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意文学网 > 大唐人生张阳李玥 > 第960章 后记(完)

第960章 后记(完)


李泰不想将书院的事情管得太死,至少在任命上多一些可以周旋的余地。

        也不想学术院被这些条条框框设得太死。

        等众人都离开之后,李泰独自一人坐在房间内,将桌案上一份份的书卷收拾起来,放在柜子上。

        将这里扫一扫,走到门口的时候,就能听到学术院外的都是吵吵闹闹的声音。

        今天是新生入学的第一天,也是最热闹的一天。

        书院将绝大部分的钱都用在这一次的新生安排。

        李泰关上门之后,才觉得安静了许多,便拿起一卷看了起来,这是姐夫所写的理论知识。

        这些都是姐夫让人送来的,理论知识很生涩。

        李泰坐下来喝着茶水,皱眉看着,尝试着用自己的理解来消化理论知识。

        其中有一些化学反应,姐夫将世间万物分成了几种元素。

        还有重力,引力,摩擦力的种种计算公式。

        这些计算公式早在几年前,李泰就已掌握了。

        但其中议论关于物质变化的理论知识,以前倒是没有听说过,物质的质量与大小无关只与构成有关。

        并且还要制造更为精细的托盘天平。

        在此基础上,还要提出问题,建立猜想以及后续一步步地验证。

        李泰将这些写下来,觉得这些可以是骊山学术院将来的方向。

        书院中的寻常事务可以交给李治,李丽质还有房玄龄安排。

        李泰全心全意埋头消化着这些理论知识,其间还有不懂的,便让人送去骊山。

        姐夫往往会在第二天让人将书信送来。

        用了三个月的时间,李泰才将姐夫的这几卷初中科学勉强吃透了大半,并且重新编写,用现在的学子较为容易理解的方式,重新编写了一遍。

        又用去了半年的时间。

        岁月如梭,骊山有了新的书籍,那是骊山人对世间万物独特的见解。

        一次又一次,骊山学术院用常人无法理解的速度,证明着这个世界的真相。

        骊山学术院终于克服了煤油的提炼,并且制成了汽灯,一种不用怕被风吹灭的灯。

        灯的外表是用琉璃做成的透明罩子。

        骊山学术院做出了更为精细的机械钟,不像以前的那种那样笨重,这种钟就是一个木匣子,一个人就可以捧起来,木匣子的前端有着一个罗盘,便是转动的时针与分针。

        以前还有人说时钟是骊山将人力当做资源的工具之一,可以更好地压榨关中人力。

        但现在没人再这么说了。

        在生产的大势上,唐人的理念正在发生变化,他们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也更强。

        骊山第一次完成了单缸二进程的发动机运行。

        消息刚刚送出去,人们只是听闻有这么个东西,并不知道此物作什么用。

        皇帝下了旨意,命骊山将一应研究公之于众之前,先要得到朝中许可。

        铁路的铺设停下了,在骊山还没有准备好图纸与规划之前,铁路的下一次铺设会在五年后。

        在此之前不会继续再铺设铁路。

        正乾四年过去,中原大地日升日落。

        张清清与朝中交付了工事,这一次姐弟俩人站在皇帝李承乾的面前,殿外是一车车的银饼与金子,这都是给骊山的报酬。

        李承乾亲手给这对姐弟俩倒上茶水,“这一年辛苦你们了。”

        张清清道:“陛下,其实在修建的过程中我们还在宫中各处安放了火器。”

        李承乾动作停滞,目光不可置信地看着她。

        “这些埋着火器的位置,只要我清楚,只要我想我随时可以引爆它们将皇城炸成一片废墟。”

        张心安神色凝重听着姐姐的讲述。

        李承乾的神色多了几分冷峻,又多了几分恼怒。

        张清清继续道:“如果皇帝再敢打骊山的主意,我可以随时炸了皇宫。”

        “陛下不用怀疑,我不是我爹,爹爹与很多长辈有情分,如河间郡王,如李靖大将军,可我不同,我没有这么多的束缚,您也不用怀疑,这种事情我做得出来的。”

        李承乾沉声道:“你到底想要做什么?”

        张清清又道:“陛下也不用派人去找,找不到的,除非将我修过的宫殿与宫门重新拆了。”

        李承乾拍案而起,呼吸沉重。

        “殿前的这些金银我们就不要了,其实宫中在第二期的交付中,我们就已收回了本钱,这利润还给陛下,我们只要本钱。”

        张清清带着弟弟站起身,又道:“往后长安城要拆除皇城在内的另外几面城墙。”

        她躬身行礼道:“另外我给皇帝一个警告,长安城的负担又快到临界了,必须将其余的几面城墙拆除,将人口释放出去,给予土地房屋,以后只保留皇城的城墙足矣。”

        说罢,姐弟两就离开了,也没有带走殿外的金银。

        “她好大的胆子!”李承乾在兴庆殿内怒不可遏。

        可宫里不敢将这对姐弟怎么样,火器依旧掌握在骊山手中,一旦这两个姐弟有什么意外,整个中原都将万劫不复。

        李承乾知道自己赌不起,也拿她们没有任何的办法。

        “皇帝,以后你再敢打骊山的主意试试?”

        张清清的警告,在李承乾的脑海中回荡。

        对朝中来说,骊山不造反全靠在李世民的情面上。

        贞观一朝的长辈对张阳来说是有情义的,所以他不会造反。

        但张清清是小辈,她可没有这么多的情感负累,她对皇帝的心思比张阳简单太多了。

        走出承天门的时候,张心安问道:“姐,你什么时候埋的火药?”

        张清清笑道:“就当皇帝以为这是一个很划算的买卖时。”

        “姐,你的手段真是……”

        张清清又道:“以前的师公与我讲过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很有意思,富商,皇帝与大臣之间的故事,三人面临选择,都想要得到将军手中的刀……”

        她将当年张公瑾与父亲说过的博弈故事说给了弟弟听。

        现在的大唐皇宫更加恢弘壮丽了,原本错落的宫殿现在少了许多,重修的宫殿更大,也很漂亮。

        这大唐皇宫少了一些雕梁画栋,华美绝伦。

        多了一些恢弘,肃穆与大气。

        回到骊山之后,张清清开始跟着小慧姨姨与小武姨姨一起主持家业。

        在小武与小慧眼里,这孩子就像是个天生的继任者,她善于决断,能够自主判断优劣处境,也能够拿出骊山小主人的风范与诸县周旋。

        正如长乐公主李丽质所言,大唐会有更杰出的女子出现。

        而张心安又开始了苦读的生涯。

        ……

        <div  class="contentadv">        到了正乾七年,一支船队远航而来,出海时十余艘船,六十多个船员。

        但最后回来的只有六艘,人手却多了百余人。

        这是江南徐家的远行成果,他们去了海洋与陆地的另一头,先在欧洲的海湾与远征的唐军会合,并且还渡过了大海,去了另一片大陆。

        他们带来了许多的作物种子。

        张士贵也坐着海船回到了中原。

        正乾六年的冬天,张阳与李玥走在山间的小道上,熊大亦步亦趋地跟在后头。

        夫妻俩将家里的事都交给了小慧与小武还有女儿。

        赋闲之后,张阳这才觉得这才是真正的退休生活。

        张阳拧开杯盖,熟练地挥了挥杯盖的水滴,而后喝下一口茶水,长出一口气,“三十七了,这个年纪退休,我还算满意。”

        李玥也三十有三,她眯眼幸福地笑着,“夫君看起来一点都不老。”

        握着她的手,张阳又道:“只是我们一直在一起,没觉得自己老了,你看看我的手还有这么多的老茧。”

        李玥将夫君的鬓发重新扎起来,又道:“是呀,你的手总是有这么多老茧。”

        张阳道:“你的手还是冰凉的,从来没变过。”

        “你这是人还未老,心已老了。”

        “我在大唐度过了二十年,这二十年感觉好漫长,好漫长。”

        李玥笑着点头,她抬首道:“是啊,我又活了好多年好多年呀。”

        “县侯!县侯!”

        孩子的喊叫声在山林间,这孩子快步跑来,递上书信开心道:“县侯,大唐的远航船队回来了。”

        张阳点头道:“是吗?”

        李玥给了这个孩子一颗糖果。

        糖果是夫君做出来的新吃食,只不过这种糖没有果味,入口有淡淡的咸味,在口中含得久了便会是甜味。

        也不知道夫君为什么要将没有果味的糖,叫作糖果。

        她挽着手臂,低声道:“书信中写了什么?”

        张阳笑道:“他们回来了,带来了许多的作物的种子,我们大唐终于要有花生,辣椒和土豆了。”

        “那都是什么?”

        “来年开春就能送来。”

        李玥明媚一笑,“那一定是好事。”

        张阳继续道:“这一次远航损失的人手很多,十六艘船只出海,折损的船只就有十艘,损失四十余人,远航四年才回来,这般巨大的亏损恐怕以后再也不会有人想出海了。”

        闻言,李玥低声道:“总会有人要出海的,你常说的,这个世界很大。”

        张阳叹道:“是呀,世界很大,大唐开了这个头,前赴后继,人们的探索之心不会断,开拓是我们唐人的精神,一定还会有人再出海的。”

        夫妻俩默不作声地继续走着,熊大时而走在两位主人的前面,时而落后两位主人几步。

        这头熊上了年纪之后,比家里其他的熊更黏人,总是会在主人左右。

        就连张清清,它也是爱答不理的。

        秋儿快步跑来,“爹!娘!二哥说要出征塞外,要去北方。”

        张阳的脸迅速板了起来,怒喝道:“你告诉他张心安!小子要是胆敢踏出骊山一步,老夫打断他的腿!”

        “喏!孩儿这就去传话。”

        这一年,房相过世了,他的名字会一直留在骊山的学术院。

        时光到了正乾十年,张清清已经成了骊山的掌事人,十九岁的她已可以号令关中了。

        秋夜的宫中,皇帝李承乾再次剧烈咳嗽了起来,这一次咳出了血。

        宫中慌乱,卢照邻已是个须发皆白的老人,他躬身道:“陛下,您需要静养。”

        李承乾喉口发甜,咽下了血腥味,他知道自己不能再理政了,便叮嘱道:“传朕旨意,命太子李象监理国事,内阁许敬宗,岑文本,褚遂良辅政。”

        夜风吹到了骊山,李世民须发皆白,他沉声道:“终究是承乾他自己拖累了自己。”

        长孙皇后低声道:“这孩子呀,总是这样。”

        李承乾离开了皇宫,但他没有去骊山养病,而是去了高陵县。

        骊山派了一队医疗团队去给李承乾看病。

        这位皇帝的病情总算是有所缓解了,他手里握着一个东西,这是农民从地里挖出来的。

        于志宁道:“陛下,这是土豆,这是大唐的祥瑞。”

        李承乾笑道:“真好,朕还想去泰山封禅呢。”

        于志宁低声道:“陛下,您这是何必呢?”

        李承乾坐在轮椅上苦笑,“朕没有辜负他们,也没有辜负父皇,张阳,还有他们……”

        于志宁躬身行礼,大声道:“陛下从始至终没有辜负任何人。”

        李承乾笑了,这一回笑得很开心。

        太子监理国事的第二年,许敬宗便扶着太子李象登基了,这是大唐的第四位皇帝,也是这天下的第三位天可汗。

        十九岁登基的李象站在新建的太极殿前,命人宣读着旨意。

        大唐经历了匆忙的武德一朝,经历了波澜起伏的贞观一朝,经历了正乾一朝的肃清。

        这一次大唐的年号上元。

        李象自小是个懂事的孩子,朝野上下都喜欢这个孩子。

        登基后的第三天,李象来到甘露殿,这是宫里少有没有重修过的殿宇,走入这处殿宇。

        李象皱眉在这里翻找着。

        一众内侍等在殿外,也不知道陛下在做什么。

        终于,李象在角落找到了一个盒子,他先是抚去盒子上的灰尘,缓缓打开,入眼的是一张张的纸。

        纸张很旧,看来年份很久。

        他缓缓打开其中一张,贞观十一年,修河西走廊嘉峪关,天可汗皇帝向骊山借六十万贯,赋税偿还……

        贞观九年,天可汗皇帝为买下高昌,抵押骊山行宫,欠骊山三千万万贯。

        贞观十七年,为买下南诏,欠骊山两千六百万万……

        贞观十三年,买骊山棉服用于军中中原各卫府,欠骊山三百万贯……

        ……

        看着这一张张的借条,李象面色惨白,这个十九岁的皇帝忽然大喊着,“我不当这皇帝了,我不想当了!”

        (后记完)


  (https://www.tyvxw.cc/ty51731477/121481114.html)


1秒记住天意文学网:www.tyvx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tyvx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