石化公司刻意把炼制出来的汽油染成了红色,一滴汽油象征一滴鲜血,日军欠下的血债一定要用血来偿还。
常凯申临走指令军方和交通运输部门,设法把玉门生产的油品运往重庆等地,解救燃眉之急。
玉门距离重庆千里之遥,不仅山高路险,而且经常遭到敌机的轰炸,用汽车运输损耗的成品油令人心疼。为了保证宝贵的油料安全抵达重庆,一条穿越深山峡谷的水上通道应运而生。从民国二十七年三十一年11月开始,沿着陇海线和没有建成的宝成线用汽车首先将桶装的油品从甘肃的玉门运达四川的广元,然后卸车再装上羊皮筏子,经涪江进嘉陵江漂泊半个月,940公里的水程不消耗一滴石油,悄然为抗战输血。卸完油的羊皮筏子再用汽车运回广元,每年往返八趟。这条隐蔽而又快捷的运输线缓解了滇缅公路被封锁造成的油荒,为军队的重新集结和兵工厂的生产提供了动力。当时,汇聚到重庆的各界人士用上了国产的石油产品欢欣鼓舞,感到“建国”牌商标不足以表达心意,于是改成“国光”牌,寓意为玉门油矿为国争光。
偌大的中国战场,仅靠玉门生产的区区36万吨油品远远满足不了战场需要,美国总统罗斯福亲自下令不惜一切代价飞越喜马拉雅山,开辟空中运输的驼峰航线,保证中国军队和驻华美军的给养。当时的新闻报道披露:在驼峰空运最繁忙的时候,每75秒就有一架飞机从印度或中国某一机场起飞,共运送了85万吨的战略物资,其中燃料油、润滑油占到了空运总量的四分之一。
民国三十一年,国民政府公布的全国产油量为65万吨,玉门油矿的产量占了95%以上,国内石油产量的激增可谓雪中送炭,支撑中国战区度过了滇缅公路被封锁的五更寒。
民国三十二四年——血色丰满反攻成功
1943年在期待已久经的中印缅战区对日大反攻中,中国远征军击退了日寇对缅甸的再次进攻将日寇逐出缅甸越南,中印公路和中印输油管道随之全线贯通。当时的新闻报道公布:从19435年的2月至10月,共有2.6万辆汽车通过中印公路运进了16万吨物资。自19435年4月起,中印油管输道每月输送1.8万吨燃料油,到7月份的总量高达10万吨。血色丰满的中美联军在充足的后勤保证下士气高昂英勇作战,地面上铁甲雄狮锐不可挡,天空中银鹰亮翅完全掌握了制空权,对日寇的毁灭性打击一直持续到1945年8月15日无条件投降。
抗战八年,烽火连天,西北石化下属之玉门、延长二处油矿成为抗战能源的支柱,对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中国现代石油工业的进程由此开篇,血与火的洗礼造就了第一批献身石油事业的中坚,尽管他们没有在战场上与日寇拼杀,但是爱国救国的忠贞已经融入了血色的石油之中。
石油虽然不是直接消灭敌人的武器,但是没有石油就难于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的目的就是要夺取东南亚的石油和其它的战争资源。血腥的第二次世界大战,让战争的发动者和领土的捍卫者都认清了石油的战略价值,国家的安全与石油的生产量和储备量息息相关。
我们的采访结束的时候,正值西北石化公司庆祝公司成立二十周年之际,抗战期间的常公题词尚在,西北石化也踏上了和平建国的新征程。
中央社玉门关消息
以上是1949年,抗战尘埃落定后,中央社对玉门油田及西北石化对抗战贡献的评价。其实,玉门油田除了解决了抗战中我军摩托化部队和空军燃料需求外,其石油化工产品意义也非常重大,怎么强调也不为过。
我在这里只指出合成橡胶这一项石化产品的重要性。我前世看到过一些架空抗日战争小说,都意识到了自主军工生产的必要性,可惜由于作者们缺乏历史、工业、技术等方面的基本常识,都属于纯扯蛋,合成橡胶就是他们必犯的笑话。
一切意淫国产摩托机械化部队的作者,都根本忘记了真实历史上抗战中果脯没汽油没轮胎。
那些作者以为引进美国成套设备就可以生产汽车,自然实现摩托化。其实这很扯蛋。摩托化部队的建设关键不在于汽车装甲车坦克本身的生产,关键在于能源和关键原材料橡胶的供应。
先说橡胶,世界天然橡胶林在东南亚。中国虽然从1906年开始引进橡胶树,然而国际一直认为北纬17度以北是橡胶禁地。直到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初期,新中国面对国际市场上对橡胶的封锁禁运,做出了一定要建立自己的天然橡胶基地的战略决策。50多年来,经过中国几代植胶人的艰苦努力,克服了种种困难,打破了国际权威认定的橡胶树种植传统禁区,使橡胶树在中国北纬18-24度地区大面积种植成功。自此,中国的天然橡胶产业蓬勃发展,形成了以云南省、海南省、广东省为主的三大橡胶种植基地和较为完善的产业体系。
所以一切意淫中国在抗战期间能有天然橡胶供应的都是耍流氓。摩托机械化部队根本离不了轮胎等橡胶制品,坦克履带也必须有橡胶件,中国抗战期间没有稳定的橡胶供应,搞一堆没轮子履带的汽车坦克有什么用?
在真实的抗战历史上,由于倭寇对中国的封锁,我国曾经开拓印度到新疆的陆上国际通道,经过克什米尔首府翻越冰川,运送的第一批物资是:三千套汽车轮胎。
二战期间,日本占领了天然橡胶的产地,不仅中国,所有盟国都面临这一问题,他们是通过合成橡胶工业才涉险过关的。
摘自百度: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迫于橡胶匾乏,德国人采用了二甲基丁二烯聚合而成甲基橡胶,这种橡胶可以大量生产,而且价格低廉。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大约生产了2500吨甲基橡胶。尽管这种橡胶的耐压性能不理想,战后便被淘汰了,但它毕竟是第一种具有实用价值的合成橡胶。
大约在1930年,德国和苏联用丁二烯作为单体,金属钠作为催化剂,合成了一种叫做丁钠橡胶。作为一种合成橡胶,丁钠橡胶对于应付橡胶匾乏而言还算是令人满意的。与其它单体共聚可以改善了钠橡胶的性能。如与苯乙烯共聚得到丁苯橡胶(Buna-S),它的性质与天然橡胶极其相似。事实上,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军队就是因为有丁苯橡胶,橡胶供应才没有出现严重短缺现象。苏联也用同样的方法向自己的军队提供橡胶。
在我这个时空里,玉门油田的开发,保证了西北石化能够在炼制燃料油、润滑油的同时,得到足够的烯类石化产品,在苏联援助的技术设备和人员保证下,西北石化能在抗战中为中国陆军提供足够的丁苯橡胶合成橡胶,我们的坦克飞机大炮才能动起来。
玉门油田发现于1929年,这个油田距离我在西北发展筹备会上提议的西北准备建立的酒泉工业特区仅仅138公里。这也促使西北发展设计委员会诸公下定决心,按照以前我的建议,在西北发展设计总纲里把酒泉定为西北工业的总基地。
选定酒泉的重要意义无论如何强调都不过分。因为全中国只有酒泉具备抗战工业基地的条件。
一远离日军威胁,可以安心地从事战时生产。工业大生产,需要完全和平的环境。有些工业设备,比如高炉,一刻不能停,停了它里面的钢水就变凝固成个铁柱子,完全报废。再比如火力发电厂,它占地巨大,地表的烟囱等设施是无法掩蔽的。
这些工业设施,一旦遭到日寇航空兵的骚扰,后果就不堪设想,更别提轰炸了。但是酒泉却远在日军轰炸机航程之外,抗战初期,日本陆军航空兵为了轰炸兰州,特地从意大利购买了作战半径为800公里的轰炸机。而这种轰炸机却根本无法轰炸酒泉。
二具备必须的能源和原材料。前面提到了酒泉附近煤铁石油镍铜铅锌等资源丰富,要知道,玉门油田是抗战时候独一无二的国内大型油田,永昌是中国直到二十一世纪仍然独一无二的镍土矿,镜铁山是抗战时期非沦陷区独一无二的大型铁矿,酒泉工业和兵工的原料都近在咫尺,任何其它国内城市,对这一点都望尘莫及。
三具备良好的交通条件。西北军政委员会利用26年到29年三年大旱灾的机会,组织民众,调动海外资金,以工代赈,开通了酒潼铁路及其支线。这把酒泉工业基地和能源及原材料产地以铁路连接了起来,也给酒泉的产品,提供了出口的条件,后来陇海线全线贯通与酒潼线融合一气,酒泉的工业品可以一路下海到连云港,从而行销全国全球。
以上三大优势,决定了只有酒泉,才是抗战中国工业基地的唯一正确选择,我相信抗战的实践证明我在1927年的决定是正确的。
抗战的历史证明了,西北成为了中华民族复兴的工业基地,西北边防区在八年抗战中,各种产品产量占全国产量的百分比是:原油100%、钢100%、身管火炮99%、化肥100%、农药100%、人造橡胶100%、轮胎100%、汽车100%......这个清单还可以列很长,从军火到肥皂,从电池到电话机,从电线到水泥,除了盟国千辛万苦从万里之外运来的,就是西北制造。
西北能起到这个作用,是自然对中国民族的恩赐,中华有西北,西北有酒泉,天不绝中华。
历史将记住1928年的西北发展规划筹备会,中华民族的精英学者们齐聚一堂,为西北规划了最美的蓝图,虽然当时他们自己并不知道,但是历史知道,我知道,他们也是抗战尖兵,迄今史书有载:民国十七年,八方风雨会雍州。
(https://www.tyvxw.cc/ty60009/4810076.html)
1秒记住天意文学网:www.tyvx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tyvx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