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意文学网 > 重生之娱乐鬼才 > 第六章 三试

第六章 三试


  1997年2月15日,文学系二试放榜。

  若是二试榜上有名,既可进入三试。

  三试已不是“淘汰赛”,而是择优录取的“排位赛”。

  所有参加三试的考生,专业课分数都被记录在案,只等到考生参加高考之后,结合高考分数择优录取。

  正是因为二试榜单,距离梦想更近。

  希望越大,失望也越大。

  所以,不少落榜的考生哭的更惨。

  一名妹子歪头就扑在王启年身上,嚎啕大哭。

  北影每年都有一些落榜生,由于接受不了现实,而破罐子破摔。如果,专门盯着落榜女生**,成功率绝对是比正常泡妞更高。

  “妹子,我说妹子,我们还不认识吧,别这样……”闻到妹子身上的体香,王启年有贼心没贼胆,心慌意乱的说道。

  这名妹子幽怨的望了望他,之后,又一路哭着,跑出了校门。

  周围不少考生,有的羡慕,有的鄙视的看了看王启年,觉得这厮浪费了一个绝佳的机会。

  王启年对于周围大多数人的眼光,并不在意,小心的挤到榜单前,仔细的寻找着。

  终于,找到自己。

  王启年看着榜单后,松了口气,带着准考证办理手续,进入下一轮考试!

  ……

  下午3点,被安排三试。

  北影艺考选拔人才的机制,虽然不能说完美无缺,但也应该是相对较为公平的。

  这个公平,体现在对人才的筛选方面。比如,文学系前两轮,初试是主观题为主考验知识量、二试命题作文属于客观题考验文字功底。

  三试则是口试、面试,更能够考验考生的综合素质。

  这个三试其实除了考验才华之外,考官的印象分,也是至关重要的。

  所以,在走进考场之前,王启年在卫生间的镜子面,仔细的整理自己的形象,黑西装、白衬衫和一副黑框眼镜,看起来很有文人气质。

  望准了手表的时间,走进了三试考场。

  王启年这一亮相,现场几个老师纷纷交换眼色,明显流出一丝惊讶——

  这么帅气的小伙子,有几分明星的气势,不去报考表演系真可惜了?怎么来考幕后工作的文学系?

  “首先,我想问个题外话,我觉得你这么帅,为什么不去报考表演系?”一名女考官问道。

  真像啊!

  和后世电视选秀节目,几个评委,对选手轮番提问的场面,简直如出一辙。

  正是因为相似,王启年知道,太平庸的回答,回让现场的老师们失望。

  现场的老师们,积极提问奇葩的问题,自是不希望听到敷衍的答案,而是希望听过有机智有个性的答辩。

  “报考表演系?我也曾考虑过……”王启年故作认真思考半晌后,一本正经的说道,“不过,被表演系录取的话,那就太浪费了我文学才华和想象力了!”

  “噗嗤!”众考官纷纷笑了起来,现场严肃的气氛,一下子被王启年破坏了。

  “此外,也是性格使然吧!我更想让别人按照我的剧本演出,而不太喜欢按照别人的剧本进行表演!”王启年补充说道。

  一名老师问道:“那你为什么不考导演系?”

  王启年坦陈说道:“导演、摄影之类的专业,我的专业优势并不明显。首先,将自己的摄影作品作为敲门砖,递交上去,就足以把我挡在门槛外了!另外,我并不觉得文学系比导演、摄影差,毕竟,文学系也培养出了不少优秀的导演!我曾经听说过一句话,优秀的作家和编剧,要么不当导演,要是当导演,往往能拍出更好的作品!”

  “好!”

  “精彩的回答!”

  现场不少的老师,都是文学系的,听到王启年的这个回答,一个个顿时觉得心生好感。文学系,是被严重低估了的系,绝对不比热门的表演系、导演系、摄影系要差!

  “你的二试卷子上,谈到了韩国影视。限于时间和篇幅,写的太少,能更多谈一谈吗?”现场的五名老师,其中一名提问。

  二试卷子上,王启年的文章对《秋菊打官司》电影的认识很是一般。

  甚至,有点偏题,谈到了影视产业方面了。但由于他偏题的部分,言之有物,对各国影视产业的分析和见识,远远超过了同龄人,这才是他能幸运的挤入三试的原因。

  王启年点了点头,说道:“好的,举例韩国电影,是因为韩国电影的刚刚兴起没多久,且是低成本电影为主,有一定借鉴之处。若我们一开始就模仿好莱坞,这个追赶的难度很大,代价也太昂贵。

  韩国电影早些年受到政策的禁锢,长达几十年的萧条,几乎是电影荒漠。无论是商业成就,还是艺术成就,都是不值一提。

  直到80年代末,韩国借助举办奥运会的机会,开始对文化上进行松绑和扶持。韩国经济逐渐崛起,其国内影视文化市场,也处于高速发展阶段。

  现在看来,韩国的影视真正崛起,才不过是几年时间。但从90年代中期开始,韩国加大对外出口韩国的文化作品,一些优质的韩国作品,在亚洲市场,卷起了一股‘韩流’旋风……”

  “仅仅是靠政策扶持吗?我国早就在做了!”一名老师打断了王启年的长篇大论。

  “恩,当然不仅仅是政策扶植,市场因素也很重要。说韩国影视之前,不得不提一下香港影视。其实,香港电影和韩国电影的成功,有太多的相似、共通之处!

  两地本土市场都非常小,依靠本土市场,没法子养活大片,也不可能兼顾所有的题材,只能选择一些最擅长、最热门的题材优先发展。

  香港选择优先发展的是功夫、港式喜剧,找到这些题材中最佳的盈利套路后,就按照套路出手,大量跟风模仿的作品,也能赚到钱。当一个套路被市场厌恶之前,必须找到新的成功套路。

  在香港电影的黄金三十年,源源不断涌现新套路,所以市场是上升态势的。等到90年代中期,找不到适合香港电影行业现状的新套路,也就是创新乏力,既是走下坡路。

  香港电影走下坡路的时期,正是韩国影视行业崛起之时。

  韩国影视早些年的失败,在于政策限制,没法培育出健康的电影市场。90年代韩国政策放宽,市场在快速成长,其从业人员规模也在不断提升……

  由于人口稀少,韩国合格的影视剧本,尤其是能被市场接受的影视剧本,数量一直是非常稀缺。为了解决优质剧本稀缺问题,90年**始,韩国电视剧和电影行业,广泛向社会征集优秀的故事,即使是家庭妇女创作的剧本,也可能被影视公司采纳。因此,这些剧本比较‘接地气’,能符合普通群众的审美和趣味,尤其是迎合了女性观众的审美趣味。

  另外,就是这些业余出身的编剧,如果红了,其在剧中的话语权非常高。就像台湾的琼瑶女士,在琼瑶剧里面的话语权差不多。编剧,话语权不亚于导演,这样编剧的趣味,影响到了影视作品创作。而这些编剧,不少的业余的,其审美趣味和一部分草根观众,惊人的重合。

  如果说,香港电影当年的成功,建立于迎合男性市民的审美趣味为主,是‘男人的童话’。韩国影视的商业模式成功,则是因为其是‘女人的童话’。”

  王启年思考了半晌:“所以,我最终还是得出结论——韩国影视行业火爆,最重要的因素是——第一,文化政策上鼓励和宽松,创作者拥有大量的自由度。第二,他们商业化,总结一些能火的套路,将之发扬光大,一再复制成功。第三,接地气,普通草根参与度高,接受市场反馈程度高,会按照市场反馈进行拍摄。第四,市场化运营,尽可能让能火的影视投放向市场,本土市场作为试金石,在本土火的作品,再推销往国外试水增加海外市场的成功率。”

  随着王启年自信又有主见的回答,让现场几名老师印象不一。

  有的对他极其赞赏,又的则是觉得他太狂妄……

  但无论如何,王启年绝对是让考官们印象最深刻一名考生!


  (https://www.tyvxw.cc/ty33146/2380577.html)


1秒记住天意文学网:www.tyvx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tyvx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