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四大生产建设兵团!
生产建设兵团,是建国初期的一种军垦形式。
1965年后开始大规模推广,可以理解成现代版本的屯田制。
在那个年代,虽然全国都迎来了解放,但形势依然不容乐观。
我国疆土辽阔,有不少国军残兵藏匿其中,还有盘踞在乡间的强盗土匪时不时出来打个劫。
长期驻军才能保证安全,但管控过于严格又会影响经济发展、恢复民生。
所以,兵团制度应运而生。
国家对驻军下达命令:“把战斗的武器保存起来,拿起生产建设的武器!”
17.5万新中国军人放下枪炮,脱离国防部队序列,组建生产建设兵团,开始大规模的垦荒。
这些勇敢的军人,把战争中锻炼出的纪律性和不怕吃苦的精神,运用在了生产建设当中。
他们前往最荒芜的地方,从零开始建设。
没有房子住,就自己建房躲避风沙;没有水源,就自己动手挖井;没有牲畜和农机,就靠肩膀拉、靠双手推。
在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里,全国陆续出现过12个兵团,3个农建师。
这种军民合一的制度,将大片边境国土牢牢控制在国家手中。
李彻将这种兵团制度简单讲述给众人听,并做了些许改变。
兵团中的士卒成员,保留他们的军籍,并混编加入百姓、奴隶、战犯。
兵团除了开垦荒地、建设聚集地外,还要承担训练、警戒、战斗任务,以保持战斗力。
一旦发生战争,这些兵团要有迅速响应,并出兵的能力。
饶是最具智谋的霍端孝和诸葛哲,听到李彻的计划,也不禁紧紧皱眉。
“此事......太过冒险了吧?”霍端孝担忧道,“军团官员掌握了军、政、农、工、商等大权,可完全自主,难以控制。”
“所以,我们要在人选方面多下心思。”李彻说道。
“初次尝试,我打算以‘团’为单位,先选出四名团长,不计出身,但要忠心、要可靠、要有能力。”
众人闻言,互相对视一眼,皆是不敢开口。
若是其他官职,大家早就开始推荐自己人了。
但兵团团长的权力太大,没人敢做这个保。
李彻见没人吱声,倒也没觉得意外。
继续说道:“人选暂且不提,你们觉得这个制度,是否可行?”
这一次,其他人依旧是沉默,但诸葛哲站了出来。
“臣觉得,可行!”
李彻眼睛一亮,不愧是擅于决断的‘小诸葛’。
“说来听听。”
“此举最妙之处,在于寓兵于民,将军队融入百姓当中,既增加了工作效率,又能达到储存兵源之目的,可谓一举两用。”
“要知道,殿下以武开国,麾下最忠诚的团体,便是奉军了。此举极大增加了兵团的稳定性,便是团长有反心,麾下将士也绝对不会跟从。”
李彻轻轻点头,这个制度毕竟是拿来搬用的,他心里也没个准。
若是从诸葛哲这个古人视角,也找不出毛病,那应该就不会出大错了。
“关键还是在于三点。”霍端孝起身说道,“团长人选,兵团建设的位置和规模。”
“嗯,人选暂且不提,咱们先说位置。”
李彻看向一旁的秋白,后者立刻会意,从一旁拿来舆图,挂在李彻王座后面的墙上。
“本王仔细观看了奉国疆土的情况,初步规划了四个适合建城的地点。”
李彻从秋白腰间抽出佩剑,指向地图上的四个点位。
其一,位于关外地区最南端,三面环海。
后世有‘浪漫之都’之称的港湾型城市——大连!
“此地位于奉国最南端,位置靠海,资源丰富,气候温暖。在此建城,既可以控制奉国南部疆域,还可以发展海产、造船业和水军。”
“此地位置特殊,发展潜力巨大,可作为控制高丽、倭国的跳板,不可不拿下!”
众臣陷入沉思,唯有霍端孝微微蹙眉。
听殿下的话,似乎对大海相当重视,甚至还要发展水军?
不过大海向来是危险的代名词,多少渔民葬身海底,为何殿下对那里情有独钟呢?
李彻也没有过多解释,古人不知道大连这座城市对东北有多么重要,他却是很清楚的。
北方沿海的中心城市,东北经济的领头羊,硬核的军工重镇,综合交通枢纽,一市独占辽东半岛。
每个头衔单独拿出来,都足以让李彻全力投资了。
李彻手腕转动,剑锋指向下一个点位。
其二,同样依山傍海,位于朝阳城正南方。
后世东北进入关内的重要门户,素有‘关外第一市’之称的港口城市——葫芦岛!
“此地距离朝阳城最近,西与山海关区毗连,南临渤海,北又与朝阳城接壤,自古便是我中原领土。”
“在此建城,进可保持与关内的连通,退可拒敌于此,以免发生不测。”
听到李彻的话,众多官员和将领都面露怪异的神色。
在这个地方建城,防的不是蛮族......
而是山海关的庆军!
李彻却是面色不改,并不觉得这样有什么不妥。
山海关至少有五万守军,不听自己调遣,只遵从朝廷的命令。
就像是一把匕首,顶在自己后背上,让人浑身不适。
哪怕这把匕首的主人是自己的便宜父皇。
李彻不敢赌,这葫芦岛市本就是连通关内关外的枢纽。
若是庆帝对自己没有恶意,那么这座城就是贸易的中转站。
若是有一天,庆帝突然对自己发难,那它也能成为一座据敌于外的壁垒!
待到王永年大喝几声,众人安静了下来,李彻才指向下一座城市。
其三,地处辽河三角洲中心地带、辽河入海口处。
后世的鹤乡、油城、湿地之都,资源型城市——盘锦!
“此地距离北镇城二百里,属于奉国的中心区域。”
“我之所以选定这里,除了此地距离北镇较近外,还因为这里蕴含重要的资源。”
听到李彻的话,立刻有人问道:“殿下,不知是什么资源?”
李彻想了想,微微一笑:“盐。”
众臣恍然大悟,都不再说什么了。
盐在古代一直是战略资源,朝廷专卖,地位举足轻重。
为了掌控盐而建城,倒也在情理之中。
不过,李彻嘴上说‘盐’,实际上真的只有盐吗?
当然不是!
盘锦市地下除了井盐外,还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
累计探明石油地质储量52.12亿吨、天然气储量728.6亿方!
这就是一片宝地,在工业革命没发展起来,能源源不断地产盐。
若是奉国能成功进入工业革命,这里将化身为心脏,为各个工厂运送工业之血——石油!
“最后一个,也是最应该优先发展的一个。”李彻指向最后一个点位。
其四,位于朝阳城东北、辽阳城西北,三城呈‘品’字形相辅相成。
后世被誉为“玉龙故乡,文明发端”,煤炭储存丰富的城市——阜新!
“此地不需多说,盛产一物。”
“冬天点燃,可持续不断地供暖,保护我奉国百姓度过寒冬。”
“不只是何物?”诸葛哲连忙问道。
他在关外待了这么多年,是最清楚东北的冬天是多么难捱的。
春夏的东北虽然炎热,但至少风是凉爽的,不至于热死人。
而且这里物产丰富,只要百姓们不懒,每日去山上也能刨到些吃食。
一旦冬天降临,这片大地就像是换了一个人一样,一念成魔。
呼啸的北风像是刀子一般,不断收割着黎民的性命,多少人熬过了一整年,却被冻死在某个漫长的寒夜之中。
看着诸葛哲期盼的眼神,李彻面色认真:
“此物名为,煤!”
(https://www.tyvxw.cc/ty54831366/29048589.html)
1秒记住天意文学网:www.tyvx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tyvx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