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董贤本来是一个在宫中传漏报时的不起眼的小小郎官,但为人长得资质秀丽,又性情媚柔,加上年纪又轻,乍看上去好似一个美貌少女。有一天哀帝出殿,偶见董贤,深喜其美,于是将董贤招在身边,出则同车,食则同桌,卧则同榻,甚相亲爱。一日,两个同榻午睡,哀帝欲起,却不想衣袖被熟睡的董贤压着。哀帝怕惊醒董贤,竟命近侍拿剪刀来把自己的衣袖裁断才起来——对董贤的怜爱,竟到了这种地步。不但如此,哀帝还对董贤拜官封侯,接连擢拔,最后才二十二岁的董贤竟当上了大司马,成了朝中第一号重臣,董贤的家人亲族自然也都入朝显贵。
然而董贤的好景并不长。元寿元年六月,才当了六年皇帝的哀帝竟然驾崩,而他的祖母皇太太后、母亲帝太后在他之前也都薨逝。尤其令群臣忧心的是,孝哀皇帝也没有子嗣。
天子驾崩,皇太太后、帝太后也先已离世,谁来收拾朝廷?谁来当这个家做这个主?凭小青年大司马董贤吗?他哪有这个本事?他除了陪着哀帝高兴,其它的啥都不会。而朝中真正管事的,只有大司徒孔光。但孔光不是霍光,他根本不敢在皇帝驾崩后另立一位新皇帝。他只能去请当今汉朝廷唯一的一根主心骨——太皇太后王政君出山。此时皇太后赵飞燕虽然还活着,但她的头脑见识跟太皇太后差远了,所以只能去请太皇太后。
其实就是孔光们不请,王政君也要出山的——朝廷社稷是我们老刘家的,我太皇太后不管谁管?我老婆子不去未央宫,谁敢把传国玉玺收起来?!所以一听说哀帝驾崩,老太后便立即上车前来未央宫。
等进入未央宫里,前来迎接的文臣武将无不惊讶——只见六年未曾临朝的老太后不但没有变老,反而面白如玉,气色极佳,一头青丝乌亮如漆。原来自从王莽辞官,王政君对朝廷大事果然也不闻不问,不是在宫中安心静养,就是出长安城四处闲游;六年下来,身子骨反倒比以前更硬朗了。
太皇太后进入殿中坐下,也不管大司徒孔光,而是把大司马董贤喊来,当众问:“天子驾崩,你准备怎么安排丧事?”董贤傻愣着眼一句话说不上来。太后怒道:“当年孝成皇帝崩,故大司马王莽将丧事安排得妥妥贴贴,有条不紊;今你同为大司马,却是这般状态,如何称得其职?”喝令董贤交出大司马印绶,听候发落。董贤吓得汗流遍体,唯唯叩头,交出印绶即惶惶归家,当晚与妻子一块自杀。
董贤已死,太皇太后下诏:“公卿举奏可任大司马者。”就是让大家举荐谁可以当大司马。不用说,大伙一致推举故大司马王莽。公卿们都清楚,皇帝驾崩,傅、丁两族大势已去。现在太皇太后临朝,王氏外戚必能东山再起,不推举王莽还能举荐谁?再说,太皇太后虽然没有明说让大家推荐王莽,但她老人家的意图还用明说吗——非王莽莫属。
当然公卿们顺承太皇太后的旨意是一方面,而王莽的个人魅力也的确令天下折服——因为就在王莽罢官归家的这几年里,这位一生都在追求名誉的非常之人又做出了一件轰动朝野的非常之事。
王莽的次子叫王获,有天不知何故把一个奴婢给杀了。王莽听说,在一阵严厉的斥责后迫令王获自杀。其实在那个年代,主子杀死奴婢的事并不鲜见,杀人者顶多受点舆论的谴责或是受点轻微的处罚就过去了,根本用不着以命抵命。比如有的诸侯王在杀死一两个奴婢后根本没事,只有在“数杀奴婢”之后才会引起皇上的“震怒”;但大多也就是罢黜爵号或削减封地,真正“以命抵命”的几乎没有。但王莽则不同,他不能使自己的名声受到一点“玷污”,不能让舆论谴责自己“纵子行凶”,因而责令王获必须自杀。王获难抗父命,只好自杀。
这事一传出,举国称颂,都说新都侯大义灭亲,道德高尚,虽千古圣人不及。王莽不但没因儿子杀人使名誉毁损,反而因此更加美名传扬。所以当太皇太后命公卿们举奏大司马人选时,大家无不举荐王莽。不过还是何武、鲍宣、公孙禄等少数几个人对王莽更加怀疑。尤其何武与公孙禄私下说:“王莽搜求名誉,不择手段;此人日后必有异志,万不可再使朝政落入他手。”于是何武举荐公孙禄,公孙禄也举荐何武。太后览奏,见何武公孙禄相互推举,不觉暗暗生疑,就召两人问说:“你们两个怎么是相互举荐呀?”两人答:“当年孝惠、孝昭之时,外戚吕氏、上官氏贵幸持权,几危社稷。近来又有傅、丁两族充斥朝堂,坏乱纲纪,这都是前车之鉴。臣等的本意,是想让别姓有才德大臣主持朝政,以避外戚又持国柄之嫌。这样无论对社稷还是对王莽,都有百利而无一害。”太皇太后不等听完就火气上冒,斥责二人说:“王莽才德,谁人可比?他多少年来的好名声你们没听到吗?他对大汉的忠贞你们没看到吗?没想到你们两个竟然相互举荐,以前真是看错你们了!”将二人叱退,随召王莽入宫。
王莽的头顶终于云开雾散,历史又一次把幸运的光环罩在了他的头上。至于六年前被迫辞官的窝囊气,当然也要好好出一出——当王莽跪在太皇太后面前双手接过大司马印绶时,他一定脸上堆着微笑而心里暗暗发狠:“傅老婆子,清算你的时候到了!”
(https://www.tyvxw.cc/ty49214743/42935241.html)
1秒记住天意文学网:www.tyvx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tyvx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