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意文学网 > 在下,中医黄素 > 0421 大医精诚中

0421 大医精诚中


  “老公,你今天真帅!”阑

  阎冰给黄素系好领口最后一个盘扣,发自内心地夸赞鼓励。

  国庆长假结束,作为一名老师,黄素将第一次走上讲台。

  为此,黄素特意换上了一身藏青色的中式服装。

  中医属于五行中的木,木对应青色。

  作为一名中医最好穿着青色系的衣服,其次黄色系的衣服,黄色代表土,土滋生万物。白大褂白色的,五行属金。金克木,不利于中医。

  医院却生搬硬套西医的工作服,套在了中医头上。很多不符合中医的思想观念。

  这些年很多中医名家都在建议,中医不要穿白大褂了。阑

  师母走过来,上下打量着黄素:“不错,有老师的味道了。”

  阎冰说道:“师母,两个孩子麻烦您照顾了,我和黄素就先走了。”

  随着新生正式开课,阎冰的西医学习中医培训班也正式开课了,孩子只能交给退休的师母照顾。

  师母笑呵呵地说道:“你们快走吧,别耽误上课,有这两个小宝贝儿在家里陪我,我也不会无聊。”

  走出家属小区,穿过学校花园。

  走进大学的教学区,道路上都是捧着书本前往教学楼上课的学生。

  阎冰挽着黄素的胳膊,看着这些朝气蓬勃的学生们:“看着他们,我感觉自己仿佛也回到了上大学的时光,感觉自己也跟着变年轻了。”阑

  “你现在也一样年轻漂亮!”

  两人甜蜜地走进教学楼,才就此分开。

  阎冰踏上楼梯,黄素则转身走进走廊,向101教室走去。

  上课的第一天,黄素没有教科书,也没有教案,就这样直接向上课的教室走去。

  101教室,作为仲景班上小课的专属教室。

  上课前,101教室的氛围非常热情,虽然教室里只有十二名学生,上课大家都在热情地相互讨论。

  军训期间,李燕神乎其技的表现,和告别晚会时,和中医骨科同学的精彩配合。阑

  让长假回来的学生们,对即将学习的中医充满了期待,也对能教出李燕这样徒弟的黄素充满了期待,每个人都保持最旺盛的精力,等待自己大学的第一堂课,等待走上中医之路的第一堂课。

  当黄素穿着一身藏青色中式服装走进教室。

  教室里的议论声仿佛按下了暂停键,瞬间安静下来。

  当黄素走上讲台,江斌声音洪亮地喊道:“起立!”

  学生们虽然现在是大学生了,依旧保持着高中的习惯,都站起来齐声道:“老师好!”

  军训结束后,辅导员王勇召开了班会,选举了仲景班的班干部。

  江诚因为在男生队表现,被男生集体推选,成为了班长。阑

  李燕则因为军训时的表现,和蒙疆文科状元的成绩,被选举为团支书兼学生委员。

  “大家都坐吧,现在大家都是大学生了,以后就不要拘泥这种刻板形式了。”黄素压了压手示意大家坐下。

  小、中、高中之所以保持这种礼仪,是因为小孩子心智还不成熟,要用这样的“礼仪”让学生们对于课堂“神圣性”的意识产生,有助于唤醒学生对于知识和真理的敬畏。

  大学生的思想已经成熟,反而是为了淡化“师生”的二元关系,寻求一种融合的关系,以期利于课堂的平等讨论和轻松的氛围,培养学生自由求知的氛围,培养学生自学的习惯,大学的学习主要在于自学。

  黄素离开讲座,走到讲台边缘,给下面学生一种相互交流的氛围:“这堂课作为你们大学的第一堂课,对与你们人生都有着重要都意义,作为要陪你一起度过八年时光的老师,我觉得给你们讲讲什么是中医,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中医,比给你们讲课本上的知识更有意义。”

  黄素一边说着,一边从讲台上走了下来,“大家都知道,仲景班是参考师承培养教学的,那么,师父收弟子的第一个条件是什么?”

  “认字!”阑

  “聪明!”

  “人品!”

  同学们纷纷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你们说都不太准确。”黄素说道。

  江斌反问道:“老师,那您说是什么呢。”

  等学生们停止了讨论,黄素说道:“晋朝的杨泉在《物理论》中,给了我们最好的答案。”

  “夫医者,非仁爱之士不可托也,非聪明理达不可任也,非廉洁淳良不可信也。”阑

  中医从诞生之日起就不是纯粹的科学,它具有浓郁的人文主义关怀思想。在中国,受传统主流文化儒家哲学的影响,“仁学”思想构成了中国医学人道主义的中心思想,中国传统医德受到全社会的重视,称医学为“仁术”。

  所以准备从医者,首先有道德方面的要求,没有仁爱之心的人,不得随意传授。毕竟医之为术,只是工具。可以医人,同样可以害人;同时,要做一个救死扶伤的好医生,一定要有很高的才气。

  医学博大精深,浩瀚无垠,临症有虚实真假,脉症有取舍之分,没有相当的才智很难领悟学会,所以有“庸医杀人”之说。

  中医在选择徒弟的时候,人们也更愿意选择医德高尚、具有爱心、不唯利是图的医生。

  不像某医诞生之日起就和资本牢牢结合在一起,成为了资本牟利的工具,更成为诞生之日起,做作为殖民先锋充当刽子手,成为压榨奴役剥削其他国家的工具。

  黄素走上讲台拿出粉笔。

  不久,整块黑板都是黄素写的行书。阑

  黄素扔掉粉笔说道:“西医有希波克拉底誓词、护士有南丁格尔誓言,而大医精诚就是中医的行为准则。”

  黄素指着黑板率先朗读道:“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

  或许是中医古文的韵律美,或许是文章中大爱至仁的感染力。

  班级里学生慢慢跟着黄素朗读起来,从喃喃细语,渐渐变得声如洪钟,整齐划一,慷慨激昂。

  就如西医新生入学一同宣誓希波克拉底誓言,中医新生上课第一朗诵大医精诚也成为了惯例。

  一个教室接着一个教室,教学楼里两千多名稚嫩的声音汇成了洪流。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蚩,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勿避险巇、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如此可为苍生大医,反此则是含灵巨贼。阑

  自古名贤治病,多用生命以济危急,虽曰贱畜贵人,至于爱命,人畜一也,损彼益己,物情同患,况于人乎。夫杀生求生,去生更远。吾今此方,所以不用生命为药者,良由此也。其虻虫、水蛭之属,市有先死者,则市而用之,不在此例。

  只如鸡卵一物,以其混沌未分,必有大段要急之处,不得已隐忍而用之。能不用者,斯为大哲亦所不及也。其有患疮痍下痢,臭秽不可瞻视,人所恶见者,但发惭愧凄怜忧恤之意,不得起一念蒂芥之心,是吾之志也。

  在气氛的渲染下,学生整整大声朗读了五六遍。

  朗读过后,所有人瞬间脱力,但是内心却无比畅快。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也就是说,真正治病的大医,他必定神安志定,胸有成竹,而不会惊慌失措。

  同时大医治病,绝不是为了交换,为了谋取病人的钱财,他一心想把病治好,对外在的物欲不会有任何非分之想。

  这安神定志是自静其心延寿命,而无欲无求是无求于物的精神。阑

  医生不单是在救人,也是借术修身来修炼自已。很多医德高尚、心怀众生的大医,寿命都很长。

  黄素看着酣畅淋漓的学生,接着说道:“我最近看了一部韩国的电视剧,名字叫做《医道》,我希望你们有时间可以看看,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医,这部电视剧会给你们答案。”

  《医道》连续剧里讲主人公许俊,勤求古训,博采众方,一路学医非常艰辛,治了不少病人,就在他为自己医术洋洋得意的时候,他师父却把他赶出门外。

  他很不理解,就此意志消沉,准备放弃医术。

  这时一个道人点化他说,你师父不是赶你出门、而是让你明白、一个医者不是为名利而生,而是为治病而存。

  许俊马上豁然大悟,重新操起医术,成为真正的大医。

  所以孙思邈讲,你想成为大医,先得发大医之心,什么是大医之心?阑

  就是大慈恻隐之心。人之所尊,莫过于慈悲喜舍。

  师父对许俊说、不知疾苦,无以为医。不能感同身受病人的苦难,就不配做一个好医生。

  什么叫大慈?无缘大慈。

  什么叫恻隐?同体大悲。

  虽然病人跟你没有血缘关系,甚至你都不认识他,他痛苦了,你第一反应就是要带他脱离痛苦。

  所以出入医门,孙思邈认为,要首先立下大愿,什么大愿呢?

  誓愿普救含灵之苦。阑

  张锡纯也认为,人生有大愿力,而后有大建树。你都没有发过愿,怎么活出生命的精彩?没有发过愿的人,生活就会浑浑噩噩,精神就不会那么感动人心。

  小愿小成,大愿大成,无愿不成。

  自古医就是道,就是在修行。

  古人讲,尝闻人道要门,发心为首。修行急务,立愿当先。

  所以愿立则病人可救,心发则医道堪成。

  如果你不发广大心,立坚固愿。

  虽然学医习药多年,总是浑浑噩噩。纵使经历名师指点,亦是徒劳工夫。阑

  中医是要心行并重的,然而现在的中医还有几个能保持这样的。

  中国中医教育最大的缺失就是,只教会看病的术,而中医的精神内核。

  有病人来看病,不管这病人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是聪明的读书人,还是憨实的老百姓,是开着宝马来的有钱人,还是穿着破衣服来的穷人,是老到拄着拐杖,还是年少牙牙学语,是长得漂亮,还是相貌丑陋,是你的好朋友,还是你的老对头,你该怎么办?

  孙思邈说,你都要一视同仁,皆如至亲之想,唯一的想法就是要把他的病治好。

  所以,就很瞧不起徐中医,他讲课给学生传递的思想就是学好医术,给达官贵人看病,自己发大财。

  再看陆老退休了仍然努力钻研,别人说这是病人的病苦,跟你完全没关系,

  你为什么还努力去攻克呢?你现在完全可以安享晚年了。阑

  陆老曾说:“我努力治病才有今天,如果这病我不考虑周全,用心攻克,那将来为我家人、我的至亲。假如我自己也有这样的毛病,到时候我应该向谁求助?所以我努力病人、其实也是在努力救我自己。”

  医生在不断提高的同时,不断受益的是他自身啊!

  黄素继续说道:“可现在医疗纠纷这么多,中医用药也是缩手缩脚、怕惹上麻烦。”

  “大医精诚里孙思邈说,千万不要这样,医生不能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如果你得了重病没人敢用药,你什么感受。”

  人都是以心换心的,你如果想糊弄病人,病人当然要跟你没完;如果你处处替病人考虑,病人怎么会抱怨你呢!

  中医的望闻问切的诊疗手段,就是处处体现对病人的关怀,本身就附带着和病人的一种沟通,问病过程中双方就需要坦诚,建立信任。

  这就是为什么医患纠纷,百分之九十都是西医的根本原因,当你对待病人的态度,如同你们使用的机器一样冰冷,就不要怪病人和家属不信任你们。阑

  所以,真正懂得为自已行医之路考虑的人,他必定碰到任何疾病,都要全力以赴,替病人着想,病人怎么会抱怨你呢?

  只要我尽力,我就无愧于天地。

  见到病人苦情,就像自己有病一样,这叫感同身受。

  你有这份心,你的医术就会精进,如果你没感觉。

  学医的动力也不强,那么你的医术就永远止步于此。

  我家乡曾经有个老中医,一生救治濒死之人无数,在他手中也有不少绝症、危症没救过来,但是没有一个病人跟他打官司,找他麻烦,而且所有病人都对他非常感恩。

  他是怎么做到这点的呢?阑

  当他听到十里八乡中有病人住不起医院,他不管刮风下雨,黑夜白昼,都会用最快的时间赶到,一心要把病人救过来。

  当然他的这份大医仁心,也给他带来丰厚家资。

  2010年离世的时候,听说四个子女每一人分了一百多万,这还是一个小镇的医生。

  可惜的是,他的子女没有一个继承了他的衣钵,从此小镇再无中医。

  这是什么呢?

  这就是孙思邈笔下的苍生大医。

  为什么古人讲医不叩门,也就是说真正的医生,没有节假日,从不关门闭户,就像医院一样,你什么时候看它关过门。阑

  病人一来,根本就不需要叩门,他就能找到你。你一听就会为他尽心尽力,遣方用药,不会管他有没有钱。

  自古以来,那些大医治病,都是急人所急,因为他们懂得珍爱生命。甚至有很多慈悲的医生,他都不轻易用动物药。

  为什么?

  孙思邈说,杀生求生,去生更远。像穿山甲、犀牛、老虎、乌龟、羚羊,这些都是有生命的东西,你如果损伤它们来满足自己的欲望,这不合情理。

  所以孙思邈一般不轻易用有生命的药物。确实不得已,像水蛭、虻虫之类,偶尔用之。

  能够少用、不用的人,就凭普通草木,花最少的钱,帮病人治好病,这是真正的大家啊!

  我书中所开的方子就很少涉及动物药材,我自己学中医的准则也是以使用植物药材为先。阑

  想想某医的移植手术,就是洛克菲勒为了让自己长寿,而扶植起来的技术。

  洛克菲勒一生六次心脏移植,两次肾脏移植,他至少剥夺了六个人的生命。

  再想想如今猖狂的非法交易,根基不正,自然滋生罪恶。

  为医者,要发惭愧、怜悯、忧恤、为善之意,不得起一念邪恶之心。

  一个人目容天地,纤毫可以失其明。

  一个人心包太虚,一念可以塞其广。

  你心存恶念,那么你的医学之道就会被荆棘长满。阑

  当心中长满了这些杂草时,你的医路就此而止。

  想想某位权威,因为医疗数据里七百个来路不明,论文被驳回。

  学医不但医治病人,还是医生时时刻刻内修自身的过程。这是同步的,你只有内修精进,你的外治才能不断精进。你的内修如果不进了,你的外治也就此搁浅。

  某医只知道学术,而不知道修心。

  所以,我们经常看见某医的很多权威经常抨击中医,而中医很少在抨击西医,在外也一直强调相互合作、取长补短。

  心境不到,自然如小人一样,以贬低他人,抬高自己为悦。

  作者修为不够,看见某医的下作,心里就有怒火。阑

  看我说书的,也知道我的观点,我对某医的很多技术是赞同,却他们绝大数的从业者确是不屑的。

  黄素指着黑板说道:“我希望,从今天起它能成为你们学习中医的志向!”


  (https://www.tyvxw.cc/ty53529886/742354285.html)


1秒记住天意文学网:www.tyvx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tyvx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