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意文学网 > 战国狐出没 > 第254章 曲阜之会 1

第254章 曲阜之会 1


  战争结束时间是没法预估的。

  八月下旬,我们打下了阿城,可以说三级跳的第二个跳板搞定了。

  或许是蒙武见我给白起的封赏丝毫不比赵国军官少,比之秦人打胜仗之后的奖金更高,他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两万原本应该散在平邑到阿城沿线保护粮道的赵兵,被他集结起来,攻向陶邑北上之齐兵。

  当时的情况是陶邑齐兵见被截断了后路,当即折返攻打平邑。蒙武率军在中道拦截,直插齐兵中军本阵。牛翦得到消息的时候已经晚了,派出车、骑兵三千接应,只捞到了一些零头。

  我得到消息的时候也已经晚了,蒙武都开始清点战利品等着向我报捷了。

  此役,齐国三万精锐成为赵国的俘虏。其他逃散、阵亡者,不可胜数。

  秦国将军打仗太粗犷了,这很浪费资源啊!

  看到蒙武斗志这么旺盛,我决定让他率领所部两万人,去帮魏国的忙。魏无忌随军出战,在打亢父,至今都还没有打下来。就算蒙武不能在那边建功,起码能够保证我从阿城到曲阜一线的粮道通畅。

  后军副将牛犇是牛翦的侄子,占领阿城之后他就负责从阿城到曲阜的粮草转运。这位中年将军也不是省油的灯,被蒙武抢了战机之后,他也没少派兵劫掠,一不小心占领了谷城。

  因为,谷城守看到赵国大军——其实只有五百人——连夜弃城逃跑了。

  廉颇打平陆的时候也发生了类似的情况,对方没怎么抵抗就宣布投降,献出城邑。我接受了平陆令的效忠,连名字都没记住就发派到赵奢那里去了。现在曲阜就像是个没有遮拦的少女,暴露在赵国的雄师面前。

  曲阜的地形极佳,不愧是当年封给周公旦的封地。东、北、南三面环山,百余座山头延绵横亘,就像是天然的长城。群山内侧散布着几十个大小不等的阜丘,形成第二道防线,也是曲阜之名的由来。中西部为大片的肥田沃土,构成了东北高、西南低的基本地势。

  我们现在是从西北往东打。

  九月十三,前军将廉颇率军进入鲁境。鲁君惶恐之余,派出使者犒劳赵军,统统被廉颇留下。

  十五日,前军在曲阜城下扎营立寨,廉颇派裨将田爽率兵五千,攻占曲阜北面的凤山。凤山是曲阜地区的最高峰,控制了凤山之后,田爽封锁北方山道,安插哨岗,防止齐兵南下救鲁。

  我赶到的曲阜的时候,廉颇还没有展开攻城,不过曲阜已经人心惶惶,听说可以出逃,在小小的试探之后都携老扶幼逃离了曲阜。白起对于不能打的城池很不屑,亲自带兵将曲阜东南的阚城和桑丘打了下来。

  阚城和桑丘坐落在大野泽和微山湖中间,这两座城邑打下来之后,齐国南下伐宋的大军就彻底被困在了亢父和方与,再没有北归的道路。

  依照国际惯例,我给鲁君写了一封措辞强硬的信函,开头连“外臣”这个谦辞都没用,直截了当写道:“赵右师狐氏婴呈至鲁君阁下……”信中的内容也很简单,总结出来两个字:投降。

  鲁君回函说,要保留鲁国宗庙,否则宁死不降。

  我答应了。

  我这次来,不是为了灭鲁国而来,而是为国家谋取利益,为自己挣足声望。鲁国灭了之后,齐、薛、宋三国获益最大,这未必对赵国有利。

  鲁君拿到了我的回函,约定了献城的时间,斋戒沐浴,大开城门,在城外设立香案,清水扫街,黄土覆地,亲自迎接。

  我觉得在门口弄个这样的仪式很有意义,尤其是让鲁君声带哭腔,向鲁国臣民控诉齐国的恶政。比如强行征粮,比如威逼借道……最终我赵国大军是来解救鲁国,存鲁国宗嗣的正义之师。

  在他大声控诉的时候,廉颇的前军先锋已经开进了曲阜,以城中心为轴点画出十字,凡是临街的三排屋舍,无论是谁的,统统赶走,由赵兵接手,就连房顶都有人站岗放哨。许历亲自率领两千人马,进入鲁国王宫,将一应内卫缴械遣散。

  太庙,这是重点看护地区。鲁君的子女共六人,连同这些孩子的母亲们,以及近支宗亲,统统被关在太庙里。太庙周围都布满了干柴硫磺,若是有人胆敢触犯天怒,赵兵第一时间就会将这座矗立了七百五十余年的建筑付之一炬。

  以及里面的人。

  我坐在鲁君平时听政的正座上,鲁君贾坐在我下首,浑身抖索不止,显然怀着极大的悲恸和惊恐。

  我看了他一眼,努力寻找着当年我路过此地时熟悉的景象。

  然而,一点都找不到了。

  我咳嗽一声,对下面济济满座的鲁国贵族们道:“鲁室是周公之后,天下正礼之所征!我赵室怎么忍心对如此尊崇的国家开战呢?走到今天这一步,是我王所不忍见的。于我而言,我不相信这是国君失德。肯定是国有奸佞之臣,蒙昧主君,才和齐国一道做下不义之举!”

  聪明人应该已经知道基调了。

  “揭发吧,奸佞之臣都有谁?”我扬了扬袖子,让他们自己说。

  我对鲁国实在不是很解了。

  我只知道,这个国家是周室的至亲之国。按照上古时代的习惯,天子统帅中军之师,太子掌令前军,庶长子掌领后军。周人承袭这个传统,以武王代文王,居天下之中,建都宗周。又以召公为文王庶长子,居晏国——即后来传世的燕国,为掌天下之后军,管辖北方之地。以周公为太子,居天下之南——鲁国。

  这条线连起来,对应星宿就是东方心宿中的三星。事实上,心宿三星的名字就叫“庶子”、“天子(帝)”和“太子”。

  鲁国在齐桓公崛起称霸之前,一直是个强势的国家。当时鲁桓公时代,一直压着齐国一头,就连齐国人淫奔的时候都喜欢装扮成鲁桓公来吸引美女。所谓成也萧何败萧何,当年打败齐师的功臣就是桓公的三个儿子,也就是后来乱政导致鲁国衰败的三桓。

  “狐公,乃是季氏乱政!”鲁国群臣中走出来一名老者,对我拱了拱手,慷慨道。

  季氏?

  当年鲁桓公的三个儿子庆父、叔牙、季友,被称为三桓。鲁国自宣公以后,政权就操纵在以季孙氏为首的“三桓”贵族手中,形成了架空国君,贵族共和制度。这种制度不像晋国的六卿专政,最终导致晋国分裂成赵魏韩。其主要缘故大概是因为鲁国比较小。

  孙,就是表示自己公孙血统的意思。一般族人是不能叫的,只是用来称呼宗主。比如庆父之后孟孙氏、叔牙之后叔孙氏、季友之后季孙氏。

  看上去的确像是一个大反派,但是,唯一的问题在于……

  三桓早在一百二十年的鲁穆公时代就被逐出权力中心了!

  他们的封国也早就被齐国灭了。

  这是在寻我开心么?

  我冷冷地看着他,没有说话。

  “莫非老朽说错了么?”那老臣上前一步,颇有跟我杠上了的意思。

  我转过头,问鲁君道:“此谁人?”

  鲁君战战兢兢,双手发颤,道:“此人是上大夫公仪平。”

  “哦,公仪休之后?”我饶有兴致地看着他。

  公仪休此人就是鲁穆公的相邦,正是因为他的辅佐,三桓才会被迫离开朝堂。此人在两千年后的思想品德课露过脸,因为他最爱吃鱼,但是当相邦的时候,别人给他送鱼他全都拒绝了。

  我记得思想品德课就截取了这么一段,表明华夏自古有美德——廉洁。

  其实故事的完整版本是:公仪休拒绝了别人送的鱼,并且解释道:我当着相邦,想吃多少鱼都能吃到。一旦收受贿赂,这个相邦的位置就保不住了,那时候别人也不会送我鱼……这种亏本买卖我是不干的。

  所以说,我觉得他的后人应该也是聪明人才对。

  然而……


  (https://www.tyvxw.cc/ty427813/12193970.html)


1秒记住天意文学网:www.tyvx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tyvx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