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意文学网 > 青云:官途贵人 > 第552章

第552章


于是就有了“圈子”文化的内涵:领导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最后加一句,不用不行。所以就有了仕途升迁最著名的一句话:是谁的人,比你是谁更重要。这话说起来有点绕嘴,但实在有道理。

而上面说的算的,并不是一个人,也不是一类人,是几个人,是几类人,可能还是个小团体。常言说的好,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一群、那一群,就有了群体,就有了“圈子”。这些“圈子”的核心也就是主导者,是能人,是超人,也是凡人、普通人,自有七情六欲,自有远近亲疏之分,这正应了那句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既然是“江湖”,那遇到好事的时候,不用谁说,自然首先想到身边的人、亲近的人、信任的人,“圈子”里的人,队伍里的人。这个时候,“圈子”文化的功力就显现出来了:如果你没站队,你就不是谁的人,就没有谁会关注你,没有谁会帮助你。

而那些早已经进了“圈子”、站了队的人,当仁不让的享受到很多“集体的温暖、家庭的幸福”。对于这种“福利”当然是无可厚非的了。

这个时候,你在“圈子”里,在碰上一些难办的事,不用你说话,就变得好办了,不能办的事变得能办了。有时,你犯了错,出了问题,也不必太过惊惶失措,“背靠大树好乘凉”。有人悄无声息地为你摆平了,大事可以化小,小事可以化了,到头来只是一场虚惊;到了提拔升迁时期,成绩不大不够不要紧,没有成绩可以帮你造出成绩,小成绩可以帮你吹成大成绩,这叫人“众人拾柴火焰高”。如此多多好处,圈外人、没站队者,只能临渊羡鱼。

这样一分析,如此多多好处,圈外人又怎能不会砰然心动呢。

看到“圈子”文化的诸多好处,但也不要忽略究竟是进哪一个“圈子”的问题,当然,这也是一个难题。

既然进入到仕途中的人都明白要想有一个好的前程,必须要有自己的“圈子”,也就是要站队。

那问题又来了,要站队,还要会站队,站对队,站好队。以史为鉴,在历史上就有一个很好的例子:李鸿章和翁同龢,两人各为其主。李鸿章慧眼老辣,看好慈禧太后,别看这老女人,虽说头发长,但见识更长。翁同龢则是个死脑筋,则对光绪皇帝寄予厚望,光绪人年轻,思想活跃,又手握权柄。一场智斗下来,一个官场不倒翁,一个身首异处。

李鸿章与翁同龢所选的核心不同,结局自是天上地下之别。所以说,选一个正确的“圈子”,站对了队,并不那么容易。而最难的,就是难在选队难,选队难又难在选“核心、主导”难。选“核心、主导”自然要看看“核心、主导”活动能力,看看他们的“三力”,也就是个人的组织能力和号召力及影响力,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要看他们在仕途之上的“生命力”,是不是代表社会的主流,能不能顺应时代的发展,有没有高深的背景,因为“朝内”有人才好“做官”,才能“近水楼台”先得月。

当然了,谁都不是圣人,不是神仙。就算你在怎么没有眼光,也不可能一开始就去选一个万夫所指、万人骂的混蛋去站他的队入他的“圈子”,估计这世上没有哪一个人自甘坠入万丈深渊的。

众多的想进“圈子”、站队的新人,谁都会渴望能慧眼识珠。说的轻巧,但实际上非常不容易。


  (https://www.tyvxw.cc/ty36440638/45056258.html)


1秒记住天意文学网:www.tyvx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tyvx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