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意文学网 > 出鞘 > 第一百九十章 醍醐灌顶时

第一百九十章 醍醐灌顶时


  扶摇天下。稷下学宫大门。


  阴阳家樊宓身后背着个竹篓,竹篓里头装着一只傀儡童子,双目无神,已然陷入沉睡。


  他一脚踏出大门,顿时觉得神清气爽,滋味不错。


  此前他曾在大煊京城,于闹市之中当着整座大煊京城“三教九流”的面,耍了一处瞒天过海的戏法。


  戏法表面之上,是以自己身后那只覆盖着从某处洞天得来的遗蜕的傀儡,与自己扮演父子,进行一处早已失传于扶摇天下的神仙索戏法。


  然而事实,却是樊宓暗中藏纳一粒心神芥子进入那遗蜕之中,操纵其飞上云层以偷来的一门儒家“观复”神通,看那小书童的识海。


  可惜当时由于那名为李子衿的小书童,尚未开辟识海,更没有踏上长生路,所以姓隋的老东西究竟是不是只留下三道剑气在他体内,还很难说。


  无法发现那位早已开天离去的老剑仙到底有无留下后手,那么就无法窥探那名为李子衿的“小书童”,究竟是与大煊王朝的国祚相关,还是与那装了三十二年孙子的燕国国祚相关。


  可至少有一点,樊宓可以肯定,那就是李子衿,绝不是一个书童这么简单。


  那少年是一枚棋子,然而下棋之人的高明之处就在于,在那枚棋子还没有出生的时候,就已经将他放上了棋盘。


  无形之子,甚至不会被计算在三百六十一枚棋子之中,连弃子都算不上。哪怕大煊王朝那样对他痛下杀手,似乎下棋之人也没打算出手将他救下。


  真就任由他自生自灭了?


  樊宓不信。


  所以后来,他跟随着李子衿的步伐,去过云霞山,去过鲲鹏渡船,到了不夜山的上空,碍于自己的气息难以掩盖,至少逃不出守陵人钟余的眼睛,所以樊宓“先行一步”,去往桃花渡,亲手开启那场夜叉山之战。


  以此战迫使李子衿离开桃夭州,然后再度先行一步,去往鸿鹄州埋下暗子。


  甚至那些不知不觉中已经成为樊宓棋子之人,自己都不会意识到这个问题。


  阴阳家樊宓,喜好推衍天机,喜好“先行一步”,喜好伏线千里。


  李子衿所走的路,看似毫无章法,其实都是暗中被他铺好的“道”。神不知鬼不觉,他有时候甚至连自己也瞒。


  会时常分出心神,穿梭在世人魂魄之中,不让本体这个樊宓保留那样的记忆,待到万事周全,再心神归窍,掌控大局。


  如此反复。


  哪怕是扶摇天下山巅大修士,近在咫尺,以无上神通玄妙手段查阅樊宓的心湖、记忆,那也只能是空手而归。


  因为阴阳家的人,瞒天瞒地瞒鬼神,甚至连自己也要瞒。


  只有自己都不知道自己下一步棋会落子于何处,才不会被棋技高于自己的对手猜出来。


  多贪一剑,有些有趣。


  那么我樊宓,如果多贪一子呢?


  胜天一子,又该如何?


  世人只知道玲珑城,喜好操纵世俗王朝国祚,最爱混迹于扶摇九州各大藩属小国中,依靠游说、辩论、推波助澜和暗度陈仓来借机偷走一国气运。


  明面上辅佐那个可怜的藩属小国,实际上却以逆天而行的手段将一国国祚“错误”地绑定在他国山水气运之上,再以倒行逆施之阴阳秘术,改换那藩属小国的气运。


  要么,以读书人,参加科举,节节高升进入庙堂,若能得君王信任,那么便想方设法架空君王。要么,辅以狐妖化人,参加选妃之举,为其装扮一个看起来过得去的门面,使其进入后宫,哪怕是从宫女做起,凭借狐妖天生媚术以及得天独厚的魅惑神通,依然可以轻易上位,做妃子,得宠幸,祸乱宫闱。


  历来的世俗王朝,毁在这样手段之下的不在少数。


  可世人不知道的是。


  所谓玲珑城,也只不过是阴阳家后人“开宗立派”后留下的“外宗”,甚至连下宗都不算。


  同样是由樊宓与师弟,仅仅两人,便将一座玲珑城玩弄于鼓掌中,连自己已经成为了阴阳家的下宗而不自知。


  樊宓在文庙这边,说是听了两个月的课,实际上乃是受了两个月的罪。


  饶是脾气好到能够独钓寒江雪,十年不扯竿的樊老道人,都已经有些烦了。


  在外用化名,在文庙得用真名。


  真名给了出去,就相当于把柄握在人家手里。


  文庙那群老匹夫,虽说未必就能从自己身上得到什么有用的信息,可将他樊宓软禁于此,日日以“之乎者也”来“洗礼”这位阴阳家传人的耳朵,也着实让人头疼。


  他抬起头,看了一眼高悬于这座稷下学宫大门之上的四字牌匾。


  君子不器。


  樊宓难得笑了笑,“儒家也就这四个字勉强过得去了。”


  什么当仁不让,什么舍生取义,都是失败者的自我安慰罢了。连命都没了,还要义有什么用?


  扶摇天下四座文庙,十大学宫,七十二书院,分别由四圣、十二哲、七十二贤坐镇。


  每座文庙的派系都不同,每一文脉的主张与思想自然也不同。


  十大学宫与七十二书院门口的牌匾和碑文自然不尽相同。


  可独独四座文庙都不约而同地不去说自己这一文脉的主张。


  有人猜测,是四位圣人都认可了其他派系的学说。


  认为学问上升到一定境界,不需要分个高低。


  只要是对人有用的,那毫无疑问,都是好学问。


  有些书院与学宫的主张,在世人眼里就是离不开“迂腐酸臭”四字。


  否则也不会有那么多人对于读书人的印象停留在“刻板迂腐,食古不化”


  而有些主张,却也实实在在的被世人尊崇。


  阴阳家樊宓就十分喜欢那位“天纵之圣”的这句君子不器,跟他的行事风格很像。


  一阵清风拂过。


  一个布衣儒袍,腰悬玉牌的中年男子出现在樊宓眼前。


  此人目光如炬,长眉如柳,身如玉树,身形有些许模糊。


  玉牌铭文“自省”。


  樊宓思索了片刻,随后认出了来人身份。


  眼前这位读书人,分明是那七十二书院其中之一,牌匾为“克己复礼”的思过书院山主,杨追思。


  四圣中,孔圣曾言,人分五等,“庸、士、君、贤、圣”,时间多数人都在第一,第二之间。


  少数人才能跻身第三阶段的君子行列。更少数人,能够成为万中无一的贤人。至于那凤毛麟角的圣字,更无几人能得。


  偌大个扶摇天下,也就只出了坐镇四文庙、十二学宫、七十二书院的总共八十八位圣人。


  其中十二学宫大小祭酒、七十二书院的正副山主,除了修为极高之外,各自还拥有自己的本命字。


  如同剑修的本命飞剑,武夫的本命拳,道士的本命法器,僧人的本命经文一般。


  这些本命术法威力极大,杀力极高。有的修士甚至能够依靠本命物完成越境击杀。并非所有时间修士都有本命术法或是本命物。有本命术法者,实力当提一境对待。


  两人互相作揖。


  “见过杨山主。”


  “樊先生,别来无恙。”


  儒衫男子转头望向一处,若有所思,“拜剑阁一役后,我与樊先生有数十年不见了吧。”


  樊宓点点头,只是觉得眼前的杨追思好像身形飘忽不定,仿佛随时都会消散一般,而且他脸色苍白,好像刚经历了一场鏖战。


  杨追思笑意盎然,随口问道:“樊先生游历扶摇,可曾得到破境契机?”


  樊宓如实相告,“杨山主真是热心肠,竟然还要帮着樊某考虑修行之事。”


  儒衫男子轻抚“自省”玉牌,“天下一家亲嘛,应该的,应该的。”


  似乎想到了什么,杨追思又问道:“本不该过问你们阴阳家的事,即便要问罪,想必稷下学宫的两位大小祭酒也已经问过了。只是······天行有常,阴阳家暗地里做得那些勾当,可得有个度。”


  樊宓正色道:“这是自然。至圣先师尚且有一句‘随心所欲不逾矩’,樊某会确保自己与师弟,在规矩之中行事。”


  那杨追思也就不再多说什么,忽然想起一事,他问道:“阴阳家真要在鸿鹄州大行其道?”


  樊宓抚须而笑,眼神玩味地看着眼前这位贤人。“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鸿鹄州陆沉既是顺天而行,又是大势所趋。阴阳家其实什么也没做,只不过拿出一面镜子,让天下人瞧着那一州陆沉罢了。隔岸观火,难道也不合儒家规矩?总不能让樊某这把老骨头,去拦那海水吧?”


  杨追思摇了摇头。“方才杨某已经说过了,之所以会有此问,完全是······你就当杨某是优柔寡断。”


  樊宓摆摆手:“多的不敢说,至少有一点,老夫可以拍胸脯向杨山主保证,我阴阳家绝不会与文庙为敌。”


  他这话,说了七分真,三分假。


  阴阳家不会,却不能保证阴阳家的朋友不会。


  杨追思这才真正放下心来。


  “那我就放心了,告辞。”


  儒衫男子身形瞬间消散。


  樊宓恍然大悟,原来是元神出窍,难怪。


  这位阴阳家的老修士闭上眼,遵循着方才杨追思短暂停留在此地留下的那抹“蛛丝马迹”,开始溯源。


  这是阴阳家一种秘术,可跟随他人的元神找到其真身所在,只能观看,无法干预,而且有被发现的可能。


  一座濒临破碎的福地天幕内。


  在衔接洞天福地与扶摇天下的入口处,有一座两界碑,用以维持这座洞天福地的灵气平衡。


  “两界碑碎  天地崩塌”是亘古不变的真理了。


  一双“眼睛”凭空出现在两界碑前,这座两界碑已经破败不堪,看样子支撑不了多久了。


  只一瞬间,樊宓便退出了溯源状态。


  老人回想起刚才的惊鸿一瞥,低头感慨道。


  “莫道书生无胆气,敢教日月换新天!”


  ————


  天幕之上,执子之人睁开双眼。


  道人眼前有一道光幕。


  光幕上正是鸿鹄州平安渡,乙字军帐之中的景象。


  当他大手一挥,又让画卷之中出现了三人身影。


  画卷之上,李子衿、红韶、陈治远三人已经在鸿鹄州凉国平安渡会合。


  他已经迫不及待的想知道当那个少年到了那边,瞧见凉国公主于两军阵中时,会做出怎样的举动。


  是救人于万军从中,还是知难而退。


  亦或是······


  少年剑客初出茅庐,恰逢天下大乱,时局动荡。


  是成为一片随波逐流的病叶,与鸿鹄州这里的“病人”一起缓缓腐烂,最终被海水淹没,还是长成一株他强任他强,清风拂山岗的劲草。


  借用那领悟的春风春雨,潜移默化地改变一州气数。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一座数千万人的扶摇天下,也不过三人不在他的掌控之中罢了。


  一个,是拜剑阁的剑奴,那个家伙,非人非妖,也非精魅鬼怪,来得蹊跷,半点根脚不露。不过有一点很可惜,在四位守陵人中,剑奴剑术最高,受到的压胜也最大。一辈子都不要想离开拜剑阁就是了。


  一个,是个脱离墨家,转投儒家门下的读书人,不知因何缘由竟主动画地为牢,放着通天阳关大道不走,偏偏独身前往独木桥,书生心思,实在难猜。


  前两者一个万年难出其一,身世蹊跷,无迹可循。


  另一个,则是半只脚已经踏入神道,却又凭借着一股执念,硬生生将那半只脚从证道成神,飞升天界抽出来,之后转投儒家门下,还进入鸿鹄州,将一身的气数散尽,藏进李子衿,亦或是那位锦鲤少女身上的书铺老先生。


  若说道人敬佩之人,或许一座扶摇天下之中,能排的上号的,“首当其冲”的便是那位书铺老先生。


  真名连他都无法察觉。


  最后这个,却只是一个怎么看,都再普通不过的小书童罢了。


  身负龙气,不过是大煊王朝,或是燕国国祚延续的一种手段,并不算什么通天手腕,充其量是尽人事听天命罢了。


  只是有了那位书铺老先生的加以掩盖,才瞒过扶摇天下阴阳家樊宓的窥探。却无法瞒过自己的眼睛。


  人情似纸张张薄,世事如棋局局新。


  若是李子衿日后得知其中秘幸,又会如何选择?


  这少年的动机,心湖中的波澜,当真无迹可寻吗?


  倒也不是。


  只是道人不愿以术法神通去揣摩罢了,若面对一个连剑仙都不是,才不过是个培元境的少年剑修,都需要他从中作梗的话,那他的大道算是白修了。


  坐镇天幕观道千年,他观出了个“生”。


  春夏秋冬又一春。


  世间诸多洞天福地之内,浊酒福地历史最为悠久,源远流长可追溯到数千年以前。


  在这数千年的岁月中,不乏英雄豪杰。


  名垂青史的千古名君,王侯将相;臭名昭著的暴君昏君,贪官污吏。


  诗叹黄河之水天上来的谪仙人,一人剑挡万人于关外的“莫开”将军。


  千古风流人物,江山各代独领风骚。福地之中,百年过后皆是过眼云烟。


  唯有福地之外,那真正存在于人世间的山上修士,长生久远,百年不够长,千年不嫌老,逍遥人世间。


  这些都是“生”的范畴。


  在赵玄甫眼里,“生”,既是起因、经过、结果;也是发生、变化、落幕。


  “生”的存在,是可以用肉眼看到的,是可以靠人力去推测,去捕捉。


  它是规律,是经验,是亘古不变的真理,也是“道”的一半。


  王朝覆灭,日月更替,斗转星移。


  世间万物,最终都逃不出一个“变”字。


  生老病死是变,春夏秋冬是变,风霜雨雪是变,沧海桑田还是变,都是“生”。


  如果说,年轻道人的观道手段是利用一座福地来砥砺道心,大道求索的话。


  那么还有一人,观道手段更为骇人听闻。


  在天外天一张蒲团之上,旁边趴着一只上古瑞兽,名为兕。


  它头生犄角,全身呈现青黑色,匍匐在地,睡得十分安详。


  在这支貌若青牛的瑞兽身边,有位双目紧闭的老道人。


  他似乎远隔千里万里,乃至与弟子之间相隔了一整座大罗天,都能听到年轻道人的心声。


  老道人想了想,还是以心声告诉这位弟子一句话。


  正当道人眉头紧锁,苦思冥想要通过李子衿观个“死”之时。


  一句心声宛如耳边惊雷震响,从年轻道人心湖响起。


  “方若棋盘,圆若棋子,动若棋生,静若棋死。”


  醍醐灌顶。


  ————


  平安渡。


  时隔七日不见的师兄妹二人,相拥在一起。


  那个身后背剑的青衫少年剑客,轻轻拍着少女的后背。


  头别玉簪的白玉少女,梨花带雨,惹人生怜,那小模样,哪怕是身旁同为女子的慕容晓山都心生怜惜。


  自然是埋怨那个劳什子剑客的大师兄。


  长这么俊,有什么用,只会让红韶姑娘暗自替他提心吊胆。走了整整七日七夜,也不说往这边报个信儿,现在倒好,晓得回来了?瞧瞧,都把红韶姑娘弄哭了。


  啧啧,不曾想红韶姑娘流泪的时候,竟然比平日里更加柔柔弱弱,软软糯糯了。


  少女死死地抱住那个青衫少年剑客,不肯放手。


  李子衿也不好催促自己那小师妹。


  “红韶,乖,没事了。师兄这不是完好无损的回来了么。”少年微笑道。


  陈治远也惊喜道:“李少侠,你这几日都去了哪里?”


  众人闻言,皆眼含期待,望向那个青衫少年剑客,等待着他的回答。


  慕容晓山作为“东道主”,相当客气地邀请几人入军营一叙,在此前自己给红韶安排的单人军帐之中,喊来属下,沏茶奉茶倒茶。


  这位满脸英气的凉国女将军十分豪迈地双手举起茶杯,微笑道:“军中不可饮酒,小山便只好以茶代酒,款待几位,略表心意。还希望几位不要介意啊。”


  陈治远与她是老朋友了,两人参军之前便是同乡,所以感情不错,是过命的交情,交心的友情。


  而那位白衣少女在军帐中住了这几日,慕容晓山也是将她当做妹妹看待,自然不会如此见外。


  所以这番听起来有些见外的客套话,显然是慕容晓山说给那个劳什子剑客听的。


  李子衿丝毫不在意,反而举起茶杯,起身敬了那满脸英气的女将军一杯茶,爽朗笑道:“这几日,承蒙慕容将军照顾师妹了。在下无以为报,愿意为慕容将军出剑一次。”


  陈治远眼睛一亮,刚想说要不就让这位李少侠,帮忙把凉国公主救回来,可是转念一想,别人都已经替自己出生入死好几次了,没有这样抓着一只羊,往死里面薅的道理。


  慕容晓山没把少年这话当回事,只是敷衍过去。


  李子衿却好奇问道身旁的陈治远:“陈大哥,你们要护送的那位姑娘被人劫走了,凉国朝廷那边怎么说?”


  陈治远叹息一声:“前几日朝廷便派了专人日夜兼程赶往平安渡,若细算起来,那么这几日救兵也该到了。实不相瞒,李少侠,那位被劫走的姑娘,其实就是凉国的书瑶公主。”


  “凉国公主?!”李子衿惊讶道。


  陈治远说道:“没错。”


  李子衿小口抿了一口茶水,又将杯子放下,问道:“一国公主为何会出现在这种偏隅之地?”


  “这说起来就话长了。”陈治远摇摇头,其中秘辛,不足为外人道。


  少年也不追问,只是问道:“那么,有没有关于那边的线索。关于······劫走凉国公主那批人,他们的来历?”


  随后李子衿与陈治远将自己所知道的线索互相交换了一遍。


  李子衿简单的概括了一遍近几日自己跟苏翰采在崖底发生的事,拣选一些简单明了的,没有提到自己领悟春风春雨剑意之事。


  少年又从陈治远那边,得知那批人或许跟玲珑城有关系。当夜他在烽火高台下,只依稀听到一些交谈,都是边军斥候与黑衣男子之间的扯皮,并没有太多有用的信息。所以此刻也只能寄希望于陈治远和凉国朝廷那边,希望可以解决此事。真正的主宰当然还得是凉国朝廷,自己这个外来剑修,至多就是言而有信地替凉国出剑一次,帮点小忙,在这场博弈中起不了什么决定性的作用。


  而此前在烽火高台下勾结玲珑城的那队凉国边军斥候,已经悉数被押入大牢,从他们口中,连个人名都问不出,只有一个名字。


  玲珑城。


  (https://www.tyvxw.cc/ty451476/7006785.html)


1秒记住天意文学网:www.tyvx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tyvx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