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意文学网 > 锦程万里 > 第一百九十七章 不负所托

第一百九十七章 不负所托


  凭着从历史书以及小说影视等等得来的印象,不论起因如何,自古以来这类的事都不会有什么好结果,听绎之谦说到“万言书”,贞锦依心头大震,忙问:“什么万言书?是要查内监贪污么?”

  “还不止,”绎之谦也知事关重大,神情严肃起来,伸头却往外望了一下,确定窗外没有人听壁角,方小声道,“还有江安锦官院,江安署理布政使石大人告发督办衙门的奏章上了月余,内阁竟还没批复,反而要调石大人回京。此外还有上谏请裁撤各地锦官院,又或是停修外染织局的,也都如石牛入海。大伙儿听了都甚是不平,以为朝中必有奸臣蒙蔽圣聪,因而要上书请圣上接纳这些谏言,甚至还说要把市舶司也一并裁撤了。”

  “竟有这么多要求?”贞锦依是真正地震惊了,要依了他们的谏言,从染织和互市下手,新政中最赚钱的生意去了一半,那新政还怎么往下搞啊?

  绎之谦看着她的脸:“你也给吓着了?我初听时也吓了一跳呢。然则他们都说,这些都是招致朝野靡费之举,又滋生贪官污吏,不除之,不足以令政清人和。”

  贞锦依眉头一皱,仰脸看着他问道:“这些奏疏都是由通政司送进内阁的,京中举子们有在通政司还是在内阁任职?奏疏讲了些什么,他们如何得知?”

  绎之谦被问得愣了一下,想了想才答道:“书墅里的人都这么说,想来,便是举子和教授们没在朝中,他们总有些亲朋故旧在里头,所以传了出来。”

  贞锦依摇头:“私传朝中奏章,这些人要是胆大包天,要么是有意搞事。圣聪哪有那么容易给蒙蔽的,圣上不批复,自有圣上的道理。”

  绎之谦满眼问号地问道:“你觉得他们的谏言不对?”

  贞锦依摇头:“水至清则无鱼。这些营生因过往财物多,财帛动人心是难免的。但不可因噎废食啊。别的不说,当初我在锦官院时,听说一年向海外卖出的丝绸锦缎,仅江安一处一年就能换回数百万两白银。再算上民间的交易,各省互通有无,银钱流转,受益的行当甚多。江安物阜民丰,大半是靠这个。贪官固然该查办,但也不能倒洗澡水,把孩子一起泼出去了吧。你,你这都是听谁说的?”

  其实她真正想问的是“你是否真的没有参与”,但毕竟绎之谦之前表过态,再追问就显得太不相信人了。

  绎之谦老实答道:“是在书塾读书时,好些同窗都在传。有的还拉我去和京中别的书院书塾的秀才举子们聚谈。大哥也说传言不可尽信,叫我不要去和他们瞎混,免得被人当枪使。我才没有去。”

  “恩,大哥为人老成持重,你听他的就对了。”贞锦依算是放心了些,“最好请他再寻熟人打听打听这些传言的由来。”

  青年人,尤其读过书有知识的青年才俊,难免会关心政事。然而他们毕竟涉世不深,得到的消息很可能是有人特意过滤甚至扭曲过的。

  贞锦依来自信息社会,深知消息来源的重要性,也懂得谣言传播是怎么回事。况且她本身就在染织局里,也很想知道外面的真实情况。

  然而绎之谦却摇头:“京里不同江安,我们家在这里的故交有限得很。倒是大哥说了,京城那些勋贵子弟,凭恩荫也能得个贡生,不必经县试乡试上来,径直就可会试。他们有的是空闲清谈。我们却要一层层凭自己考上去,好容易走到了这一步,得把心思多用在读书上,明春好生挣上功名,才好回去见父老。我也觉得大哥说得有道理。”

  “对对对!”贞锦依真心诚意地赞同,“你能这么想就对了,幸亏有个好大哥啊!”

  绎大少爷夫妇还真是头脑清楚的人,她很庆幸有这样的人在身边。

  但想绎大少爷这样说多半是出于谨慎,未必尽知这里头的厉害,回头还须再提醒提醒大奶奶朝局中的派系之争,让他们夫妇心里多一些底。

  遗憾的是,诚先生和绎大人都不在这里,否则跟他们商量商量,以他们的老道和人脉,更能多看清一些朝中纷争的状况。

  其实这时候江安也颇不平静。

  内阁下令调石大人回京的消息传出,景州不少读书人亦如京城举子一般,风传是因为石大人查布政司与锦官院的贪污案得罪了人,被那些贪官疏通朝中势力,这才将他调回去任个闲职,以免他再查出更多的贪腐之事。

  因而石大人离开景州那天,景州百姓举着万民伞,蜂拥在城门外送行,其中大半是年轻的书生。

  有两个老举人还被推举出来,捧了盛了双新靴子的托盘上前,依着“贪官留帽,清官脱靴”的民俗,请石大人留下旧官靴。

  石大人很是感动,团团作揖谢了众人,还应众书生所请,收下了上千人署名的“万民书”,答应带去京中,交到圣上手中。

  前来传令的吏部主事有些哭笑不得,劝道:“石大人并非罢官免职,回京是因刑部有案子要他查,说不定还要高升呢。”

  那些送行的哪里肯信,倒是有人往他手里塞银子,拜托他在路上勿要为难石大人。

  吏部主事推拒唯恐不及:“你们敬石大人是清官,难得反要让我做个贪官不成?”

  送行的人这才罢了。

  景州城内外的秀才举子们参与写万民书的最多,唯有景州书院举子多,功名之心也甚重,在山长和诚教授等人的约束之下,举子们都在书院埋头预备明春的会试。

  石大人回到京中,果然不负所托,从速将“万民书”呈送内阁,并附上奏疏,谏言尽快判决江安布政司诸官之罪,以及查办锦官院督办珞兴阳等人。

  内阁当即由朱阁老亲自拟票贴黄,送呈御书房。

  御笔监的设立虽说搁置,因奏章日益增多,批红时正昌帝还是交给了黎安民执笔,自己只是口述。

  朱批以“事涉人员财物众多”为由,下旨由户部会同吏部、御史台细查。几部接了旨各自派出干员去江安查账目、核人证物证。

  因正昌帝特意关照,据实查对,不可牵扯过广,不可滋扰地方,派去的人谨慎核查,直查了一个多月。


  (https://www.tyvxw.cc/ty367185/11016384.html)


1秒记住天意文学网:www.tyvx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tyvx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