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陈纯德、申佳允
陈纯德
御史陈纯德,字静生,号澹元,湖广永州零陵人。崇祯十三年庚辰(公元1640年)进士。同榜二甲进士均受到皇帝召见奏队,如果皇帝满意的话,就会授予翰林、科、道等官职。陈纯德因奏对详细明晰,被任命为福建道御史。癸未年(公元1643年)他任顺天府督学,刚到任就接到遵化警报,无法前行,于是返回京城。贼军攻入京城,陈纯德自缢而死。与他一同被召见的进士中,有五人被特旨任命为翰林,五人被任命为科、道官员,共十五人,其中只有陈纯德一人殉节。南明朝廷追赠陈纯德为太仆寺少卿,谥号“恭节”,并将其供奉于旌忠祠。当年,有三位御史为国捐躯,即陈良谟、陈纯德与王章(谥号忠烈)三人。
《编年史》记载:陈纯德当时担任提督北直隶学校的官职,正在赶往易水的路上,还未完成士子的考试,就听说京城发沉贼寇逼近的警报,立即穿上戎装赶往京城,几天后京城被攻破,他自缢身亡。
《忠逆史》记载:许多清单上都标注了陈纯德作为死难者的姓名,但在《国难录》中却将陈纯德记载为两次被夹打后为贼寇留用,这是错误的。或许陈纯德被捕后不屈,最终因刑罚而死,所以在《国难录》中被标注为属于遭受刑罚侮辱的大臣。然而各种史书都称陈纯德记载为殉难文臣二十一人之一,且南明朝廷明确为他举行了谥典,并赐予祭祀于旌忠祠。因此陈纯德自缢而死的事实,是有确凿证据的,其他说法可以废弃。
申佳允
申佳允,字井眉,号素园,永年人,天启辛酉年(公元1621年)考中举人,崇祯辛未年(公元1631年)考中进士。师从文太史(应该指文震孟。文太史一般指明朝着名大臣、文人文徽明,文震孟是他的曾孙,下文也印证了这一点)的门下,授仪封知县,三年后调任杞县。贼寇扫地王率领万人进攻杞县,申佳允登上城墙坚守,亲手斩杀一人,迫使贼寇退却。他修筑砖城,以清廉第一着称,后升任吏部文选司主事。任职后,他奖励人才,杜绝官员四处跑官要官,多次上奏时事,吏部政务一片肃然,后来他转任考功员外郎。当时申佳允的老师文震孟(谥号文肃)与薛国观(韩城人)有矛盾,申佳允也因为一些小事被牵连影响,被降职为南京国子监的博士,后来又升为太仆寺的寺丞。
甲申(公元1644年)二月,申佳允因公事出巡近郊,听说贼军逼近居庸关,分兵自常山进入,京城南部的郡县官员纷纷望风而逃,朝中大臣也纷纷找理由引退离职。身边人都劝申佳允说:“京师即将陷落,既然在外,不必再回去。”申佳允愤然流泪说:“我当然知道京师难以支撑,但皇帝该怎么办?”于是他星夜赶回京城,当时是三月十二日。
申佳允意识到大事已去,写信给儿子申涵光说:“行为正直称为义,顺应天命称为命。义不能违背,命不能违抗。无论是在朝为官还是在野为民,道理都是一样的。天下的祸乱都是因为贪生怕死。死于疾病、死于利益、死于刑罚、死于家庭纷争,都是死亡。这些死法我都宁愿面对,但面对君主的大节,如果退缩哭泣,千方百计地寻求逃避,这才是真正的不知道如何面对死亡。我受到国家恩德礼遇,发誓要以死来报答。”这时,他的母亲太安人(安人是明朝对于六品官员妻子的封号,太安人则指的是朝廷封赏的是官员的母亲或祖母)年近七十,被迎接荣养在京城的住处。身边人以此为由劝他,他说:“我已经以身许国,形势难以两全。”十八日,他聚集宾客为幼子申煜举行冠礼(成年礼),说这是宋朝的衡州知州尹谷所说的“以冠带之身在地下面见祖先”。他将生平所着诗文交付给儿子,说:“我做官没有多余的财物,半生精力都在这里了。”
十九日城破,身边人劝他换装藏匿他处。他说:“我来这里做什么,进去躲避,还不如不进去。”他此时听说宫中变故,仰天呼喊圣明三次,看到两个仆人坚守在他身边不离开,便骗他们说:“我去拜访客人,选择了一个好地方,你们可以一起随行。”他来到王恭厂的一口深井处,两个仆人知道他的意图,急忙拉住他,但他扯断了袖子,跳入井中。两仆人号啕大哭,用绳子救他,申佳允在下面喊道:“你们回去安慰我的母亲,无论国君是否驾崩,他的儿子都是忠臣,不必为我过于悲伤。”当时申佳允年仅四十二岁。
不久,贼军从关东战败溃逃回来,在京城肆意杀戮。申佳允的幼子申煜,带着祖母夺门而出,家中童仆都跟随着。有个书童徐起凤,跟随申佳允已有十年,痛哭请求留下,他说:“我们都走了,主人的棺木谁来守护?”贼寇果然焚烧京城民居及寓所,徐起凤便跪下苦苦哀求,贼寇感动,最终没有焚烧。等到清军到来,驱逐京城百姓外迁,徐起凤害怕棺木受到波及,四处找同乡帮忙,找到雕刻木工朱攀桂等二十多人,将棺木抬至天宁寺,才得以保全,这是徐起凤的功劳。南明朝廷下诏追赠申佳允为太仆寺少卿,谥号节愍,祭祀于旌忠祠。他的儿子申涵光,才情出众,品行高尚,小儿子申煜,二人均以诗文闻名于世。
申佳允,还有一字为孔嘉,号浚源。向南明朝廷上书请求为申佳允抚恤的人,是巡漕御史白抱一,他也是个独行君子。其他有史书记载的是申佳允自缢而死。
我的评论是:以前我游白门(可能指南京)时,申佳允(号素园)正被贬为国子监博士。他当时屈尊访问我的旅邸,我们相处愉快。我深知他从小丧父,侍奉母亲太安人十分孝顺,他做孝廉时,母亲教子勤学,后来他慷慨赴难,视死如归,看来忠臣必定出自于孝子之家,这话令人信服!我看到京城沦陷时,当时做官之人不投降而逃离京城,便可以称得上是高尚的举动,而申佳允反而从外地回到京城,与京城共存亡,看来是必死的决心早已经确定,这和那些面临事情时束手无策,只得选择一死的人是不能相比的。只是他的母亲高龄,为什么不先护送出京城,免得她受到惊痛?也许是对母亲的关爱日盛一日,恐怕片刻都难以忍受离开她的膝下吧。
译者注:1.尹谷,字务实,号耕叟,南宋末年长沙人,被南宋朝廷任命为衡州知州。上任前他因事留在潭州,此时元军围攻潭州,他积极帮助守将御敌。后来,元军攻入城墙,形势危急,他急忙回家为两个儿子举行成人冠礼。有人道:“这个危急时候,你还做这等迂腐之事?”尹谷回应道:“我正要让儿子配上冠带在地下与先人见面!”冠礼完毕后,尹谷和家人自焚而死。
2.和丸,源自《狮吼记·抚儿》中的一段描述,“他和丸不厌朝和暮,你反哺休忘桑与榆”,用来比喻母亲教子勤奋学习。
(https://www.tyvxw.cc/ty42518725/48015637.html)
1秒记住天意文学网:www.tyvx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tyvx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