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意文学网 > 耕耘贞观 > 第五百二十六章 辽难运河

第五百二十六章 辽难运河


  李泰看着众人只是相互看看,并没有说什么话语,便装作不知道这些家伙在想什么心思。翳

  因为徙陵制度的消失完全可以看成大汉原本强干弱枝政策的消弭。

  为什么西汉的世家完全没有东汉的世家那般强大,更多的还是外戚在政治舞台上纵横捭阖,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东汉没有徒陵制度对地方豪族进行压制。

  不得不说,这制度在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真的是一个很不错的稳定地方,同时又能吸纳天下财富的制度。

  但后来世家成长起来后,你再想执行这制度就完全执行不下去了。

  因为这损害得是地方豪族与世家的利益,甚至现在的大唐若有谁说对世家执行这制度,那就算是李世民却也未必能抵挡得住这制度所带来的反扑力量。

  所以李泰自然不会现在就在大唐推行,这怕不是会被反扑的世家给彻底搞死。

  但为了吸收高句丽,而对高句丽的贵族执行这种政策,那所有人都不会反对。翳

  因为哪怕在他们的意识中这是统一战争,但却也不可否认,对世家来说,把高句丽贵族弄到长安来,这才好对高句丽贵族进行敲骨吸髓。

  毕竟打仗的时候谁都反对,但分果果时,谁不想去吃一口。

  越强大的组织就越如此,廉耻?个人也许有,但集体绝对没有!

  而李泰倒也没继续纠结,毕竟越是勋贵士族,他们人数最少,掌握资源却最多。

  基本上只要知道分配方案,那这些人肯定被世家给盯上,甚至不需要自己多说什么,世家就会非常有节奏的把高句丽最肥美的部分吃干抹净。

  “而针对高句丽的第二点也就,高句丽的豪族与富农,尤其拥有土地的人。

  他们算整个高句丽的中产,甚至在地方说不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翳

  对这些人,如果继续把他们留下来,那他们很容易想起与我们大唐的仇恨,以及延续他们的习俗惯性,很容易成为边疆地区的不稳定因素。

  说不定未来会跟周边小国勾结,继续反叛我大唐!”李泰沉声说道。

  “所以,魏王打算把他们陆续送到河西四郡去安置?”李世绩看着李泰的奏章后道。

  “是!”李泰听到李世绩的话,承认的点点头然后道,

  “我想高句丽人的素质经过交手相信大家都明白,这是支喜欢战斗且能战斗的民族。

  更进一步的深入观察能发现,他们对军人很推崇,以及军人在整个高句丽的地位很高。

  同时越是军人就越是能获得利益,而这种利益又促成了军人地位进一步加固!”翳

  李泰说到这里沉声道,“所以,这样一个既好战,又能战的民族,我们不能轻易浪费。

  更重要得是,随着高句丽解决,我们大唐的中心肯定会向着西域偏移,并且少不了战争。

  所以,我们需要用合情合理的手段,把这些有着高句丽荣誉感的军人消磨掉。

  而西域那战场,我相信能加速他们融入我们大唐,也让他们不在回想高句丽!”

  说实话,军队这种东西,在一个国家消亡后,处理起来是最麻烦的。

  保留下来,必然会有隐患,直接处死必然导致动乱。

  而且必须要说的是,古代上升通道太少,军队不说底层百姓,至少是中间阶级的主要上升通道,所以这一条上升通道不能断了,断了必然横生事端。翳

  众人听着李泰话语中的那对于异族发自内心的冷漠,却也不得不感叹,魏王在制定上层策略时候的独特眼光,以及真的动起手来,直接就冲让人灭族去的狠辣。

  某种程度上来说,这种人就应该是天生的王者,但在这种人的手下工作,真的不得不令人感觉几分冷意啊!

  “那对最后的一部分人,尤其是那些没有土地的高句丽人呢!”杜如晦道。

  说实话,在杜如晦看来,魏王能如此手术刀似的对高句丽不同层次的人进行针对性处理,从某种角度来说,已经比很多强行的一刀切政策要好很多了。

  至少经过魏王这般的处理,杜如晦觉得高句丽这一个民族,百年之后怕是会彻彻底底的融入到大唐中。

  “我现在在做的,便是针对高句丽底层百姓的处理!”李泰略带着几分唏嘘的说道,

  “环渤海经济带,把高句丽底层的百姓强行迁徙到这一圈,让他们依托渤海生存。翳

  同时以幽州沧州莱州等渤海城市为依托,帮助高句丽百姓生存下来,这算是第一步!”

  “第一步?”刘洎听到李泰的话却带着几分不理解。

  “嗯!”李泰点头,一脸郑重道,“对我来说,对所有百姓的融合都推行劳动改造,惩治结合,使得他们能够快速的融入我大唐!”

  “魏王准备在这里也修建道路?”李世绩听到李泰的话若有所思道,毕竟奏章上只写了工程,没有写具体项目。

  “不是的!”李泰摇摇头说道,“在幽州这边,修建道路解决不了问题!”

  众人听到这话,倒是认可的点点头,毕竟这里实在是太偏远了。

  “所以,我期望能够在这里以辽水与难水(松花江)处修建运河(大概可以看成松辽运河)。”翳

  李泰看着众人开口道,“这个工程,可以分批次的让高句丽原住民干,同时把他们的生活居住点也按照工程所需进行安排。

  有这工程在,我想以徭役多年来的经验,应该能把高句丽的百姓完成同化工作!

  怎么样,有什么问题吗?”

  有!太有问题了!

  一众人听到了李泰的话,看着李泰的目光那是相当的迥异,甚至彻底安静了下来。

  杜如晦看着李泰道不由道,“我们相信以魏王您的敛财手段,拥有承担这工程的能力。

  甚至通过劳动改造,可以把这些高句丽人同化。翳

  但就实际来说,您这么干算不算是您曾经说的,为了一叠醋,包了一盘饺子?!”

  是的,所有人听到李泰的话,都不由感觉到李泰有几分神经病。

  这是运河,运河啊!

  哪怕魏王通过了自身的能力,拥有能够养着这些高句丽人的能力,但众人也绝对反对这么的浪费资源。

  就让高句丽人慢慢的被华夏同化不好吗,需要在这里修建一个水利工程吗?

  这可是运河啊,杨广修着修着国家就没了的运河啊!

  李泰听到众人的话,倒是丝毫没有感觉到任何的奇怪。翳

  因为就算是华夏历史上都没有修建辽水到难水之间的河流。

  可以说就这个决定,自己是没有历史参照的。

  但李泰觉得自己秉承为大唐负责的原则,更需要为华夏历史负责,所以一定要修这一条运河!

  “我知道大家的意思,那回过头来,诸位请看我的政策是《幽州以北民族融合大计划》,而不是《高句丽融合计划!》”李泰不由认真强调道。

  “青雀,你想要说什么!”李世民听到李泰的话,敏锐把握住了李泰的重点!

  “阿耶,青雀在思索一件事,那就是为什么会有高句丽!”李泰看着李世民认真道。

  而众人听到李泰的话,不由面面相觑,实在不知道李泰为什么会突然有这么个问题。翳

  按照道理来说,这有什么好奇怪的,大唐周边生长出个不大不小的高句丽很奇怪吗?

  而李泰则开口道,“儿臣亲自来到幽州以北,并且让农业学府的学生对这一片区域进行一定的勘测后,得出了一个结论。

  哪怕高句丽被解决了,那到以后,肯定会有别的民族替代高句丽在这一片土地上诞生,然后继续与中原文明进行对抗。

  这件事情也许一百年,也许两百年,甚至大唐不复存在之后,这里必然诞生与我们汉人继续对抗的文明。”

  刘洎与崔仁师看着李泰说的话,不由相互对视了一眼。

  他们第一次发现,魏王说话都是这么勇的吗?动不动就是大唐灭亡。

  要是您不是圣人的亲儿子,这时候怕是要株连九族了!翳

  而对于李泰的话语,李世民丝毫不意外,因为李泰研究的就是朝代为什么会毁灭,以及怎么样让大唐千秋万代,这也是李世民看中李泰的原因,因为李泰看问题真的很远。

  再说了,李承乾叛乱自己都原谅了,李泰也不过是口上几句警告,这又算什么。

  “魏王为何有如此的把握!”听到李泰斩钉截铁的与其,杜如晦不由郑重道。

  “因为这里的地形,自从幽州之后便自成一国,就如同蜀地一样!”李泰郑重道,

  “而这里资源不说孕育帝国,但至少能孕育高句丽一样的顶尖王国。

  这样王国在大唐兴盛时自然无所谓,但只要大唐衰弱,而这王国又正好在兴盛之时,那怕会重现五胡乱华的景象。

  就以高句丽而言,若再出一个高句丽一样的国家,而中原又类似五胡乱华时期,却是谁也不知道我们华夏文明是否会被对方毁灭!”翳

  “魏王有心了!”杜如晦听到李泰的话,目光不由锐利起来。

  就算李世民此刻的目光都变得深邃了几分。

  隋朝才刚覆灭,大唐也是在贞观时期,李世民也只是要收服华夏的统一土地,所以对上高句丽,原本不觉得什么。

  但现在听到了李泰的话,顿时明白的确需要加强与幽州以北的联系,就算不能如同蜀地彻底的被中原文明消化,但也必须要把这里控制起来。

  “所以,这是政治上我们大唐必须要控制这里的理由,掌控了这里与蜀地,便是给中原文明插上双翼,才能真正腾飞!”李泰沉声道。

  说实话,大清虽然很被现代人嫌弃,包括作者也觉得大清很烂,但无可否认大清对现代华夏在版图上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

  一是保留了青藏高原这世界屋脊,让华夏对待印度甚至中西亚地区能处于绝对地理强势。翳

  二就是让东北亚文明与中原文明彻底的融合,让东北不仅是法理上,还是习俗上都真正成为了华夏的领土,这真的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

  本来有第三点那就是蒙古融入华夏的,但蒙古现在分成内外蒙古了,所以这略有瑕疵。

  但不论怎么说,前两点让现代的华夏都有几分受用不尽。

  尤其让东北亚文明与中原文明彻底融合,这让外国人想要分裂华夏时,都只能选择边境势力,而不直接以东北作为突破口进行挑拨分化,像分裂印度一样去分裂华夏。

  如果没清朝的话这是真有可能发生的,因为中原文明与东北亚文明,至少在明朝时都还没完成融合。

  因为明朝说到底还是天子守国门,说明在大明的意识中,东北这土地并不属于汉人,至少汉人不是直辖统治,顶多算羁縻。

  这也是清朝虽被国人各种嫌弃,但就作为华夏最后的封建帝制王朝,他并不算全无作用。翳

  民国时期,先贤选择让满清体面退场,而不是直接推翻,也说明先贤发现并认可清朝的贡献,让华夏有了继承这些地方的法理,而不仅只是出于纯粹的软弱与妥协。

  从此,华夏不仅仅是汉人的华夏,更是华夏人民的华夏。

  “既然如此,除了政治上的理由,那魏王就是有其他的理由了!”杜如晦继续问道。

  “嗯!”李泰点点头说道,“这条运河能让它成为我们大唐了解幽州东北的触手,引导同化当地的民族成为我们华夏一员以外。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我的学员在难水以北发现了一片黑色的土地。

  我把这些土壤拿过来研究了一下,觉得我们大唐粮食每亩突破五石的指望就全靠它了!”

  “等等,魏王您说什么?!”众人听到李泰的话一时之间难以相信!翳

  在场的几个人此刻都有几分的目瞪口呆,甚至就算是李世民都不由自主的站了起来。

  此刻李世民一字一句的对李泰说道,“青雀,你把刚才的话再说一遍!”

  “我在难水以北发现一片很特殊的黑色土壤,经过我初步研究,这土壤肥力有些惊人。

  现在的作物种植在里面,必然会大量增产。

  每亩三石到三石半的小麦,说不定能在不休耕的情况下每年每亩能收五石左右!”

  李泰很认真道,“我想以我农业学府创始人的身份,应该能做这个担保!”

  “这土地有多大!”李世民的目光已经带着几分血丝了,仿佛想要把李泰吞下来!翳

  “不知道,但就现在勘测,想来这面积应该比蜀地大吧!”李泰很从容道。

  “这辽难运河(辽水松花江运河)必须要建!天予不取,必遭天谴!”就算杜如晦也果断叫喊起来。


  (https://www.tyvxw.cc/ty49436157/738348478.html)


1秒记住天意文学网:www.tyvx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tyvx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