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意文学网 > 最后的封建帝国 > 第四章 制作鸟枪

第四章 制作鸟枪


  几天后,我决定让刘三去制作鸟枪。清代鸟枪制作主要分以下几步:

  第一步,制管。准备一根长约三十公分,直径约七毫米的圆柱体的钢芯做冷骨,先将做铳管的熟铁烧至红热,然后工匠将烧至一定温度的坯料取出,用锤把炽热的熟铁敲在钢芯外,卷成一根铁管。并在包铁的过程中不停的抽出钢芯用水冷却,防止钢芯和熟铁焊在一起。卷成的铁管厚度也要在一公分左右。这样铳管才结实,经得起连续十数次的发射。

  第二步,焊接。由于1米以上的长铳是一节节焊合的,所以焊接不好的铳很容易炸镗,,将以上方法做出铁管再放炉中烧至白炽,同样准备一根钢芯,粗细同上,长度要长于成铳的长度。然后将已烧至红亮的铁管套在钢芯上,由主匠把铁管接口处大力的敲砸成一体,在打焊铁管同时,辅锤手还要在铁管的焊接口撒上白铜粉,铜有亲和作用,可使焊接口更结实,不至留下断层或虚焊。钢芯也随时要抽出冷却,冷却钢芯同时铁管回炉加热。最后打成的铁管就是铳管的雏型了。

  (第一、二步其实就是做枪管,当时有两个方法:三段接合式和双层复合式。三段接合式就是铁管用熟铁逐节打成,一般两节或三节,最后焊接成一体,上面说的就是这种。这主要是因为当时清朝认为要想打的远就必须枪管长,所以清朝时鸟枪都是这样做的,致使后期鸟铳为了增加长度,铳体都以单筒卷成。而铳体平均厚度一公分都不到,由于制做粗糙铳体密闭性差,火药燃烧后的推力被铅子通过铳膛时磨擦殆净,其射程和威力不能与同期西方使用的燧发枪相比。而双层复合式就是用两层铁皮裹起来。双层复合式铳体与上法有异,它直接在一根一米长的钢芯上裹以红铁,当第一层铁包裹好以后,在这层铳体上再裹一层,使内铳的接合口被外层铳体包裹结实形成复合体。从技术上来看双层复合铳比三段接合铳科学,铳体接合更坚固,虽然这种铳管无法做出很长的鸟铳铳管,但口径可以做的比第一种鸟铳大,因而有限距离内威力也大。)

  第三步:准心照门火台的安装。准心照门火台都是在铳体焊接后,用同样的方法打焊上去的火台在打焊前铳体和火台上都预先钻好了传火孔,要对准传火孔的位置焊上,不可堵塞。最后在挫出准心。

  第四步:枪管在加工。这时鸟铳还是粗胚,工匠得重新钻出铳镗,当时已使用了钻**(明朝时就有,清朝200年基本没有变过),用木做框架,圆形石盘做惯性轮,系上皮条后用人力拉动,使石盘带动钻头(好的钻头与挫刀等须硬钢制做的工具都必须采用堕子钢,钢性并不很硬)旋转。所以制造鸟铳一半的时间都是在钻铳膛,刮膛铳。其时间可长达一个月。当镗钻好后,再用四棱的钢条将镗内刮光刮净,这样铳管就做出来了。接下来要做的是鸟铳的后门,也就是铳末端的塞子,古代就叫螺丝转,螺丝转与后门其实就是现代的螺丝与螺帽做法。清朝这时候都是直接堵死的,只有在燧发枪上才使用这种方法。清朝皇家有大量性能优良的火器,可满清防汉之心不死,这种好的武器都成为了皇帝的收藏品,而不是士兵手中的武器,否则鸦片战争时期,中英间的装备相差也不会那么多了。

  第五步,机构与装配。鸟铳的扳机及龙头(固定火绳点火物)做为一整套机构常由铜匠制造,其扳机,龙头,罩壳,火门盖都采用铜材料,只有弹簧我国多用钢而日本及西欧用铜。太过复杂,请去百度上自行搜索。

  第六步:枪管与枪架的连接。这是最简单的,枪架用木头做成,只要木关不易变形就可,当时连结有两种方法,一种是铆接。在锻造铳管时要在铳管下端预先做出两至三个类似半个钱币凸起,凸起是顺铳管方向的,然后在凸起上横向打孔,同样在铳**上也要在同一位置打穿几个小孔,装配时只要把铳管对准位置安放在铳**上,并横向穿上铆钉,这样鸟铳就装好了。这时西方燧发枪多用这种方法。一种是用铜箍或绳子将铳管扎在铳**上,清代学习土耳其的方法,固定铳管用细绳子扎,在一支铳上分成几段扎上一种牢固的细棉绳就可。在清洗铳管时只要解开绳子就能取下铳管,只是绳子容易被射击后炽热的铳管烙断。

  此时岛上生铁不多,只有几百斤还是当时从几个铁匠家里带过来的,好在鸟枪也没多重,一般就是十斤左右。我选择了使用双层复合式枪管,因为这时期西方国家使用的燧发枪口径多在17—19毫米,而中国的鸟枪口径才11—13毫米,而三段接合式明显不适合做大口径,因为材料不足,我还特地让张三去现在的烟台地区购买了多根一米多长的钢芯,还有大批的堕子钢。主要还是为了去探听一下现在市面上是什么说法,看看我们逃跑的事情有没有过去了。

  刘三他们用了三天才打造出四根枪管(110CM长),然后开始钻枪管,他们先用人力驱动石磨,半天时间没能钻出2CM,我实在看不下去了,去把牛牵过来,让年来驱动,可下午了没多出多少。到了晚上我左思右想,突然想到一个办法风车驱动啊,人和牲畜驱动总有需休息的时候,无法稳定,可使用风力就稳定多了。我立刻让木匠在岛上风口建立了一个大风车,果然使用风车之后速度快了数倍,仅用5天就完成了,刘三他们还说这是因为第一次,以后只要3-4天就可。钻好枪管后我让他们打造后门时使用了螺丝转,其实这是明朝时的做法,由此可见清朝的倒退。在制造枪架的过程中,我并没有使用清朝我弯曲形的枪架,而是改成了我们常见的像毛瑟枪的样子,对于枪管和枪架的固定我果断的选择了铆钉式,那用绳子捆的像什么样子啊(一看就不像好东西),哪怕效果一样,为了包装我也要换。

  历时12天,一枝新的鸟枪终于制造完成了,这枝枪长1.4米,装火药12克,子弹20克,口径17毫米,就是枪俏重12斤。我在80米处树立一个5CM厚的木靶子,一枪过后,靶子上一个大洞。好,我立即赏给刘三10两白银,其他参与制作的每人5两,并让他们在做10把。

  为了增加鸟枪的威力,我左思右想,终于想到还有一些方法,其中最有效的就是将子弹用沾了油脂的纸包起来装入枪管,这可以增加气密性,滑膛枪之所以打不远,其实最重要的就是漏气,因为子弹比枪管小才能装的进,这也是日后球形子弹的进化之路啊。另一个方法就是改进火药,现在我们都知道黑火药的最好配比标准是,75%**,10%硫磺,15%木碳。可清嘉庆年间清军的火药配比是这样的。配造军需火药,先期熬硝,每锅一百二十斤,去其矾碱,入小铁锅内,候冷扣成硝砣(演放火药不扣硝砣)。又将净磺块碾干,用细绢罗筛成细磺面;又将柳木炭入窑烧红,以无烟为度,窑口覆大铁锅,闭封三日,取出,入大铁槽碾轧,用极细绢罗筛成极细炭面。凡配药百斤。计用熬过净硝八十斤(仍熬化成水)、炭面十二斤八两、磺面十斤,共一百二斤八两(二斤八两预备抛洒)。先以炭面磺面搅匀,入会药库缸内,倾入硝水,以木锨搅匀如稀泥,晾冷定干;用小叵罗盛三十五斤,放石碾上碾轧,不时泼水;俟碾轧三次(演放火药碾轧一次)。每夫一名,发给二十五斤(演放火药发给三十五六斤),分五六次做,入大叵罗内,用木棒打过,手搓成珠,粗筛筛下细珠,又用马尾罗筛去其面(演放火药不用马尾罗)。然后方成火药。他们的比例是80:10:10,虽说他们也已使用了颗粒火药,可他们的比例不好,有改进的空间。不过现在没有办法采购原料等以后再说。

  ;


  (https://www.tyvxw.cc/ty56082/2773110.html)


1秒记住天意文学网:www.tyvx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tyvx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