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意文学网 > 执笔画唐 > 第13章 第13章长安急朝

第13章 第13章长安急朝


因长乐院哗变,昭宗移驾少阳院。

        何皇后因数年来的惊吓,面呈病色,整日精神不振。

        昭宗担心爱妻抱恙,因而整日都伴在她身旁。

        她睡了,他便处理公务。

        她醒了,便亲自伺候。

        他清晨醒的早,便早早起身,在出发还朝长安前,伏案处理些事务。

        长乐院事件,有惊无险之余,还让他看到了希望——

        叛贼拥兵百万又如何。

        若他能重组亲军,每一名将士,都如他心爱的天使般威武。

        只需十万亲军,便足以平定天下。

        想到这,他热血沸腾,执笔快速书写。

        将他的江山宏图,以笔描绘。

        “踏踏踏。”

        此时,外头传来脚步声。

        为免打扰爱妻睡梦,昭宗匆匆起身,独自走出寝宫。

        看到长女李祺和皇弟李倚来了,昭宗心头,酸楚泛滥。

        “父皇。”

        李祺呜呜哭着扑进他怀里,上次以父女身份相见,已是去年年初。

        那时她与父皇一起,被叛贼朱晁,率军围困在凤翔。

        本以为凤翔,将是自己的葬身之处,即便不被杀死,也要饿死。

        父皇与长兄李祐,吃着豆粉粥水果腹,一切食物,都省给她和娘亲。

        粮草匮乏到最后,实在是撑不下去了。

        连守城的凤翔军,都或以罢战抗议,或索性缴械投诚求生。

        无奈,父皇只得出城,对朱晁跪地求饶,同时让她和长兄李祐,伺机逃出生天。

        “祺儿,率兵那么危险的事,千万别再有下次了,你若再出差池,阿父的心都要碎了。”

        昭宗紧紧搂着爱女,生怕她会长出翅膀飞走。

        “阿兄,兵符拿到了。”因是谈正事的时候,李倚虽不忍打扰,但仍开腔道。

        看到一对虎符在李倚手中,昭宗也松了口气:

        “看来确实是忠臣。”

        哗变已过去四日,昭宗都没召见刘筠,全因他的疑心病,对谁都设防。

        “父皇,他当然是忠臣,您说什么呢。”李祺本就对此略有不满:

        “若非刘筠天资过人,能想到暗度陈仓的法子,那日,那日……”

        昭宗苦笑宽慰道:

        “祺儿,为父考量的是家国大事,自不能谁都轻信。”

        “对掌权者来说,夺其权痛如割肉,阿父是在做最后的考验。”

        “如此一来,阿父才能放心信用。”

        “眼下可用的三路府兵再加上俘虏,共计十万,皇弟稍以改编,重新编制成御驾亲军,便可出发,还朝长安了。”李倚说道。

        昭宗点点头后,抬手摩挲爱女的小脸:

        “其余事务,由阿父来做,祺儿待在阿父身旁,哪都不要去了。”

        “嗯。”

        ……

        傍晚之时,长乐门毫无预警的大开。

        十万亲军在李倚的带领下,浩浩荡荡走出皇城,朝长安方向开拔。

        李祺一家三口坐在轿中,有说有笑。

        次日清晨,劳作的百姓瞧见开拔的大军,这才知晓圣上,又还朝长安了。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连绵的山呼,唤醒了轿中三人。

        昭宗掀开帘子,满脸雄心壮志地看向他的子民。

        “这天下,仍是我大唐的天下。”昭宗快意道。

        一群老臣被来回的迁徙,折腾的不行。

        个个都再次携家带眷,匆匆驾着马车,跟随绵延的大军尾后,又回长安。

        三日后,大军浩荡抵达长安时。

        长安空寂了半数。

        各路军阀陆续得知洛阳发生的所谓“天道杀人”事件后,纷纷得令退出长安,退隐蛰伏。

        待探摸清楚情况后,再伺机而动。

        昭宗要的,就是这震慑效果,换取短暂的太平。

        因各路军阀的退出,坊间的百姓也宽心了些。

        李祺掀帘瞧向外头,见坊间纷纷开门营生,百姓熙熙攘攘的,好不热闹纷繁。

        她心里很开心。

        待中原各地,皆如眼前的长安。

        她那陪刘筠周游大唐的理想,就能实现了。

        遥望大军尾后,并不能瞧见她的身影,李祺心头,一阵空落。

        刘宛筠成了光杆司令,自行驾马,跟在队伍后头。

        重见大唐盛景,她也感到新奇。

        遥望四周远处,一百零八坊,皆有一栋望楼。

        那是大唐引以为傲的发明之一。

        有了望楼,无论官臣身处长安何处,圣上若要召见,以望楼发出召唤信号,那人即可快速领会,及时觐见。

        只可惜那些望楼,已破败了个七七八八,信号方格大多都已被砸毁。

        贩夫挑担吆喝叫卖,行人络绎来往。

        甚至不少行人,还是各家闺秀。

        涂脂抹粉,在这寒冷冬月,披着锦缎棉披衣,相顾有说有笑。

        看来历史所言的不假——

        大宋以前,女人地位很高。

        “山里红叻!便宜啦!”

        刘宛筠瞧见一贩夫,挑着两筐山楂,一边走一边叫卖。

        她立刻下马,牵着马迎过去。

        一瞧来生意了,贩夫喜笑颜开:

        “爷,山里红便宜叻,十钱一斤!”

        “你这两筐有多少斤?”刘宛筠问道。

        “嘿,爷这是要包圆儿?”贩夫大喜。

        瞧见刘宛筠点头,贩夫又道:

        “爷真阔气!这两筐足斤足称四十斤,爷若是觉着不够,小的家里头还有!要多少有多少!”

        她摘下挂在玉带上的钱袋子,摸出一吊钱,递给贩夫:

        “这四十斤,我都要了。”

        “好叻好叻!”

        ……

        刘宛筠是想酿山楂果酒。

        李祺没有一天不喝酒,喝的还都是烈酒,她早就注意到了。

        大唐的烈酒,基本都是口嚼发酵酒。

        因为大唐还没有二次蒸馏技术,所以只能口嚼高粱、五谷等,以唾液促成发酵。

        这种口嚼酒,色泽浑浊泛黄,还真没见过清澄的酒。

        多脏啊,噫。

        将山楂架上马背,刘宛筠一跃上马。

        瞧见前头,官家的大轿已经进了宫门。

        她便调转马头,左转向西,来到崇贤坊。

        这里酒肆林立,客房多多。

        开了间包年客房,将山楂搬进去。

        烧开水、洗山楂,折腾起酿果酒的事儿来。

        忙碌到几乎天黑,按现代来算,那将近七十斤的山楂,终于全部处理完毕,泡进水缸里头。

        额外再加一斤昂贵的糖。

        最后密封。

        发酵三十日后,再经一次蒸馏,就能喝了。

        剩下的果渣,还能提炼古法酿酒酵母。

        有了酿酒酵母,能加快酿酒时效。

        后续以五谷为酿酒原料,就能酿出清酒来。

        “咻!”

        “嘭!”

        窗外,忽然传来穿云箭的声音。

        不明所以的刘宛筠推开木窗,望向远处那些破败的望楼。

        望楼的信号格,能亮的,全部亮出红色。

        刘宛筠不明白这是什么意思。

        隔壁客房的住客,瞧见刘宛筠也在探头看望楼,便笑着打招呼道:

        “喂,这位公子,你瞧着,不像长安人呐。”

        “知道那是什么意思吗?”

        刘宛筠闻声望去,然后摇摇头。

        “急朝。”

        “凡京官皆要觐见的意思。”

        “这二半夜的急朝,难道又发生什么大事了。”那人说着,也自顾嘟囔起来。

        “谢过公子。”

        刘宛筠道谢后,匆匆换上监军黑袍,朝皇城策马而去。


  (https://www.tyvxw.cc/ty56438517/44931875.html)


1秒记住天意文学网:www.tyvx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tyvx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