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六四章 手工的精度
仔细的想一下吧,其实他的车床能够用于这个目的。
把铁盘中心套在车床的转轴上,快速的旋转。
他的刀具固定在架子上,铁盘转一圈就会被刀具给刮掉一部分铁屑。
车床由三个大汉踩踏板驱动。
四十多个圆盘的圆柱状侧面大约需要两天才能加工好。
还需要额外一天把底面给磨平。
这时候它们还都不够标准,需要他自己动手进行进一步调整。
他会手动把侧面给打磨的更圆,把底面给打磨的更平。
为什么仪器加工的还不够圆、平?
因为仪器的零部件非常多,都是他手工凿出来的,在装配的时候容易卡住或者装不上,他就会对它们的外形进行微调,于是装好的仪器自身就是不够准的。
这番手动打磨需要非常久。
他不吝惜多花费时间。
比如为了打磨第一个圆盘,他花了两天时间。结果尺寸小了,报废了。
他没有啥意见。继续打磨。
第二个圆盘又是打磨了两天,从早到晚不休息,工作强度非常大,依然是尺寸小了,报废了。
第三个圆盘,打磨三天。同样是非常高的工作强度,不休息,又是磨出了瑕疵,报废了。
第四个和第五个也都是这样子。
他已经累的两只胳膊都非常疼痛。
第六个圆盘磨的勉强合格,他觉得能够使用。
第七个、八个、九个也都是各自消耗两到三天,报废了。
他每天花一个钟头给原始人讲课,其余时间都是用于打磨这些圆盘,没日没夜的。
老是磨出问题来,导致它们报废了。
他知道本事来自于疲劳。
此前他从未进行过这么紧密的加工,于是便被这道技术难题给卡住了。
他也明白,如果这些水力机床建造成功,意义会非常重大。
基本上意味着他拥有了基础的机械加工能力,此后他就可以生产一些更复杂的机械了,比如说,蒸汽机、火车、轮船。
有了轮船,又有火枪火炮,他可以‘坚船利炮’,开始大航海了。
有了这种交通工具,他就更方便到世界各地寻找原始人了。
这个世界不是有一百万人口么?他有了轮船便可以把零零散散的人口给集中起来,形成城市,而最早的城市就有火枪、火炮、蒸汽机和轮船可以使用。
有了蒸汽机,便能够驱动各种机械工作。
至于车辆,锅炉和气缸有可能太重了,做成车头也太重,于是得给轮子加履带。
想一下履带他就觉得头疼,难度高啊。
其实他现在最好奇的是,在蓝星精密制造业依靠的是什么技术。
激光么?
为什么蓝星有能力把机械给加工的那么精准?
电子技术也有用么?
关于蒸汽机。他知道自己能力有限。
或许他能够制造出蒸汽机来,但是它是否够格来驱动车辆,他就不清楚了。
他们这里的现状,只能铺有限长度的铁轨来帮忙搬运物资。
比如说,从铁炉村向山外运输各种铁制品。
关键在于,他到底多久才能突破相关的技术?
加工这些铁盘的时候他忽然想起了一个问题,关于火枪的点火方式,既然火镰和火石可以引燃火绒,那么自然也有很高的几率来引燃火药。
有可能一下子不够,他可以多来敲击几下子。
比如说,像是打火机的点火方式那样,一个金属转盘用力一转,在火石上摩擦,产生了火星。
打火机点燃燃气,可能需要好几下。
那么以这种方式来点燃火药可能面临着类似的问题,那就是需要好几下才能射击成功。
现在他也知道了枪的膛线的作用。
子弹是软的,本身尺寸其实比枪管略大。
子弹射出后,与枪管进行摩擦。
膛线比较凸出,就在软的子弹上留下了凹痕。
然后凹痕在膛线上滑行,膛线呈旋转状,子弹也跟着旋转。
炮弹的膛线是类似的道理。
对他来说,这是种很难实现的技术。
因为他既没有铅,也没有铜这样子的比较软的金属。
此外他没能力以流水线的方式生产枪管、炮管、枪弹、炮弹,想利用膛线让枪弹和炮弹旋转起来难度很高。
即便如此他也能让它们旋转。子弹后方雕刻出旋转的凹槽,空气一吹,受力不均,它就会旋转。炮弹后方带旋转的翅膀。
他被打磨这些铁盘的任务给累坏了。
手工真的要精准到这种程度么?
如果他希望自己的机床转速又快、力量又大,就不用精准到这种程度。
但是那样一来,它们的加工制作能力就会大打折扣,完全发挥不出机械的优点。
考虑一下,他认为自己应该先用水力驱动一些不那么精准的机床工作,即使它们转速有点慢,而且有点摇晃也不要紧。脚踏式圆锯和车床都能够运行良好,那么水力驱动应该也没问题。
水力驱动怎么也不会比脚踏式驱动更差。
比如用水力推绳弓,原理跟踏板一致,提供的力量却不弱于三位大汉踩踏板。
当下就可以用起来。
马林把法子跟‘小树’说明白了,‘小树’立刻就开始制作,一个绳弓推圆锯,一个推刨子,而动力都是由水轮提供。
木工对这两种设备都充满了浓厚的兴趣。
他们之所以想利用水力,就是嫌锯木头、刨木头太累,结果马林那边的设备老是制作不出来,他们都等着急了。
既然马林那边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好,所以他们决定先行动手制作这些精度不那么高,性能不那么好的机床,反正家具不需要那么精准。
马林则是为了装配出性能够好的机床花费无数心思。
他得徒手打磨这些大大小小的铁盘。
他的手艺正在接受考验。
其实他的理性程度非常高,数学学的好,只要勤加练习,对空间感的把握会更好,然后徒手打磨能力会更强。
这些铁盘把他给烦的够呛。
从前他从未考虑过,精密加工的‘精密’是靠他的手实现,他像是画家学画一般越来越精准,眼力也越来越好,最后徒手加工出的东西就符合工业标准了。
他的手工工作一直在进行中。
其实他的手工能力算是相当的不错了。
但是距离加工出这些齿轮组,让它们好好的运转起来,还差了很远的距离。
他希望大圆盘的误差不超过三毫米。
直径五十厘米、厚五厘米的圆盘,他希望它在形状上的最大误差不要超过三毫米。
这到底是什么概念?
反正是很难做到。
他的手真的做得到这种事情么?
他一点都不清楚。
心里也缺少把握。
他希望能够有比较精准的机床来加工各种机械部件。
。
(https://www.tyvxw.cc/ty433756/12071995.html)
1秒记住天意文学网:www.tyvx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tyvx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