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意文学网 > 朕这一生,如履薄冰 > 第373章 统筹会?

第373章 统筹会?


盐铁之事,说是要和五弟:江都王刘非商议,但实际上,刘荣心里非常清楚——这件事,与其说是‘商议’,倒不如说是命令。

若刘荣下定决心,将江都国,以及原吴国版图在内的沿海地区设为制盐区,再把原吴国境内的青铜冶炼区划为钢铁生产区,那江都王刘非在其中所能扮演的角色,真就是一个跪地叩首,恭闻审讯的下属。

如果积极一点,帮刘荣把事情都处理好,或许还能从中分润些汤汤水水。

至不济,也能凭借盐、铁产业所贡献出的就业岗位,逐渐改善江都国民的生活水平,提高国民收入,从而间接使江都国的财富、经济趋好。

若不配合~
且不说江都王刘非,根本没有不配合刘荣的理由;
就算有,刘荣也根本不会为此感到头疼。

——三条腿的蛤蟆难找,两条腿的江都王,刘荣可有的是!

哪个弟弟听话,就把哪个弟弟移封去江都,负责协调盐铁产业,对刘荣而言根本不在话下。

打定了主意,刘荣接下来要做的第一步,自然是召集朝中,于此事相关的大臣们,借着‘商议’的名义,把自己的政治意图表露出来。

当然了;
既然是商议,那肯定也要深入探讨一下具体的方案可行性,以及可能遇到的阻碍、需要统筹的问题之类。

考虑到这些方面,刘荣将这场商讨会的规模,控制在了十个人以内。

首当其冲的,自然是当朝丞相:桃侯刘舍。

一方面,盐铁之事牵连甚广,作为外朝之首的丞相,是刘荣最先要明确思想、统一思想,达成统一战线的。

另外一方面,则是刘舍这个丞相稍微有点特殊。

倒不是因为刘舍比起过往数十年,汉家的历代丞相更‘没有原则’,更愿意无条件遵从汉天子的意志;

而是因为刘舍这个丞相,不同于过往任何一位先任内史治关中,后任亚相做替补,最后才担任丞相职务的人。

——刘舍这个丞相,是从少府升上来的。

盐铁之事,往大了说是国朝大政,但往小了说,或者说是往现实角度去说,其实就是一门生意。

充其量,也就是一笔需要国家出手的大宗产品生意。

既然是生意,尤其还是以创造利润,改善国家财政状况、充实少府内帑腰包的生意,那自然免不得要少府去主要负责。

而现在的少府,是坊间享有盛誉的‘万石君’:石奋。

石奋这个人,在汉室政坛最出名的,除了一门五个二千石,曾被先帝私下称为‘万石君’,便是这一门五个二千石高官,自石奋以下,无一不是循规蹈矩的庸人。

说他们是庸人,或许有些不公平。

毕竟自有汉以来,无为而治、休养生息,便一直是汉家自上而下坚决贯彻的国策。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能一点点爬上高位,官居二千石者,就会不可避免的被环境所影响。

说的直白一点,就是在大环境趋于激进时,爬上来的官员几乎不可能是保守派;

反之,当大环境趋于保守、以稳为要时,激进派也不大可能跻身庙堂之高。

过去这五十多年时间里,在汉室‘无为而治’的政治大环境下,涌现出了无数像石奋这样,没有半点主观能动性可言,纯靠执行上峰指示,把官做的越来越大的‘庸人’。

从最初,萧规曹随,规劝孝惠皇帝不要做任何改变,完全保留太祖皇帝、萧相国所制定的政策,一切如故便是成功的汉相曹参;

到后来,对吕太后的种种不合理规划予取予求,一会儿被摆成s形,一会儿被摆成m形的汉相陈平、太尉周勃。

再到太宗孝文皇帝年间,凭借数十年如一日的恭顺,一路从太祖高皇帝时的小吏,爬到二千石之高位的万石君石奋家族。

以至于到了先帝年间,出了一个纯靠道德高尚做官,并最终官至九卿的塞侯直不疑……

只能说,时势造英雄。

什么样的时势,就会造出什么样的‘英雄’。

国朝新立,筚路蓝缕,便会涌现出一群才华卓绝的猛人,也就是后人口中的开国元勋;
天下承平,国泰民安,则会冒出一位位‘治世能臣’,即名臣、明相。

官僚腐败,王朝暗弱,自也会萌生出一批野心勃勃之辈,想要从腐朽的王朝身上咬下一口肉,好壮大自身,并最终改天换日,继续一个新的轮回。

而过往这五十多年,汉室整体的政治大环境,便促生了一批又一批石奋这样谨守本分,完全可以贯彻‘无为而治’之纲要,却也因此,不具备任何‘做事’能力的官员。

这样的官员,说不上好或坏。

至少在过去几十年,这些官员成为了汉家‘无为而治’‘休养生息’之大政最坚实有力,同时也是最值得信赖的执行者。

但到了刘荣这一朝,汉家整体的政治大环境,明显是要出现一些翻天覆地的变化了。

——无为而治,到此为止;
——休养生息,大功告成。

接下来要做的,不再是‘无为而治’式的低调发展、积蓄力量,而是大力发展,大步迈进,迅速强大自身。

如今的汉室,也不再需要休养生息,而是已经结束了休养生息这一进程,即将迈入下一个王朝阶段:厚积薄发,君临天下!
这样的转变,自然也需要官僚群体的整体画风,需要作出相应的改变。

只是这样的改变,并非一朝一夕,又或是刘荣一纸诏书所能促成。

就拿石奋这个人举例——石奋本人,已经是‘病入膏肓’,极具‘旧时代’特色,根本不可能改造的老派官员;

拜石奋所赐,石氏二代子弟四人,也无一例外都是小一号的石奋。

所以,要想让石氏一族,出一个让刘荣能用着顺手的新生代、新思想的官员,至少要等石奋故去,石氏二代子弟淡退出朝堂,且下一代子弟能不受父祖影响,成长为符合时代发展、符合大环境新生态的样子。

刘荣显然等不了那么久;

所以石氏一族,在刘荣在位这一朝,将迎来不可避免的衰败。

要想重新崛起,重新跻身朝堂,那就要看石氏三代、四代子弟,能否趁着父祖还能为自己提供些许政治资源的时间点,涌现出几个像样点的能臣干吏。

若是不能,那到了五代,石氏恐怕就会衰落到即便有青年才俊涌现,也无力为其保驾护航,将其托上朝堂的程度。

说回正题。

刘荣要着手布局盐铁,少府内帑是重中之重,少府卿就是怎么都绕不过去的一个关键人物。

偏偏如今的少府卿,是唯唯诺诺,只知道执行,却根本不具备主观能动性的万石君石奋。
所以,在盐铁之事当中,与少府相关的议题,刘荣大概率要同老少府,如今的丞相刘舍商议。

——比起石奋,即便是已经卸任少府数年,刘舍也依旧是刘荣更为偏向的‘少府问题专家’。

刘舍这个刘荣心中的‘荣誉少府’到场,正牌少府石奋自然也无法缺席。

就算石奋无法领回刘荣的意图,也至少要让石奋知道,朝堂接下来要做什么事,免得到时候具体操作起来,石奋这个少府反倒跟不上节奏。

除了丞相刘舍和少府石奋,剩下的人,也基本都是如今朝堂之上,最令人瞩目的重臣。

——亚相御史大夫窦婴,一方面是代表东宫窦老太后出席,一方面,也是以亚相的身份,参与这场规格极高的政治商讨会,为日后担任丞相积累政治经验。

内史韩安国,作为坊间百姓口中的‘关中的丞相’,自然也出现在了这场商讨会当中。

至此,汉家三公九卿、共十一人(太尉闲置)当中,最举足轻重的四人:丞相,御史大夫,内史,少府,已是悉数到场。

剩下的七位——典客、宗正、太仆、大理(廷尉)、卫尉、郎中令、奉常,则于此事没什么关系,刘荣便没叫。

反倒是几个年轻人,竟也被刘荣以‘旁听’的名义,召入了这场级别奇高的会议当中。

——谒者仆射汲黯!
——大理下属刑狱司监令张汤!

以及,才刚得以察举入仕,担任郎官的‘先贤’颜回之后:颜异。

很显然,刘荣是想通过这一场更偏经济范畴的政治会议,来给这三位朝堂新星开开眼界,长长见识。

但在其余四位公卿重臣眼中,刘荣这个安排,确实有些别样的味道了……

“陛下这是……”

“已经定下了盐、铁之事的主事者?”

这个猜想一旦在脑海中出现,四人便愈发觉得自己没猜错。

看看这三人!
汲黯——官宦世家子弟,祖辈世代为官,对于官场上的弯弯绕,那都是能总结出一本祖训的!

再加上汲黯本人,又是走的‘道德君子’的为官路数,刚正不阿,原则性极强。

即了解官场生态,即各种明里暗里的潜规则,同时又极具原则——妥妥的御史胚子。

张汤那就更明显了,谜底直接就在谜面上:大理(廷尉)新生代俊杰,律法人才!
同时,张汤虽也算得上是官宦子弟,却在父亲过世后,经历过一段家道中落的低谷,对于基层,尤其是地方乡村的一切,都有着极为深刻的了解。

律法人才,熟知基层——妥妥就是个判官,一抓一个准那种!

最后的颜异,看上去没什么好说的,但和前面两个人放在一起,那就有些令人暗暗咂舌了。

试想一下;
在盐铁之事议定后,刘荣把这三个人派去了江都。

既然是要针对盐、铁搞垄断,那自然就会不可避免的,触碰到原有的盐商、钢铁商人的蛋糕。

虽然个人安危不至于出问题,但明枪暗箭,终归是少不了的。

到那时,按照这三个人的配置——一个御史胚子,一个判官阎王,一个先贤后人、学术大拿!
真要有人跳出来搞事,汲黯奏折一写,张汤把人一抓,该叛叛,该杀杀!

临了还有颜异这个颜回嫡传后人站出来,安抚那些个学阀……

“嘶~”

“即下定如此决心,盐铁之事,只怕陛下已是胸有成竹。”

“便是阻碍再大,怕也没人能阻止陛下了……”

意识到这一点,或者说是通过脑补得出这个结论,刘舍、窦婴、韩安国、石奋四人暗下,也顿时生出了一股肃然。

——事情还没定下,办事儿的人,刘荣已经安排好了。

甚至就连事儿怎么办,刘荣都已经专门找了相应特长的人,来组成最终的班子。

既如此,那接下来的商议,就不存在‘盐铁官营要不要搞’这么个议题了。

剩下的问题,只有怎么搞、在哪搞、让谁搞,以及什么时候开始搞……

“盐、铁之重,不逊于粮、布——皆乃关乎宗庙社稷,又系百姓民生计之大政。”

“粮价鼎沸,朝堂当平抑粮价,与民饱食;布帛价高,朝堂亦当平价售布,与民暖衣。”

“——盐、铁亦然。”

“自先孝景皇帝三年,关中粮价鼎沸,后又朕以储君之身,主持粮价平抑事,我汉家,便定下了粮吃不炒之百年大政。”

“于是,少府官营粮米,将粮食这关乎宗庙、社稷安稳的命脉,牢牢把握在了自己手中。”



“至今过了五年,少府内帑官营粮米,或许还没有展现出明确的成果。”

“但粮食价格稳定、百姓民没有因为粮价波动而苦不堪言,本身就是粮食官营最根本的初衷。”

“而现在,朕要再对商人们下一次‘杀手’,让少府把手,往盐、铁上伸一伸了。”

“——和官营粮食一样,还是少府内帑官营的路子,不限时、不限量的购入售出,以确保价格稳定。”

“但和粮食稍有不同的是:盐、铁两项,少府不单要做一个倒买倒卖的商贩,同时也要做辛勤耕作的‘老农’。”

“换言之,少府内帑要制盐,要锻铁。”

“并且要以价格低廉、质量上乘的盐铁,将盐、铁私商全部倒逼去其他行当,以达成对盐、铁的全面垄断。”

“这件事的诸多难点,便是今日,朕欲与诸公商议的重点。”

(本章完)


  (https://www.tyvxw.cc/ty53819217/48015472.html)


1秒记住天意文学网:www.tyvx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tyvx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