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意文学网 > 三国:我被黄巾裹挟了 > 第五百五十八章 热武器的岔路口

第五百五十八章 热武器的岔路口


  交州的战事很平静,士燮四兄弟全都聚在了广信城下,兵马超过了十万。

  但仍然没有攻城。

  士燮不是枭雄,他是儒者,狠不下心来逼死父母和族人。

  他不想背骂名。

  每日都陷在纠结和痛苦之中,战又不敢战,退又不甘心,投降又觉得不是时候,几天时间便煎熬得满眼血丝,嘴生燎泡,白头发不知道长了多少。

  看着城上受苦的父母,私下痛哭了好几回,谈判、送礼、怒骂、威胁,对面都无动于衷。

  关羽在城中不动如山,一点都不着急,完全不在意敌军的四面围困。带兵这么多年,他的眼光早已脱离了一城一地的争夺。

  守广信,不单单是守这座城池,而是攻略交州的开端。

  六月盛夏,兵卒初到,还没适应这里的气候,不宜大战。

  援军未到,即便战败敌人,也无法扩大战果,不是开战之时。

  “传令各部,一律不得出城。派人趁夜潜出城外,给军师传信,还不到决战之时。”

  他打定主意,要在此地,拖死敌人。

  原本有些憋闷的前军将士,被他一句话就安抚住了,因为“守城战和钻山林”很好选,傻子才愿意追着土猴子满山跑。征剿荆南山越的时候,天天钻山林,把他们烦得要死。

  一致决定,还是听将军的话,在城里悠闲的待着吧。

  跟前军将士的悠闲不同,此时的太史慈,正在为了打通通往番禺的海路而烦恼,水军士卒也是忙碌不堪,又要轮番出海,又要警惕的在城中戒备。

  当地的人很仇视他们,哪怕水军并没有骚扰百姓,根本就没什么恶行,也一样被仇视。

  仇视汉人似乎成了山越和南越人的传统。

  愿意帮助他们的人不多,虽然提高了一些探查的速度,可达不到太史慈的要求。他总是在惋惜揭阳县衙的舆图上,没有标注通往番禺的海路。

  总不能带着水军将士从陆路去攻打敌人的城池吧?

  那还花费金山银海造战船干什么?

  只能忍着焦躁,继续派船探查海边的水文,一点一点的向前拓展航道。

  而交州一直没有战报传回长安,这种不胜不败的拖延状态,让朝中出现了很多弹劾关羽和太史慈的奏章,大多是畏敌不前、空耗粮草、养寇自重之类的言辞。

  中书省一律留中不发。

  刘襄也没追究上表弹劾的官吏,这种弹劾是正常现象,他如果再次惩罚弹劾之人,那就真的是闭塞言路了。

  这波弹劾,除了个别人心思不正,大多数人是因为不通军略。他们脑子里的行军打仗还处于两村械斗的阶段,就是领着人,赶到地方,然后叫骂一阵,乱打一通,胜负全看人数或者运气。

  完全不考虑天时、地利的因素,也没有心理博弈,计谋诓骗,引导敌军主帅判断失误的概念。

  更不会借助大势,因势利导。

  他们只看到南征交州的关羽、太史慈耗费了朝廷的资财、粮草,却没有想过,为了应对朝廷南征,士燮动用了多少人力,消耗了多少资源。

  而战争发生在交州的土地上,会对那里造成什么样的破坏。

  这些影响,又会削弱多少当地的战争潜力。

  他们不会认真的思考这些问题。

  他们不了解战争。

  面对这样的人,解释是没用的,他们听不懂,也不会听,其中还会出现很多自认为读书多,有才能,鄙视领兵将校的二傻子。

  不理他们就行。

  刘襄也没功夫搭理这些人。

  他现在有更重要的事情需要思考。

  不是思考交州战局,关羽、徐晃、乐进、太史慈等人都是领兵多年的宿将,几人麾下也是历经大战的骁锐之师,披甲率又高,手中全是夹钢打造的利刃。

  即便不能大胜,也不会出现大规模的溃败。

  随着秋收越来越近,各地常平仓也到了开仓放粮的时候,一来是稳定粮价,二来是为腾出旧粮,储备新粮做准备。

  今年天时不错,没有旱涝灾害的苗头,民心稳定,朝廷能够动用的粮食也会增多,他越来越不怕跟交州拼消耗。

  等江南秋收完毕,他耗也能耗死士燮。交州战局真的不用放在心上。

  让他烦恼的是摆在案头的两个物件。

  一个是黑黢黢,泛着褐红色还带着点绿色的粘稠液体,刘襄知道,只要支起大锅熬煮,就能得到易燃的轻油和能用来润滑的重油。

  这是从西域找到的石脂,现代人普遍称其为石油。

  有了这玩意,燃烧弩枪的威力必然会大增,也能做得更轻更长,射得更远。

  汉代当然提取不出高纯度的汽油,但杂质很多的轻油也比植物油的燃烧效率要高得多。

  水军配上这种武器,将会是敌人的噩梦。

  但是,看着跟石油同一天送到自己手上的一份秘方,石油就不香了。

  这份秘方是一个方士进献的,叫做:“阴君阳侯炼成法。”

  名字很有神话色彩,可它其实就是一份硝与硫的制取和提纯方法。

  有了提纯硝石和硫磺的方法,谁他妈还在大船上装床弩啊?

  火炮它不香吗?

  火炮啊,有那么几百年的时间,它被称为战争之王。

  而大炮巨舰,也拉开了欧洲殖民全球的序幕。

  刘襄当然知道热武器的好处。只是这样的武器跃迁,以大汉的财力,能不能支撑得住呢?又用得起吗?

  大炮射出去的是铁,他改良了高炉炼钢,提高了产量,但各项基础设施并不完善,采矿的速度,粉碎矿石的速度,运输的速度,其他物料开采的速度,都在制约着钢铁的产量。

  虽然比大汉鼎盛时期增长了三倍有余,但也只是年产一千六百万斤而已。

  能经得住几轮舰炮齐射呢?

  炮弹打出去可收不回来。

  而现在的冷锻甲和夹钢武器,已经算得上领先世界了,他要放出热武器这个怪兽吗?

  万一没保住秘密,就是给了其他民族一个弯道超车的路径。

  自己要冒这个险吗?

  他不是毛头小伙子了,他现在是大汉的皇帝,必须从国家的角度思考问题。

  大汉需要火炮吗?

  有哪个民族是大汉需要借助热武器才能打败的呢?

  枪械过于精巧,研究起来很难,能快速形成威力的必然是大炮,而笨拙的大炮,适合拉着它们远征吗?

  刘襄很犹豫。

  


  (https://www.tyvxw.cc/ty54707303/750539425.html)


1秒记住天意文学网:www.tyvx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tyvx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