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意文学网 > 隆万盛世 > 第1063章 1154冲昏头脑

第1063章 1154冲昏头脑


大明西南边陲,南牙关和铁壁关西面一处密林里,李如桢顶着一双熊猫眼,无聊的坐靠着一棵大树,头四十五度望天,也不知道天上什么东西吸引了他,已经一动不动坐那里半天了。

本来这个时候,他应该是在保山城里吃香的喝辣的,可是前天大哥在亲卫队里面挑人,说出来执行任务,他好奇就吵着也要出来。

然后,就是一队几十人,都跟着他来到了这里。

好吧,他现在很后悔。

和两天吃不喝睡不好,和以前行军打仗的待遇可是差远了。

别说,明军的行军,一天就是几十里,走完就找地方扎营,是真没他们这两天辛苦。

而且,军营是当兵的安下,他进去的时候就准备好了帐篷可以休息,别提多舒坦了。

而这次出来,就是草垫子一铺,支两根木头搭上一块皮子就算帐篷,丁点大,只能够钻进去躺下。

这特么也能叫帐篷。

李如桢很不爽,但是也没办法。

吃的也和过去差了很多,都是随身带的一些干粮。

“三爷,林瞎子他们打了一只兔子。”

正在李如桢双眼无神望天的时候,旁边林子里一阵窸窸窣窣的声音传来,很快就钻出一个人,手里还提溜着一只兔子。

“给三爷烤了,回头到城里,三爷有赏。”

到了这个地方,李如桢也知道没啥好赏的,给银子都花不出去。

“谢三爷,我到后面去生火。”

那提兔子的亲卫乐和和笑道,旋即提着兔子就往东面走去。

“对了,侯三儿他们出去打探消息,回来没有?”

李如桢一下想起来任务,急忙小声叫住那人问道。

“还没,现在也不知道人走那边。

三爷你就在这儿歇着,等有消息他们就会马上回来通知的。”

那人停下脚步,转身对李如桢说道。

“特么的,还不知道要在这里守几天,要是人不从这里走可咋整。”

李如桢一副生无可恋的模样说道。

那人见他没事儿了,急忙钻进林子,烤兔子去了。

按常理,孟养首领思个应该会走这个方向,入南牙关或者铁壁关才对,但是现在他们正在被缅军追杀,也不排除会绕道走南面的天马关或者北上绕行走孟拱进入大明。

不过走孟拱的可能性最小,那边有大河拦着,他们走的匆忙,未必有时间找渡河的工具。

而且,虽然西南这边道路艰险,但其实山里还是有羊肠小道可走,并不是非要走大道。

只不过是少量人出行的话,走小路翻山越岭还行,只是辛苦点。

可要是人多了,带的东西也多的话,那就没办法走山路,只能是大道。

而几个大道,亲卫们都已经探查过了,有缅军潜伏在道路两侧。

显然,虽然缅军攻击孟养一度受挫,但他们却从未担心会失败,打不过孟养那点人。

所以,已经做好了拦截孟养那些土司首领逃亡大明的通道。

西南虽穷,穷的还是百姓。

别说在大明,全世界都是一样,甚至世世代代都是如此。

西南的土司,或许他们用的没有大明江南那些土财主精细,生活品质上差点,但其实也算非常奢侈。

其实差距,更多的还是生活习惯的不同。

如果说金银财宝的话,在西南,特别是缅甸这边那更是不缺。

这里,本来就出产各种宝石和玉石,连大明皇室都会定期来这里采买。

而且大明的云南和缅甸这边还有铜矿,一般人也都知道,金银铜矿往往都是伴生的,所以这里不仅出产铜料,还有金银出产,这里也是大明制造铜钱的铜料主要的采买地。

户部愿意点头支持明军出兵,稳定缅甸局势,其中未尝没有户部想要这里的铜矿和金银矿的打算。

大明还是缺铜和金银,即便已经开放海贸,可白银大多是流入了商贾手中,朝廷能收到的以前真不多。

当然,这次加税也已经开始了,以后进入户部库房的银元会逐步增加也是不可避免的。

现在大明朝廷能维持运转,甚至略有结余,多半还是铸造银币带来的。

大明北方,大明通宝已经在市面上被接受。

没说的,铜银合金,重量和品质都有保证。

商人们拿到银币后就融过,知道里面是按一定比例的白银和其他金属,虽然说起来有些吃亏,可做成银币流通确实对他们来说也是非常便利的一件事儿。

而且,铸造银币需要成本的,所以这点损耗商人们也乐意接受。

反正这种缩水的银子,缴朝廷的赋税人家都是按照通宝价值算,可不会按实际含银算,这就很公平了。

现在户部其实最头痛的还是银子不足。

虽然国库里面银子多,更别说还是天子私库和太仆寺常盈库打底,可大明民间对交易白银的流通需求量非常大,铸币厂连夜赶工都应付不过来。

想想,所有支出的银子,全部都换成银币发出去,不准再用银两,朝廷每年就要支出几百万两银子。

现在还只是有少量银子流向江南,那边的土豪更多,生意做得也更大。

而在南牙关和铁壁关外,两路人马一前一后潜伏在各条通道附近。

不得不说,他们发现的所谓缅军埋伏的人,其实就是他们自己人,大家都是抱着一个目的来的。

只不过,相互之间可不敢通气,甚至都在相互隐藏。

蛮莫城外,一队缅军正在城外沿着大道巡逻,忽然就发现前方出现一队穿着孟养服侍的兵马过来。

“注意,敌袭,快回去报首领。”

打头的缅军队长大声下令道。

身后的缅军在他的命令下,很快就聚在一起顶着藤牌平举着长矛,两个腿脚快的已经快步往回跑,他们是去给蛮莫城里报信,请求援兵的。

蛮莫城原来的首领,在缅军兵临城下时就已经降了,之后缅军换上孟养军的穿戴,佯装成孟养的兵马继续守城。

只不过,在他们控制蛮莫以后,已经封闭了交通,不准人往来。

至于封关的理由,自然是他们正在和缅军交战,担心有缅军习作进入蛮莫城。

而对大明方向来的商人,也是用这样的理由,拒绝他们进入孟养地界。

这其实很不合情理,但他们还是这样做了。

按说打仗的话,对物资需求增加,对于大明商人的到来应该更加欢迎才对,抢购他们手里可用的物资。

不过,或许是他们已经习惯了。
只要不是公开打出旗帜,大明那边就算知道了也就那样,根本不会管。

每年只要用宣慰使的大印盖个贺表送到昆明去就成,大家维持着表面的关系。

好吧,这都是之前做做样子,现在孟养已经被缅军攻破了,他们也已经懒得继续伪装,都已经换成了缅军自己的装备。

只是,很奇怪,对面过来的这队孟养兵在看到他们以后,并没有结阵准备交战,也没有转身夺路而逃,依旧继续向着他们这边走来。

缅军组成半圆形阵线,他们也防备道路两边有孟养兵的伏兵,准备包围他们。

不过,在孟养兵松散的队形走近只剩下二十丈左右距离后,他们仿佛才发现他们一般,都纷纷停下脚步。

随后,孟养兵人群里就走出几个人,明显是队长一类的头目,继续向他们走来。

他们身上虽然带着武器,却并没有要拔出来的意思。

缅军队长一看这架势就松了一口气,这是要投降的孟养兵了。

这段时间,成批成建制投降的孟养兵是真的不少。

在思个发现挡不住了,又看不到大明的援兵丢下人马跑路以后,孟养兵就已经开始不受约束的选择投降。

一开始只是个别人,后来发展成小队、大队开始投降。

以前很难攻克的山口、关隘,只要缅军抵达,那里的守军就很快开门投降。

他们也不想死,也不愿意继续打下去,他们的土司都跑了,还打什么。

可以说,在西南这些地方,土司还真就是这些人的天。

虽然被土司压迫剥削,可真要头上没了土司管着,他们还不适应这样的生活。

其实,大明内地情况也类似,只不过在那里不是土司的天下,而是地主豪绅和里长甲长,还有就是村里的族老。

村民们但凡家里有事儿不能做主的,就会去找他们。

至于官府,穷苦百姓哪里敢往那里去想。

就算出了大事儿,也多是这些人出面和官府打交道,老百姓都自觉的避开。

这,才是大明百姓的生活常态,解决问题的办法。

很快,对面的人走到缅军阵前,带头的那人直接摘下身上的佩刀丢在地上,才大声对着对面的人喊道:“我们是思个的卫士,思个要丢下族人逃往大明,我们不愿意跟着去,就把他抓起来献给缅王大人。”

“你们抓住了思个?”

缅军队长听到对面说思个在他们手上,心中顿时狂喜。

他们也是接到消息,所以才四处巡逻,就是想抓住思个。

大王可是恨他入骨,敢杀东吁王朝的使者。

思个,必须死。

当缅军确认了思个及其家人身份后,看着垂头丧气的思个,当即就大张旗鼓把人往蛮莫城里押送。

如果说思个还在抵抗,那孟养当地的百姓,或许还会心里有个念想,未必会真心实意投降。

可是现在思个被抓住了,缅王就可以顺理成章安排其他人担任这里的土司,成为这一片新的主人。

为了让孟养百姓投降,缅军是丝毫没有顾忌,直接拉着思个游街示众。

孟养这地方,说大其实也不大,思个也经常视察各地。

所以,这里的百姓,看到过他的人还真不少。

毕竟是土司,平时到这里来的时候都是骑着大象或者是马匹,左右都是亲卫护卫着,根本也不顾忌什么。

很快,思个被缅军抓住的消息,就像长了翅膀一样传遍了全城,而这里的缅军主将也急忙向缅王上报此事。

天上掉下来的功劳,自然得接住了。

思个是生是死和他没关系,反正等着大王的奖励就是了,说不好还能有一块地盘,自己也做个土司。

土司,其实就是一个地方的诸侯,土皇帝,在自己的领地里欲所欲求,为所欲为,真的是人人羡慕的。

当然,富裕地方的土司,那就更让人嫉妒了。

三天后,在林子里喂了几天蚊子的李如桢总算也收到了消息,思个已经被缅军抓住了,他家一个没跑掉,是被他身边的亲卫抓起来献给缅王莽应龙的。

“走,召集派出去的人,我们回去。”

李如桢嘴里骂骂咧咧的,吩咐下去就要回去。

这西南地区的林子真不是人呆的地方,蛇虫鼠蚁也多,这几天真不是人该呆的地方,完全不比辽东的林子。

好吧,只是在这里守了几天,李如桢已经怀念起辽东的林子了。

实际上,这次带出来的人都是差不多的情况。

他们生在辽东,长在辽东,一下子离开家已经几千上万里路,不想家是不可能的。

“三爷,我们回去看来还得召点本地人,不然这几天还真够咱们喝一壶的。”

有亲近亲卫小声在李如桢耳边提醒道。

“嗯,有道理。”

李如桢点点头。

这几天西南林子里荒野求生的生活,可是把他们这些东北汉子折腾的苦不堪言。

要不是找了两个当地人帮忙,怕是都不一定活的下来。

“派个人,给家里送消息。”

李如桢又吩咐道。

他们的目标被缅军借助了,任务就算是没完成,自然要和老父亲说一声。

至于沐昌祚派出来的那一拨人,早在李家知道消息前就已经得到信儿。

蛮莫城里,可是有沐家眼线的,在游街那会儿,就有人出城抄小路跑过来报信了。

此时的孟养城里,莽应龙已经坐在原来是思个的位置上,在他下首都是这次带兵来助战的各家土司首领。

此时的孟养城外,缅军已经集结了近二十万人,三百头战象,这样的兵力,就算是他老爹统一缅甸的时候也没有达到,可以说是东吁王朝最辉煌的时刻。

手下兵多将广,莽应龙自然是无限憧憬。

等兵马休整完毕后,乘胜出击,继续向大明进军。

莽应龙已经盘算好了,一直打到昆明去,再和明国进行和谈,这次无论如何也要从大明咬下一块肉来。

此时的莽应龙志得意满,不由得和各家土司举杯畅饮。

从没见过这么多兵马的缅甸各地土司们,自然也是对他一顿阿谀奉承,大家都被胜利冲昏了头脑,都已经飘飘然起来。(本章完)


  (https://www.tyvxw.cc/ty49410922/121082949.html)


1秒记住天意文学网:www.tyvx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tyvx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