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意文学网 > 大宋勇武赵宁郭京岳飞 > 第853章 波澜再起(第三更)

第853章 波澜再起(第三更)


这种封建利益集团定的律法,是为谁服务的呢?

自然是为了维护封建腐朽官僚的利益。

但是,毕竟治国得讲大义,所以这群儒家的信徒们,在办事的时候,总希望给自己披上一层光伟正的外衣。

例如这次陈壁清在辩论的时候,张口闭口就是仁政,一副为了天下苍生的嘴脸。

涉世未深的年轻人,就很吃他那一套。

甚至一听到那些宏观概念的词汇,立刻就能把自己感动得热泪盈眶。

当他赵宁出现后,屠刀毫不留情地挥向官僚,官僚们在颤颤惊惊中隐忍了八年。

现在宋金局势眼看终于平静下来,有些人就开始搞事情。

他们搞事情的手段不可谓不高明,朝堂上挑起争论的同时,民间也开始以春秋笔法来影响许多的年轻人。

最后越来越多人认为,不该杀,就达到了舆论造势的目的,用舆论来裹挟百姓,对抗朝廷。

赵宁在大殿内来回走动:看来有些人终于察觉到,朕的基本盘是民意,并且开始着手影响民意,来给朕施压。

当民意出现大规模反对“滥杀”的时候,赵宁也不能再轻易杀人了。

因为基本盘已经表态。

“官家,要不要把那些反对杀人的官员都查一遍。”

“以什么名义查?”赵宁冷声道,“大臣们就表个态,发表发表自己的意见,你就要查他们?以后谁还敢论政?”

“是,官家说的是。”

“继续观察,不要乱来。”

“是!”

“去!去找罗从彦,还有胡寅,让他们来见朕。”

“是!”

面对眼前的局势,赵宁自然已经有了办法。

即便有人在民间传播想法,想要左右舆论,也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做到的。

这不是打游戏,不是点一下鼠标,立刻就能完成任务的。

影响舆论,必须要找到一大群有影响力的人,让这些人发话,影响更多人,等到思想广泛传播后,形成一个势。

最后,在出现某一个案例后,背后的人,借着这个案例,把舆论引爆。

例如某个地方出现冤案,而许多人已经接受了废除死刑的思想,这个时候就极容易引爆舆论,大量的人站出来表示要废除死刑,要赵官家以后慎杀、少杀。

这种操作,他赵宁怎么会不清楚?

这就是一场内部的舆论战。

罗从彦是官学的泰山北斗,在年轻官员中影响极大。

胡寅掌管大宋报社,是舆论的排头兵。

赵宁倒是也不急,他在文德殿里小憩了片刻。

屋外飘着雪,殿内暖洋洋的。

“官家,官家……”

“何事?”

赵宁被王怀吉的声音叫醒。

“北方送来密报。”

赵宁取过来,这密报正是宇文虚中送来的,用蜡密封的。

他慢条斯理打开一看,顿时就来了精神:完颜昌要投诚大宋!

这好啊!

他立刻提笔开始给宇文虚中回信。

大致意思就是要维护好与完颜昌的关系,要留住完颜昌的把柄,要给完颜昌好处,同时也要让完颜昌没有反悔的退路。

总之,要让完颜昌在金国发光发热。

当然,要给完颜昌画饼,画大大的饼,你宇文虚中想画什么饼就画什么饼。

把信送出去后,赵宁心情格外好。

如果能在金国内部再制造出更大的纷争,灭夏的阻力会进一步减小。

不多时,罗从彦和胡寅都到了。

“臣参见陛下。”

“免礼。”

“谢陛下。”

赵宁说道:“朕召见你们来,是有一件事要问问你们。”

“请陛下明示。”

“最近江东的一批贪官押送到了京师。”

罗从彦说道:“臣略有耳闻。”

“你们觉得该如何处理?”

胡寅立刻就察觉到了异样,赵官家为何突然过问江东案件?

这种事,刑部好像还没有提申报。

既然刑部还没有提申报,赵官家却提前过问,与平常就不一样。

然而,罗从彦却并未想那么多。

罗从彦是个学术型人才,和陈规一样,比较纯粹。

他说道:“这件事,刑部应该是能秉公审理的。”

“朕想听听两位的想法。”赵宁也不忙着表态,更不说话目前的形势。

罗从彦继续说道:“若是这些官员仅仅只是贪污,可以根据贪污多寡来定罪,贪污少者,罢官、入刑,或者坐牢,贪污多者,影响甚巨,当根据情况审定,若只是单纯的贪污,配合朝廷追缴赃款,可免死,但罢官,永不录用,三代不能入仕途,并发配边疆。”

“若是不配合追缴赃款,当处死!”

“若不仅仅是贪污,还影响了朝廷执政,鱼肉百姓,戕害乡里,自当处死,以振国法!”

罗从彦是出了名的小错可原谅,大错绝不能原谅的人。

这个人在吏治方面的态度非常明确。

这也是当初赵宁让他去官学执教的原因。

这么多年,罗从彦始终不改初心。

胡寅也点了点头,说道:“臣也是赞同罗先生的说法的,这些年,在朝廷严厉反腐、整顿吏治下,有了一片清明天,虽然还有许多贪官污吏蛰伏在暗处,但朝廷绝不可放松警惕!”

“两位说得有道理,退下吧。”

“臣告辞。”

这两个人的态度,比宰相的更重要。

宰相只是在行政权上能影响下面的人,但未必能从思想层面去影响。

而这两个人却能做到。

关于这件事,赵宁反倒不着急了。

他还想看看,陈壁清接下来会做什么,刑部的官员接下来还会有什么动作。

甚至他还想看看,这朝堂上还有哪些官员是想要积极配合参与进来,推动这场杀与不杀的辩论的。

陈壁清背后有没有人站台?

作为皇帝,不要轻易表露出自己的想法。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已经到了年底。

在过年之前,刑部郎中刘宴突然写了一份奏札呈递上来。

这份奏札叫《江东案初审及仁政之正义》。

从名字就可以看出来,这份奏札的成分是什么。

奏札先是扔到政事堂,在政事堂引发了热议,到十二月二十五日,才送到了赵官家这里。

事情还在持续发酵,并且影响传播飞快。

很快,京师大部分官员都开始关注起来。

谁都没有想到,靖康九年以这样的形势结束,靖康十年,以如此做开端。


  (https://www.tyvxw.cc/ty47645754/47790973.html)


1秒记住天意文学网:www.tyvx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tyvx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