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9节 曾子问孔子
这个月,命令渔师开始捕鱼,天子亲自前往观看。于是天子品尝新捕到的鱼,在品尝之前,先敬献宗庙。这个月冰正厚,无论是流动的水还是不流动的水,都又厚又结实地冻成了冰。于是命令凿取冰块,存入冰窖。命令农官告示百姓,从仓库中取出五谷的种子,细加选择;又命令农官计划二人并耕的事情,修好翻土农具耒耜,准备好一切农具,命令乐师组织太学生进行一次吹奏乐的大合奏,然后宣布学年结束。命令主管山林川泽的官员,将应该征收的薪柴征收上来,用来供给祭天祭祖以及其他各种祭祀所用的烧柴以及火把的需要。
这个月,日、月、星都运行了一圈,又回到了老地方。一年365天,差不多也算过完了,新年即将开始。要让农民专心务农,不要派他们干别的活。天子和卿大夫共同整顿国家固定的法典,讨论适应季节需要的政令,来方便适宜于来年实行。命令太史把所有的诸侯按照国家的大小排列出一个名单,以便确定每个诸侯应该交纳牺牲的数额,来供祭祀上帝、土神和谷神。
又名令和天子同姓的诸侯,有义务提供祭祀宗庙所需的牺牲。又名令小宰编排从卿大夫到平民各自占有土地的数额,据此向他们征收牺牲,来供给山林名川的祭祀。总之,凡是生活在普●,..天之下九州之内的居民,没有不贡献他们各自的力量,来供给皇天大帝、社稷宗庙、山林名川的祭祀的需要。
季冬十二月如果施行秋季的政令,就会导致白露早降,甲虫成为祸害,四面边境上的居民要进入城堡躲避敌人。如果施行春天的政令,就会导致尚未出生和刚刚出生的小动物大多受到损伤,国人容易患上不易治愈的疾病,这种现象被称作反常。如果施行夏季的政令,就会导致水灾为害国家,该下雪时反而不下,冰冻融化。
*********
我们再来简单地回顾一下《礼记·月令》。《月令》分为“孟春之月”“仲春之月”“季春之月”“孟夏之月”“仲夏之月”“季夏之月”“年中祭祀”“孟秋之月”“仲秋之月”“季秋之月”“孟冬之月”“仲冬之月”“季冬之月”,共13篇。月令是上古时期的一种文章体裁,按照一年12个月的时令,记述国家的祭祀仪式、职务、法令、禁令,并把它们归纳在五行相生的系统中。
《月令》,有人说它是战国时期的作品,有人认为是两汉时期的人杂凑撰集的一部儒家书。《吕氏春秋》《淮南子》中均有记载。在《月令》的作者看来,人,包括帝王在内,不能是绝对自由的。人的自由不光表现在利用自然,而首先表现在遵循自然。政令应该以生产规律作为根据,应该有益于生产的发展和正常的运行,不能站在它的对立面破坏它。
它把世界描绘为一个多层次的结构。太阳最高,具有决定的意义。太阳的盍(hé)形成了四时,每时又分为三个月。四时各自有气候特征,每个月又有各自的征候。和四时相对应,每时都有一班帝神,和时月、神的变化相对,每个月各有相应的祭祀规定的礼制。五行和四时的运转相配合,春为木,夏为火,秋为金,冬为火,土被放在夏秋之交,居于中央。四时的变化不仅受到太阳的制约,还受到五行的制约。再下一个层次是各种人事活动,如生产、政令等等。上述的结构基本是同向制约,特别是人事,要受到太阳、四时、月、神、五行各种力量的制约。
(7)曾子问
《曾子问》记叙了孔子师徒之间的一段对话。
曾子问道:国君死后灵柩停在殡宫,这时候继承君位的世子诞生,怎样行礼呢?孔子回答说:世子诞生的那天,卿、大夫、士都要跟随代理主事的人到殡宫,脸朝北,站在西阶的南面。大祝身穿裨衣戴着冕,手捧束帛,从西阶往上登,登上最高的台阶,但不跨进堂内,让在场的人都不要哭泣。然后,太祝长喊3声,对灵柩说:妇人某氏生了世子,特此察告。说完登上正堂,把束帛放在灵柩东面的几案上,哭泣一阵,走下正堂。
众多主人、卿、大夫、士、妇女都开始哭泣,但不顿足拍胸,尽情哭了一阵之后,都回到平常朝夕哭泣的位置。于是举行朝奠。礼毕,小宰走上堂,把放在几案上的束帛等祭品取下,埋在东西两个台阶之间。第三天,众主人、卿、大夫、士都来到殡宫,站在前天站的位置上,面向北。太宰、太宗、太祝都身穿裨衣戴着冕。少师抱着世子和孝服,太祝走在前面,少师抱着世子跟在后面,太宰、宗人又跟在世子后面。
进入殡宫的门,众人都停止哭泣。少师抱着世子从西阶登堂,走到灵柩前,面朝北站立。太祝立在灵柩的东南角,长喊3声,向灵柩察告说:夫人某氏所生世子某,让执事陪同着,特来拜见。然后少师遍抱着世子向灵柩行两次跪拜礼,哭泣。太祝、太宰、宗人、众主人、卿、大夫、士都一齐哭,跺脚,跺脚3次为一节,共跺脚三节。众人都从西阶下堂,回到东边的原位,袒露左臂。
<!--翻页AD2-->
(https://www.tyvxw.cc/ty431658/7289841.html)
1秒记住天意文学网:www.tyvx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tyvx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