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大汉土地新政之争
第210章大汉土地新政之争
“陛下,臣有事启奏。”
孟光盯着两个黑眼圈说道。
显然,他昨晚没睡好。
或者说,他昨晚一夜未眠。
“孟卿且说无妨。”
“陛下,请过目。”孟光从袖口抽出一份文书,伸出手。
伸出去的手,似乎有些微微颤抖。
到这个时候,大殿内的气氛还是比较正常的,大臣们可能还不知道孟光这份文书代表了什么。
黄皓接过来,随后呈递给刘禅。
刘禅也像往常那样打开观阅。
但观阅到一半,脸色已经变了,他目光诧异地瞥了孟光一眼,然后说道:“孟卿,此事恐……”
“陛下,自纸张在朝堂上下推行开以后,各地已经完全可以做到对当地人丁户籍的精细化记录,其中包括初步统计,然后朝廷再派官员复核,甚至多批复核,反复校对。”
孟光此话一出,朝堂的气氛瞬间变了。
孟光这是要干什么?
刘禅想说点什么打断孟光的话,孟光却继续说道:“臣发现,蜀郡、巴郡各县,皆有良田亩数核对不清的问题,而且相差巨大,是以臣以为,朝廷应该派出更多官吏,对两郡田地再做仔细核查。”
说到这里,大殿内的氛围更加诡异。
这不就是度田吗?
这是一个非常敏感的问题。
敏感到东汉开国皇帝刘秀曾经颁布政令度田,结果十几个郡的太守全部呈递假的上来。
那可是开国皇帝!
刘秀一怒之下杀了十几个太守,强行度田,之后就引发了地方作乱。
最后,刘秀的度田,起到了一定的效果,算是有了一个平衡局面,但对世家豪族却并没有多大影响。
明帝以后,地方豪强的扩张开始完全不受控制。
以至于整个东汉王朝,几乎都笼罩在世家豪强之下。
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根深蒂固的规则。
也就是说,人们已经从心底接受并认可了它的存在。
认为天下的权力结构就应该如此。
这个问题,到了东汉末年的战乱后,曹操等人依然要遵守。
曹操年轻的时候是想要遏制世家豪强的,结果很快他发现这样做可能会把自己玩死。
于是,曹操也与世家豪强达成了妥协,形成了曹魏现在的格局。
孙吴就更加严重,孙策本只是武将出身,不是什么郡望,孙氏雄踞江东之后,便只能更加依赖江东豪族。
季汉相对来说算是比较缓和,因为季汉有一个吏治顶级天才诸葛亮。
诸葛亮动用了一切能够动用的手段,在益州做到了各方势力的均衡。
诸葛亮颁布多项律法,严格执法,根本目的其实是遏制地方豪强。
但诸葛亮并不能消灭豪强,这是由多种复杂因素决定的。
最根本的原因是土地和人口是这个时代最重要的生产资料,豪强的利益就是土地和人口。
如果无法解决这个问题,就没有办法除掉豪强。
本质来说,豪强是加强版的地主阶级。
不断吸食人口和土地,是他们的底色。
所以孟光提出这件事后,朝堂上的气氛就完全变了。
“诸位卿以为如何?”刘禅立刻把这个难题抛了出去。
朝臣们商议起来。
但没有一个人站出来说话,刘禅为难起来。
他左看右看,然后点了个名:“杜卿,你意下如何?”
杜琼出列,立刻引起了许多人的注意。
杜琼不仅仅是谏议大夫,他还是太常。
太常是九卿之首,而且他是成都本地人,在当地士族中,威望极高。
这也是刘禅问他的原因。
杜琼说道:“回禀陛下,臣以为,度田之事,自然是为了朝廷,为了天下,不过臣以为,在陛下和丞相的励精图治下,并不是想大司农所言,朝廷与地方官府所核实的田亩有一定从出入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有问题就改正,大可不必小题大做,以免影响人心,丞相北伐捷报连连,若这个时候有些人想要谋私,而影响复兴汉室的大业,便是我大汉的罪人!“
杜琼的音量倒是不大,但说话的语调却抑扬顿挫,语气沉着,气势十足。
而且他说话很有技巧,他并没有否认孟光提到的度田。
不否认的原因也很简单,这是光武帝曾经颁布过的策略,否定度田,岂不是否定光武帝?
季汉以大汉正统自居,否认光武帝岂不是在政治上落人口实?
他没否认度田,但他否认了孟光。
他说孟光是小题大做,益州隐田远远没有达到需要度田的地步。
他还说有些人想要谋私,意思是孟光趁着现在纸质化办公普及,觉得自己能够掌控地方了,就想没事找事。
其真正的目的只是为了从中谋取私利。
最后,他将这种行为和诸葛亮的北伐强行挂钩,上升到政治正确的层面。
这一套连环拳下来,还有谁敢接招?
刘禅点了点头。
孟光却说道:“陛下,臣绝对没有谋私!臣是为了大汉江山!”
他此话一出,李衡心中就忍不住道:孟孝裕,你这张嘴,怎么可以这么笨!你丫的洛阳人,跟着刘备过来,资历那么老,混不到太常,是有原因的!老子都教伱怎么说了!奏疏里都写的一清二楚了!
李衡朝鲁芝使了个眼神,鲁芝心领神会,他站出来说道:“陛下,臣有话要说。”
“鲁卿,你但说无妨。”
“臣以为,度田的目的在于清查人丁户籍,在于税赋,这是大司农需要考虑的,是他的责任,臣以为他提出这一点并无不妥,不过杜公所言也十分有道理。”
鲁芝不急不缓地说道。
“那你觉得此事该如何呢?”刘禅问道。
他顿时觉得这个鲁芝不同寻常,说话井井有条,不偏不倚。
鲁芝说道:“杜公说隐田并不算严重,朝廷与地方有误差是正常的,臣也以为一定的误差是正常的,只需要户部的人根据这些误差修补,大可不必小题大做。”
刘禅立刻说道:“那这件事就不必商议了。”
“不过毕竟有一些误差,这说明确实有一小部分人存在隐藏田地而偷税,我们不能视而不见,否则会有更多人争先恐后隐田。”
刘禅立时点了点头,问杜琼:“杜卿以为如何?”
“世英所言有理。”杜琼道。
他也实在找不出鲁芝这话的漏洞。
其他大臣似乎也点头,没有表示发对。
既然只是一小撮人,这事就不会扩大,那就没有问题咯?
“孟卿呢?”
孟光道:“臣附议。”
“那就没问题。”刘禅松了口气,看来是自己想多了。
岂料孟光说道:“陛下尚未看完臣的奏疏。”
“嗯?”
“陛下看完后面便是。”
刘禅这才意识到自己的确没有看完,只看到度田这一部分就忍不住要问话了。
他继续看,看到后面,有些诧异:“孟卿之意是,查出有隐田者,补齐过往赋税?”
“是的,这是合情合理合法的。”
“倒也有道理,但是你这里说超过一百亩地者,纳税七成,是何意?”
刘禅此话一出,杜琼心头一跳,不过也没有太过惊讶。
刚才这个问题已经商量了,隐田只是一小部分。
这就意味着这件事,在一定的范围内进行,就算要查,也查不出多少来。
“目前大司农所统计之田亩,百信家中的田产大约在三十亩到百亩之间,超过百亩的极少,臣以为能超过百亩的,那必然是隐田了。”
“所以你要收税七成?”
“臣觉得没有问题。”
“为何?”
“这一部分田是隐藏的,为何要隐藏呢,担心交税,那之前是多少田呢,之前可能没有那么多,是强行并过来的,既然存在隐藏和强并的行为,臣以为朝廷征收重税,增加国库收入,是合理的!”
“陛下,臣有话要说。”这个时候又一个人站出来了,是右选郎王祐。
右选郎是什么官?
隶属于尚书台,尚书台的官员是皇帝的内臣,这是从汉武帝时期开始的,是为了剥夺丞相的权力。
当然,在季汉,是外重内轻。
外重内轻的意思是外臣的权力很重,外臣是指外朝的臣子,丞相和九卿。
这是季汉的基本国情决定的。
历史上,等诸葛亮死之后,就不设立丞相了,其实是刘禅在收权。
蒋琬后来的职位是尚书令,尚书令在尚书台,是台臣,属于内朝臣子,因为不能开府。
“王卿且说无妨。”
王祐说道:“七成过重,并田的确违反律法,臣以为罚过去漏的税即可,以后严格按照税赋纳税,没必要擅自修改税政,否则会因为大乱。”
王祐此话一出,立刻赢得了不少人的赞同。
“陛下,臣也觉得不能贸然改变税政,这是大汉国策,擅自修改,恐引发大乱。”左选郎常勖也站出来说道。
立刻又有几位大臣站了出来,表示同意。
“陛下!”这个时候,一个很大的声音在大殿响起。
众人看去,却是侍御史马颙。
“陛下,隐田、并田,都是违反律法的,是要治罪的!”马颙道,“现在陛下仁慈,才只收七成税,他们应该感谢陛下才对!”
马颙这么一说,众人顿时有些懵。
他妈的!
你这七成和抢劫有什么区别!
你抢我,我还要感谢你?
(https://www.tyvxw.cc/ty49736559/48015653.html)
1秒记住天意文学网:www.tyvx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tyvx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