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几个重要角色
罗成,在隋唐十八杰中列第七,十六杰列第八,在《隋唐演义》和《说唐》中都是第七条好汉。
在清初禇人获的讲史小说《隋唐演义》中,也虚构了罗成罗公子,是燕山罗艺的儿子,秦琼的表弟,精通枪法,在《兴唐全传》使用五钩枪。他家的罗春,在《说唐》是老家人,在曲艺评书《兴唐》、《隋唐》、《瓦岗英雄》罗春与罗松都是罗成的兄弟。
实际上禇人获《隋唐演义》也有少年英雄罗士信,很勇猛,是秦叔宝的山东老乡和朋友。
史无罗成之名,其大部分事迹是<说唐><隋唐演义>等小说和评书中虚构的,部分则取材自罗士信
隋唐时期有罗士信,罗士信是历史上确有其人的,和小说中罗成有许多相似之处,所以被认为是罗成的历史原型.。
【罗成与罗士信相同点】
他们都用枪,很勇猛.武艺高强。
史上罗士信在瓦岗军里呆过,罗成也是。
瓦岗军败后,罗士信投靠的王世充,罗成也是。
因不耻王世充,罗士信投了唐,罗成也是。
罗士信于武德五年(622年),率几百人同刘黑闼数成军对持八天后兵败被俘,不屈被杀,才二十多岁,演义中罗成也是在同一年,同一个地方,被同一个人所杀,死时也是二十多岁。
(需要区别的是,评书\小说里提到的罗士信----就是那个憨傻的大力士----可看作是另外一个人,与罗成无甚关联...)
【罗成、罗士信及其他】
作者:云梦泽
听《隋唐》,有几个地方颇为疑惑:
1、作为正面人物,隋唐中罗成之狠毒于演义小说中颇为少见。
2、罗成是秦琼的表弟,罗士信又是秦琼的干弟弟,说书的怎么一点想象力都没有,连个姓都不换换,非叫姓罗的和姓秦的配对?
3、罗士信虽为四猛之首,但基本属于龙套角色,《说唐》中无罗士信,亦并不影响情节发展。而评书中加上罗士信虽使情节生动了一些,却又带来了情节上的矛盾:既然瓦岗山有这么一个猛人,又怕什么杨林、李元霸之类?这个人物很像是后期加进去的。
查诸史籍,并无罗成其人,而“傻英雄罗士信”的历史形象与小说中的罗成形象确有许多类似之处。蔡东藩《唐史演义》谓:“俗小说中,有罗成一人,想是罗士信误传”,甚是。
1、《新唐书·忠义传·罗士信》:
“与裴仁基归(李)密……见获于(王)世充。世充爱其才,厚遇之…后…稍稍疏斥。士信耻与伍,率所部千余人来降高祖……从秦王击刘黑闼洛水上……不屈而死,年二十八”
演义中罗成从李密处投王世充,又自洛阳投唐、败死于征刘黑闼之役,与罗士信之形迹绝类。此外,演义中令秦程同时归唐,罗成后至,亦应与史料记载有关。按新唐书,秦程曾共谋归唐,而罗未见参与,则罗与秦程投唐之时间应不相同。
2、《新唐书·忠义传·罗士信》:
“年十四……击贼潍水上…刺杀数人,取一级掷之,承以矛,戴而行,贼皆眙惧无敢亢……每杀一贼,辄劓鼻纳诸怀,暨还,验以代级”。“攻千金堡,堡有恶言訽军,士信怒……屠之无类”
小说中罗成之刻薄狠毒与罗士信之事迹当摆脱不了干系。
3、《新唐书·忠义传·罗士信》:
“齐州历城人……通守张须陀率兵击贼。士信…年十四…请自效……后须陀为李密所杀,士信与裴仁基归密,署总管,俾统所部讨王世充。身被重创,见获于世充。世充爱其才,厚遇之,与同寝食。后得密将邴元真等,故士信稍稍疏斥。士信耻与伍,率所部千余人来降高祖”。
罗士信与秦琼是同乡,且其先后投张须陀、裴仁基、王世充、李渊,其间形迹与秦琼完全相同,二人联系之紧密自可想见,此当为演义设计秦罗两人为表兄弟之肇因。
【邴元真与秦琼、程咬金都是在李密败后归降王世充,故罗士信降王应早于秦、程,当在李密失败之前】
4、罗士信十四岁从军,武德五年(公元六二二年)战死,其终年有两种不同的说法。按旧唐书、资治通鉴,罗士信年仅二十,按新唐书罗士信“年二十八”。则在大业十年(公元六一四年)随张须陀战卢明月时罗或为十二岁,或为二十岁,前者荒谬,当从后者。是年秦琼亦随张须陀进击卢明月,而之前他已跟随过来护儿,既无“年十四”之类的特殊说明,则他当是正常年龄从军,其年龄应大过罗士信,是以演义以秦琼为兄。而罗士信的年龄当是罗成少年英雄的形象的渊源。
5、《新唐书·忠义传·罗士信》:
“年十四,短而悍,请自效。须陀疑其不胜甲,少之。士信怒,被重甲,左右鞬,上马顾眄。须陀许之。击贼潍水上,阵才列,执长矛驰入贼营,刺杀数人,取一级掷之,承以矛,戴而行,贼皆眙惧无敢亢。须陀乘之,大破贼。士信逐北,每杀一贼,辄劓鼻纳诸怀,暨还,验以代级。须陀叹伏,遗以所乘马。凡战,须陀先登,士信副,以为常”。
罗士信之狂勇由此可见,故其年纪轻轻就被张须陀视作亲信,而秦琼无特殊记载,应为一般战将。资治通鉴记大业十年张须陀攻打卢明月时有“唯罗士信及历城秦叔宝请行”的记载,特地改了秦琼本传,将罗士信排在前面。降李密后秦琼为“帐内骠骑”,罗士信则“署总管”,其地位高过秦琼当无疑问。此当为演义设定罗成武功高强,且高于秦琼之原因。
对于这一猜想,下面这些现存的唱词足可为有力之证据:
明人诸圣临《大唐秦王词话》:吾乃姓罗名成,字士信
京剧《罗成叫关》(京剧《罗成》之一段):黑夜里闷坏了罗士信,西北风吹得我透甲寒
河南坠子《罗成算卦》:淤泥河不死罗士信,谁转白袍保江山
由此可见,罗成、罗士信所指确为一人。
想来小说戏曲中本是演绎罗士信故事(罗贯中(?)《隋唐两朝志传》中即只有罗士信而无罗成之名,但“黑闼箭射罗士信”一节已现淤泥河之端倪),流传期间,说书人为其取名罗成(诚?),而以士信为字。然而这一搭配颇为拗口,故往往不像“秦琼秦叔宝”那样被说书人连用。后罗成一名喧宾夺主,罗士信一名反不是广为人知。再以后,罗成有了罗公然(诚-然?)等更为顺口的新名号,而罗士信一名则被重新演绎成了一个傻汉,罗士信与罗成遂就此被分为二人。但这种修改并不固定,可能是由于押韵的缘故,在一些小说戏曲中仍给罗成保留了“罗士信”这一原始名号,使我们能从中窥见端倪,证实猜想。
另,罗艺罗成二人当是纯粹由姓氏扯到了一起,与此相类的还有窦建德被改作李世民舅父一事。《大唐秦王词话》中无罗艺,而谓罗成“兵韬李绩传授,武艺习学秦琼”;《罗成算卦》中则有“十岁北平探过父”一句。可见这个罗成形象最初和罗艺无关,后来才通过“探父”的情节将罗成(罗士信)和罗艺拉到了一起。但最初的“罗少保”还并非是从小在北平长大的(应是从照顾史实着眼),再后来大约因为这种说法不好圆,或与其他情节冲突,才逐渐改成了现在这样。此外,新唐书载罗艺之父名罗荣,连丽如评书《大隋唐》中作罗士信之父。
又:《新唐书·忠义传·罗士信》:
“士信与裴仁基归密……初,士信为仁基所礼,及东都平,出家财敛葬北邙以报德,且曰:“我死当墓其侧。”
演义中裴元庆和罗成都是俊俏小伙,且都十分勇猛、骄傲。而裴元庆又早早的战死(死因众说纷纭~~),给罗成腾出了显摆的地方。
历史上罗士信与裴仁基关系甚好,又随其同归瓦岗,颇与演义中的裴元庆相类。其勇武、年少亦相同。
历史上裴仁基之子为裴行俨,与演义中的姓名不同——演义中的情节虽多与历史相悖,但其人物若史有其人,则姓名多半与历史相同(个别的因口耳相传会写成白字,如王军可之类),不会更改(包括盛彦师、卢明月等龙套角色在内)。裴行俨虽有“骁勇善战”的名声,但并无英勇事迹被记入史书得以流传,史书倒是记了他一次打仗中箭被程咬金所救的事(寒~~~)——此当为附会程咬金裴元庆是亲戚的原因。而且,他并非死在瓦岗山,而是死在王世充之手——如果裴元庆全由此人演变出来的话,应该不会无视这一情节——这一点足可给小说中秦罗等人降唐以充分理由。此外,亦无记载表明他年轻,可能是个中年大汉亦未可知。
猜想:裴元庆身上很可能也搀杂了罗士信的影子,是裴行俨与罗士信两人的混合体。
若如此,罗成、罗士信、裴元庆三个演义人物居然都能追溯到罗士信身上,真个是“三位一体”了。(顾颉刚(?)谓鲧与共工系一人,或亦与此相类吧。)
又:《大唐秦王词话》基本自斧劈老君堂写起,主线故事亦为说唐所采,其纲要与历史差别不大。而之前瓦岗聚义的情节则应为说书人的创作,基本与历史无关。所以一部说唐实为前后两段故事之生硬拼合。是以程咬金让位、瓦岗诸将投唐、排名居前的众好汉批量死亡(基本都是虚构的)等事情变得殊难理解,与《西游记》五行山前后相类。此外,词话中本身亦有拼接的痕迹,魏徵前后判若两人即为一例。
后记:
在中评论坛发表此文时,000000@中评论坛回文时指出,罗士信、罗成之分道扬镳当始于袁于令《隋史遗文》。记之并向000000兄致谢
附:
《隋史遗文》第三十五回总评:
按史:历城罗士信,与叔宝同乡,年十四,与叔宝同事张须陀,同建奇功。后士信归唐为总管,死节,亦一奇士也。原本无之,故为补出。
【罗成与《隋唐演义》】
罗成是一个世家公子,对窦线娘痴情深意,也会孩子气地为线娘绝婚而大哭,在《隋唐演义》里,没有写到罗成之死,也就没有那些惨烈的情节,我并没被深刻震动,只有所谓俗气的公子佳人的联想在我脑海中绵绵不绝。但我始终觉得,口耳相传的,富有传奇色彩的,关于冷面寒枪俏罗成的传说绝对不止如此简单。于是我找到了《说唐》。
【罗成与《说唐》】
看了《说唐》才发现,原来大部分的传说,都是以《说唐》为本的,之前听到的那些不知来由的传说,都可以在《说唐》里找到相关情节。就比如“罗成力抢状元魁”、“小罗成力擒女将”,无论在《隋唐演义》还是《兴唐传》里都难见踪影,而在《说唐》中,却是挺起色的情节,让我挺过瘾。总算,罗成在《说唐》里的笔墨,比起《隋唐演义》多了起来,而那第六十回“紫金关二王设计淤泥河罗成捐躯”和电视剧中,还有大部分改编书中的情节相同,看来关于罗成的结局,大家基本上还是认可《说唐》中的。《说唐》中的罗成之死也没有花费太多笔墨,看起来非常惨烈,但缺少渲染,只是简单地用了一句“乱箭齐着,顷刻丧命”,没有很强的震撼之力。而后又是一段关于托梦示娇妻、怎么说都带有一些迷信色彩的文字,有些失色。虽然这并不影响我对这个人物的感觉,罗成在我心目中无疑英雄。但如此简略的文字,却不能让我满足,更想看看据说对罗成描写更为丰盈的《兴唐传》了。(果然,我没有失望,后来看《兴唐传》,觉得《兴唐传》对罗成之死写的更详细,也渲染得更动人。)
【罗成与《兴唐传》】
深深喜欢罗成的人,大多因为《兴唐传》。可大年初一清早的那次“扫荡”,无论是《隋唐演义》还是《说唐》都轻易得手,而我最想看的《兴唐传》,根本找不到,扫兴而归。大年初二,到了市图书馆,才终于看到了84年版的《兴唐传》。据说在进入21世纪之后还出版过一次《兴唐全传》。但我废寝忘食夜以继日地看完这四本残破发黄的旧卷之后,一点都没有失望,意犹未尽,它的精彩在我看来竟然远远超过《隋唐演义》和《说唐》,以至于现在成了我的最爱之一。虽说这是个说书本子,有些故事情节、结构略有些不甚严密的地方,时有牵强和落俗,但是幽默诙谐的口头化的表达令人喜闻乐见。尤其是《兴唐传》里对罗成的塑造,太丰盈也太复杂,我竟找不出一个恰当的词语来形容,每一个细节都历历在目,爱着,迷着,为魅力折服着。
《兴唐传》中罗成初出是在第八回。那时他还是个孩子。杜差为了让恩人秦琼免去杀威棒,请求罗成向父亲罗艺求情,可平日和杜差很好的罗成听完他的仔细叙述后,却一口拒绝,也不再往下问。通常人们评论这里第一次显示出罗家家法森严,以致于罗成对父亲恐惧如此。但这个细节就已经令我吃了一惊。通常小孩子都心活面软易冲动的,可罗成却少年老成不为所动,显然不是那种愣小子,也不是滥好人,已经显得与众不同了。方出场,独特的性格就被撕开一角。
再往下看,罗成的外貌描写就出现了,“头戴亮银白虎盔,身披素银甲,外罩素罗袍,面如敷粉,也就在十六七岁光景。”——这样的描写不禁让人想象那白马素衣,玉树临风,冷面寒枪的美少年英姿,就先令人爱了。等到罗艺问秦琼乳名,罗成就在心里说:这不用说了,一定是我表哥到啦。——好聪明的孩子,道头知尾。到此为止,我对罗成的思想感情仅仅停留在佩服。
让我越来越爱的是接下来那些孩子气十足的描写。秦琼带罗成下馆子,问他吃什么,“罗成脸一红,扒在秦琼耳朵上说:‘我要不上来,你要吧。’”然后听不懂“银针”“被窝”,心里纳闷:怎么被窝也上来了?表哥怎么叫我吃被窝呀!——虽然有评论说这段罗成不知道点菜却不声张的情节,透出点沉稳早熟,但我觉得这还这神情,动作,语言,心理活动,透过字面遥想,真是可爱极了。而且回去以后罗成还和父亲罗艺绘声绘色地描述从没吃过的“银针”(豆芽),更是好笑极了,活脱脱一个五谷不分的世家小公子,却亲切让人爱。
接下来兄弟传枪递锏的情节,我更熟悉说唐里写两人各瞒绝招的那种说法,也认为那样写得有创意。但《兴唐传》里写罗成瞒下回马枪,我正觉得他心计深早熟,但接着就写他表现了一下闭气功,还告诉表哥自己贪玩时用闭气功装病蒙父亲,这个心眼儿让秦琼对他也起了戒心——不禁又让人感觉到罗成真是个不乖的小鬼头,却和我们周围的所有调皮孩子一样贪玩,实实在在的亲切可爱。再往下看,两人看秦用表演锤,又出现了一句话:“罗成便对秦琼说:‘表哥,你看这个卖艺的,长得多威武,真把我爱死啦!’”语气还是十足的孩子气,你说可爱不?真把我爱死了。
下面贾家楼那段当然不能不提。第三十五回。罗艺让罗成去给秦母拜寿,他可是“跳跳躜躜,高高兴兴”地去,一出了门,回目中“傲罗成”的“傲”字就开始渐渐显露了。从借“五钩枪托梦”开始“起哄”,自高自大,狂傲地命手下人高喊“谁敢劫我!”成心想诱响马来劫他。初看这段我简直吓了一跳,太夸张了吧?人家都求一路平安,而罗成却一路“没事找事”,用这来显“狂”,是不是下笔过重了?其实,这段真挺传神的。从小受森严家教,但文武双绝自信非凡的世家子,一脱离父母独自出门,当然想通过挑战来印证和彰显自己的本领。一点也不牵强,反而让罗成更活灵活现了。绿林中人本不是罗成的对手,他伤了单雄信,因此结下几乎贯穿全书的梁子。我正感觉到故事到此开始有些沉重时,罗成可没按此发展下去,专诸巷口的那个细节,又让无敌的可爱发作了一次!秦家的家人神神秘秘地低声问罗成是哪山哪寨的,他可就生气了——罗成是隋朝北平小王爷,在他所受的教育中绿林人可是反贼呀。正疑心他会产生什么举动,没想到竟然是让那人把耳朵递过来,也神神秘秘地低声说:“我是鹧鸪山,鹧鸪寨的……”说着冲这人的脸上就是一个嘴巴。我每次看到这个细节都笑得喘不过气——亏他想得出这么一个方法,编出什么鹧鸪山鹧鸪寨的,太可爱了!
接下来他要秦琼向他引见那些看上去潇洒的人,常常是“注目一瞧,从心底里喜欢这人”就要秦琼给他见见。——一直觉得这里有点毁,罗成真是以貌取人,也有点攀高枝的感觉,不像感觉中的冷罗成。但再想想罗成是个带着傲气的美少年,我却又觉得这一切变得好理解了。罗成是多自信多傲气的一个少年呀,早在北平府秦琼将和四将比试前就说过所谓的“狂话”。出门也一路高喊“谁敢劫我!”这个“傲”,通过“只与最强者交”来体现,这说得通。而少年时又正是最慕外表的,这里的“以貌取人”并没有贬低罗成的意思,写出少年肤浅的一面反而更显得真实。再往下的罗成枪伤单雄信,罗成“又气又乐,气的是‘绿大脑袋’单雄信张口闭口喊他娃娃,乐的是他这个哇呀呀的毛腾劲”。——看来地位非常而且能耐棒棒的小王爷罗成是相当反感别人把他当孩子看,可我真觉得他的孩子气更可爱呢。要是罗成自始至终都是一个老气横秋与年龄不符的老少年,或是一个纯粹一脸严肃的铁血英雄,都会大大失色的。都到了秦琼家里,两人还斗气,罗成对“绿大脑袋”摇头撇嘴,在秦琼调和下才一时平息。罗成还来个假动作让单雄信搀了个空。——关于这个梁子,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已经有很多研究者写过深入解析,而我,只觉得罗成像所有年少轻狂的少年一样可爱又带着叛逆。
在46个兄弟结义后,依照年龄大小排序,大家分层轮番向兄长磕头。鬼精灵的小罗成虽然排在最末,才不会磕45个头呢!而是嘻嘻哈哈说了句:“……要是挨着位磕头,非磕晕了不可。既然咱们和亲手足一样了,你们多疼顾老兄弟吧!……”于是向大家磕一个头,算全有了。真个机灵可爱的小孩子呢。
这以后,书中很长一部分没有提到罗成。但这些一个比一个有创意的细节却注定了罗成,将会是全书中破天荒地大放异彩的非凡人物。书中自然有更传神的手笔,罗成真是让我越看越爱了!破长蛇阵这一段,是《兴唐传》里我最喜欢的情节之一,先是程咬金大魔国危急,请罗成破隋军的长蛇阵。这段罗成想方设法出北平府,蒙骗双亲的经过,简直好笑极了,无论我看多少遍都能笑得前仰后合——难得的极品笑料!因为罗成母亲信二郎神,两个手下罗安、罗沛竟想出了“二郎爷显灵”的招数,给罗成脸上做了伤,说是二郎爷放出哮天犬咬的,要去烧香还愿才行——这主意还真是稀奇搞笑呀。写到给罗成脸上做伤都见血了,真令人心疼一下,隋唐里的超级帅哥可不能毁容了呢。到母亲来时,罗成的演技可真是一流,除了哼哼哎哟地装疼,还哭着叫妈呀,透过字面遥想这出闹剧,真是滑稽有趣到极点,小孩气十足。蒙过母亲后,还是父亲罗艺明白点,心说:“罗成这孩子不定又闹什么鬼瞎蒙哄他妈。”面对父亲,演戏天才小罗成又是用闭气功装病,又是现编了一套去太原看朋友柴绍的瞎话,总算成功地蒙过父亲——一转脸,到母亲面前,却还是说去烧香的那一套——一人面前一套话,蒙过双亲好出门,他既没去烧香也没去太原,而是奔大魔国破阵去了。罗成这孩子真是可爱而又不乖呀。
这样一个超凡绝伦的英雄人物,竟然先以可爱小孩的形象出现,真是让我又好笑又特别疼爱!——其实,罗成成功破完阵,回家以后,骗局揭穿,罗艺得知真相,也支持他反隋。这么说他大可不必绞尽脑汁这样骗父母,照实说了或许痛快,只要解释清此行的目的,晓之以理,父亲说不准还赞同呢。——但,罗成之所以会想出这么多匪夷所思千奇百怪令人啼笑皆非无奇不有的谎言,也不敢坦诚与父沟通说明真相,正体现了他们父子之间的代沟。家法森严,罗成再“狂”,还是很畏惧严厉的父亲。这样一想,我倒对罗成有点怜爱了,和现在千千万万个生活在太过严厉的家庭教育中的可怜孩子一样,罗成也真可怜呢。
终于出了家门,我正在想“狂傲”的罗成会不会不懂礼节,又年少轻狂闹出什么碴子来呢,但接下来的情节令我大吃一惊,他三番五次为老大爷送东西,还恭恭敬敬去拜访,连老人都说“这么年轻的人,这么懂礼节,少有啦”——世家子就是世家子!罗艺的礼法家教果然严格,罗成在待人接物方面也真是教养一流分寸得当呢。至于他认出那老头就是干爹双枪定彦平,正要帮隋朝打长蛇阵。这不,好戏就来了,罗成又用了浑身解数从他口中套出单枪破双枪的方法,简直传奇之至。尤其那段指桑骂槐。也只有罗成才会想的出这招,真是又绝又狠,又毒又损,令人叹为观止!这小孩子太可爱也太可怕啦!罗成还真是阴险哪。接下来罗成自信张扬地挂帅破阵指挥若定不在话下,还借令箭耍了一下单雄信。最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的是他对杨林、魏文通等人心思、反应的猜度,竟然那么精确,能把别人的心看得透透的——看来罗成不仅仅是演戏天才还是心理学天才呀!!!知己知彼当然百战百胜!!!天才少年罗成王道!!!
真正的天才往往不是一本正经的人,他总会趣味十足。当他和定彦平对阵的时候,化妆打扮成黑脸红胡须。书中写到罗成的声音原本是甜润好听的(真想听哦!幻想中……),这会儿憋了个顸嗓子,喊道:“你呀问呀我呀,我呀乃呀是呀,程呀咬哪银哇!”定彦平一听,说,“你们哥儿们个个都是好牙口啊,你们再有兄弟是不是得叫咬钢,咬铁呀?”——化妆打扮一番,还用这么个嗓子,自称是程咬金的弟弟,叫程咬银,真敢干哪,让人完全笑趴。而他大大地把定彦平耍了一番,破完阵回家,拦上定彦平一解释,还把定彦平的一肚子火气给消了。外交天才!要是去做说客什么的也很有优势呢。然后,那教他闭气功的游龙僧背地里五字评价罗成:“阴、险、毒、辣、狠。”这时罗成还没拉大旗彻底反隋,后来叫父亲先别得罪隋朝,万一秦琼程咬金他们成不了气候,“两头留一手”,心思缜密可见!——一个“冷面寒枪”的俏美少年,同时擅长兵法破阵,擅长外交沟通,是不是太完美了呢。完美得又略带一点邪邪,酷毙啦。
“阴、险、毒、辣、狠。”要是只是之前那点孩子气的谎言,可担不起这五个字。直到铜旗阵一节,这些字眼才越来越明显地表露出来。就知道他会做卧底,担当这个似明似暗攸关复杂的危险角色,这才是“阴”而“险”的本色,暗毁铜旗阵,在出其不意中制胜。真想提个细节,就是罗成刚见杨义臣时用闭气功装病,并且现编了瞎话,说自己“身子骨本来不好,我妈疼我,又给我娶了五房媳妇,就更差事啦……”,这时候,罗成应该长大点了,爱耍人好惹事的孩子气还是一点未脱,竟然随口编出这个,太敢说也太能编了!(莫非在罗艺面前天天进行撒谎练习,水平越来越高了?)但他的“惹是生非”却总是高明地把握分寸,有型而又从不会延误正事惹火烧身,太COOL了。罗成对铜旗阵的娴熟又一次让我惊叹这个美少年的文韬武略以及那过人的智慧和洞察力,无论是阵形,抑或世事,千变万化,在人们眼里犹如看不清的险恶浑水,而在他的浅笑中却永远清澈明白,可以被他轻而易举地操纵。
逼死义父杨义臣,包括后面杀五王的情节,也许你会说“这是出于各为其主,不能说他狠。”——虽然我爱罗成,但我不会试图为罗成开脱。此举确实是狠了。除却事情本身,连他在做的过程中也不失狠毒。在他杀杨全忠的时候,用枪钩把肠子肚子拉出腹外,然后在马上摇晃脑袋说“看你还敢不敢和罗小爷瞪眼”——这一幕在罗成杀敌的时候经常上演,太血腥了。后来书里也有明文,通过罗成同父异母的哥哥罗春瞧不上他,觉得他“心意狠毒”。罗成的“狠”是理性,逼死杨义臣、诛杀五王,他对待敌人,无疑是该杀就杀坚定决绝毫无情面的。在罗成杀李世民的舅舅,反王窦建德的时候,李世民说:“你不杀他,是人情;杀他,是本分。”——本分!残酷,但却惊人的理智。人最难战胜的就是自己的心理,我不知道他的心是如何瞬间战胜那么多尖锐的矛盾和犹豫,果断决绝地对敌,无论他是义父还是谁,该怎么办就怎么办,干脆利落,决不留情和拖泥带水。无论做何事都依照心意和原则,不为人情所左右,“但使愿无违”,于是永远没有背叛和后悔。——然而,与此同时他又不是一个单纯的心狠冷血无情人,对待亲人,对待朋友如秦琼程咬金,他能心灵相通肝胆相照,并且不惜一切不遗余力地帮助。天地间竟能有这样坚冷而又炽烈的灵魂,铁血如此,我只能折服。
在扬州会上,罗成依然大放光彩,银盔银甲的美少年,五钩神飞枪与闪电白龙驹,尽显英姿。那匹训练有素的闪电白龙驹只需要摆弄枪杆就能指挥自如,不需手沾缰绳,令人称奇。不禁遐想,那一手“稳,准,狠”的绝枪,无须如临大敌地作战,只等敌人出实招,不能再变换了,方才轻易一抬手,拨弄枪杆,便一举制胜,笑容不改。那一听名字便知华丽而残酷的绝招“梅花七蕊”,阴狠却又如此绝美,正如罗成其人。
接下来再写到罗成,就是“玉玺换肖妃”的事情了——西魏王李密好色轻国,用传国玉玺换美貌的肖妃,一听到这消息,罗成竟是反应最激烈的一个,怒气冲冲地去争辩。大家都劝罗成,李密玉玺换肖妃使大家丧心离志,心里就跟他分了,硬去争辩倒落个没趣,可罗成还是不依不饶。我刚开始觉得这里实在是写歪了,罗成最是心明机巧的人,他处事沉着镇定,那些冲动易怒“哇呀呀的毛腾劲”是被他嘲笑的,现在怎么会犯这个傻呢,人家都懂得放心里,只有他竟然脸红脖子粗地去挑明来争辩,太不符合他的性格了。——可是再想想,就发现,罗成的阴险狠毒都是对敌而言,对挚友,对理想,对辅从明君的理想和追求,他向来出生入死不惜一切。对君主重色轻国这种大节问题,在罗成心中太重,所以他才会不惜冲撞大家也要去讲明,像变了个人似的如此冲动。热血堪敬!
有时我觉得罗成很虚伪,很“圆”,善于演戏,善于欺骗,欺骗父母,欺骗定彦平,欺骗单雄信,花言巧语舌如鼓簧,虽然目的不一定非常邪恶,但惯用此伎俩总给人不厚道的感觉,太精明玲珑和玩弄人心了。可有时,我又觉得罗成非常实在,很“方”,像初出场时杜差求他,没有十足把握的帮忙,不胡乱承揽下来。在战场上也是该杀就杀,不在乎别人怎么说,不在乎背上辣手之名,反正按原则办事,铁面无私不“通融”。很多人认为罗成背弃洛阳,欺骗单雄信,是最不义和最难以接受的情节。——但,他早已和秦琼他们一样投了唐,明着在洛阳王那里,暗地里自始至终都是起着卧底接应的作用。到了时机成熟就归唐。至于他欺骗单雄信的那些话和举动,都是为了让洛阳王和单雄信信任他,他在洛阳才能不被怀疑,他的“卧底”才能成功做下去,帮助大唐。——不惜遭受兄弟的猜疑乃至天下人的误会,甘愿承担这些看似不忠的行为,正是为了忠于大唐!罗成,太伟大,太忠心,太令人敬佩了!
到底,这个超拔不凡的冷面寒枪美少年会有个怎样的结局?他作为潼关大帅,治军严格,对士兵和百姓都非常好,人们交口称赞。刘黑闼苏定方攻潼关,潼关告急时,被派来援助的殷齐二王好酒色,被罗成严厉地教训——即使后来他已经和殷齐二王坦诚解释过,这件事看似过去了,可殷齐二王还是怀恨在心。罗成的结局竟然是,和被殷齐二王陷害,最终孤军奋战,在淤泥河被万箭穿心而死。竟然会有如此惨烈和冤屈的结局!不是被敌人打败,而是死于陷害。因为英雄无敌的罗成他不会被打败的,只有陷害。而罗成,即使遭受如此陷害和冤屈,依然忠于大唐,不肯投降杀父仇敌苏定方。最后,他劝兵士离开,逃命去,自求生路,投降亦可,他匹马单枪纵死乱军之中也心甘情愿。——他杀敌时冷血干脆,但却不漠视生命。——罗成和三国时期的马超,有人曾做过仔细的比较,非常相似,也都是我特别喜爱和崇敬的。然而这一点却是不同,马超在历城进行的是残酷的屠杀,而罗成不会。罗成,到底是阴狠,还是善良?二者兼有。它们矛盾地结合着,交错着,构成独特的性格,像个令人敬畏而迷恋的谜。
他对大唐的绝对忠诚使敌人既佩服又痛恨,壮烈死去。最后的最后,在淤泥河中,他冷笑着,扔了五钩神飞枪,弃了闪电白龙驹,解了狮盔兽带,从容镇定而凛然不可侵犯地说,“常言道,贫而不可移其志,大丈夫生而何欢,死而何惧……没有不死之人,没有不败之家,没有不败之国……”——这几句话悲壮坚决得令我心中一震——罗成,何去何从?北平府的小王爷,大隋朝的燕山公,家世显赫的少保千岁,本可前程似锦,没有人欺压他,没有事情逼迫他,他只是为了朋友,然而更主要的是为了理想,为了自身价值的实现与追求,为天下苍生重振乾坤,另立明主,轰轰烈烈的大丈夫之志,不枉此生!在理想面前,所谓的前程,甚至生命,都一一退让,他毅然选择了起义,用生命选择这不可预知的危险和结果,动机如此纯粹,仅此而已,无怨无悔!我被这强烈的,对理想的追求深深震撼了。这才是真正的英雄。
《兴唐传》中罗成的形象,从起初的机灵孩子气,越来越厚重,越来越浓烈,加入了冷血与热情,残酷与善良,理想与追求,最终以傲人的惨烈和华丽而收场。再回顾先前那些充满孩子气的情节,不禁令人莫名心痛怜惜,调皮使坏的鬼机灵长成一个忠义节烈的大英雄了!
长歌当哭,还是那彻底的坚定不移的忠诚,还是那双重的,坚冷而又炽烈的灵魂,一面冷血阴险狠毒一面热血赤胆忠心,竟然在这个冷面寒枪美少年的身上,同时存在得如此和谐!绝艳易凋,连城易脆,这个绝美的少年急风骤雨般消逝,定格在最华丽最残酷的那一页,永远不会褪色,永远不会老去。一个桀骜复杂的灵魂横空出世,在隋唐传奇里鲜活,独一无二的华彩炫目迷了我的眼,令人爱与恨,情与思,交织到极致,被征服,化为敬畏和迷恋。
(https://www.tyvxw.cc/ty355154/7953145.html)
1秒记住天意文学网:www.tyvx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tyvx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