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意文学网 > 刘备的日常 > 1.138 峨冠博带

1.138 峨冠博带


  尚书令桓典,早已烂熟于胸。于大殿之上,将蓟王上表,朗朗诵读。


  言简意赅,情真意切。


  尤其听闻,年内将携北天竺诸国主,举家北上,计数十万众,迁居大汉。又闻,蓟王求将北天竺十余国,并立为大汉第五十州,取名丰州。


  满朝文武,一时长吁短叹。


  不愧汉室明王,大汉一藩。


  董侯兴致盎然,遂细问北天竺,风土民情。


  闻北天竺,东西五千里,南北三千里。有民,千五百万众。二江对流,纵横枝津。土地沃壤,稼穑时播,多花果,出宝物。气序温暑,一季三登。果蔬食之不尽,美酒饮之不竭。


  少年天子,不由浮想联翩。


  蓟王取名“丰州”,可谓名副其实也。


  所谓“拿人钱财,与人消灾”。蓟王大捷上表,有奉献金十亿。但有所求,天子无有不应。更何况,蓟王行事,有礼有节。单凭将北天竺立为丰州,为大汉十五州一项。足可堵悠悠众口。须知,自先帝沙丘托孤。蓟王已扶立三帝。可谓四朝元老。且历位天子,皆不惜封赏。如今,蓟王已尊尚父。又赐九龙华表,许蓟王拓土分封。且幕府远征,耗费钱粮无数。皆出蓟王,未动天子府库分毫。今一战功成,非但进贡十亿,又将广袤千万里之三登沃土。悉数归为大汉一州。


  磊落如斯,心服口服。


  天子问计太师。


  太师言善。


  天子又问太傅。


  太傅言美。


  天子又问车骑大将军董重。


  董重言妙。


  于是天子诏命,可。


  蓟王无难事,蓟王无小事。


  天子悉命尚书台,听命行事,不可有误。


  因沾蓟王之光。王党大获全胜。下朝后,王党扬眉吐气,结伴驱车,奔赴太师府。待不其侯伏完并尚书令桓典同车入府。太师府里道,已车水马龙。人人皆有喜气。


  问过方知,除去进献宫中。三公九卿,皆有厚礼送到。太师自不可免,且尤其丰厚。闻不下亿钱。太师素清简。于是将蓟王所奉,悉数下赐。


  金银珠宝,或作价十万,或价值百万,乃至千万。便有好事者,取所得宝珠,入质舍询价。本以为作价十万,已是巨富。不料商家出价百万。


  王党徒众,幡然醒悟。“金玉有价,情义无价”。蓟王献宝外舅,恐不下进贡天子。


  纷纷抖擞官威,一时士气大振。


  财能通神。


  王太师虽淡泊名利。然所赐千金之珠,又如何不能,收买人心。曹太保所获,虽亦不逞多让。然将心比心。曹嵩又岂能如王允那般,两袖清风,家财散尽。蓟王所献南海奇珍,多被中饱私囊。些许赏赐,不过杯水车薪。又岂能与王允,相提并论。


  谓“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稍后朝会,王党徒众,峨冠博带,珠光宝气。皆佩南海奇珍,昂然上殿。


  虽是早朝,天光微亮。然殿中却堆光如昼。


  天子亦不禁暗自咋舌。要说蓟王出手,着实阔气。闻随身佩玉,虽值千金,亦常取之赠人。遂有诸多脍炙人口,美谭流传。


  便是四大舰之游麟,亦被赠于水衡都尉周晖。甚至未谋一面。更有甚者,洛阳金水小市,一众好友,吃喝玩乐,分文不取。后袁术渡河,求蓟王当面、


  蓟王只论故友旧情,便豪赠亿钱。


  故即便旧时好友,分道扬镳。各为其主,亦不减私交。公私分明是也。


  千金不如一诺。故一诺重千金。


  蓟王威信天下,从未食言。如何不令“天下英雄竞折腰”。


  君,不为五斗米折腰,可为蓟王乎?


  五斗之米,何其轻贱。大汉明王,何等高贵。良禽择木,良臣择主。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古往今来,莫不如是。


  既怀珠玉,岂可贱卖。


  又谓待价而沽,价高者得。


  时至今日,还有何人,能比蓟王价高。


  不论二十等爵,三食君俸。再续汉祚二百年,泽披子孙后代。其利之大,何必多言。


  熙熙攘攘,利来利往;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更难能可贵。蓟王和光同尘,兼济天下。一言蔽之,发家致富,精忠报国,合二为一,毫不冲突。叨食汉禄,心安理得。明主贤臣,相得益彰。鸾凤和鸣,交相辉映。岂不美哉。


  所谓“尘垢不污玉,灵凤不啄腥”。


  “五斗米”,“蓟王(高)枝”。


  孰轻孰重,何必多言。


  蓟王以一己之身,广济天下。三兴汉室,定鼎神器。指日可待也。


  王党徒众,趾高气昂。反衬曹党,相形见绌。颇多自惭形秽,士气低迷。


  曹孟德,看在眼里,急在心头。咬牙苦劝,却惹曹嵩一通痛骂。总归是钱财难舍。


  车驾出太师府。


  见洛阳时号“骢马御史”之尚书令桓典,亦对南海明珠,爱不释手。不其侯伏完笑道:“蓟王尽收人心矣。”


  桓典闻言一愣,随即抚掌而笑:“君子岂无爱乎?”言下之意,便是君子,亦有心中所好。


  伏完不以为意:“蓟王所赠,太师所赐。君子当仁不让。”


  见桓典频频点头,伏完话锋一转:“然,令君可知,太师深意?”


  “未知也。”桓典不解。


  “蓟王求修缮旧都郭下,离宫别苑,以安天竺诸王。”伏完点中关窍:“令君且思,蓟王何意?”


  此乃蓟王表中所陈之一条。先前桓典并未在意。如今再深思,忽有所得:“莫非,蓟王亦有劝谏天子,迁回旧都之意。”


  “蓟王若无此意,何必将天竺列王,东迁洛阳。北上蓟国,亦或是迁来甄都,有何不可?”伏完笑问。


  “原来如此。”桓典又道:“许,见洛阳离宫,久无人居。蓟王另作别用,亦未可知。”


  “蓟王行事,必有深意。我辈岂能轻如儿戏。”伏完摇头。


  若非兹事体大。蓟王又何必,条条书于表奏。且豪掷亿钱,收买人心。


  虑及此处,桓典亦知事大:“若蓟王过有此意。又当如何?”


  “蓟王有意,必利社稷。即便太师不允,亦需强为。”伏完一语中的。


  “计将安出?”桓典忙问。


  推荐都市大神老施新书:


  (https://www.tyvxw.cc/ty447/4695489.html)


1秒记住天意文学网:www.tyvx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tyvx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