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九O回:袭高阙二出定襄
匈奴在此后的连续两年依然是老样子,经常问候汉朝的边境线,在元朔三年把代郡太守给杀了。
卫司令的前三次胜利虽然让朝野上下找回了尊严,鼓舞了全国人民的士气,获得了不小的土地,但是,对匈奴的实际伤害并不大。
所以,在元朔五年(前124年),刘彻忍无可忍,再一次下令卫青出击匈奴,而这一次同样获得了胜利。这一次战役战利品也颇为丰盛,除了战俘五千,牲畜百万,而且俘获了匈奴右贤稗王等数十位高级官员。虽然如此,匈奴的主力却还是幸运地逃脱了。
这一战过后,刘彻将卫青封为大将军,成了军中最高的统帅。
到目前为止,卫青取胜就如家常便饭,他的每一次出击,都能凯旋而归。
人们对他的胜利也习以为常,不过,在他第五次出征时,还是有了意外的收获。
元朔六年(前123年)春,二月,卫青第五次出征,与前几次出征相比,卫青更加的成熟,他的声望极高,可以全权号令所有军队,但很明显,当胜利来得太容易时,他已经少了些许激情与豪迈。
只不过,在这次出征中,出现了一个意外,这次意外几乎摧毁了匈奴人的心脏,而制造这次意外的人却仅仅只有十八岁。
他是卫青的外甥,叫霍去病。
站在跟随卫青出征的将领间,霍去病多少显得稚气未脱,这也难怪他,毕竟他只有十八岁,虽然他已是第二次随舅父出征,不过前次在刘彻的三令五申下被严格保护起来了,说不上有什么实战经验。
此次出征,他的身边几乎聚集了当时最能打的精锐,翕侯赵信,合骑侯公孙敖,太仆公孙贺,卫尉苏建,郎中令李广,左内史李沮,他们被分别任命为前,中,右,后,强弩将军。
他们齐聚卫青的帐下,听候卫青的调遣,为的是能打一场以往不能相比的大胜仗。
在众位身经百战的将军中间,霍去病就像一颗豆芽菜,没用任何光芒,只有那炯炯有神的眼睛,魁梧壮硕的身材能让人印象深刻。
霍去病与舅父卫青一样,父亲都是有妇之夫,霍去病的父亲是平阳公主封邑内一个小吏,母亲卫少儿,她是卫青的二姐。
霍去病和舅父卫青从小都缺乏父爱,可相比之下,霍去病比卫青却幸运许多,卫青是从小苦过来的,霍去病则不同,从他记事起,卫家就已经如日中天,开始权倾天下。
除了优越的生活环境,更让人羡慕的是,霍去病从小就获得了刘彻的喜爱,这当然与刘彻迟迟无子有关,但不可否认,霍去病的机灵与早慧足以赢得大人们的喜爱,因此,霍去病获得了最好的教育。
我始终认为,教育一般能开阔视野,充实知识,增长才干,对于天才,自身的领悟力才是最为重要的,而对于领悟力平庸的人,哪怕是从早学到晚,也不见得能有多大长进。
在这点上,霍去病无疑是很好的说明,刘彻曾经打算要派人教他孙,吴兵法,小小年纪的霍去病却语惊四座,“打仗要看重方略,不必学古代兵法。”(顾方略何如耳,不至学古兵法)
在信奉条条框框的人眼里,霍去病此等言论无疑是对先贤的辱没和大逆不道,所谓人以群分,物以类聚,皇上刘彻同样天赋非凡,有着旷古绝今的气魄。
刘彻欣赏卫青的坚忍与卓越,但卫青显然不是与他同一路人,卫青沉默寡言,过于谨慎,他用兵如神,却不敢越雷池一步,大多数时候,他这个皇上问一句,他回答一句,君臣之间,总像有那么一道隔阂。而霍去病则不同,他从霍去病的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他可以把霍去病当儿子,也可以当同志,他们可以无话不谈,不存在任何芥蒂。
这在孤家寡人刘彻心里,自然有着不同寻常的情愫。刘彻希望霍去病能在战场上建功立业,作为皇上,他不能带兵杀敌,然而他比任何人都更痛恨匈奴,他希望霍去病能成为他的一双手,在遥远的战场为他杀敌立功。
霍去病的年少时代,正是舅父卫青崭露头角并成为大将军的时候,这位少年的眼中,耳中,俯仰听闻的是舅父的英雄事迹。
刘彻的期望,舅父的事迹双重影响之下,霍去病早早地在心中确立了效命疆场,击败匈奴的志向,为了这个志向,他勤练各种格斗技术,领悟用兵打仗之道。
作为一个稚气未脱的少年,能有“打仗得看当时情势,不能读古代兵法”的见解实属罕见,更为罕见的是,小小年纪的他,身材魁梧,各种军旅技能极其出色。
有了这些,只能说霍去病有了上阵杀敌的资本,他或许能够成为出色的将军,可是,要成为旷古绝今的名将,有这些却远远不够。
名将,都是从战场上拼出来的。
霍去病就这么新鲜出炉了,至于是骡子是马,战场是最好的证明。
元朔六年的出击,卫青为此作了充足的准备,为了不至于在草原,大漠中迷路,特地找来了曾经出使西域各国,身陷匈奴多年的张骞带路,张骞大名,相信各位是如雷贯耳,不过,此时此刻,我们的主角并不是他,他的事迹,我们以后会介绍的。
出击点选在了定襄(今内蒙和林格尔),西领云中地区,东为代郡,是内蒙高原与黄土高原地带,地形多样,便于隐藏。
而且按以往经验,这里碰上匈奴主力的概率比较高。
现在的匈奴,经过了元朔三年军臣单于死后的一次内乱,实力有所削弱,不过,战斗力仍然十分强悍。
在起初与匈奴的小股部队遭遇后,汉军只斩杀了上千匈奴兵。
此后,卫司令鬼使神差的下令往南退出定襄,前中后右强弩各军分兵驻守云中,雁门,定襄等地。
虽然谁都不明白卫司令葫芦里卖什么药,但令人惊诧的是,卫司令命令霍去病为剽姚校尉,所谓“剽姚”,即是劲疾的意思,卫司令给了他八百精锐勇骑,相当于快速反应部队。
此时此刻,霍去病和他的部队行踪骤然成谜。
不过,除卫青之外,谁又在乎呢?一个乳臭未干的小子,凭着天子的宠爱,当了不小的官,来到了军营,一脸的傲气。
况且,他们也没时间在乎,因为据可靠情报,匈奴单于带着主力已经开始向南运动了。
匈奴伊稚斜单于的单于宝座是从侄子那里抢来的,在他的哥哥军臣单于时代,他受封左谷蠡王。元朔三年,军臣翘辫子之后,军臣儿子於单为单于,伊稚斜不服,起兵把於单赶出了大漠,於单无路可去,投降汉朝。
伊稚斜久随父兄征战,实战经验丰富,而且对汉朝有不少的了解,对于卫青等人来说,伊稚斜也是块难啃的骨头。
虽说匈奴有强者为王的传统,不过,伊稚斜单于位的合法性仍然面临着不少质疑,所以,比起历代单于,他更需要战功来让那些质疑之人闭嘴。
伊稚斜这一次几乎是倾巢而动,他从派出去的探子带回来的情报得知,汉军此次也出动了数十万军队,统帅是被汉人称为常胜将军的卫青。
身经百战的伊稚斜不会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他的头脑还是清醒的,即便有多渴望战功,他也得掂量掂量。说实话,三年前的一乱,匈奴各部的实力都有所削弱,反观对手,有着极为出色的统帅,更有充足的兵力,在以往的大多数时候,匈奴占尽天时地利,而这一次则不然,既可以说是旗鼓相当,也可以说是棋逢对手。
“有意思,太有意思了。”
单于帐中不时传来一阵阵爽朗的大笑,这不是故作轻松,而是天性使然。即便没有必胜的把握,伊稚斜的血统仍然决定了他没有半丝畏战情绪。
战争,对于他们来说,从小就是家常便饭,匈奴帝国的邻居们,哪个没挨过他们的马刀?关键在于,匈奴人把战争看作发家致富的手段,在他们眼里,不会抢的男人不配做他们的子孙,必然招人唾弃和轻贱。
为了稳妥起见,伊稚斜决定还对手一招,他也下令分兵。
正如伊稚斜认为的一样,这场战争变得越来越有意思了,两国各数十万军队,分别化成几股部队,在几百里的边境线上像无头苍蝇一般的游弋。
双方都知道对手就在附近,却又一时半会儿找不到对方的位置。在这种情况下,你斗不了心眼,更施展不了谋略,因为你随时都可能与对方插肩而过,也可能遭遇,战与不战,只在一刹那间。
要知道,这是两个积怨已久的对手,在遭遇的时候,你别指望两国军队能停下来,握个手喝碗凉茶打下牙祭,你始终要明白,这样的局面一旦出现,你就是在茅坑里刚蹲一半也得赶紧提起裤叉上马迎敌,稍慢一步,说不定就要掉脑袋了。
生死只在瞬间,胜败也只在瞬间。
不出所料,大将军卫青在定襄一带遭遇了匈奴部队,不过可惜的是,这股部队人数不少,但并不是伊稚斜单于亲率的部队。
说时迟,那时快。早有心理准备的卫司令就抢在匈奴骑兵先一步下令冲击,汉军出塞以来,已有月余,早已‘饿’的眼睛发红。
如今仇人就在眼前,还用多说什么呢?
两军很快缠斗在一起,匈奴部队虽然慢了一步,不过他的战斗力实在强悍,卫司令遇到了他从军以来最强大的对手。
战场瞬息万变,匈奴部队经过短暂的慌乱,慢慢回过神来,他们的骑兵不但顶住了汉军的冲击,而且还渐渐占了上风。
卫司令敏锐地捕捉到了战局的变化,他的眉头皱了起来,如果没有更好的应变办法,恐怕我军很快会被敌人突破。
汉军的弟兄们打得实在很辛苦,匈奴人的剽悍名闻天下,绝不是浪得虚名,他们的骑兵技术之好,训练之有素都是汉军望尘莫及的。
眼看形势要向不利于汉军的方向发展,不少将领面露慌乱之色,他们边杀敌边慢慢围向卫青,把浑身血污的卫司令围在了中间,不过卫司令稍稍喘息之后,却是皱着眉头,却一言不发。
“大将军,你倒是给个话啊!这样下去我军必败无疑。”众将领急得已经红了眼。
卫司令摆了摆手,却仍然一言不发。
战场的左侧,匈奴轻骑已经突破了汉军的队形,正绕到汉军的后翼,进行攻击。
正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卫司令递了个眼色给身边最为倚重的护卫,护卫们心领神会,马上向多个方向冲出,在乱军之中策马狂奔,当他们中有人冲到相对高的土丘之上时,拔下腰间的令旗,向四个方向不断的挥舞。
刹那间,战场之外,四处各冲出一队汉军,在硝烟和茂盛的水草上,竟然看不出来有多少人马。
匈奴统帅大惊,他以为自己陷入了包围圈。
明明见对方的统帅都已经加入战斗了,哪来的兵力?莫非是汉军的援兵到了?
见势不妙,匈奴人已经开始后撤。
汉军气势大振,队形由防守马上转换成攻击态势,他们四处出击,终于让匈奴人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此战,卫司令率领部队歼敌万余。
卫司令再一次获得了胜利,你不得不佩服他,在战况最为艰难的时刻,他还能腾出伏兵来扭转乾坤,其实伏兵人数不多,只是在战况激烈的情况下,突然有生力军补充进来,必然沉重打击对手的士气。
卫司令这一路取得了胜利,可是,其他方向的部队却情况不妙。
前将军赵信,右将军苏建以三千骑兵遭遇了伊稚斜统帅的部队,结果,胡人将军赵信率领八百骑兵投降了伊稚斜,而苏建全军覆没,只身逃脱。
对于苏建,不得不多说一句,此人虽然名气不大,但他的儿子苏武足以让炎黄子孙肃然起敬,后面我们会专门介绍苏武。
战事告了一个段落,卫司令的主要工作转向了战况的统计情况。
当他在帅帐里与众将总结此次战事的得失之时,帐外突然传来一阵喧哗声。
卫司令正想出去一探究竟,突然一个浑身血污,身穿重甲的年轻人闯了进来。
卫青定睛一看,吃了一惊。
年轻人赶忙向卫青一躬身,开口说道,“大将军,去病回来了!
(本章完)
(https://www.tyvxw.cc/ty43083/2700226.html)
1秒记住天意文学网:www.tyvx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tyvx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