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惊喜连连
苏望的心很痛,他直到这一刻才想起,自己连一张孙雨朦的照片都没有……
审视着赵喆的朋友圈,他感觉这像是官宣恋情的样子,远在省城的博士医生赵喆,成了自己难以逾越的高山。
鬼使神差的,他按住孙雨朦的照片点了保存,并且将它设置成了手机锁屏画面。
那天夜里,一个人躺在招待所的小房间,苏望一遍遍点亮手机屏幕,直到几小时后迷迷糊糊睡过去。
睡梦里,他仍然思索着内心煎熬的问题:“情敌太优秀怎么办?”
在优秀的情敌面前,苏望有些自惭形秽。赵喆就好像是一个“照妖镜”,任苏望如何光鲜亮丽地打扮,在他的面前仍然像是一个跳梁小丑。
这该怎么办?爱情是自私的,断不可退缩忍让,可也不能去做那泼妇骂街的蠢事。
他在一个迷雾中转着圈子,终于想明白了这件事的解决办法:“做好自己,让自己更加强大,更加优秀,那就一定配得上她!”
天不亮他就醒了,梳洗打扮一番,该做的表面文章还是要做足,他把西装衬衫给翻了出来。
三月底的驼山,清晨的凉意十足,他哆哆嗦嗦地买了早点就跑去办公室候着。
孙雨朦来的挺早,七十多公里的车程,走高速用不了一小时。
她今天穿了一件墨绿色的高领长毛衣,下摆几乎要到膝盖的位置,前胸是白色深V的毛线花纹,让她的身材更加修长漂亮。
牛仔裤塞进了小牛皮短靴,格外优雅干练,一看就是做好了爬山的准备。
那辆红色小轿车里还塞了一些东西,粮油米面和一些营养品是送给老耿家的。因为今天行程紧,她就先放到林场,拜托苏望改天送到。
苏望当然像磕头虫一样点着头答应,开心地跑上跑下,把那些东西提到楼上办公室里。
等他气喘吁吁再下楼的时候,孙雨朦笑嘻嘻地递上来一本书。
这是一本乔纳森·海特撰写的《正义之心》。
苏望惊喜地接过,心潮澎湃起来:“她还记得我的理想,她是在乎我的,天啊,太开心了……”
若不是因为场部人多眼杂,早就有人往这边瞟,他说不定当场要抱抱她了。
孙雨朦看到他这么激动,顺手拍了拍他的肩膀:“哥们儿,别激动,后面还有一个好消息!”
苏望惊讶地张大了嘴:“还有啥好消息?”
孙雨朦掏出手机,从里面找了一个帖子发到苏望微信上。
“三言两语说不清楚,你自己慢慢看,这个是我从医院公众号上找到的,现在正在申请。”
苏望掏出手机,解锁的时候弹出孙雨朦的照片,他突然老脸一红,赶紧锁屏说:“我等会儿再看,先上楼,董主任在等你。”
董绍斌已经在楼上看到了孙雨朦的到来,他故意不下楼,不是拿架子,而是避嫌,怕其他科室的人说闲话,更怕他们从接下来的行动中,咂摸出谁是下任领导的蛛丝马迹。
楼上只是简单一坐,寒暄两句就要去夹山沟。
董绍斌没开自己的私家车,从车队要了一把皮卡车的钥匙,跟苏望半开玩笑地说:“辛苦孙记者体验一下咱林场的皮卡呗。”
孙雨朦赶紧笑着说:“不用劳您大驾,我直接开车过去,有苏望跟着就行,我们搭档很多次了。”
董绍斌当然不肯了,眼下没有什么工作,比维护好陈福安更要紧了。
并且他还准备采访结束的时候留孙雨朦吃饭呢,如果任由她自己开车过去,采访完说走就走了,留都留不住。
最后还是在他的盛情之下,三个人谦让客气着上了皮卡车,董主任亲自驾驶,苏望坐副驾驶位置,孙雨朦坐后面。
路上,董绍斌像拉家常似的套孙雨朦的家庭信息:“孙记者,你家是省城的?父母是做什么的?报社工作好干不?”
孙雨朦含糊地答了,只说父亲是医生,母亲是老师。
董绍斌知道人家不愿细说,也不往下问了。
趁着他俩对话的时候,苏望才终于有机会看了孙雨朦发来的链接。
那是省立医院微信公众号发布的消息,报道了医院公益志愿者活动。在过去的几年中,医院各个科室的党员先锋都会参加这个志愿者活动,为一些贫困家庭送医送药。
今天这个链接的主要内容,是介绍了一个送医下乡的案例,专家团队成功让瘫痪多年的病人站起来了。
苏望眼前一亮,回过头兴奋地说:“这不正好就适用于小耿嘛!”
孙雨朦笑意盈盈:“我正联系着骨科的大夫呢,看看他们什么时候再搞公益活动,能不能免费帮小耿治疗一下。”
“哎呀,太好了,太好了!我现在就给老耿说一下,他肯定会高兴!”
“别别,等一切确定下来再打,要不空有希望,失望会打击很大。”
“你说的对,一步步来,好人肯定会有好报。”
“是啊,如果能先把残肢处理好,让他可以下地走路了,那以后去省立医院治疗颅脑血块就方便多了。”
两人的对话中带着喜悦、激动,开车的董绍斌摸不着头脑,赶紧问了一下。
苏望简单说了说,他忍不住对孙雨朦竖起了大拇指:“孙记者,你对林场真是太好了,我接触了这么多人,在与人为善这方面,你是这个!”
他们把车开进夹山沟,陈福安已经在门口等着了,苏望回忆刚刚这一路上的情形,搞不清董绍斌是什么时候发信息过来的,忍不住喂他滴水不漏的操作点赞。
孙雨朦的目光被那栋二层办公楼吸引了,这种半新不旧的建筑,藏在山林里有一种说不清的沧桑感。
斑驳粗糙的灰浆墙体,与车间里光滑鲜亮的纤维板,形成鲜明的对比。让她觉得一下子就回到了那个激情澎湃的年代。
陈福安也换了身西装,头发梳得根根整齐。
孙雨朦在办公室落座后,大致说明采访意图,他不急不躁地掏出了一个笔记本:“不瞒您说,我昨天一宿都没睡好,脑子里就像过电影一样,把过去的二十多年又回忆了一遍。”
他这样一说把孙雨朦逗乐了:“咱聊聊天就行,我就是想看看,历史上的驼山林场,到底经历了那些波澜壮阔的事情。”
陈福安苦笑一声:“波澜壮阔可说不上,我这20年一直在咱这个纤维板厂上班,从销售开始干,了解的只有这一亩三分地的事情!”
孙雨朦激动起来:“我就是想了解您这样的人啊,一脚站在外面日益繁荣的城市,一脚踏在封闭迟缓的林场,能坚持到现在,肯定不容易吧?”
陈福安点点头:“是啊,90年代大家都下海经商,林场里走出去的人都发了财过上了好日子,留下来的却过了十来年的苦日子。”
他一边说着,一边陷入了思索。
大概是90年代末,林场第一批承包经营制试点的林区集中到期,速生林砍伐出料,卖到市场上,许多人一下子尝到了十几年辛苦积累的甜头。
当时所有人都抢着续期和签新承包合同,谁也不知道,他们正错过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次红利。
(https://www.tyvxw.cc/ty37203059/31192944.html)
1秒记住天意文学网:www.tyvx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tyvx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