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意文学网 > 大宋的变迁 > 325章 天圣春闱(3)

325章 天圣春闱(3)


  天圣元年(1024年)癸卯(正月十四日),赵祯诏令以御史中丞刘筠等权知贡举,龙图阁待制滕涉、判三司户部勾院刑部郎中李若谷封印卷首。

  这是赵祯有意以策来取仕,故命刘筠来主考,刘筠此人虽然重视策论,可又喜欢西昆体,真真是个人都有两面性。

  自诏令下达之日起,刘筠和几位主考被锁进了贡院,以免有人寻主考官串通作弊,这一锁便是接近两月,直到赶考举子三场考试的试卷全部审阅完毕方可出门。

  正月二十三,试题已出,朝廷下令雕版印刷试题,不得不说关于这一点大宋比后世的大明强多了,大明的科举还得自己抄写考题。

  赵祯令校理陆轸、聂冠卿、李宥校勘,彭乘充点检试卷官,又下令审官院,差巡铺官六员辅佐。

  ............

  二月初四,台湾基隆县,史三郎家,他特意回家来给妹妹打气,台湾科举与大宋不同的是女子班一样参与,同样会予以分配。

  史三郎当然希望妹妹能考个女官,华夏民族这种学而优则仕的老传统轻易是撼动不了的,不相信的看看后世的国考盛况就知道了。

  史二娘早已有了大名,叫做史翠,如今也是个十七岁的大姑娘,他们这一批孩子均为十七八岁的年纪,面对将来的工作生活充满了憧憬,脑海里皆是美好的梦想。

  明日就要上考场,一日考两门功课,两日考完基础课,第三日上午是一篇策论,时日还是比较充裕的。

  沈氏作了一大桌子菜,平日里不舍得吃的新鲜海参也去鱼档里也买了不少,杀了一只自家养的母鸡,好好煲了一锅母鸡海参汤给女儿喝。

  史三郎笑道:“娘真是偏心,当年孩儿去了机械厂上工没做一点荤菜庆祝。”

  沈氏给了史三郎一个爆栗道:“那时家中无钱,拿什么买给你吃,这下有了,你多喝几碗作补偿可好。”

  史老丈笑道:“如今的日子是越过越爽利,闺女好好考,中个榜首给爹娘争口气,也好让你娘去显摆显摆。”

  沈氏啐道:“闺女考的好了,自是光大你史家的门庭,与我沈家何干?”

  史翠问自己的兄长道:“大兄,你在厂里听闻此次科举的事情么?”

  史三郎道:“问过坊监了,坊监说不妨事,如今台湾缺人,所有学子都不会黜落,全部录用到衙门、工坊和农场,前五十名将继续进台湾大学堂学习,妹妹不必担心。”

  沈氏奇道:“女子也可考入衙门么?”

  史三郎笑道:“娘,你这是老眼光,如今各大官坊和铺子皆有女工,衙门也会有女官的,东京皇宫里还有内尚书省,全是女官。”

  史老丈慈爱的摸了摸自己女儿的发髻道:“闺女,你若是能考到五十名之内,那爹就高兴了。”

  史翠一听顿时压力山大,五十名之内那是相当困难,在父母亲殷切的目光中,她还是点了点头。这一情景在基隆数百个家庭里轮番上演,人人盼望自家孩子能进入那前五十名。

  ............

  二月初五,大宋天圣元年贡举正式开考,天还未亮,东京城大街小巷里星星点点的灯笼便往礼部贡院涌了过来,赶考的送考的足有好几万人,贡院前车水马龙,门前巡查的兵丁们吆喝众人按照所属之路排队,依次搜捡后入内。

  柳七茫然无措的远远望向贡院的大门,他即将第四次跨入贡院,身后的曾公亮推了他一把道:“耆卿兄发甚子呆,既然来了,哪怕是碰碰运气也得进去试试。”

  柳七苦笑道:“既然来了,哪有不进去之理,为兄先预祝明仲老弟高中金榜。”

  曾公亮抱拳道:“多谢耆卿兄吉言,在下也预祝耆卿兄蟾宫折桂。”

  柳七仰面向天叹道:“若是不中,做哥哥的此生就完了,再也无翻身之力,也不知出路在何方。”

  另一边是开封府的入场队伍,队伍里是些平日在东京城唱诗相合的士子们,互相之间尽皆熟识,这里面就有日后中了状元的宋痒(此时还叫宋郊)和他的弟弟宋祁,两兄弟诗书满腹,风度翩翩,拱着手与举子们打着招呼,两人胸有成竹,似乎中进士不过是探囊取物。

  郑戬、叶清臣两人亦在现场,此刻两人畏畏缩缩的站在一起,心中忐忑不安。

  郑戬曾向翰林学士杨亿求学,好歹在东京城里呆了好几年,心理素质比叶清臣略略好些,安慰叶清臣道:“道卿老弟,不必担忧,你才年方二十五岁(虚岁),若是不中还有机会,不似为兄,年已三十有三,不中此生便再无希望,只得漂泊于江湖之间。”

  叶清臣苦笑道:“小弟不中何以面对苏州父老,不中又哪有出路,我等只会这诗词歌赋,难不成年纪轻轻就去做那西席先生?”

  郑戬指指东南方漆黑的天空道:“那台湾的吴先生不也是个西席先生,如今台湾如日中天,吴先生又是当朝帝师,何等荣光,我等不做官,做个西席先生亦可。”

  叶清臣叹道:“萤火之光岂能与皓月争辉,吴先生那一身本事在何处不是一方人杰。在下闻听台湾亦是今日科考,不知会考些什么题目?”

  郑戬笑道:“必然与我等不同,某昔日在吴山学堂偷学半载,便知道吴山学堂儒学和实用之学并重,从不偏废,故这实用之学是必考的。”

  叶清臣艳羡道:“自从几年前听完吴先生一席高论,方知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简直如醍醐灌顶。先生的学说方为正道,奈何我大宋偏偏只考这儒学,有一技之长者无出身之道,殊为不智。”

  郑戬点点头,深以为然。其实他们不知道,大宋初中期还算好的,还有什么医、算、书、画、词等杂科考试晋升。

  若是到了后世的明清两朝,程朱理学中最糟糕的那部分学说统治全国,限制科举的考试范围,读书人只能靠八股文打天下,官员和百姓的思想被禁锢,且不允许军人和商人、工匠的子女科举,从此中国从海贸开放走向了闭关锁国,直接导致后来的落后。


  (https://www.tyvxw.cc/ty423259/11734645.html)


1秒记住天意文学网:www.tyvx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tyvx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