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意文学网 > 九重春 > 第九十二章 朝堂之争

第九十二章 朝堂之争


  回到宫里,庸儿去上课,也将鱼带去做伴读。

  对于读书,鱼完全没那脑筋,开始的时候,刘翰林还本着为皇上陪养人才,也一并细心的教鱼,可几次之后,刘翰林不得不放弃了,跟鱼讲课,那完全是鸡同鸭讲,鱼完全听不懂,时不时嘣出的几个字,刘翰林也不明白他要表达什么。

  常常弄得一边皇上以及一众伴读忍笑忍的很辛苦,刘翰林是哭笑不得,而鱼则很无辜很无辜。

  也因此,有一段时间,鱼十分排斥读书,但一件意外的事却让他对读书兴趣大增,这就要从皇上的几个伴读说起,其中居然有尹随的长子尹波尹衙内,这尹波在南楚年纪,却是个无法无天的人物,只是到了大周,最初在船上,就叫元好摆了一道,随后这几年,一来,大周不比南楚,尹随管得严,再加上,大周京师,别的没什么,就是大官多,还有皇室宗亲,尹波尹衙内很是吃了几个亏,倒也学乖了,消停了好一阵子。

  眼看着十八岁了,正好圣祖太皇太后要为皇帝挑侍卫和伴读,于是尹随自然趁这个机会毛遂自荐,让尹波进了宫,做了皇帝的侍卫,又兼伴读。

  这家伙,读书没本事,好在以前玩乐惯,歪门斜道不少,倒是把一干伴读子哄得团团转,只是鱼不知怎么的却跟他不对付,而尹波家伙,还有些记恨着当初元好摆他的道,也有事没事想找鱼的茬。

  可鱼这孩子,上课虽然听不懂刘翰林说什么,但一板一眼的坐在那里,乖巧无比,尹波自然找不到机会,于是下课的时候,尹波便撩拨他,可让尹波泪流满面的是,他一个堂堂的成人,居然打不过一个孩子,鱼在空中腾跃,尹波连他的衣角都碰不到,反倒是常常被鱼打到。

  几次下来,尹波算是死了心,不找鱼麻烦了,可鱼却不干了,以前,他在府里,常跟着秦大打,可这进了宫,元好不让他在宫里乱闯,而秦大也升任禁卫军头领,自然不可能再陪他一个孩子练功,于是,鱼这阵子觉得没劲的很,这会儿,居然有个尹波要跟他打,自然不肯罢休,于是的,每一到下课,鱼就缠着尹波打,而庸儿则带着一帮半大孩子伴读,为鱼助威,皇上发话了,尹波自然不敢躲,于是只得十分苦逼的做一个专门挨打的陪练。

  也因此,鱼对每天的上课都是期待无比。

  这会儿,自然兴高采烈的跟着庸儿上课去了。

  元好送他们到了御书房,然后才回转自己的清和宫。

  “真是怪事了,南雅太妃的肚子这眼看着就九个月了,怎么还那么?”此时,厅上,梅正同苏嬷嘀咕道。

  “当初,刘御医不是说了吗?为了保胎,孩子长的慢,我看着,这孩子肯定要迟产。”苏嬷道。

  “也是。”梅道,随后却又叹了口气:“这太妃可真好命,先生了个皇上,如今又有了孩子,怎么太后没怀上呢?”

  “你操这心干啥,南雅太妃的孩子,不也是太后的孩子嘛,瞧如今皇上,跟太后多亲哪。”苏嬷道。

  “那可不一样,如今皇上还,不太懂事,等长大了,那倒底不是太后身上掉下来的肉,估计以后就没这么贴心了,太后还年轻呢,就这么一个人孤零零的要在宫里终老,想着那心里都不好受。”梅有些不平的道。

  “唉,这都是命。”苏嬷道,却不由的想起了越妃,自家公主要强了一辈子,最后却落得个自焚的下场,这不是命是什么。

  “咳咳。”元好咳了一声,两个嘀咕的人才回过神来。对于南雅腹中的孩子,元好也是有颇多的怀疑,但即然刘御医下了定论,元好虽觉得有疑问,却也无法求证什么。

  “太后。”两人连忙行礼,梅还暗暗的冲着苏嬷伸了伸舌头。元好却故做不见,但对于梅的这份心却是有些感动的,当初,她搬进宫时,本意是让梅离开的,毕竟,梅一旦进了宫做宫女,那就只能到二十五岁才能放出去,不过,梅最终却选择跟自己进宫,元好知道,其中有一部份是洞庭郡王的意思,如今洞庭郡王一系也归顺了大周,那不管从哪个方面讲,有个人在自己身边,那总能起到联系的作用。

  “二婆拿着什么呢?”元好看到二婆手上拿着一本册子,便问。

  “哦,这是容华太皇太后送来的手抄经书,她听我说太后您睡眠不好,便送了这本经书,说是夜静的时候读读,能清心宁神,有助睡眠的。”二婆说着,连忙将经书递元好。

  “怪了,读书一向是越读越头痛,我可没听读书还能有助睡眠的。”一边的梅道,显然也是一个见到书就头痛的家伙。

  元好接过经书,不由的想起周潢每天夜里都要读经的习惯,如今看着经书,很有一些物是人非之感。

  不过,二婆提到容华太皇太后,元好不由的就想到了王丞相,因而,就想到了之前在茶铺里听到那些士子的话,新皇登基,这个恩科是必然要开的,对于恩萌招贤和科举两种入仁这途,元好自然看中的是科举。

  如今,朝中家族利益盘根错节,而以恩萌招贤入仕的官员,其首先要忠的是家族,庸儿现在虽然,但离他亲政也不过几年工夫,如果没有忠于他的势力,那以后,他要顺利亲政都难,而通过科举之法,可以引进一些新兴阶层,以及贫寒的有志之士入朝,这些人,他们跟朝中的家族格格不入,甚至会受到朝中家族势利的排挤,而恬恬是这些人,将会成为庸儿亲政最大的助力。

  所以,此番恩科走科举制,元好是势在必行。

  想到这里,元好又叫了梅和卫虎头两个随行,去佛殿。

  没想在佛殿门口,却遇上了容华太皇太后的母亲,王丞相的夫人,王老夫人。

  “见过太后。”王老夫人见到元好,连忙行礼。

  “老夫人平身。”元好道,又关心的问:“王大人身子骨可好些了?”前些日子,王丞相告病休息,这也是恩科之事拖到现今的原因。

  “多谢太后赐的药,如今已经转好,这两日应该可以归朝了。”王老夫人道。

  “那就好。”元好笑笑。然后看着那王老夫人告辞,心里却想着,王老夫人这时进宫,所谓何事?

  想着,元好便让梅和卫虎头在外面侯着,自己则随着容华的贴身宫女碧桃进殿。

  佛殿里,佛香缭绕。

  “来,给潢儿上柱香吧。”容华太皇太后看着元好进来,便点了一柱香递给元好。

  元好拿着香拜了拜,将香插好,然后在容华太皇太后对面的蒲团上盘腿坐下。

  “好儿可是有事要跟我谈?”容华太皇太后问。

  元好点点头。

  “可是关于恩科之事?”容华太皇太后问道。

  “是的。”元好再点头。最近朝中就这件大事,容华太皇太后虽在佛殿里,但王家的人却时常来往的,她不可能不知道,元好不由的又想起刚刚在门外碰到的王老夫人,她或许就是来探消息的,显然王丞相正面临抉择。

  “水满则溢,月盈则亏,王家人懂的,一直以来,王家人都秉着居安思危之道。”容华太皇太后道。首先表明的王家人的智慧和处世之道。

  “所以,王家人才能保得平安康泰。我相信,王家会一直平安下去。”元好这话,道明了王家人的结果,也表明了自己的立场。如王家这样的大家族,只要平安,就有富贵。

  “那好儿要王家人怎么做?”容华太皇太后平静的问。

  “支持科举之制,如今朝堂上家族盘根错节,如一潭死水,庸儿需要陪养属于他的臣子。”元好直接明了的道。

  “其实这也是我母亲今日进宫之意,好儿和我母亲想到一块儿去了。”容华太皇太后说着,然后微闭双眼,颂起经来。

  元好便再没开口说一言,起身,又冲着牌位拜了几拜,然后悄声出了佛殿。容华太皇太后的话已经很明白了。

  第二天早朝,元好坐在庸儿身后的珠帘里,静静的看着文武百官。果然的,众大臣都为着恩科的事轮番上奏。

  为首的是元阁老,元家因为庆王之事,颇受牵连,比起王家,是连连受挫,这回,正要趁此机会,陪养家族后进,以巩固朝中势力,因此,这回就成了主张开恩萌招贤的急先锋。引得一众元系官员应和。

  “王丞相怎么看?”元好沉声问。

  王丞相出例,举着官牌道:“回太后,例朝例代,新皇登基,都是赦天下,开恩荫。”说到这里,王丞相停顿了一下,用劲的咳了几声。

  一边的尹随听王丞相这话,知道大势已定,而最近一段时间,拜在他门下的士子不少,他正好借此恩萌之机安插自己的人,于是也急忙出例应和的道:“正是,新皇登基,开恩荫乃惯例,因此,还请太后恩准,开恩荫。”

  元好没有接话,只是远远的盯着仍在咳嗽的王丞相,她相信,王丞相还有后话。

  好一会儿,王丞相咳停了,却举着官牌继续道:“臣话没说完,接着说,开恩荫虽是惯例,但先皇曾言,恩萌招贤,虽有利有弊,但弊大于利,所以,三年前,先皇力排众议,开始了科举制的试行,曾言,科举一行,将揽尽天下英才,所以,臣认为,这一届的恩科,应承先皇之志,行科举之制,广纳良才。”

  王丞相这话说完,文武百官立时交头接耳,谁也没想到,王丞相居然来了这个么大的转折

  “真是个老狐狸。”一边的尹随脸一阵阴沉,他没想到王丞相会来这一招。

  尹随和元好现在的处境是谁也奈何不了谁,尹随此次借机站在王丞相一边,一是为了自己能得到最大利益,同时也想挑起王丞相和沈元好的矛盾。这两人斗越凶,于他最有利。

  如今,一翻心思落心了,怎叫他不恨。更重要的是,王丞相借先皇之言来说事,更是让人驳都无法去驳。

  于是很顺利的,今番恩科,行科举之制就顺利通过,接下来,由礼部,翰林院着手办理这些,由督察院行监督之责,这些事,就不用元好操心了。

  元好长长的松了口气,这回是王家在支持她,也相应的,她跟王家取得了暂时的同盟,而有王家的支持,她就能为庸儿暂时把持住这个朝堂。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https://www.tyvxw.cc/ty395600/7302281.html)


1秒记住天意文学网:www.tyvx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tyvx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