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意文学网 > 隆万盛世 > 第1205章 1295邹元标

第1205章 1295邹元标


“老二,你怎么回来了?
前些天不是还写信说你找到个大金库的消息,不去抢金矿,回来做什么?”

东吁城里,李如松皱眉看着风风火火跑进屋来的兄弟,开口就问道。

“大哥,金矿已经拿下了,不费一兵一卒。”

李如柏乐和和说道,一副快夸我的表情看着李如松。

“拿下来金矿,那就赶紧从周围抓人开矿啊,你怎么回东吁城了?”

听到这话,李如松更是奇怪。

之前老二出去,就在东吁城北面一个叫坤东的地方拿下一个金矿,就把周围几十里内的缅人都抓过去挖矿,忙活了半个月才收手。

这次抢到的金矿,据信里说比上次那个还要大。

以自家兄弟的性子,怎么会不去安排好就回来了,此事透着古怪。

还不费一兵一卒,这怎么可能。

缅甸那些矿藏,许多都在地方部族手里,要从他们那里抢下来可不容易。

虽然他们追击缅王时捉住不少缅甸部族首领,但是缅甸部族太多了,几乎和西南差不多,一个大山头就有一个部族,许多小部族可是没有资格在缅王面前露脸的,所以还有许多漏网之鱼。

这点,还是他们安定下来以后才知道的。

也难怪缅王和那些大部族首领都投降了,可是明军继续向其他方向扩张,依旧面临着重重阻力。

那些部族首领,至少现阶段还没有要臣服大明的意思。

哪怕只是表面上的臣服,他们也是不愿意。

他们只接受和缅王时期一样,可以每年少量进贡,其他的就不准他们插手。

而缅王对他们的统治也极为宽松,部族产出每年只会收取少量,意思意思就是了。

“大哥,东林镇那个金矿是在东掸和圭西族人的交界处,之前是被圭西族人控制,因为圭西族和缅王那边关系好,所以缅王也比较偏袒他们。

这次帮我们出手抢下高林镇金矿的,就是东掸族人,他们还乐意帮我开矿,只是求我们出兵剿灭圭西族。”

李如柏急忙解释道,把他兵不血刃就抢下一个金矿的大致过程说了下。

“等等,你说是利用缅甸当地部族之间不和,才轻易拿下的金矿?”

李如松闻言就是一皱眉,他南下前和父亲曾经商议过很久,主要就是针对他们了解到的缅甸情况。

当然,现在这些情报还在不断更新完善,毕竟占领缅甸的时间越久,掌握的信息就越多。

缅甸的王朝,不管是之前的贡榜王朝、还是之后的东吁王朝,似乎和国内的情况都不一样,更加类似于宣慰司架构,缅甸王室实际控制的领地不算多,大部分地盘其实都在各地部族手里。

而缅王不仅是其中实力最强大的,关键还是他们也是巧妙利用相邻部族之间的矛盾,对他们进行控制。

而大明则是皇帝控制着国内绝大部分府县的人事和财政大权,只是边边角角才有这些土司生存空间那是完全不同的。

如果不是为了延续前朝版图,或许向西南这些土司林立的地区,大明都不愿意投入过多资源。

实际上,朱元璋这个人还是比较守旧的,并没有多少开拓进取之心,这从他们恢复前朝疆域以后就不再对外扩张就能看得出来。

对于周边地区,朱元璋的态度基本上就是按照元制在操作。

“你听着,明军绝对不能参与对缅甸地方部族的战事,只要他们表示愿意臣服。

就算要出手抢矿,也让周边部族卖力,实在没有,就派那些归降的缅军去做,明军士卒绝对不能参与,这涉及到朝廷对缅甸的长治久安策略。”

此时,李如松面色严肃的看着兄弟啥吩咐道。

“大哥,这是为何?

我还想从你这里要点兵马,直接把圭西族灭了,他们长期占领高林镇金矿,应该有不少好东西。”

李如柏急忙说道。

显然,他是有心调动明军进攻圭西族的,只是碍于手里兵马有限。

圭西族也不是个小部族,有人口数万人,就他手里那点兵马,抢一城一镇没有问题,可要把人家一个部族灭掉,可就有些难度了。

到灭族的时候,这样的小部族全民皆兵,怎么也能拉出一两万男子作战。

而且那里有属于丘陵地形,反正不是平原,对于不熟悉地形的明军来说,如果没有优势兵力,李如柏心里还是有点虚。

虽然明军已经有火器化的趋势,但是这年代的火器还是一言难尽。

如果两军正面交战,明军手里的火器优势就能有效发挥出来。

可若是对方不正面交战,而是利用地形优势和你打游击,那火器的优势就会被极大的限制住,根本不能发挥有效战力。

毕竟,这年头的火器还不是后世的机枪大炮,杀伤力也没想象中那么大。

李如松看了眼兄弟,踌躇片刻,终于还是决定把一些情况告诉自己这个二弟,免得他不知啥时候犯傻,真参与到缅甸部族内部的争斗之中。

“如柏,有些情况看你还不知道,或许知道一些,或是猜出来一些,今天哥哥就给你好好说说。”

李如松看着兄弟,开始把朝廷对缅甸的安排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当初这些事儿,基本上都是魏广德和李成梁商议的,但是魏广德只提供大方向,细节得是李成梁来把握。

而李成梁确定的一些情况,则是在魏广德提供的大方向上,和自己这个大儿子商量定下来的方案,所以李如松也算是知之甚详。

“缅甸的部族你现在也知道了,可谓是多如牛毛,朝廷是要长期统治缅甸,不是打服了我们就撤。

否则,现在你我这个时候应该是在昆明城里喝酒庆贺,等待朝廷的封赏。

朝廷要实现长治久安,就不能让地方部族对我大明心怀怨怼。

人,不是不能杀,但得是反对大明的人才能杀。

对于于那些地方部族,更多就是利用部族之间的恩怨让他们自相残杀。

这样,不仅可以削弱他们的力量,还能让他们相互之间仇怨更深,深到无法化解的程度。

而我大明则是高高在上,从中进行调解,让他们既伤筋动骨,又不能斩草除根。

这样,弱的一方需要依靠我们生存,而强的一方虽然或许对我们有所不满,但也就这样,因为他们还要时刻提防别人对于他们的报复。

这样错综复杂的关系下,各方才会甘心接受我们的统治。

而我们呢,就是表个态,既要保护弱小部族不被灭族,还要适当削弱那些强大部族,挑动他们对周围其他部族的战争。

不仅消耗他们的实力,还在周围布下许多敌人。

适当时候,让这些人联合其他对抗他们。

到时候,缅甸这块土地上,不管是强的还是弱的,都得听我们的。

即便他们发现我的计策,也会以为相互之间已经无法化解的恩怨而不得不依附我大明。”

李如松算是把话讲得很清楚了,李如柏也是听着不断点头。

“就算真到了要我们必须出手的时候,也不能出动明军,而是调动那些缅人军队,放任他们去杀人。

到时候,那些被打击的部族,也只会把仇记在缅人头上。

甚至为了活命,他们还要更加讨好我大明,否则就真的毫无生机了。

这也是父亲不断让我们收拢缅军溃兵,重新把他们编练起来的原因。

以后的缅甸,还需要他们出力维持我大明的统治。

当然,为了保险起见,朝廷短期内不会从缅甸抽调回人马,依旧会在这里驻留足够多的军队,以维持我大明的威慑。”

说完这些话,李如松才长长呼出一口气,认真对兄弟说道:“这个思路,大方向是内阁魏阁老定下来的,细节是我和父亲商定的。

你带兵在外,可得给我把仔细了,千万别因小失大。

现在那些小部族,许多都已经向我们表示臣服,所以我们得保护他们,因为一些实力稍大的部族,就想趁着混乱的机会吞并他们,进一步扩充自己的实力。

之前,他们被缅王压制。

以后,他们还要被我大明压制。

我们是不能在允许有实力超强部族存在,那些军中俘虏的缅甸部族首领,他们的那些部族,是必须要肢解的。

除了那几个部族外,我们就不能再动其他部族了。

至于你说的那个东掸和圭西,圭西族实力一般,东掸好像更强,之所以失去高林镇金矿,我想就和缅王也是执行类似的策略有关。

所以,先保证东掸族对高林镇金矿的控制,然后打探清楚东掸族的实力,若是实力强大,还得想办法肢解他们,让他们分裂成几个小部族才好控制拿捏。

我可不信他们部族内部是一块铁板,肯定还是有团体的。”

“大哥,我知道该怎么做了。”

李如柏听到这里,哪里还不知道自己接下来该做什么,马上就说道。

大哥可是把之后对待东掸族的策略都说给他听了,先和那边的人熟悉起来,再暗中挑拨就好了。

“对了大哥,父亲那边什么时候对蒲甘城出兵?”

这段时间,东吁城和阿瓦城的联络非常紧密,李如松和李成梁相互之间不断沟通信息。

是打算两路同时进兵,一举消灭蒲甘城里残余的缅甸军队。

就现在掌握的情况,忠于缅王的缅军正在向那里集合,而城里因为争夺权力也闹得非常厉害,不断出现大鱼吃小鱼的情况。

但即便如此,缅军还是在集结。

毕竟,聚在一起总好过逐个击破,对大部分缅将来说,本来他们也对掌权没野心,那是几个残余贵族才有资格玩的游戏。

现在的缅甸,其实就好比三国。

大明及附属实力占一头,缅甸东吁王朝的残余力量占一块,剩下的地方部族算一块。

大明要继续用兵,主要就是消灭东吁王朝的残余力量,让地方部族臣服。

只是大明一贯作风,这些地方上的小部族还有观望,他们还不能确定明军是否会长期占领缅甸,自然不会急急忙忙表态。

别到最后大明又撤兵了,到时候他们的日子可就难过了。

缅甸的局势并没有因为明军进入变得清晰起来,反而越发复杂。

而在大明的京师,局势也没有因为宫里表达出明确的态度就平复下去。

就在大部分官员以为,吴中行、赵用贤等人挨了廷杖后会老实起来的时候,邹元标这个名不见经传的新科进士,再次跳出来。

或许之前他的奏疏被淹没在浩瀚的奏疏海里,并没有人关注到。

可现在没有人继续上奏张居正“夺情”之事,邹元标还不管不顾继续上奏,那就有点打脸后廷和内阁了。

消息传到魏广德耳朵里,也把他吓了一跳。

“奏疏在哪儿?送进宫里没有?”

魏广德直接对芦布追问道,“马上去查下,如果在通政使司,就叫他们先压一压。”

魏广德吩咐芦布接下来要做的事儿,马上又拿出纸条,快速写好一张字条交到芦布手里,说道:“这张字条你马上送到刑部交给魏时亮,让他马上叫邹元标去通政司拿回奏疏,就当什么也没有发生过。

告诉他危害,现在还上奏,这是打陛下的脸,到时候绝对不会轻饶,我也救不了他。”

“是,老爷。”

芦布知道事情紧急,拿上字条就往外跑。

现在关键就是把奏疏留在通政使司,只要不交到宫里来,就还有转圜余地。

之前,魏广德听说邹元标上奏,还只是笑笑。

毕竟,那时候许多人都在上奏,他一个新科进士凑热闹也没人关注。

可现在不同,没人继续追究此事了,还有人往上凑,那就是找死。

魏广德也想不到,他会摊上这么一个老乡。

就算要追名逐利,也别在这个时候啊,傻啦吧唧。

邹元标字尔瞻,别号南皋,今吉水县城小东门邹家人,是明代东林党首领之一,与顾宪成、赵南星成为“东林党三君”。

不过,魏广德可不知道这位居然就是大名鼎鼎的东林党的早期领袖之一,更是因为上奏谏言太多,最后一度长达三十年只能在乡野讲学。

当然,若没有这段经历,互相也不会和顾宪成搅合在一起,跑东林书院讲学,成为东林的一份子。

说白了,早期的东林党,其实就是一群朝堂上的失意者联盟,聚在一起以讲学为名、讽议朝政,也因此他们嘲贬时政非常辛辣,极尽丑化。

也因为是一个失意者联盟,所以内里也是鱼龙混杂,良莠不齐。(本章完)


  (https://www.tyvxw.cc/ty49410922/121082807.html)


1秒记住天意文学网:www.tyvx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tyvx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