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7章 冬突厥!
从李世民的本心来看,他更喜欢自己的嫡次子,和李承乾只差一岁的魏王李泰。
李泰才华横溢,属于掩盖都掩盖不住的那种,从小时候读书开始,李承乾就不如自己这个弟弟,所以李泰很受李世民宠爱。
但从来没有任何人认为李世民会把李泰立为太子。
因为一个简简单单的聪明,并不能成为立太子的理由,隋炀帝杨广也是隋文帝最聪明和有才华的儿子。
至于李世民自己,他成为大唐皇帝,和他从小聪慧是没多大关系的。
李世民一手主导了开国统一战争,这让李世民已经拥有了成为天子的威望,然后冬突厥强大的军事威胁,导致李渊根本只能不断给李世民加码,最终导致李世民拥有了成为天子的实力,两相叠加,最后李世民成为天子,就是意料之中的。
尤其是在李世民将周郡王洛玄夜任命为太子太师和太子太保后,李承乾成为诸夏未来的天子,大唐未来的皇帝,在所有人看来,都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而实际上呢?
李承乾很仁厚。
嗯。
李承乾很仁厚。
……
“参见父皇。”“参见陛下,陛下万安。”
“拜见老师。”“父亲万安。”
李承乾和洛君成当即行礼,李丽质更是直接朝着李世民跑过去,张开双臂道:“父皇。”
说罢直接抱住李世民的手臂,李世民宠溺的摸了摸她的小脑袋,李丽质又朝洛玄夜一福礼,俏生生道:“姑父。”
洛玄夜颔首笑着。
二人走进殿中,李世民便随口问李纲:“太子最近在学什么?”
李纲肃然道:“回禀陛下,太子最近在温习《王道》。”
李世民闻言笑着点点头道:“王道好啊,素王所著,其中微言大义,要尽善尽美的教导,国家储君,不能懈怠。
承乾最近可有什么疲懒之状吗?”
李纲略一犹豫,李世民便察觉到了,表情立刻严肃起来问道:“怎么?可有什么不能说的吗?”
李纲立刻道:“殿下最近或许是有些静极思动,喜好嬉戏,对课业有些放松,臣正在规劝。”
殿中气氛顿时一凛,洛玄夜视线扫过洛君成,洛君成微微点头,李世民已经转身对畏畏缩缩的李承乾问道:“承乾,太子少师刚才说的可是真的?”
洛玄夜是太子太师,太子太保,李纲是太子少保,不过李纲才是真正负责教导李承乾的人。
李承乾一个激灵道:“父皇,我,我……”
李世民见状正要发怒,洛玄夜轻咳一声道:“陛下,臣有些事要讲于陛下听,我们到偏殿中去吧。”
李世民对着李承乾冷哼一声,跟着洛玄夜往偏殿中去,洛君成低声对李承乾道:“太子放心,陛下不会责怪你的,但日后可不能再痴迷玩乐嬉戏了。”
李承乾苦着脸道:“幸好有姑父在,否则今日是一定会挨骂了。”
李世民和洛玄夜边走,洛玄夜边说道:“陛下还是尽量不要在众人面前斥责太子,而且太子这个年纪不喜欢读书也是正常的。
太子是李氏的子孙,血脉中流着沸腾的鲜血,里面是刀枪和箭矢。
陛下难道忘了自己年幼的时候,对这些圣贤之道,也不喜欢,而专门喜欢聚众嬉戏,射箭舞槊,但并不影响陛下成为一个圣王。
身为君王,只要能懂得用人,能培养出一个好性格就足够了,最为苍翠的大树之下,不会有生长茂盛陛下这样的圣王,总是会对子嗣产生极大的压力,要多多收敛这种压力才是。”
李世民闻言神色稍缓道:“你可不要太过宽容于他,他未来是大唐的主人,必须要各方面都极其优秀才行,当年汉朝兴盛,是几代君王的结果,他要更加努力才是。”
洛玄夜却摇摇头道:“陛下,如果您用圣王的标准去要求太子,那最后只会得到失望。
这世上的圣王都是天生的,正如您一样,龙凤之姿,天日之表,这是上天赐下的卓绝,后天是绝对培养不出来的。
如果您用平常心去看待太子,那最后反而会觉得,太子比您预想中要好得多。
这是臣的一番肺腑之言,还请陛下多多思量。”
李世民心中的怒火被洛玄夜的这番话基本上打消了,他转头望了洛玄夜一眼,颇感无奈道:“朕不该让你做太子太师和太子太保的,青阳啊,伱不要因为这两个官职而偏向太子,国家储位,重中之重啊。”
洛玄夜肃然道:“陛下放心,在洛氏中,对教育子弟,有一句话很经典的话,让子弟的内心强大,胜过躯壳万分,让子弟自信而有自知之明,臣会关注这方面。”
李世民心中对太子教育的焦急略微平复下来,“时间还有许多年,朕现在还年轻,以后还有的是时间慢慢教导太子。”
有的是时间。
洛玄夜心中暗暗念叨着这句话,心中却升起一丝担忧,李世民现在才二十多岁,可能会做三四十年的皇帝,到了那个时候,太子还能撑得住吗?
但他面上并没有显露出来。
李承乾做不做未来的皇帝,和他关系并不大,他是李世民的臣子,一朝天子一朝臣,到了新朝,他最多当个定海神针一样的吉祥物而已,那是洛君成的时代了。
等到李世民和洛玄夜回来之后,李世民只是平静的对李承乾说了一句,“太子要多加勉励,不要让你的母亲和满朝文武失望。”
然后就直接离开,洛玄夜冲着李承乾微微笑着点头,跟着李世民离开。
李承乾忍不住惊喜道:“姑父太厉害了,和母后一样厉害。”
在李承乾看来,能把自己父皇劝住的人,都非常得厉害,洛君成在李承乾身边低声道:“太子,以后我们要努力一些了,要不然总有一天,皇后和臣的父亲是压不住的,那可就惨了。”
李承乾深以为然,但一想到要读书,他又有些头疼,心中暗道:“我要是有魏王的那个脑子就好了。”
……
大唐贞观初年的政策,围绕着休养生息,君臣都抑制着其他之事,但所有人都知道,对突厥动手是注定的,所以大唐一直都在收集关于突厥的信息,以便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冬突厥的情况实在不算好。
作为一个纯粹的游牧政权,它比起农耕夹杂着游牧的西突厥来说,更加看重天时,而很不巧的是,草原上的天灾最近很严重,这导致突厥有大量的牛羊战马死在了天灾中。
不仅仅如此,突厥有一个汉人,成为了颉利可汗的座上宾,他的名字叫做赵德言,这个汉奸有一点能力,但不多,可以说是一个小丑一样的人。
他最大的问题是,不会因地制宜,将中原的政策带到了草原上。
草原上的那种环境,就算是最为汉化的鲜卑,当初鲜血高层可是全汉化的,但最后的组织形式,还是部落贵族联盟。
因为在那里,并没有中原这种经济基础,当然就不能按照中原的这种形式去统治,在草原上玩中央集权,那是脑子抽了的人才会做的。
但颉利可汗就脑子抽了。
或者可以说,不是他脑子抽了,而是中央集权这种统治形式,对于一个君王来说,实在是太有诱惑力,赵德言仅仅是一描述,就让颉利可汗像是吃了迷魂药一样的痴迷。
在草原上,因为游牧的原因,居无定所,人跟着部落走,所以人是一种非常珍贵的财产,而且这种人对部落首领的依附性是极强的。
在这种情况下,想要中央集权,那不仅仅是和部落首领作对,那些普通的部落民也不会领情,因为大多数人,可能一辈子都不会见到大汗。
结果是,诸部多怨。
天灾人祸导致突厥颇有些风雨飘摇的味道,在这种情况下,谋臣如云、猛将如雨的大唐,自然便蠢蠢欲动起来。
在贞观元年末时,李世民忍痛否决了出兵突厥的建议,因为时机还没有成熟,还不确定突厥的实力受损程度,而且最重要的是,大唐的实力还没有彻底恢复,刚刚制定的国策,不能立刻推翻,否则天下人就看不到朝廷的定性,危害极大。
时间缓缓流逝,贞观君臣几乎没有发一兵一卒,依靠外交手段和经济手段,来和周围的胡人政权进行交流,几乎完全凭借着智慧和定性,来解决周围可能需要发兵才能解决的问题。
徭役和兵役都不大兴,百姓经历了这么多年的战乱,终于能好好种地了,迸发出了极大的热情,或许是上天也垂怜,没有发生大的天灾,年末的时候,贞观元年、二年的年末,宰相们汇报全年赋税的时候,腰杆都是挺起来的。
尤其是李世民说了一句,“朝廷的赋税拿得多不是本事,那隋朝的国库和粮仓中,堆满了钱币、布帛和粮食,但那都是从百姓手中巧取豪夺过来的,百姓过得苦,那算什么盛世。”
而后房玄龄便笑着说道:“陛下,贞观三年的民间米价,比隋朝开皇年间,低整整三成,国家不打仗,粮草不用来军需上,朝廷的赋税也低,百姓是真的在渐渐过上好日子了。
应该说,这是近数十年来,百姓过的最好的日子,这都是陛下的功劳。
圣明无过陛下!”
群臣就连魏征也齐声道:“圣明无过陛下!”
李世民这下是真正的高兴起来,朗声笑道:“这不仅仅是朕的功劳,也是诸卿的功劳,打仗朕是不怕的,那正好是朕擅长的,但治国,朕犯了不少错误,但幸好有诸卿给朕提意见,尤其是魏征,他很敢说话,改正了朕的不少错误,以后还要如此,朕与诸卿,共襄大业。”
在贞观三年末时,深谙军务的李世民,感觉国家实力已经储备足够,而且冬突厥的内忧外患,已经比较严重,是时候和突厥大战一番,于是他再次来到了灵天阁,去见洛苏。
李世民见到洛苏后,直接开门见山道:“文公,朕认为对付冬突厥的时机已经到了,您对此可有什么看法?”
洛苏微微笑道:“你在军事方面的天赋是卓绝的,既然你认为时机已到,那我自然是没有意见的,你来问,我便给你一些其他方面的建议。”
李世民闻言当即坐正身子,肃然起来,这几年他也摸清楚了,文公要么和他闲聊,但只要说给建议,那都是极其重要的大事。
洛苏也不踌躇,缓缓说道:“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天上只能有一颗太阳,地上只能有一个至高的君王。
大唐实力恢复之后,向四方扩张自己的势力,这是注定的事情,作为一个马上皇帝,你能忍住三年不动手,这已经很出乎我的预料。
打仗的具体战术这不是我所考虑的事情,你有自己的想法,还有武功卓绝的将军和统帅,但对突厥的战略,以及之后周围诸国的战略,你要想清楚。
大唐,要以一个什么样的面目,出现在草原、西域、辽东诸部的面前,我相信你是一定想要统治这些区域的,那大唐对冬突厥的态度,就关系着未来大唐对这些土地的获取难易程度。”
李世民沉吟道:“国师认为呢?”
洛苏果断的说道:“怀柔。
将大唐打造成一个周围胡人都向往的所在,在各个胡人部落中,培养心向大唐的人。
让他们成为大唐在那些胡人部落的代理人。
让他们的利益从本部落转移到大唐来。
用打硬仗的方式,草原和西域还能打,辽东可没那么容易。
坚固的堡垒只有从内部才是最容易攻破的,如果你能够在其他部落内部,造成亲唐派的势力胜过反唐派,那甚至能够不战而屈人之兵。
当初你和李建成争夺储位的时候,你让李建成先动手,于是天下人现在都认为你是被迫反击,面对胡人也是一样的道理。
要高举道义的大旗,你和突厥之间有盟约,随意背盟不是一件好事,尤其是在还不能挑战天下诸国的情况下。
信用是一种力量,让大唐的承诺变成一种力量,就如同洛氏的承诺一样,你应该很清楚,洛氏的承诺胜过千金。
只要洛氏一句话,不需要任何的担保,都有人会为此借出千百万的金钱,这就是信用。
如果大唐能够铸就这种级别的信用,那未来所能够给大唐带来的好处,是你甚至都难以想象的。
而且,这能极大程度的缓解其他胡人部落对你的忌惮,以及突厥人对你的仇恨,你又不可能全部把他们杀光,还有这种心理上的上位,能极大程度缓解士卒心中的道德压力,你应该很清楚,肆意杀人杀多了,人是会变态的,我想你应该不想要那种士卒。”
李世民当然不想要那种士卒,人一旦到了那种程度,就难以控制了,真正的强军是既能杀人,又知道为什么杀人的,单纯的杀人,一旦不让杀,就会引起兵变。
找一个对突厥宣战的理由!
构建大唐的对外外交政策!
这个外交政策是要持之以恒的,而不是随时变化的,这会让大唐在天下间,有一个较为固定的形象,从这个形象中,可以延伸出未来的政策,甚至可以让周围的胡人部落,自动根据大唐来确定自己的倾向。
李世民越思索越觉得这个主意简直完美,这是可以利万世的好主意,不由笑道:“国师所言,每每都能让朕耳目一新。”
洛苏举起茶杯,透过飘起的热气,仿佛将目光落在李世民脸上,悠悠说道:“我最大的规划,还没有和你说过,等你打败了冬突厥,大概就是时候了,希望你能够快一点,时间不等人,你做事越快,最后能达成的功业就越大。”
最大的规划!
李世民还是第一次听到洛苏说这个,顿时好奇到了极点,但既然洛苏说了要等打败冬突厥,李世民就知道自己急不得,必须要等着,当务之急是处理冬突厥。
从灵天阁离开后,李世民立刻就开始准备针对冬突厥之事,至于宣战的理由,太容易找了,冬突厥现在多灾多难,肯定是要南下打草谷,袭扰大唐边境的。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三年府库的粮食很多,不需要从民间征收粮食。
果然不出李世民所料,一直在天灾中遭受折磨的突厥人,再次忍不住南下了,突厥王族阿史那社尔率领大军南下袭取大唐边境河西,虽然无功而返,这不重要,之前是因为要休养生息,所以才忍,现在战略一变,这就是绝佳的出兵借口。
……
李世民最先找到了洛玄夜,二人在太极殿中对坐,李世民沉声道:“突厥猖狂,朕要出兵讨伐突厥,现在需要找一个统帅,来统筹各路大军,青阳你说应该派谁去?”
对李世民要对突厥动手,洛玄夜很是激动,他身为武将,早就看突厥不爽,大唐被突厥打劫金银布帛好几次,虽然换回了很多被掳走的子女,但依旧是耻辱。
洛玄夜知道自己是不可能,也没本事去主导这么重要一场战争的,沉吟一番后说道:“陛下,我大唐猛将如云,但诸位将军中,大多数和臣一样,都是猛将,却不是真正的统帅。
和冬突厥的战争,事关国朝大运,这一战如果输了,大唐又要恢复几年才行,所以一定要万无一失。
所以臣建议,让检校中书令,兵部尚书李靖作为大军统帅,老祖宗对他的才能多有赞赏,认为他是不逊色于古之名将的统帅。”
洛玄夜所说正和李世民心中所想一致,李世民笑着说道:“青阳你竟然会举荐李靖,这是朕不曾想到的,朕记得你饮宴都不曾邀请他过府。”
洛玄夜洒然道:“臣和李靖大概是八字不合,这一生没有做友人的缘分,所谓外举不避仇,臣和李靖也算不上仇人,他有才能,能做对国家有利之事,臣自然就举荐他,这是臣对陛下的忠诚,而不是对李靖有什么好感。”
李世民闻言顿时笑道:“朕有青阳你这样的臣子,是朕的幸事啊,朕还能说什么呢?”
说罢对侍奉的宦官说道:“去将李靖召进宫中。”
李靖是兵部尚书,自然在尚书省,接到皇帝召见,他不敢怠慢,很快就匆匆来到宫中,见到殿中只有天子和周郡王洛玄夜,他当即见礼。
见礼过后,李世民开门见山道:“突厥背叛盟约袭扰大唐河西四郡,朕不能容忍,决意要对突厥出兵。
周郡王推荐爱卿做定襄道行军大总管,来主导对突厥的战事,爱卿有何看法?”
周郡王推荐我?
李靖低头有些震惊,但细细想来又觉得很是合理,虽然他和周郡王关系一般,但周郡王实际上从来做过什么,现在推荐自己,也很正常。
脑海中的思绪一闪而过,李靖当即朗声道:“臣必不负陛下重托,也不辜负周郡王的举荐,为我大唐立下功勋。”
他没有丝毫拒绝的意思。
从隋朝的低级官吏,到现在的检校中书令,兵部尚书,他已经算得上一句荣华富贵至极了,而且主导大唐统一南方的战争,覆灭萧铣,这是他的功绩。
如果是其他人,大概已经足以满足,但对于李靖来说,还不够,远远不够,他的心中有无尽的豪情壮志,他要的是名列史册第一流,和太公望、韩武穆这种传说中的人并列,如果达不到,简直对不起他受过的这些罪。
李世民就喜欢这种李靖这种果断的态度,立刻说道:“朕现在就召集诸宰相以及大将军,宣布这项任命,以及讨论随后事务。”
李世民的雷厉风行,是从战争年代带过来的,还在政事堂和值卫的诸将都被召过来。
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魏征、萧瑀、封德彝、张亮、侯君集、尉迟恭、秦叔宝、程知节、李绩、张公瑾、李道宗、李道玄、李孝恭、李神通等文臣武将尽在殿中,这是很少见的。
这些几乎都是正三品的大员,是朝廷中最顶级的权贵,等到这些人全部到来后,李世民大马金刀的坐着,颇有气势威严,环视一周缓缓沉声道:“冬突厥寇侵我大唐河西,想必诸卿都已经知晓,朕决意讨伐突厥,诸卿可有异议?”
自然没有异议,粮草都开始准备了,这都是已经通过的事务,除非发生不可预测的大事,否则谁脑子有问题会在战前反对。
李世民见状依旧沉声说道:“既然诸卿都同意,那就好,朕要任命李靖为定襄道行军大总管,负责此番攻略冬突厥事宜,诸卿以为如何?”
李靖!
这个人选让众人有些震惊,但又不是非常让人意外,不少人都将目光投向了坐在最前面的洛玄夜,洛玄夜好以整暇,没什么反应。
众人又将目光投向了河间王李孝恭,这是目前唯一一个能够威胁李靖统帅位置的人,大唐目前军功最盛的统帅,有三个人,李世民、李孝恭和李靖,洛玄夜比较特殊,不算在这其中。
李世民不可能出征,剩下两人实际上到底谁是平南第一功,一直以来都有争议,现在皇帝的选择,似乎是确定了李靖功劳更大。
按理说李孝恭应该是不服的。
但他却并不这么想,因为李世民和李渊不一样,李渊是重视宗室,所以让宗室镇守四方,打仗也都让宗室冲在最前面,但李世民不是这样,正相反,李世民打压宗室,在这种情况下,身为宗室中,功劳最盛,威望最高的李孝恭,就必须要考虑政治因素。
周郡王洛玄夜地位太高不能出征,自己这个河间郡王难道就能够出征吗?
想到这里,李孝恭当即便在众人目光中,第一个出声道:“圣明无过陛下,李尚书武事卓绝,臣曾于之同行,深感佩服,以李尚书为大总管,调度诸军,定能克敌制胜。”
真鸡贼啊!
这是政事堂那帮宰相的想法,李世民闻言也微微眯起了眼睛,他其实对李孝恭没多大的忌惮,或者说,他对大多数人的忌惮都不大。
他敲打一些人,也不是真的怕造反丢了皇位,他是单纯的不想杀功臣而已。
不过李孝恭这么懂事,李世民还是非常高兴的,这是他君王威严的体现。
————
“突厥炽盛,犹过匈奴”,这是当时对冬突厥强势的形容,在隋文帝时期被分裂打压的突厥,由于隋炀帝的种种失败的对外政策,以及对天下的残害,导致诸夏的力量大幅衰减,险些酿成了戎狄席卷天下的大祸,但幸运的是,在隋炀帝之后,天下迎来了李世民这个真正的圣王,以及贞观群臣这古往今来第一执政团体。
……
“李世民挥舞着手中的铁锤,大唐帝国的军队被他锻造成一把强弓,大唐的士卒则宛如锋锐的箭矢,李靖,成为了代替李世民执掌这把强弓和锋锐箭矢的人,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箭出之日,便是冬突厥的末日。”——《唐帝国兴衰史》
(本章完)
(https://www.tyvxw.cc/ty56052906/121404306.html)
1秒记住天意文学网:www.tyvx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tyvx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