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孙承宗殉节
孙承宗殉节
孙承宗,字稚绳,号恺阳,北直隶高阳县人,万历四十二年(公元1614年)考中进士,殿试位列第二名。万历四十八年(公元1620年),主持选拔了包括钱谦益在内的众多人才。乙卯年(公元1621年),出任应天府主考官。天启年,孙承宗升任为少詹事,到了天启二年,他又被晋升为礼部右侍郎,不久之后又被调任为兵部尚书,并兼任东阁大学士。
当时正值二月十二日,广宁沦陷,王在晋接替熊廷弼担任辽东经略,建议在山海关外八里铺构筑重关,认为即使外关被攻破,内关还可坚守,同时可防止外关守军溃逃。这项工程预计动员工人两万余人,耗费资金达百万两白银,还不包括城楼及其他设施的费用。孙承宗反对这一提议,认为守护宁远正是为了守护山海关,如果退守到关内,永平等地将会受到动摇,京城也会受到严重威胁,届时局势必将大乱。八里铺距离山海关不到三十里,这样做等于将山海关置于孤立无援的境地。因此,这项筑城工程被取消。
孙承宗主动请求前往边疆巡视,皇帝亲自在宫门为他送行,并赐给他佩剑和蟒袍。孙承宗上任后,积极开展了屯田筑堡、招募流民的工作,成功招揽了一百万流离失所的百姓,训练出了五万精兵。历经四年努力,他拓展疆域四百里。然而,魏忠贤及其党羽因畏惧孙承宗的实力和影响力,诬陷他偏袒东林党人。天启五年(公元1625年),孙承宗被迫辞职退休,回到了故乡。
崇祯二年(公元1629年),清兵入侵,孙承宗被重新启用恢复原职。辛未年(公元1631年),孙承宗十七次上疏请求辞官退休,皇帝赐予他金币,并允许他乘坐驿站马车返乡。他坚决反对妥协求和的策略,这一立场与当时枢密院官员熊明遇以及首辅周延儒的意见相左。十一月十二日,清兵逼近高阳城,孙承宗率领本地乡绅坚守城池,但因城墙低矮脆弱,外来的援军未能抵达。清兵昼夜围攻,城内箭矢石块耗尽,无力再支撑下去。孙承宗坚守北门,对家人说:“我将死于此地,你们各自逃生吧。”家人都围绕在他身边哭泣,不忍离去。城破后,清兵将孙承宗带走,带入城南的清军大营。孙承宗在地上铺上苇席,朝着京城的方向叩头,催促执行绞刑的人赶快动手,最终英勇牺牲,享年八十岁。他的子孙共有十九人,也都奋力抵抗直至战死。此事上报朝廷后,崇祯皇帝极为悲痛。但当时薛国观阻止给予孙承宗应有的抚恤和哀荣。很久之后,南明朝廷追赠孙承宗为太傅,谥号“文忠”。
孙承宗面容刚毅,铁面剑眉,胡须浓密飞扬,声音洪亮如鼓钟,震撼人心。他二十多岁还是举人的时候,就曾游历边疆,熟知地理要塞。当时在朝廷近旁服务的侍官,大多低调谦逊,被称为“女儿管”,唯独孙承宗不同,他在讲学和进谏时,言语激昂,直抒己见,坦率真诚。孙承宗所着的文集共有一百卷,还有吊唁二十五位忠烈之士的诗篇流传于世。
(https://www.tyvxw.cc/ty42518725/48015759.html)
1秒记住天意文学网:www.tyvx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tyvx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