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意文学网 > 异境见闻考 > 第093章:冰洞 一

第093章:冰洞 一


  

  山洞居然很深,一直往下倾斜,中途变陡,深入三十步后,空气中散射的一点明度完全消失,其实正常人在这样的光线下早已经完全看不见。洞里的气温有点低,自然条件下,山洞里气温是比洞外要低的,而且现在是早春,天气又寒。

  但经验让他相信皮肤的判断,这气温降过头了。

  他还听到了二十步以外点点滴滴的滴水声……

  像他这样的人总有太多的经验,躯体调节自身的动作,就像普通人呼吸般自然,以致这调节快赶上直觉的速度。

  四周很安静,除了那点点滴滴落于洞底的声音,从水滴声判断,岩洞还会一直往下走,左侧的洞壁湿润,脚底的岩石没有泥土,有一丝熟悉的气味。科学地讲,纯净水的任何形态,气态、液态和固态,都是没有气味的,但他却嗅出了冰融化的气息,以致鼻腔内都幻觉般地仿佛碰到了冰屑的粉末。

  此刻的洞窄了许多,洞顶刚高过头,宽刚可以展开双臂,前面几步预测更窄,他退开两步,即站在道路的中间,打开右手那管笔状的手电,马上看到一个湿润的岩石洞穴。

  有了照明,他快步直走,有水滴摇落的路段只有十来米,随后岩壁上看到了薄薄的冰花,岩道突然更倾斜,又下去不到三米,岩壁上就结满了冰。之前的滴水是外延的冰接触到大气融化渗进岩石,通过岩石缝隙一层层渗透,抽送到前方,凝聚在一起,量够了便淅淅沥沥地摇落,这叫做毛细管现象。

  越往前走冰越厚,才过了三米,冰层后面的岩石就看不见,通道变得更窄,宽仅一米,高也不过一米三四。张大美脑袋偏了下,视线一扫,发现这段路是最窄的,十几步之外,通道重新变宽。

  通道挺陡的,这次换的短靴防滑性能太好了,虽说它的设计只针对了潮湿地区,没想到在冰面走起来还凑合,当然,大半的功劳只是他的平衡感太好。

  张大美想,反正身边没有其他人,便蹲坐着滑了过去,快到六七米的地方,右手往前一伸,照明器插入冰壁借力,跨出一步便站了起来。

  冰壁上的冰被冻得很硬很锋利,他戴着护手,只露出半边手掌,还是被割了一下,不过皮厚茧多,理所当然没有流血。

  这说明了此处气温已经很低,张大美明显感到寒冷,他收紧里面那件衣服的领口,继续前进。

  前方的通道可以站着走,但有点太过直,他突然觉得这一段通道是人为加工过的,让入口变窄,那么夏季冰的蒸发量就会变小。

  这是一个冰洞,而且是天然的。

  地球上拥有许多有趣的地理构造,在非积雪区出现的天然冰洞就是其中之一,这些地方出现冰洞,成因很复杂,解释它的理论也有好几种,不过现今发现的,类似此刻这里的冰洞的并不多。

  这样是自然的,因为冰洞一般只会出现在北极、南极与高原山脉的雪线之上,那些地方拥有冰川,或者终年都足够冷,才会可能在岩层中形成冰洞。

  不过,冰川也曾经覆盖到山西高原。一万年以前,地球还处于冰期,那次冰期大约有十万年之久,当时整个地球都比现在冷得多,世界许多地方被冰雪覆盖,从中国是可以徒步穿过白令海峡走到美国的,不用像现在漂洋过海要坐船。

  所以有些理论认为这种不常规的冰洞是万年前的产物,它因为特殊的地理构成,在这一万年里的间冰期(间冰期的地球比较暖)也没消融。

  真想不到,这个峡谷还藏着这么个冰洞。

  特殊的地理构造,比如这种冰洞一般都有上入口和下入口,还有入口连着地下河,这样才能确保冰洞终年不化。

  ……

  进入冰洞后,就没再看见血迹。

  那血迹仿佛为了专门引他过来般。

  也许对方进入岩洞后包扎了下,毕竟伤口裸露在低温的空气中很痛。不过朱生水穿的是布鞋,无法在冰面留下痕迹,所以无法确定他是否进入了冰洞,当然,也无法确定他是否受伤。

  看起来像是人为加工过的路段很短,马上又是没有规则形状的洞穴,大约走了一百五十步,拐进了一个非常小的洞厅。

  洞厅的四壁,冰片像岩石一样一层叠着一层,他所在的入口位于一侧洞壁的上半部,离洞底有三人高,洞底平台宽阔两三米。洞厅没有再发现其它的入口了,这样看过去,仿佛冰洞就到了尽头,再没有其它路。

  不过张大美没有犹豫,他立刻跳下去,故技重施,把照明器戳进冰壁借力站稳,随后果然在冰岩下面发现了一个洞口,他才看了一眼就爬了进去。

  洞口很小,所幸比他上次任务爬的大厦通风口已经大多了,虽然又倾斜又滑。

  其实,这个洞口对于整个冰洞系统来说,也是通风口,冰洞系统的地理构成必然会有至少上下两个入口,并且这上下入口之间能形成空气对流,否则无法形成这样的冰洞。

  所以张大美才没有犹豫,他知道下面肯定有路,并且冰洞必然可以拐入地下水系。

  这样的话,它极有可能是连通这片大山的洞穴系统的,其他村民走了进来,也太顺理成章了。

  爬了几步,就到了洞的边缘,他靠着洞壁,往外一照,眼前随即一片开阔,一个非常大的洞厅出现在视线范围。

  ——这个“通风口”很短,短得只需要随便爬几步,之前的洞厅不过是这个大洞厅的一部分,只是冰帘太厚,把它隔了出去。

  确认后,他再探出去先往上一照,此处离洞顶有四层楼高,冰帘与冰笋垂泻而下,冰瀑与冰柱在前方遮遮挡挡,又往下一照,冰片如岩层堆堆叠叠,又如假山相互错开,这样一挡了视线,张大美觉得无法把握这个洞到底能下到哪里,不过最理想落脚的平台离“通风口”有七八层楼那么高。


  (https://www.tyvxw.cc/ty48920/2190483.html)


1秒记住天意文学网:www.tyvx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tyvx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