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意文学网 > 季汉长存 > 第一百三十九章 失道寡助

第一百三十九章 失道寡助


  李澈皱眉道:“可大汉低头,乌桓真的会妥协?谈判是双方的事,大汉一厢情愿的低头妥协,恐怕只会换来乌桓的轻蔑。”

  “看来那句话真的是你说的。”刘虞闻言失笑着摇了摇头,把刘备当日所言重复了一番。

  李澈微微颔首道:“正是下官之言,下官认为,一切的妥协谈判,其主导权都是在强者手上,低声下气的寻求妥协,恐怕难以收获成果。”

  话有些重,刘虞却不甚在意,摇头道:“如今妥协并非低声下气,先前公孙瓒虽然兵败,但乌桓也受损颇重,他们也认识到了大汉的强大。只要我等示以善意,必然能有所收获。”

  “大司马是担心北疆局势恶化?”

  “不错,公孙氏在幽州颇有名望,公孙瓒也是幽州名将,其人桀骜不驯,以景升之力恐怕难以制衡,老夫担心公孙瓒彻底激化了仇恨,让鲜卑渔翁得利。”

  公孙氏是幽州大姓,仅公孙瓒一支便是世宦两千石的高门大阀,在幽州的影响力非同小可。

  如今辽西公孙氏大多以公孙瓒为首,其俨然是地方势力代言人,权势远不是一个降虏校尉可以概括的,凭刘景升这个毫无根基的幽州刺史,恐怕无法制衡他。若其一直敌视乌桓,确实容易激起矛盾。

  “终究是血战二百多日的仇恨,大司马也当知道,战场上积累下来的血仇,如何能轻易消解掉?”

  刘虞显然是病急乱投医,希望刘备能劝说公孙瓒,但这根本不现实。公孙瓒属于高傲自矜的性子,和袁绍有些类似,如何能听进刘备这个“小弟”的劝说?

  更别提公孙瓒与乌桓之间的血仇了,贸然插嘴劝说,恐怕会让刘备与公孙瓒反目成仇。

  “退一万步讲,仇恨可是相互的,就算公孙校尉愿意放下血仇,乌桓那边愿意吗?如今恐怕不止是公孙校尉在挑事,乌桓也不愿与公孙校尉好好相处吧?”

  当初公孙瓒被围管子城,丘力居是承受不住伤亡才退去的,乌桓在此战中也是受损颇重,李澈不相信乌桓能轻易放下血仇。

  刘虞皱了皱眉,凝声道:“老夫也不是异想天开,你们有所不知,丘力居的身体恐怕是不行了。其子楼班尚幼,从子蹋顿虽然能力不差,但威望差了太多,恐怕难以再将乌桓各部凝聚。

  这时候的乌桓只能乖乖接受大汉的善意,他们有拼死一搏的力量,但没有承担这后果的胆量了。只要公孙瓒愿意和平,乌桓又如何敢寻事?”

  李澈细细回想了下,丘力居的死亡时间历史上没有记录,但显然是在建安之前,而初平年间乌桓确实也挺安分,一直到与袁绍勾结,才出兵捅了公孙瓒一刀。

  这段时间里恐怕就是在积蓄力量,蹋顿也在提升威望统御各部,刘虞庇护乌桓这几年,导致自己与公孙瓒的矛盾不可调和,最终兵戎相见,战败而死。

  而公孙瓒又因为乌桓的插刀而兵败身亡,可以说北疆未来的局势在今日就埋下了祸根。

  可如今刘虞入京,刘表统领幽州,公孙瓒恐怕不会忍多久,矛盾迟早激发,若公孙瓒能赢还好说;若是战败,北疆顷刻有沦陷之危。

  “大司马,如今北疆实力对比如何?公孙校尉可有能力一举击破丘力居所部乌桓?”

  刘虞闻言面色微变,迟疑的问道:“你的意思是?”

  “大司马,仇恨这个东西就像酒一样,时间越久越厚重,您压制公孙校尉,可曾想过有朝一日,这被压制的仇恨倾泻出来又是何等的可怕?”

  李澈这话是有依据的,仇恨很难随着时间而消弭,通常只会越来越厚重。特别是公孙瓒这种睚眦必报、记过忘善的性子,只会将这份仇恨埋在心底。

  公孙瓒后来心态都扭曲了,恐怕也有这一原因在内。

  “汝之意老夫大概明了了,是想放纵公孙瓒攻灭丘力居来报复,藉此消去其仇恨?且不说以公孙瓒的兵力能否在其余乌桓部族插手前攻破丘力居,就算他攻破了,就真的能解气?”

  李澈摇摇头,叹气道:“大司马,如今公孙校尉是师出有名的啊。”

  刘虞面色微变,他知道李澈说的没错,很多人不会关心什么天下大势,他们只知道丘力居的反叛给他们带来了莫大的伤痛。

  正因为如此,才有越来越多的同情公孙瓒的人前往右北平投靠,他们认为公孙瓒是受委屈了。

  他也明白了李澈的意思:“汝是想去其大义?”

  “不错。”李澈微微颔首:“公孙校尉攻灭丘力居后,若再不依不饶,恐怕就没有那么多人愿意投靠他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孤寡之人又有何虑?”

  李澈的话却没说完,还可借此机会宣扬大汉武力,削弱公孙瓒手中实力,为未来埋下一些伏笔。

  “依汝之言,仇恨是相互的,公孙瓒是放下了,乌桓各部呢?他们愿意放下吗?若他们要找公孙瓒寻仇,北疆岂不是又乱了?

  再者丘力居已然请降,若允公孙瓒动手,岂不是失信于天下?”

  “大司马,您却是忘了,如今您不在北疆,只要您静观其变,公孙校尉自然会动手,又何谈允不允许呢?乌桓若有能力攻灭公孙瓒,那他们早就这么干了,又岂会等到现在?”

  “北疆动乱,鲜卑入寇又怎么办?”

  “檀石槐已死,鲜卑如今纷乱繁杂,互相攻伐,入寇又如何?难道这能拿下北疆?可若是再将公孙校尉与丘力居的仇恨压制下去,将来一旦爆发,不管谁赢谁输,北疆恐怕都有危险啊。”

  说这话的时候李澈还是很有底气的,如果说乌桓是在今后的三四年里乖巧,那么鲜卑可以说从檀石槐身亡后,乖巧了几十年。

  游牧民族没有一套成熟的政体,他们的强盛与自家头人的英明与否密切相关。檀石槐是不世出的人物,才能将鲜卑统一起来。

  然而他一死,鲜卑顷刻间四分五裂,只能算是边疆小患。这与中原王朝却是不同,大汉即便风雨飘摇,刘辩又是少年天子,也还能勉强维持一统。

  刘虞或许还对檀石槐时代的鲜卑心有余悸,李澈却知道,鲜卑的下一个英才叫轲比能。

  此人大约就是在这段时间崭露头角,然后为了统一鲜卑,在曹魏面前装了几十年的孙子,可以说这几十年内完全不需要担心鲜卑大举入寇,他们没有那个凝聚力。

  →☆→☆→☆→☆→我是文言文的分割线←★←★←★←★←★←

  虞与澈论北疆,忧鲜卑之患。

  澈哂曰:“夫蛮夷者,崇力忘德,无礼无义。其兴也勃,其亡也忽。檀石槐以天纵之资,统一鲜卑,威震漠北。然后继无人,遂成乱世。便有英才在世,无十载苦功难成一统,何谈入寇?如何为患?”

  虞以为然。

  ——《九州春秋》


  (https://www.tyvxw.cc/ty356343/10633683.html)


1秒记住天意文学网:www.tyvx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tyvx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