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意文学网 > 美人志 > 尤敏/朱虹/妞妞

尤敏/朱虹/妞妞


  (一)尤敏尤敏,两届亚洲影后兼“香港玉女”,1935年5月7日生于香港,广东花县人。她不仅是首届金马奖的影后得主、两届亚洲影展的最佳女主角获得者,还是第一位成功打入国际影坛的华人演员。她以自己出色的演技和清雅的气质,让华语电影第一次给了世界影坛一个巨大的惊喜。

  尤敏尤敏虽幼年同样寄居在外婆家,与乐蒂不同的是她是家中的长女,肩负著家庭的重担,也因为年纪轻轻已需要在社会内工作,所以她所呈现的是较多是中国女性强韧、坚毅的一面,她演绎的角色不像乐蒂那样,多是楚楚可怜、温婉的女性,而是面对生命和成长带来的惶恐的少女。因此乐蒂需要的是依靠,而尤敏需要的是迷惘中精神上的支持和鼓励。二人正好展现了「温柔」的两个不同切面。

  尤敏曾经为这张图片感动了半天,太有星范儿了,简直是美的晃人眼。关键是透着那种巨星的气质,看惯好莱坞同时代的明星照,这个可谓有过之而无不及呀。看来当时的中国明星也相当高水准。

  尤敏父亲是当时著名的粤剧名伶白玉堂,由于家学渊源,尤敏九岁的时候,已经在父亲的戏班上粉墨登场,在粤剧《黄飞虎传》中饰演一个童角。因为父母演出繁忙,无暇照顾子女,尤敏幼年即被寄养在澳门的外婆家。初涉影坛,尤敏并未一炮而红,在她成名之前,曾有过5年的平凡。1952年,她还在澳门圣心中学就读高中二的时候,「邵氏父子有限公司」(简称「邵氏」,1958年改称「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一直沿用至今)的负责人邵邨人在毕家看见尤敏悬挂于客厅上的一帧照片,认为她是可造之才,遂把她罗致入影坛。据说,尤敏将自己喜欢的姓和名,分别写在白纸上,然后逐一揉成纸团,再随意抽出,遂得「尤」「敏」两字。处女作是与王豪、黄河合演的《玉女怀春》(1952),但此片最终未能上映。之后,她再替邵氏拍了《残生》(1953)、《同林鸟》(1955)、《龙凤配》(1957)、《红粉干戈》(1959)等二十多部电影,并因其清丽脱俗的气质,赢得影坛“玉女”称号。1954年,她与赵雷合演的《人鬼恋》在「东南亚电影节」中获「最美的电影」奖项。1958年7月,尤敏转投「国际电影懋业有限公司」(简称「电懋」),主演的第一部电影《玉女私情》在1959年吉隆坡举行的第六届「亚洲影展」上,荣获最佳女主角奖。1960年,尤敏凭著在《家有喜事》的演出,蝉联在东京举行的第七届「亚洲影展」最佳女主角奖的宝座。1961年,「电懋」鉴于尤敏在亚洲的号召力,与日本「东宝」公司联合摄制彩色影片《香港之夜》,让尤敏出任女主角。「东宝」公司当时以二千五百万日元,作为尤敏的宣传费,《香港之夜》在东京戏院上映时,打破了当地同期上映的所有中外票房纪录,历时三个月而盛况不衰,尤敏因此成为日本最受欢迎的外国女明星,甚至获日本新闻界封为「香港之珍珠」。1962年10月,尤敏在《星星月亮太阳》(徐速原著)的演出,赢得台湾第一届「金马奖」最佳女主角荣衔。而由日本《朝日新闻》举办的十大明星选举,尤敏更是名列前茅。1964年4月,尤敏拍罢影片《深宫怨》(原名《董小宛》)后,与港澳富商高福球先生在伦敦结婚,经四个月欧洲蜜月旅游回港后,宣布退出影坛。尤敏婚后生活安逸,时常到世界各地旅行,最常到美国探望三名儿子。1975年6月,尤敏出任第三届「香港小姐竞选」大会评判,当时的得奖佳丽是张玛莉。1981年10月在台湾高雄市举行的第十八届「金马奖」,尤敏应邀为「最佳男主角」奖的颁奖嘉宾。1996年12月29日,尤敏因心脏衰竭病逝香港港安医院,享年六十岁。看上去她的确温婉可亲,而又透露着一缕淡淡孤芳,让人难以琢磨。似乎可以比成是<红楼梦>中的探春姐姐。

  尤敏在国语电影的剧本框架下,尤敏呈现的是由文人包装、带有时代品味的广东文化。广东文化是江南文化的分支,但因沿海通商的关系,广东文化变得较灵活和混杂,亦较具开放性、民主性和进取性。但因尤敏所演的是国语电影,国语电影的创作基本上是由文人所操控,具有较强势的思想导向,所以她的柔美是较活泼和有生命力的,而不像陈宝珠那种地道和平民式的广东文化,趋於生活化和群众互助的理念。(二)朱虹朱虹原名朱圆圆,生长于山青水秀、四季如春的昆明,1955年随同家人来到香港,1956年入长城影业公司拍片。1964年,朱虹在影片《金鹰》中扮演妩媚、机灵、勇敢的蒙族姑娘珊丹,该片公映后红极一时,成为香港第一部票房超过百万港币的影片,70年代在内地公映后也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朱虹演戏宜古宜今,《画皮》中美艳动人的厉鬼梅娘;《屈原》中外表艳丽、内心狠毒的南后;《审妻》中刺杀昏君杨广的素娘,均被她刻画得入木三分,令人难忘,1981年拍完《父子情》后,朱虹便不再演戏,开始从事电影幕后工作。

  朱虹来到香港时,朱虹和她的一个弟弟两个妹妹都一起在香港开始念书。其中一个妹妹的同学是开杂货店的,常常到拍电影的地方送货,可以看到明星排戏。出于好奇心,她们一起就去摄影棚看排戏。在简陋的摄影棚里她一眼就看见一个人躺着,那就是当时非常有名的朱世林导演,然后是有灯光,人们在忙碌着,看了一会儿觉得没有意思就走了。第二天,小店里的人带话过来说明天是大明星陈娟娟来排下雨的戏,导演邀请朱虹去看。朱虹她们又去了摄影棚,只见一个大桶在上面淋水,过了一个小时左右还在淋,更觉得乏味。

  朱虹不久,任意之导演专门来到家里找朱虹,问她想不想拍戏。那时候,朱虹表示只想念书。导演说如果可以一边念书一边排戏呢,那时候由于学生多,念书分为上午班和下午班,时间很宽余。朱虹就答应了。那时她16岁。刚开始,由于她会讲国语,外形还不错,朱虹就在第一部戏《男大当婚》担任主角,并一炮走红,后来还演了《小月亮》等片子。“但父亲却生气我去拍戏,一直都不原谅我,我父亲从来没有看过我出演的任何一部戏。”朱虹说。1966审妻《审妻》是一出非常精彩的美人计,扣人心弦,一波三折的典型戏曲表现手法,稳健朴实不造作,令我的心始终为朱虹扮演的素娘的命运而纠结。

  朱虹大眼睛丰额五官端正,很正统的美,真是有沉鱼落雁之貌

  朱虹十指纤纤,夹在你身,痛在我心。倾国倾城的美人儿朱虹,国色天香,大气雍容,举手投足之间自有一股高洁明媚的古典做派。

  朱虹她的戏服都做得很精致,穿着得体不花哨,看起来很舒服。1981年,拍完方育平导演的《父子情》后,朱虹便不再演戏,开始从事电影的幕后工作;后来全家移民至美国定居。1985年,任银都机构行政公关、执行监制,是香港华南影业工作者联合会理事。朱虹女士的丈夫陈静波就是《金鹰》一片的导演,俩人合作了许多影片。据朱虹女士介绍,陈静波导演已于1995年过世,他们惟一的儿子现在在美国从事电脑工作。朱虹表示,虽然儿子对电影艺术从小就很有兴趣,人又长得很帅,但她没有让儿子继承自己的事业。她认为电影业竞争激烈,大部分人的艺术生命都很短暂,淘汰速度很快,而且能否获得成功,还存在很大的偶然性,不如实实在在掌握一门技能,更能够在社会上立足。

  朱虹红了20年,但20年又没有演戏的朱虹表示今后也不会再演戏了。她说:“人生就像一个大舞台,每个人都要不停地变换角色,既然你的上一个角色演完了,就要把现在这个角色演好,从生活上讲,儿子将是我的‘终点站’,但我觉得自己还没有到终点站,还要把影联的工作做好。我想自己的最后一个角色是专业‘吃喝玩乐’的老太太。”说完,朱虹看着记者微微地笑了,这笑容之中蕴含着丰富的意味———有无悔今生的欣慰,有“不堪回首”的苍凉,还有历尽沧桑的从容……附朱虹访谈前不久,记者在朋友的牵线下,终于在位于香港九龙城的华南电影工作者联合会见到了阔别银幕20年的朱虹女士,现任华南影联会长的朱虹女士是挤公共汽车赶来的。当记者看到朱虹时,几乎大吃一惊,当年银幕上那个美丽清纯的“珊丹”已经变成一脸沧桑的“婆婆”了,她原来那高贵矜持的声音也已经苍老而沙哑。但在采访过程中,记者还是被朱虹的祥和坦荡所感动。港台有许多女明星一旦青春逝去,便退出影坛,过上了隐居生活,生怕破坏了自己在影迷心目中的美好形象,然而朱虹却从容地面对岁月风霜,依然在不停地奔波和工作。聊起她以前主演的影片,朱虹并不像很多人那样夸耀自己昔日的辉煌,当记者提起《金鹰》这部影片使她获得了“百万女星”的美誉,朱虹却幽默地说:“现在一部影片票房要是100万,肯定会赔惨了。别人常问我最喜欢自己拍摄过的哪一部影片,其实我哪一部都不喜欢,时代不同了,现在来看这些影片艺术水平并不是很高,那时候我对化妆、造型这些东西考虑得太多,忽略了对人物内心的表达,这是我从影最大的遗憾。”作为香港老一辈的电影艺术家,朱虹对香港电影的发展表示了深深的忧虑,她坦言:“近年来香港社会劳动力结构发生了变化,大量高级知识分子流向国外或到内地发展,市民的知识层次和素质下降,导致香港电影的品位和质量的严重下滑,目前香港电影的投机性越来越强,把艺术性压缩到最小,商业性发挥到最大,我始终认为不管什么人从事何种职业,都要有一定的专业基础。人们看香港电影,完全看不到历史背景,也很少有人考虑文化内涵,只一味追求感官刺激,使电影沦为只能流行一时的文化快餐。以前我们拍电影比较理想主义,而现在的人比较功利,以前的电影结局就是希望两个人永远在一起,而现在则是‘讲爱已经太傻’,我总觉得电影应该表达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但现在香港电影缺乏社会责任感,比如塑造了古惑仔这样的黑道人物,给香港社会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1982年,长城、凤凰、新联三家公司合并成立了银都机构有限公司。成立之初,银都机构也拍出了《少林寺》、《少林小子》等一系列卖座影片,但进入九十年代,银都机构每况愈下,据资料显示,银都机构自1994年至今没有拍过一部影片。谈起银都机构,朱虹显得有点黯然神伤,她说:“提起银都我就非常伤心,现在它不拍戏还能维持,一拍戏就赔本,我们曾经用自己的理想和最低的收入支持发展起来的事业,现在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它在萎缩。”分析银都机构没落的原因,朱虹认为:“被派到银都机构任职的负责人既不是艺术创作人才,又不是企业管理人才,他们跟邵逸夫、邹文怀、吴思远这样的电影事业家简直无法相比,他们到银都来就是来当官的,有的人环境还没有熟悉就被调走,接着又有人来接班,这样怎么能制作好影片、管理好企业呢?现在银都机构连看剧本的人都没有,一批人天天在那混日子,原来银都机构还可以靠卖指标跟别人合作,现在连这个惟一的优惠条件别人都不再理会了。我这个人从来都比较乐观,但我看银都机构没有什么希望了。”谈到好莱坞电影对内地电影市场的冲击,朱虹认为:“很多人害怕好莱坞电影会冲垮我们民族电影,我觉得没有必要担心,真正的民族电影还是会生长在自己的土壤中,就像西餐代替不了中国菜,西服代替不了中国衣服一样。电影是商品,但也有文化的内涵,这种文化融入到每个人的血液里,200年的文化不会代替5000年的文化,我相信中国老百姓对雍正、康熙一定比对路易十四感兴趣。”(三)妞妞1959年出生于福建,原名郭佑华,因为母亲的关系,6岁即加入演艺圈的妞妞,第一部戏是在邵氏“珊珊”中饰演李菁的童年,之后还在“水上人家”、“星月争辉”、“色不迷人人自迷”等影片中演出。

  妞妞小时候很多童星是小时侯漂亮,长大了就不好看,以致变得默默无闻,妞妞却没有这样的困扰。8岁的妞妞在1967年电影《珊珊》扮演女主角的童年任性的小珊珊

  妞妞电影截图10岁的妞妞在1969年电影《春蚕》中客串一个小女孩

  妞妞电影截图12岁的妞妞在1971年电影《夕阳恋人》中饰演一个小学生

  妞妞电影截图1972年与邵氏公司约满后,在日本影星石原裕次郎推荐下,进入日本东宝艺能学校研习歌舞,并在日本电视台表演,同时也在日本拍了几年的电影和电视。

  妞妞18岁的妞妞在1977年的电影《包剪锤》中饰演院长的三个女儿之一灵玲

  妞妞电影截图在1977年电影《金玉良缘红楼梦》中反串男戏子蒋玉菡,其气宇昂然并不逊于反串男角的林青霞所饰演的贾宝玉

  妞妞电影截图1976年应香港丽的电视之邀回港主持电视节目“妞妞时间”,同年12月重返邵氏,签约五年,成为邵氏力捧的少女明星,此时与傅声合作拍了张彻导演的‘射雕英雄传’续集和第三集。妞妞--已被人遗忘的黄蓉。由香港邵氏影业公司在1977年拍摄的三集电影版的《射雕英雄传》,恐怕是迄今为止,《射雕英雄传》仅有的电影版本。

  妞妞版黄蓉妞妞饰演的黄蓉表现极为亮眼,完全呈现了黄蓉聪明灵秀的一面,让人看了有如沐春风的感觉。1977年,未满20岁的林建岳与来自台湾的邵氏女星妞妞订婚,但后来据说被妞妞退婚。同年,张国荣签约丽的受到力捧,哥哥21岁生日,电视台特别为他安排了庆生会,右侧的女孩是被公司安排与他做情侣档的香港演员妞妞,左侧是老演员周吉。

  与张国荣黑白的画面,泛着当年浓浓稚气和青春气息的哥哥,水仙花曾开得如此娇灿,而时过今日却已是昨日黄花,心里只有唏嘘,只有缅怀。退出电影圈后妞妞曾定居新加坡,现于澳大利亚定居。


  (https://www.tyvxw.cc/ty43702/2621306.html)


1秒记住天意文学网:www.tyvx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tyvx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