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意文学网 > 科举之路 > 第6章 第六章

第6章 第六章


何楚没注意到自己老爹的神色变化,也就不知道,自己只是顺手做的小事,竟让老父亲内心震动。

        他也没有在家,吃独食的习惯。对于平日里,爹娘把什么好东西,全都给他留着。这一点,他其实没啥好办法,让他爹娘改变。

        每次东西,到了他手上,还不是一样可以分给他们。只要他自个儿心里有数就好。

        一家三口在饭桌上,也没什么好顾忌的。想到哪里就说到哪里,何楚也不嫌烦,能说得上话的就说,说不上话就听着,偶尔给自家爹娘夹上两筷子菜。他的饭量现在长了两倍不止,喝了鸡汤,吃了鸡肉,又去灶台盛了一大碗饭。

        老刘氏收拾碗筷时,盯着空空如也的几个盘子,庆幸已经分家。不然那几房在一起,还不知道怎么闹矛盾。

        何大林往院子里瞅了一眼,“小五这饭量可比他几个哥哥大多了,好在是咱们分了家。”孩子蹿个头儿,都吃得多。他家小五这吃得是真不少!

        老刘氏正在把锅里的剩饭盛起来,头也不抬地回话。“小五还要用功读书呢,可不得多吃点儿。以前听我堂哥说起过,那和他一个考场的考生,有许多身子骨弱到考试都撑不到最后。有一次堂哥考试前,我们在城里吃了顿饭。我就看到许多书生,那一顿饭只吃猫食那么点儿。我看就是吃得少了,身子骨才那么弱。能吃才是福!”

        何大林听了一想也是这样的。

        农家没什么大事,一家人也就洗洗睡了。

        一大早,何大林就牵出了家里的牛,和老刘氏一起给牛套上板车。两人先后换了新衣服,新鞋子,锁上院门就带着一直都跟在自己身后的何楚,一起坐上板车。

        何大林驾驶着牛车向县城出发,等车子稳了,就从老刘氏那里拿了块米饼,和自己身后的娘俩儿填饱肚子。

        也不急着赶路,就慢悠悠晃到县城,何大林把牛车赶到专门收费看车的地方。

        何大林和老刘氏各自背起背篓,何楚背着何大林给他做的箱笼(装书籍和笔墨纸砚的)。三人朝着集市的方向走,路过一个卖长饼子的小吃摊,老刘氏上前买了两个。她和何大林分吃一个,一个给何楚。“时间还早,咱们边吃边看,等下逛到摊子多的地方,再买点儿别的吃食。”这个饼子闻着香,等回家做着试试。

        何大林空着的手接过饼子,尝了一口,“行啊!”他就佩服老妻的这挑选吃食的本事,总能在一堆吃的里面选出最好吃的。

        被何大林牵着不撒手的何楚,走在何大林和老刘氏中间,嗅了嗅这饼子,吃得津津有味。

        三人一路走一路吃,断断续续地买了肉串,肉包子。填饱肚子,老刘氏又买了蜜饯果子和糕点放进自己的背篓里。

        这时上午时间已经过去了大半,也不再耽搁,带着何楚直奔书屋。任由何楚翻阅书籍,老刘氏就在一边守着。何大林看书屋里没什么客人,就和掌柜的攀谈。

        书屋的掌柜的看书屋里除了这一家子,没别的客人,也很乐意有人闲聊。两人聊了一刻钟左右,那掌柜的拍了拍自个儿的脑袋瓜,“你瞧瞧,说了半天话,还没请教您贵姓啊?”也是怪了,他还有和人聊天忘了事儿的时候。

        何大林笑呵呵的接话,“免贵姓何,您贵姓啊?”

        掌柜的看了眼,依旧在蒙学书柜那边看书的小童,和守候在一旁的女人。“免贵姓王。何大哥,那是您的?”到底是个迎来送往的生意人,心里有八分的肯定,也不会冒然说出口。

        顺着王掌柜的视线,看向妻儿,何大林的笑容更深的一些,“那是我的老妻和幼子。”

        “何大哥这话说的。你看着也没多大年纪。”杨掌柜这话说得中肯,虽然何大林今年已经五十岁了,可是看着才四十岁上下。

        何大林脸色一正,摆摆手,“我今年都过了五十了。”要不是为了养活那几个小兔崽子,他那些年吃不好,睡不好,他此时会看着更显年轻。好在看透了他们,在老大结婚后就开始放手,不再给他们拼死拼活地挣钱。

        杨掌柜却是吓了一大跳,他知道眼前的汉子是个庄稼户,干农活的可很少有显年轻的,基本上都是老态毕露。他已经是把何大林的年纪往大里猜了,他自己可才三十岁出头。“真是没成想,何大哥竟大我十几岁。只能厚颜称大哥了。”

        听见杨掌柜说他和自己相差十几岁,何大林心里也有点尴尬。“哪里哪里。我家幼子刚入学,以后少不得叨扰杨掌柜的。”

        又是一番言语推拉,发现谁也说不过谁,两人相视一笑。

        这时,何楚和老刘氏走了过来,手里都拿着东西,一并放到杨掌柜面前的桌案上,等着结算。

        杨掌柜手里拿着算盘,双手噼里啪啦一顿操作,报出一个价格。

        这家书屋所有书籍和文房四宝都是明码标价的,何楚在拿下要买的东西,就已经算出了价格。发现杨掌柜报出的价格是对的,就任由老刘氏付钱。

        杨掌柜收下银钱,从柜台边上取下一刀纸,一支笔,递给何楚。“何大哥,我这也没什么好招待你的,这些就赠予侄子,就当入学礼了。”

        何楚看向老爹,看他同意了才接过来。

        老刘氏见此,从自己的背篓里取出买的糕点。递给杨掌柜,“我们也没什么可以回礼的,这个吃着玩玩儿吧。”

        倒是没有想到还有回礼,杨掌柜越发觉得,这何家老大哥是个可交的。接过来,手里微微一沉,显然分量很足。

        何大林看老刘氏已经收好东西。牵过何楚,“那我们就先走了。”和杨掌柜打了声招呼,便带着老刘氏和何楚离开。

        正好有几个穿着青衫的学子进了书屋,杨掌柜也就不再挽留。

        一家三口重新走进集市,老刘氏找了个有座位的面摊,中午就吃面条。三人各自落座,向面摊老板要了三碗面,又歇了会儿。对何大林开口,“当家的,你去对面买几个肉饼,这面条吃着容易饿。”

        接过铜钱,快速买回了肉饼,把剩下的几枚铜钱还给老刘氏。“这剩下的铜钱买不了一个饼。”还是他不会讲价,不然缺两枚铜钱,怎么着那老板都会看他买的多,同意再卖一个。

        老刘氏收下铜钱,心下了然。她也知道丈夫这个毛病,明明和人打交道,那么厉害的人,竟也是和她一样,说不来讲价的话。所以年轻的时候,他们夫妻宁愿买多多的田地,也没想过做个小生意。

        何楚看了眼父母,就拿个肉饼吃着:不会讲价有什么。他算了算,他在村塾里读书,加上一家三口平时买买生活所需用品,一年下来用不到三十两。要是不买其他肉类,那还要少用一部分。等过几年,他把今天买的几种字帖练会了,到时候抄书也是个进项。

        面摊老板送上面条和筷子,何楚喝了口面汤,悠悠得吃起面。何大林和老刘氏没动肉饼,他们两个其实吃碗面也就饱了。主要是,年纪大了,胃口没有以前的好。

        等何楚吃完面条,又吃了个肉饼,把面汤喝完。发现老刘氏还剩下小半碗面条,直接倒进自己碗里,三两口吃下。“爹娘,我饱了,咱走吧。”

        付了三碗面钱,老刘氏把上午买的蜜饯果子和装着剩下几个肉饼的袋子,放进何楚背着的箱笼里。经过几个小吃摊,老刘氏又买了几样零嘴儿,装满了何楚的箱笼。

        下午何楚就跟着何大林逛粮店,看何大林挑选芝麻种,还有几样家里没有的菜种。然后跟着老刘氏逛布庄,看老刘氏转了一圈成衣,成鞋,最后选了两匹青色棉布。最后去了杂货店,买了些调味品。

        这么转悠下来,都快傍晚了。

        三人赶紧取了牛车,出城。在路上,一人吃了个肉饼,垫垫肚子。

        回到何家五房小院,何大林和老刘氏把牛赶进家畜房,随即收好板车。一人烧火,一人做饭,整治出两菜一汤。出锅时,另一锅正好饭香。

        何楚一回家,就开始找衣服,准备洗漱。走了一天,泡个澡。饭菜上桌,何楚也洗好澡,进了厨房。

        填饱肚子,何楚开始忍不住地打瞌睡,被老刘氏催着回房睡觉。回到房间也没整理箱笼,挨着床就睡着了。

        已经摸清楚周边环境以及大致的人员情况,何楚经过书屋一行,收获满满。

        再次回到村塾,在柳先生第一次巡视时,申请升班通过,直接升到蒙学上班。当时柳先生简直就是喜形于色,没了素来的淡定。

        随后的两年里,他一直安安分分待在蒙学上班读书。只是更多的是练字,已经记下了蒙学的那十本书的内容的他,依然缴纳束脩,主要目的,还是学习这些内容是个什么意思。

        在第三年的时候,他开始从杨掌柜那里,接些书来抄,换取银钱。本来在第二年秋季,就可以抄书的。只是他觉着那个时候的字,不是书屋这边受欢迎的楷书,而是他专门为了科举考试,练习的瘦金体。这个字体抄书,受众人群比较小。后来用了点时间,又学了形体方正、笔画平直的楷书,才接了抄书的活。


  (https://www.tyvxw.cc/ty53245038/41443634.html)


1秒记住天意文学网:www.tyvx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tyvx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