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意文学网 > 远东帝级之枭雄咸丰 > 第一百五十章 谋划,预算

第一百五十章 谋划,预算


  军报的到来,对于咸丰来说,是一个紧凑的开始,也是大清军力新生代的开始,这也预示着大清的全面发展时代也要大跨步的前进,其中的阻挠也是不言而喻的,这些事情,就需要咸丰的智慧去处理解决。

  现在,已经有九万多人到达了京师,其中有九千人是女子,这九千女子,除了文工团以外,奕詝打算么将其安排在牢房,对牢房里面的女犯人进行管教。

  其实,在大清的牢房里,女犯人的境遇是非常凄惨的,除了必要的生存以外,她们还要承受狱卒的性.骚.扰。而且,这些骚扰是必须承受的,如果女犯人不去做。狱卒们将会给她们不给吃的,还有喝的。

  许多女犯人在饥饿恍惚的情况下,全身没有一点反抗力气,她们只好有气无力地看着狱卒对自己的侵犯。

  还有一些女犯,由于受不了这种侵犯,只好自我了结,在牢房里面自杀。

  而这些女犯人自杀以后,很快被狱卒掩埋,官府再发上一套文书给女犯的家庭,告诉他们,犯人已经自杀。

  而女犯的家属,一般也不会请状师进行抗诉的,因为当时的抗诉,都要通过高一层的衙门进行。

  如果对知县的判决不满意,则要通过知府,让知府传唤知县,状师通过击鼓,当堂对峙。

  但这一套抗诉的程序完成,一个健壮人最终也会变得气息奄奄,就是气息奄奄,也不一定胜诉,导致后来得出了一个不是结论的结论:民不与官斗!

  而奕詝看到现在这么多的女兵,想到,等以后地方的改制完成了,一定要将这些女兵安排下去,作为女性狱卒。

  这第二批就是六万人,咸丰决定,六万人分为两部分,各三万人。

  其中刘长佑得到三万新兵,肃顺也得到三万人,僧格林沁这一次却一个人也没有要,因为,骑兵训练,相对于步兵来说,时间更长一点,而且,骑兵也不需要你太多。

  练兵的事情自有人操心,不过,开启民化的事情对咸丰来说,就事眼下最重要了。

  这一个多月来,由于大清日报上,顽固派,洋务派之间的骂战,好多直隶地区的读书人已经感受到了一股变革的味道。

  这也让那些顽固派觉得,这个世界,自己感到都有些陌生了。

  其实,在咸丰的心中,除了思想上的松动以外,更重要的是通过一些活生生的例子,最好是通过实业,让广大的黎民百姓看到实实在在的好处。

  例如,利用机器生产面粉和布匹,可以赚到更多的钱,让子女参军,可以是家人受到乡党的优待和尊敬,还有什么发明创造一些新玩意,比读圣人的四书五经更赚钱。

  虽然许多老夫子说这些东西是荒废学业,不务正业,可是,这些东西一旦得到衙门的认可,就可以得到一辈子都挣不到的钱啊,例如,有人发明了人力三轮车,人在上面踩脚踏板,三轮车上的人,使力前行,当地的工科衙门,就应该给发明人奖励钱财,而且,还要开具文书进行证明。

  就这样,在报纸媒体的吹风下,在鲜活案例的对比下,在钱财动人心的号召下,那个人不会行动起来?都会啊!

  但是这个事情,估计也有三年的时间,才会成熟起来,咸丰想到。

  日子在一天天过去,咸丰的心里也逐渐的理顺起来,不过,正所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皇帝也一样,三月二十二日,大朝会的前一天,户部尚书敬征来到了南书房,向咸丰提交了一份咸丰元年的财政预算。

  奕詝打开财政预算,想到去年的赋税收入,一下子就脑洞大开。去年,大清的赋税为六千八百万银元,可是,今年有县(旗、司)府州,将军辖区,大臣辖区的综合汇总,发现竟然超过了一万万银元,也就是说,财政支出要花一亿银元以上。

  本来咸丰是打算发行国债的,可是,现在朝廷的声望还没有树立起来,因为乾隆,嘉庆,道光三朝更江淮盐商,山西商人,还有岭南的商会,所筹借(强派,逼捐)的银两到现在到没有更这些商人兑现。

  如果把国债就这样发行下去,那全国各地的商人肯定不会购买。另外,这些国债在咸丰的心里,也不是为了财政的预算啊,而是为了发展国内的实业,包括工商业,农业,服务业之类的。

  而且,奕詝也感受到了什么叫做穷兵黩武,好战必亡是神什么毛意思,其实,大家没有意识到,这点是对农耕文明来说的。

  因为农耕文明,低下的生产力根本无法满足国家征伐的需要,越来越多的士兵,就需要越来越多的军饷,而武器弹药,更需要大量的资金,但土地上的耕作方式,还有对商业的不重视,导致华夏在很长的时间里,没有更多的钱啊,这导致他们只能守,而不能攻,进攻性不足。

  各位看官也明白,星条国从二十世纪后半期,一直对外用兵,可是,国家却越来越富裕,人民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后来,有人对这样的事情总结了一下,叫做:大炮一响,黄金万两。

  这个意思就是说,当大炮响起的时候,丰腴的土地,还有资源,包括人口,就会到来。

  这些东西可以为战争国得到大量的财富,可是,农耕文明不明白了,因为战争的代价太昂贵了。

  就是得到大量的资源,他们也没有能力让它变成财富,这样就导致越打越穷,最后导致民不聊生,国家最终寿终正寝。

  而且,这也是一个联动反应,当国家贫穷的时候,许多人就会发动叛乱,名称就叫做:吃饱饭,穿暖衣,人人有田种之类,鼓动百姓,裹挟黎民,运用一定的口号,蛊惑百姓,最终满足自己的私欲。

  前明的“开城门,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可是,闯王的士卒也是人啊,他们不纳粮吃什么呢?

  其实,他们是不纳。纳粮太慢了,他们用抢!

  但华夏的百姓,一直以来,有一个不患寡,而患不均的“优良传统”,他们觉得,自己很穷,粮食抢不到多少,而村庄里的地主老爷,粮食很多,他们也想成为地主老爷。

  于是,闯王就利用百姓的这种心理,直接杀地主,抢他们的粮食,从而不用纳粮了。

  书归正传,咸丰觉得,如果将这一份财政预算重做,那时间上是来不及了,因为大清的疆域实在很大,就跑马扬鞭,从东头到西头,都要半年左右的时间。

  所以,来不及了。

  不过,办法还是人想,咸丰让敬征回去,将这预算上面最重要的,也是必做的经费项目统计出来。

  预算经费不要一次性发放,而是要多次进行,另外,所有的经费必须让户部和银行进行结算,这样,避免中途出现火耗,还有抢.劫之类的事情出现。

  少了这些中间环节,咸丰知道,就这些中间环节,大清灭年就可以节约五百多万银元。

  其实,这也是将大清银行推行到全国的一种方式。

  火耗:起于明代万历年间,原指碎银熔化重铸为银锭时的折耗。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赋税一律征银上交国库,把百姓交的碎银熔化重铸为上交的银锭就有了火耗。征税时加征的“火耗”大于实际“火耗”,差额就归官员了。清初的官员沿用了这种做法。而且,“火耗”不断加重:一般州县的火耗,每两达二三钱,甚至四五钱。偏僻的州县赋税少,火耗数倍于正赋。虽然顺治、康熙年间也发过禁令,但并不起作用,以后也就默认了。

  但“火耗”的不断加重引起百姓反对,不利于长治久安。康熙后期不断有大臣上书要求把“火耗”规范化征收与使用。但康熙不愿加税,此事未成。雍正上台后,力图整饬吏治,强化财政,于是实行“火耗”归公和向官员发放养廉银。

  “火耗”归公就是规范“火耗”的征收,并作为财政收入上交国库。政府规定“火耗”附加税一般为正税的10%-15%,最高不超过20%,官员要全部上交,不得私自截流。这种“火耗”的收入一部分用于财政支出,另一部分则作为各级官员的养廉银。据光绪《清全典事例》记载,各级官员的养廉银为:总督13000-20000两,巡抚10000-15000两,布政使5000-9000两,按察使3000-8444两,道员1500-6000两,知府800-4000两,知州500-2000两,知县400-2259两,同知400-1600两。

  《元史??刑法志三》有“克除火耗”的禁令。明代实行一条鞭法后,另征火耗,高达百分之二、三十。清初征收火耗率有达百分之五十的。雍正年间,火耗列入正税,留在地方上备用。二、铸造钱币等的损耗。《文献通考??钱币》:“(宋)崇宁监铸御书当十钱,每贯重一十四斤七两,用铜九斤七两二钱,铅四斤一十二两六钱,锡一斤九两二钱,除火耗一斤五两,每钱重三钱。”


  (https://www.tyvxw.cc/ty57059/2126604.html)


1秒记住天意文学网:www.tyvx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tyvx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