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天下都是朕的,何况几个女人4
赵普曾嘱咐石守信道:“如果韩通有变,你切莫手下留情!”
石守信保证道:“军师放心,石某会派专人盯着韩通!”但旋即又道:“不过,大哥也曾吩咐于我,説是最好不要流血……”
赵普重重地言道:“石将军,请记住我的话,该留血的时候,就绝不能心软!”
石守信笑了:“军师,你还不了解我的为人吗?大哥一向心软,我石守信什么时候心软过?”
大概是赵匡胤率军离开汴梁后两个时辰左右吧,汴梁城内的后周文武大臣及百姓就惶恐不安起来。wWW、qΒ⑤。c0m/原因是,汴梁城的大街小巷里突然出现了一些小木板,小木板上写有五个醒目的大字:点检做天子。
点检是谁?赵匡胤也。那些小木板在告诉汴梁城里所有的人:殿前都点检赵匡胤要做皇帝了!
殿前副都指挥使韩通连忙拿着那样的一块小木板找到范质道:“大人,京城内外已无兵可调,剩下的一点军队还掌握在石守信和王审琦的手中,如果那赵匡胤此时回京称帝,我等将为之奈何?”
范质疑疑惑惑地言道:“韩大人,不会吧?赵匡胤率大军是去北上征战,又如何会回来妄自称帝?”
韩通将那块小木板塞在范质的手中:“范大人,这又如何解释?”
范质无法解释,便又拿着那块小木板找到了王溥:“王大人,你对此事有何高见?”
“谣言!”王溥下了断论。“纯粹是谣言!赵匡胤对先帝忠心耿耿,如何会做出背叛之事?再者,赵匡胤如果真有反叛之心,又何必要率军出征?直接在京城称帝岂不省事?”
王溥所言听来很有道理,所以范质也就默认了。实际上,王溥之所以会这么説,是因为他对赵匡胤还不够了解。赵匡胤不仅想当皇帝,还想着平平稳稳地占了帝位。这样一来,赵匡胤就需要找一个借口了,而率军北上抗敌便是最佳的借口。借北上抗敌之名,将京城内外所有的兵马都带走,则京城中就无人能够阻挡他称帝的步伐了。
赵匡胤率军离开汴梁之后,直向东北而去。军队行进的速度説不上慢,但也説不上快。走了差不多一天,黄昏的时候,军队走了四十多里,走到了一个名叫陈桥驿的地方。
顾名思义,陈桥驿是一个驿站,紧靠着黄河边。赵匡胤下令:部队原地休息,明天早晨渡河。
当晚,赵匡胤在驿站内与赵匡义和赵普在一起饮酒。赵匡胤问赵普道:“军师,一切可都安排妥当?”
赵普回道:“大将军放心,一切均已安排妥当!”
赵匡胤点点头,一时沉默不语,且脸上还若有所思的模样。赵匡义笑谓赵普道:“军师,我大哥好像不乐意当皇帝吧!”
赵普解释道:“大将军不是不乐意当皇帝,而是心中多少有些不忍……”
“这有什么?”赵匡义“吱溜”喝下去一杯酒,“大哥当了皇帝之后,给现在的皇上一个好职位,让他享受荣华富贵,这样,不仅他无话可説,就是那先帝在九泉之下也会感到无比欣慰的!”
赵普连忙道:“大将军,听见了吗?匡义兄弟与你乃不谋而合呢!”赵匡胤自顾笑着摇了摇头道:“军师,你和匡义还是出去看看吧。”
驿站之外,拥挤着后周十万大军。赵普和赵匡义走出驿站的时候,听到许多官兵都在议论着“点检做天子”的事。原来,军中也发现了许多写有“点检做天子”的小木板。书中暗表:这些小木板,包括汴梁城里出现的那些小木板,就像当初柴荣在那座破庙里发现的那块小木板一样,都是赵普暗中做的勾当。
赵普对赵匡义言道:“我们应该去高怀德那儿转转了!”
高怀德正按赵普的吩咐与数十位军中将领在一起饮酒。见赵普和赵匡义走来,许多将领都纷纷起身邀二人同饮。赵匡义坐下了。赵普却直着身子摇了摇头。
高怀德故意问道:“军师,恕高某直言,你好像有什么心思?”
赵普默然不答。高怀德似乎急了:“军师,你有什么心思就説嘛!在座的都是好兄弟,説不定就能为你分忧。”
许多将领都附和着高怀德的话。赵普弯下腰来,做出一副神秘兮兮的样子言道:“不瞒各位兄弟,赵某闲居在家时,曾学过观察天相之术。今日正午,大军北进时,赵某曾仰头观天。赵某发现,在太阳的旁边,还有一个太阳,而且,两个太阳正在互相撞击……”
众将领不禁“啊”了一声。你道是为何?原来,天不可有二日,就像国不可有二主一样。现在,既然天上有了两个太阳,那后周朝就应该有两个皇帝了。另一个皇帝是谁?众将领心知肚明,因为他们都看到过那种小木板,在赵普和赵匡义到来之前,他们正在一边喝酒一边悄悄议论小木板的事。
高怀德适时地开始表演了。他猛然灌下去一杯酒,又猛然将酒杯摔于地下,然后怒气冲冲地言道:“当今皇上如此年幼,根本不能亲理朝政,我等即使立下惊天动地的功劳,又谁人可知?”高怀德的话音还没有落呢,马上就有一个将领高声言道:“高大人説得对!依我之见,我们干脆像小木板上所説的,拥立都点检大人做皇帝,然后再北上征战!”
“对……”数十位将领几乎异口同声地叫喊起来:“我们拥立都点检大人做皇帝!”
将领们一边叫喊着一边就要拥往驿站。赵普赶紧拦阻道:“各位将军请留步!想拥立点检大人做皇帝,这只是我们的想法,可点检大人是否会同意呢?”
“是呀!”赵匡义此时説话了:“不瞒各位将军,我曾经劝过我大哥自立为帝,可我大哥就是不同意!”
“还有啊,”赵普的脸上显出很为难的样子道:“各位将军是想拥立点检大人做皇帝,可各位将军手下的弟兄呢?他们是否也有这样的愿望?如果他们不同意,点检大人即使同意做皇帝,恐也做不安稳……”
“军师多虑了!”一将领立即言道:“我敢保证,我手下的弟兄没有一个人会反对点检大人做皇帝!”
“我也敢保证!”另一将领接道,“点检大人威震四海,弟兄们巴不得点检大人早日登基呢!”
一时间,众将领都对着赵普“保证”起来。赵普言道:“既如此,那就让点检大人好好地休息一夜。我们呢?在此好好地研究一下,看有没有一个什么法子,能让点检大人就是不想做皇帝也身不由己!”
高怀德吞吞吐吐地道:“如果,我们能有一件龙袍,往点检大人的身上一套,那点检大人岂不就只能做皇帝了吗?”
一将领言道:“高大人这主意妙!”
另一将领反问道:“可我们现在哪来的龙袍?”
恰在这时,一个小军官慌慌张张地跑到一位将军的跟前道:“……弟兄们在黄河边上发现了一件龙袍……”
“啊?”那将军真是喜出望外:“快!快把龙袍拿来交与军师!”
很快,一件黄袍就交到了赵普的手中。只见赵普,双手虔诚地捧着那件黄袍,双眼噙着泪花仰望夜空,声音哽咽着言道:“各位将军,你们看见了吗?点检大人做皇帝,这是天意啊!”
一将领突然喊道:“点检大人万岁!”
众将都情不自禁地喊起“万岁”来。殊不知,这黄袍与那些小木板一样,都是赵普暗中做的手脚。老谋深算的赵普,将一切都安排得那么合情合理,那么天衣无缝。
睡在驿站里的赵匡胤,能听得见众将们的“万岁”声吗?只有天知道。
第二天天明,也即正月初四的早晨,赵匡胤还在驿站里躺在床上呢,忽然,一阵震耳欲聋的叫喊声冲进了他的耳鼓。他一骨碌从床上爬起来,竖起耳朵仔细听了听,他由衷地笑了。但旋即,他便敛了笑容,故意弄得衣衫不整的样子跑去开门。门刚一打开,赵普、赵匡义、高怀德和数十位将领就拥进了屋内。屋子内空间很小,几十个人一拥,便把赵匡胤挤在了一个拐角动弹不得。
赵匡胤做出一副极度惊讶的样子问赵普道:“军师,发生了什么事?”
赵普回道:“各位将军不愿渡河北征!”赵匡胤愕然言道:“这是何故?”
赵普挪了挪身体道:“你问各位将军吧!”
赵匡胤正欲开口,一将领率先言道:“我等想拥点检大人做我们的皇帝!”
另一将领喊道:“如果点检大人不愿做皇帝,那我等就不渡河北上!”
众将领一起喊起来。赵匡胤似乎想説些什么,但根本无法开口。紧接着,五六个将领搂搂抱抱地硬是把赵匡胤拽到了屋外。赵匡胤刚一出屋子,便有几个人跑过来,不由分説地将那件黄袍套在了赵匡胤的身上。还别説,那件黄袍穿在赵匡胤的身上,大小正合适,好像是专门为赵匡胤做的。
再看赵普,领着赵匡义、高怀德和数以万计的官兵,“呼啦啦”地一起跪在了赵匡胤的面前,且山呼“万岁”起来。
赵匡胤做出惊恐万状的样子,慌忙走过去,双手扶起赵普,言道:“军师,尔等如此,我还有何面目回京见当今圣上?”
赵普言道:“点检大人此话差矣!此时此刻,你黄袍加身,岂不就是当今圣上?”
“军师万万不可开此玩笑!”赵匡胤越演越逼真:“先帝对我赵某情深似海、恩重如山,我赵某岂能做下这不仁不义之事?”
这时高怀德开口了,他扯开嗓门叫道:“如果点检大人不答应做皇帝,我等就长跪不起!”
高怀德这一叫不大要紧,成千上万名官兵一起叫了起来。那叫声,使得黄河里的水都禁不住地在颤抖。
叫声甫歇,赵普也亮开嗓子对赵匡胤言道:“点检大人,你听见了吗?你看见了吗?这是天意啊!这是民意啊!天意固不可违,民意岂可违乎?”
赵匡胤沉默了。他似乎真的是在考虑天意和民意的问题了。一时间,众人鸦雀无声,许多人还屏住了呼吸,都在等候着赵匡胤沉默的结果。
赵匡胤终于抬起了头:“各位好兄弟,各位好弟兄,你们如此抬举于我,我赵匡胤感激不尽!我知道,你们拥立我为帝,无非是想图个荣华富贵,这一点,我现在就可以向你们保证:你们都将拥有一个美好的前程!但是,如果要我马上就答应你们的要求,那么,你们就必须先答应我的三个条件!否则,我立刻脱下龙袍回京去向当今圣上请罪!”
赵普赶紧道:“点检大人有什么条件尽管説,弟兄们都在洗耳恭听呢!”
“第一,”赵匡胤郑重其事地言道:“当今圣上及当今太后都是我赵匡胤原先的主人,你们回京后任何人都不得惊扰他们,更不得加害他们!第二,当朝文武大臣都是我赵匡胤原先的同僚,你们同样不得侮辱他们、加害他们!第三,在回京的路上和回到京城以后,你们任何人都不得以任何形式抢掠国库和老百姓的财产!违犯以上三条任何一条者,斩立决!若能恪守以上三条,待赵某登基以后,必有重赏!”
赵普急忙转身问道:“弟兄们,点检大人所提的三个条件,你们答应吗?”
“答应!”千万张口喊出了同一个声音。
实际上,也没有人会不答应的。赵匡胤话中的“斩立决”虽有些严厉,但仔细品味赵匡胤所提的那三个条件,却不难感觉到赵匡胤有着一颗仁慈的心。放眼天下,究竟有几人喜欢
残暴之君的?赵普意味深长地问赵匡胤道:“点检大人,我们现在可以回京城了吧?”
赵匡胤振臂一挥道:“……回京!”他差点就在“回京”之前加上“起驾”二字了。
有人问了:赵匡胤率大军返回汴梁,那辽兵和北汉兵南侵的事情又如何应付?答案是:根本就没有辽兵和北汉兵入侵这回事,这只是赵普玩的一个小伎俩。后来不久,赵普为自圆其説、遮人耳目,又造了一段谎话,説是南侵的辽军和北汉军闻听赵匡胤做了皇帝,不敢放肆,主动北撤了。
以上便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陈桥兵变”事件。兵变之前、之时,都没有死人,也没有流血,只在赵匡胤穿着黄袍走进了汴梁之后,才死了那么一点点人,流了那么一点点血。
赵匡胤率十万大军只花了不到半天时间便回到了汴梁城下。而离开汴梁往陈桥驿去的时候,赵匡胤和军队却差不多走了整整一天。一来一往,行军的速度竟如此悬殊。
赵普、赵匡义和高怀德等人簇拥着赵匡胤由仁和门迈进了汴梁城。这期间,汴梁城内一片恐慌。
早在赵匡胤还没有开回到汴梁城外的时候,“陈桥兵变”的消息就已经传到了汴梁城内。老百姓们慌了,文武大臣们也慌了。有些人想逃出城去,但苦于四周城门早已紧闭,且有石守信的军队严加看守着。石守信的任务就是戒严京城,重点是监视那韩通的动静。
王审琦的任务也是双份的:重点是保护赵匡胤一家人的安全,另外便是封锁皇宫。兵变的消息传到京城的时候,宰相范质、王溥和那韩通都在宫中,所以并不知情。一直到赵匡胤走进汴梁城了,范质、王溥和韩通等人才终于得知了兵变一事。
据説,听到兵变消息之后,范质痛哭流涕,并紧紧拉住王溥的胳膊道:“是我等之错啊!我等不该让赵匡胤把军队都带走……”
王溥的胳膊被范质抠出了血,但王溥一点也没有觉着疼痛。王溥呜咽着言道:“范大人,即使京城还有军队,我等又能奈赵匡胤何?”
范质、王溥二人,凄凄惨惨切切,着实令人可怜,那韩通不然,闻听兵变之后,也不言语,更不哭泣,而是偷偷地越过宫墙,避开了王审琦等人的监视,向自己家中逃去。
可惜的是,韩通不逃还好,一逃反而丢了性命。他虽然避开了王审琦的监视,但他的住处四周,却始终有石守信的手下在监视。
当时,负责监视韩通住处的人叫王彦升。王彦升是石守信手下一名勇猛的小军官。看到韩通逃回家之后,王彦升不敢怠慢,提着剑就闯入了韩通的家。好家伙,那韩通正握着剑向外跑呢。王彦升也不打招呼,一剑就刺向韩通的胸。韩通猝不及防,竟被王彦升刺个正着。韩通惨叫一声,倒地而死。
韩通的惨叫惊来了韩通的妻子。看见韩通的尸体后,韩妻也禁不住地大叫了一声。然而,她刚一开口喊叫,王彦升的剑便刺进了她的身。
王彦升连杀韩通夫妻二人之后,一时凶性大发,竟将韩宅内所有的人全部杀死。这便是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后所发生的惟一一个流血事件。
杀完韩通全家后,王彦升就提着滴血的长剑去找石守信了。闻听石守信已赶往仁和门迎接赵匡胤,王彦升便又急急地赶向仁和门。没走出多远,王彦升就撞着了赵匡胤和石守信等人。
赵匡胤立即盯着王彦升手中的长剑问道:“这是怎么回事?”
见赵匡胤一身龙袍,王彦升非常地惶恐:“……那韩通想反抗,我把他一家人杀了!”
“什么?”赵匡胤睁大了眼:“韩大人乃朝中重臣,你居然杀戮了他的全家?”
跟着,赵匡胤大声言道:“来啊!将杀死韩大人的凶手就地正法!”
跑过来几个军士摁住了王彦升。石守信赶紧道:“点检大人,韩通意欲不轨,王彦升及时除祸,岂能加罪?”
赵普跟着言道:“点检大人,京城已经流血了,岂能让流血再继续?”
众将官也都为王彦升求情。赵匡胤顺势下台道:“也罢!王彦升本不知道我所説的那三个条件,又迫于无奈,情急之下虽犯了罪过,却可以原谅,且饶他一回吧!”
王彦升因此得以活命。
赵匡胤在众星拱月下继续在京城里走动。很快,城里的老百姓便渐渐安下心来。因为,赵匡胤虽然带着数万军队进城,但军纪十分严整,几乎没有发生一起哄抢百姓财物事件。只那些文武大臣们依然惴惴不安,因为他们不知道赵匡胤将如何处置他们。
赵匡胤在前呼后拥下登上了明德门。站在明德门楼上,可将整个汴梁城尽收眼底。当时的赵匡胤,的确有一种“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感觉。
赵普在赵匡胤的耳边低低地言道:“他们来了。”
“他们”是谁?范质和王溥二人也。王审琦走在范质和王溥的身后,可谓是满面春风。而范质和王溥却愁眉苦脸,而且脸上还有尚未风干的泪痕。尤其是那王溥,战战兢兢的,好像在上刑场。
最新全本:、、、、、、、、、、
(https://www.tyvxw.cc/ty411225/10582035.html)
1秒记住天意文学网:www.tyvx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tyvx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