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8 晴雯拒父
潇湘馆的东里间里,雍正拉着怡亲王的手,脸上带着泪说:“十三弟,你我自小便情深义重,四哥有事也自是不瞒着你,那年咱们两个,去南边办事,因淋了雨,在黄水庄上病倒的事情,你是知道的。”
怡亲王听了,便知道晴雯的事情瞒不住了,于是扑通跪下,抱着雍正的腿说:“皇上恕臣弟的罪。”
雍正见了,忙拉了怡亲王起来,让他坐到身边说:“你也是亲眼见到的,那是个多么可怕的夜晚……几十个壮汉叠起柴山,把她绑在老柿树上,柴山已经泼上了清油,一见火就毕毕剥剥地烧了起来……那天,也是这个季节,也是这样的夜晚,朕和你二人就伏在不远的青纱帐里,眼睁睁地看着她在受着火刑的烧烤……那红的、像血一样的火焰,那乌黑的、像乌鸦翅膀似的头发……她直到被烧死,都没有发出一点声音。可她那不断扭动的身子,却永远留在朕的记忆中……唉,十六来年,一晃就过去了……”
怡亲王听了,也掉下了泪,看着雍正痛苦的脸说:“皇上,你知道,兰姑娘有个孪生妹妹,叫蕙儿的?”
雍正无力的点点头。
怡亲王接着说:“臣弟去年就派人去查过了,来人回道:黄水村里的人都说那年兰儿被烧死了,蕙儿却生下了一个大胖丫头。”
雍正听了,猛然睁开眼盯着怡亲王说:“你再说一遍!”
怡亲王看着雍正紧张的脸说:“臣弟已经查过了,被烧死的是蕙儿,她看着姐姐跟皇上相爱,不忍心叫姐姐一尸两命,就连夜放走了姐姐,自己顶替了姐姐被烧死了。”
雍正接着问:“后来呢?你快说!”
怡亲王便说:“后来兰儿在外边生存不下去,又悄悄的回来,才知道蕙儿已死,不得已,便用了蕙儿的名字活下来,后来嫁了个庄稼人,几年后,山西灾荒,她男人便死了,她带着孩子跟着娘家的哥哥逃荒出来,半路上也死了。这个孩子被舅舅家的哥哥卖给了贾府的管家赖大,赖大的母亲带着来给这府里的老太太请安,被老太太瞧中了,便留下了,林丫头因无意间得了她给的一块玉佩,见是皇家之物,便悄悄的叫弘历给臣弟送了来,当时臣弟一眼便认出了那是皇上的东西,只是不知道该如何跟皇上说起,又怕这事传出去,对皇上不利,因此告诫弘历以后不许再跟任何人说到此事,谁知,上天注定的,今儿皇上到底是瞧见了她。”
雍正听了,长出了一口气说:“如此说来,她就是朕苦命的女儿了。”
怡亲王忙回道:“是的,只是这个节骨眼上,怕是不能父女相认的。”
雍正听了,摆摆手说:“朕已经对不起她娘了,怎么还能委屈这个丫头,朕想带她走,留在朕的身边。”
怡亲王见雍正的模样,定是听不进自己的劝的,只得劝道:“这事还要看那丫头的意思,皇上既是疼她,还是不要违拗了她的意思才好。”
雍正笑笑,说:“这个自然。”说着两人出了东里间,正瞧见刘墨林满头大汗,手里拿着一颗黑子苦苦思索呢,黛玉却在一边悠闲的喝着茶。雍正和怡亲王不禁失笑,都说:“这个家伙也有吃瘪的时候。”
刘墨林不言语,仍在思索,黛玉忙起来去搀扶了雍正,在一边椅子上坐下,笑道:“刘大人故意谦让也未可知。”
怡亲王却拍了一下刘墨林的肩膀说:“我说刘国手,当年先帝爷跟林姑娘下棋也没占到什么便宜,你如今输了,也不是什么不光彩的事,何必这么较真呢。”
刘墨林听了,扔下棋子,长叹一声,走到黛玉跟前深深一躬说:“在下甘拜下风,姑娘真是国手也。”
众人都哈哈大笑,雍正的心情更是好的不得了。笑着说:“刘墨林,朕今日还有事,你先回去吧,明儿朕再找你下棋。”
刘墨林听了,便行了跪安之礼,自有雪雁带着,送出园子去了。
这里雍正忙叫黛玉,把刚才那丫头叫了来。
黛玉忙到外边,拉了晴雯进来,说:“快给万岁爷行礼。”一边又叫众人都出去吧,自行关了房门。
晴雯只得跪下,嘴里说着:“奴婢见过万岁爷。”
雍正含笑说:“你叫什么名字?”
“奴婢晴雯。”
雍正听了,点点头,便问:“你刚才在外边街上,瞧着朕怎么哭了?”
晴雯听了,想了想说:“奴婢刚才看见万岁爷,只觉得心里发酸,眼泪便掉下来了,并不是故意的,万岁爷不要怪罪奴婢。”
雍正听了,只觉得心疼,忙离了座位,亲自拉了晴雯起来,仔细的瞧着那张跟兰儿酷似的脸说:“好孩子,朕对不住你跟你娘,叫你们受苦了。”
晴雯听了,脑子里嗡的一声,嗫嚅着问:“你说什么?你……你怎么对不住我跟我娘?你……说清楚一点……”
雍正说着从贴身衣服里面拿出了一个香囊,说:“你看看,这可是你娘的针线?”
晴雯的针线自是母亲自幼教导的,如何不认得,便捧着香囊哭了起来。
雍正忙说:“好孩子,你是朕的女儿,朕这就带你离开这里,跟朕进宫去吧。”
晴雯听了,一甩手离了雍正,哭着说:“谁是你的女儿?你女儿早在那年灾荒的时候饿死了,我如今是林姑娘身边的丫头,不是你的女儿。”说完便哭着跑了出去。
雍正愕然的站在原地,呆呆的看着门外。
黛玉在一边忙上前搀着雍正坐下劝道:“皇上,晴雯姐姐一时别不过这个劲儿来,您不要跟她计较。”
雍正便拉着黛玉的手说:“黛儿,朕不怪她,是朕对不起她们娘儿两个,你帮帮朕,帮朕多照顾照顾她,你说要什么,朕都依你。”
怡亲王在一边笑着说:“皇上,黛儿早就暗中照顾她了,不然这会儿你那里能见到她呢,难道黛儿是图皇上的什么吗?”
雍正听了,不觉笑了。
黛玉见雍正笑了,才笑着说了一声:“皇上,黛儿倒是真的有件事情要问问皇上呢。”
雍正便问什么事情,黛玉说:“当年我父亲奉了先帝的旨意诈死,如今大势已定,怎么还不露面呢?是不是皇上拦着我们父女不能相见呢?”
雍正听了苦笑道:“朕也在到处找你父亲呢,这个老兄,怕是习惯了在江湖上闲散,不愿到朕跟前来罢了。”
一时王嬷嬷在外边说晚饭预备好了,请问万岁爷这就用饭呢,还是再等等。
雍正说:“又叫林丫头破费了,今儿咱们可没带什么礼物来。”
黛玉听了,笑道:“万岁爷向来就是这样,难道这里的一应用度不是内务府送来的吗?您吃着自家的饭却还欠着别人的情。”
怡亲王笑道:“林丫头这张嘴真是不饶人。”
于是传饭,三人对坐用餐,本来是想叫晴雯一块过来的,谁知晴雯执意不肯,还说以后万岁爷来,只当晴雯死了,别叫上来伺候。
雍正心里不是滋味儿,却不表现出来,只暗暗的想着如何弥补晴雯。一时用完晚饭,雍正二人还没离开,,雪雁机警的进来说:“万岁爷和王爷先到后面屋子里,外边有人来了。”
怡亲王细细一听,果然不错,便拉着雍正转到后面去了。
一会儿果然院门响了,黄鹂自去开了门,只见鸳鸯一个人悄悄的进来了,见了黄鹂也不说话,只进屋里找黛玉。
黛玉忙给鸳鸯让座,鸳鸯便叫紫鹃去门外看着,跟姑娘说两句话。
紫鹃会意,便出去带上门。
鸳鸯方把下午时邢夫人薛姨妈和老太太之间的话给黛玉说了一遍,最后说:“姑娘,老太太叫我来告诉你,无非是叫你早早的拿主意,如今三贝勒硬是要下聘,老太太也是不敢拦的,姑娘自是有机会见怡亲王或者宝亲王,还是快请王爷们帮忙才是。”
黛玉听了,觉得有理,上次弘时当面给皇上求指婚,皇上已自己尚未及笄而拒绝了,眼看自己如今已经十四岁,明年已是及笄之时,却如何是好呢。一时鸳鸯走了,黛玉自己在屋里闷坐着。
后面雍正和怡亲王转了出来,见黛玉悄悄的落泪,便笑道:“林丫头,到此时朕才要问问你,朕的儿子,你可看的上?”
黛玉听了,绯红了脸,躲到怡亲王的背后说:“十三叔,你听听皇上说得这是什么话?”
怡亲王也笑道:“皇上说得虽然直了些,但也是正理,你倒是给十三叔说说,你觉得弘时好呢,还是弘历好?”
黛玉听了,转身过去,嗔道:“哪个都不好。”
雍正听了笑道:“你一点也不给朕留面子,古话说‘子不教,父之过’,你这不是变着法的说朕不好吗?”
黛玉听了,不禁噗嗤乐了。
只听雍正接着说:“朕知道,弘时当然不是个好的,但弘历还是不错的嘛。”
黛玉听了,便红着脸说:“四哥哥纵是个好的,也犯不着把天下的女子都嫁给他,况且黛玉父亲尚在,终身大事,只能是父亲做主。”
怡亲王忙说:“这话有理,不过林如海这老兄就是不露面,怎么样呢?”
黛玉听了,便说:“只等父亲来了再说,皇上若是不依,横竖黛儿只有一死。”
雍正听了,也只得作罢。因雍正听到薛姨妈说黛玉虽食公主俸禄,终没有圣旨下来,便说:“明儿叫你十三叔下来传旨,封你为固伦慧文公主吧。”
怡亲王点点头说很是,黛玉便谢了恩。一时雍正又喝了黛玉亲自捧来的燕窝汤,方和怡亲王悄悄的出了园子,由暗卫护着回了皇宫。
本书由首发,请勿转载!
(https://www.tyvxw.cc/ty3637/1199694.html)
1秒记住天意文学网:www.tyvx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tyvx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