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 心 事(附录:漫谈中药保健(343))
开 心 事
林有个脾气:把训儿子当作开心事。
这茬长工资,林没份,便不开心。
饭不香,菜无味,茶不喝,酒也苦。
只忘了训斥儿子。
妻心生一计,对儿耳语,如此如此。
下午,林下班回家。
家里一片狼籍,玻璃窗被打碎,玻璃撒了一地。
撥哪家没种的,干坏事!斳
撥爸爸是我打碎的,妈说你不开心,你训斥我,就会开心了。所以我妈……斳
从此,林不再训斥儿子。
为了让国人吃得更健康,中国营养学会在近日发布了《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近百位专家结合了近年来我国居民膳食结构和营养健康状况变化,参考了最新营养原理,并结合当前疫情常态化防控等有关要求,修订完成了2022版《指南》。
那么,与2016版相比,具体有哪些变化?根据新《指南》,怎么吃饭更健康?
一、六大准则变为八大准则
1、谷类为主,改为合理搭配
更加强调膳食模式的整体性作用,突出合理搭配的重要性,即食物种类和重量都需合理化。
通过荤素搭配、粗细搭配、颜色和口味搭配等方式,使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提供的能量比例适宜,并摄入足够的维生素、矿物质等,满足营养需求,以达到促进健康的目的。
具体来说,需要做到四点:
①坚持谷类为主的膳食模式。
②每天的膳食应包括谷薯类、蔬果、禽畜鱼蛋奶和豆类食物。
③平均每天摄入12种以上食物,每周25种以上。
④每天摄入谷类食物200~300g,其中包括全谷物和杂豆类50~150g;薯类50~100g 。
2、更强调“多吃全谷”
在“多吃蔬果、奶类、大豆”的基础上加入“全谷”,强调了全谷物摄入的必要性。
与精制米面相比,全谷物可提供更多的B族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等营养成分,对降低肥胖、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肿瘤等膳食相关疾病的发生风险具有重要作用。
所以日常应该将麦片、藜麦、糙米、荞麦、燕麦、大麦等加入到膳食中。
3、新增两个要点
【1】提倡规律进餐,足量饮水
①定时进餐的重要性
近20年来的数据显示,我国居民每日三餐规律的人群比例有所下降,零食消费率呈大幅增加趋势。
但经常饮食不规律,不仅会增加暴饮暴食风险,进而增加肥胖、超重风险;还会影响肠胃功能,损伤胃肠黏膜,诱发肠胃炎、胃溃疡等消化系统疾病;甚至影响到机体代谢以及胰岛素抵抗水平,增加2型糖尿病的发生几率……
因此,建议大家最好固定三餐时间,定时定量。
②水,也是膳食的重要组成部分
调查显示,我国约2/3的居民饮水不足。当身体缺水时,以下这些危害可能悄悄来临:
①血液流量下降,体内运送氧气量减少,更容易产生疲劳感;
②皮肤更脆弱,提早出现皱纹、干燥、老化等;
③增加血液黏稠度,影响血液循环,增加血栓风险;
④摄入水分不足时,排尿次数减少,增加了结石风险……
因此,新版《指南》提倡足量饮水、主动喝水、少量多次,低身体活动水平下的成年男性每天应喝1700ml,成年女性每天应喝1500ml。
同时推荐喝白开水或茶水,少喝或者不喝含糖饮料。
【2】会烹会选,会看标签
*烹调建议以白灼、清蒸、水煮、凉拌等清淡方式为主,少煎炸熏烤。
*挑选食材最重要的是讲究新鲜卫生,并尽量选择营养密度高的食物,如鸡蛋、三文鱼、贝类、芥蓝等。
*看标签,主要包括配料表和营养成分表,食材在配料里的位置越靠前说明含量越高;营养成分表主要选蛋白含量高些、脂肪和钠含量低些的食品。
4、兴新食尚变为公筷分餐
针对疫情,膳食指南2022也提出了新的准则,公筷分餐,避免食源性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二、膳食宝塔
微调了“推荐摄入量”
1、谷薯类拆分,更讲究多样化搭配
之前谷薯类一起250-400克;现在直接把薯类拆了出来,即每天谷类200~300g(其中包含全谷物和杂豆50~150g),另外建议每天薯类50~100g。
从食物总量来看并没有变化,只是强调了“粗粮+薯类+杂豆”的思维,能更好地提升主食多样化的意识。
常见的薯类,包括了土豆、山药、芋头、莲藕等,可以代替部分主食。
2、强调每周至少2次水产品,每天一个鸡蛋
新版指南将禽畜肉、水产、蛋类合并成“动物性食品”,突出每周2次水产,每天一个蛋。
*国人吃畜肉较多,特别是猪肉,而水产品相对畜肉来说,脂肪含量较低,且脂肪酸比例也更优质,更有利于心血管系统保护。
优先推荐富含DHA的三文鱼、鳕鱼、鲈鱼、带鱼、青花鱼,富含锌和铁的蛏子、蛤蜊、牡蛎、河蚌。
*鸡蛋号称“全营养食品”,其营养价值也近乎完美,含有维生素、叶酸、胆碱、卵磷脂,以及钙、铁、硒等矿物质,所以每天一个是必要的。一些人群担心其胆固醇含量,研究表明,每天吃一个鸡蛋的营养效益远高于其胆固醇的影响。
3、增加奶及奶制品摄入
奶及奶制品由300克改为300-500克。
牛奶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质和钙元素,又易于人体消化吸收,既能促进青少年生长发育,又能帮助中老年人预防骨质疏松,是不可多得的“平价滋补品”。
疫情期间,卫健委发布的新冠肺炎防治营养膳食指导中,也提到要保证各类人群奶类的摄入,以改善营养状况、增强抵抗力。
除了牛奶,还有酸奶、奶酪、舒化奶、奶粉可以选择。
4、减少盐摄入
此次指南中进一步降低了盐的摄入量标准,从每天6g下降到了5g。
有研究显示,中国居民人均每天吃盐高达10g以上,摄入食盐超标人数高达75%!高盐饮食增加了高血压、心血管疾病、骨质疏松、肥胖等疾病风险。所以控盐一直是关键,日常可以这样做:
日常控盐小技巧:
①在菜肴中适当加入葱、姜、蒜、胡椒等香辛调料,帮助掩盖低盐后的清淡口感;
②快出锅前放盐,能更好地保留咸味;
③平时还可以使用限盐勺子;
④尽量选择标有“低盐”、“少盐”或“无盐”的食品。
3、首次提出“东方健康膳食模式”
国外有一些健康的膳食模式,能够显著降低疾病的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如:地中海膳食模式、得舒饮食模式等,而2022版膳食指南首次提出“东方膳食模式”。
专家们分析总结了我国不同地区膳食模式和居民健康状况,发现东南沿海一带(浙江、上海、江苏、福建、广东)居民,高血压及心血管等疾病的发生和死亡率较低、预期寿命较高。
因此提出以东南沿海一带膳食模式为代表的“东方健康膳食模式”。
其主要特点是清淡少盐、食物多样、蔬菜水果豆制品丰富、鱼虾水产多、奶类天天有,并且拥有较高的身体活动水平。
这样的饮食模式更能避免营养素的缺乏,肥胖以及相关慢性病的发生,提高了预期寿命。
附录:漫谈中药保健(343)
6件小事正在伤血管、毁关节,每做一件都似“慢性自杀”
成语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每个成语都有其特殊意义。但近年来,网友们脑洞大开,给一些成语赋予了新的含义。比如:“秃如其来”一词,由“突如其来”变化而成,用来调侃年轻人脱发。
一、坐以待毙:久坐伤身减寿命
【成语新解】坐以待毙:形容久坐伤身,影响寿命。
久坐是现代很多人的常态,一天24小时,可能有10小时甚至更长时间都是坐着的。这看似舒服的姿势,却可能是“最温柔的自杀”。
久坐的危害
◎形成血栓、伤脑:久坐时,血液流动减慢,主要集中在下肢,容易形成深静脉血栓,增加肺栓塞风险;同时易脑供血不足,导致头晕眼花、思维受限,甚至增加老年痴呆风险。
◎伤心肺:久坐导致血液循环减慢,可诱发心肺功能减退,特别是一些久卧的患病群体,从而引起慢阻肺、心肌萎缩等疾病。
◎伤肠胃、伤胰腺:久坐易造成胃肠蠕动减慢,增加腹胀、消化不良等胃肠道不适症状;有害物质也易长时间停留在胃肠道,从而增加结肠癌等疾病风险。内分泌功能也会受影响,胰腺反应变慢,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增加112%。
◎伤关节、伤命:久坐者不仅容易肩颈僵硬疼痛,患关节炎的概率也比跑步者高,可达10.2%。还有研究显示,每天坐6小时以上的人,早逝风险增加25%!
改善建议
1、坐姿正确
保持大腿与地面平行、双脚自然平放于地、后背挺直、视线与显示屏上1/3处持平的正确坐姿,可借助腰靠、脚垫等辅助调节。
2、每半小时动一动
每隔30~50分钟起来走动两步,接杯水、去趟厕所,或试试以下2个小动作:
踮脚尖:踮脚时小腿后部肌肉的收缩挤压,能促进下肢血液回流,加速血液循环,防止静脉血液淤积。
悬空伸腿:双手扶住椅子,脚悬空,用力向前伸直双腿。来回做几次,可运动腹部,缓解久坐导致的小腿肿胀、血液淤积等问题,促进代谢。
二、危机四伏:
长时间玩手机,健康隐患多
【成语新解】危机四伏:长时间玩手机,颈椎、眼睛、睡眠、肌肤等多方面都面临受损风险。
随着时代的变化,现如今几乎人人都成了低头族。但长时间低头玩手机,存在很大的健康隐患。
长时间低头玩手机的危害
◎颈椎不适:长时间低头会使颈部肌肉一直处于牵拉状态,容易造成肌肉疲劳,引发颈椎不适。久而久之,还可造成颈椎生理曲度消失,引发颈椎病。
◎视力损伤:玩手机太久容易造成眼睛疲劳,影响视力。同时,颈部肌肉无法得到休息,颈部神经和血管也受到挤压,还容易引发白内障。
◎影响睡眠:手机发出的蓝光可能会抑制褪黑素的产生,从而导致睡眠-觉醒周期紊乱,严重影响睡眠。
◎肌肤老化:长期处于低头状态容易导致皱纹的产生,加速皮肤衰老。
改善建议
1、培养兴趣爱好
闲暇时可以培养兴趣爱好或出去逛逛公园,通过转移注意力,降低对手机的依赖程度,减少玩手机的时间,缓解颈椎及眼睛疲劳。
2、做到“举案齐眉”
玩手机时,尽量把手机拿高一点,保持与视线齐平,不要总低着脖子。
3、适当按摩
平时可适当按摩颈部;或双手交叉抱住后脑,头向后用力,用手对抗,可起到放松肌肉、缓解疲劳的作用。
缓解眼疲劳可按摩眼睛周围的睛明穴(内眼角稍上方凹陷处)、四白穴(瞳孔直下,当眶下孔凹陷处)、太阳穴等部位,或适当热敷。
三、废寝忘食:
晚上睡得晚,早上不吃饭
【成语新解】废寝忘食:晚上熬夜不想睡,早上起不来直接舍弃早饭。
“废寝忘食”是很多年轻人的常态,但长期熬夜、不吃早饭,可能导致多种疾病的发生。
熬夜的危害
◎诱发老年痴呆:正常情况下,大脑白天工作时产生的垃圾会随着脑脊液的流动被清除。但熬夜、睡眠质量差,就相当于大脑还在不停地工作,不断地产生垃圾,容易损伤大脑健康,可能导致记忆力下降,甚至增加老年痴呆等疾病风险。
◎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美国心脏病学会期刊》上发表的一项新研究表明,与每晚睡7-8小时的人相比,睡眠时间不足6小时的人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可能会增加。
◎增加癌症风险:熬夜会引起内分泌紊乱,增加癌症风险。研究表明,熬夜或睡眠质量差的女性容易患乳腺癌,男性易出现胃癌和肺癌。
不吃早饭的危害
◎导致肥胖:不吃早饭带来的饥饿感,容易使人更渴求高热量的食物,造成中午和晚上食量增加,全天热量摄入过多,从而易诱发肥胖。而肥胖是多种疾病的危险因素,包括三高、癌症等。
◎诱发胆结石:胆汁经过一夜的浓缩聚集,在早晨浓度最高。此时若不进食,就很可能导致胆汁中的胆固醇沉淀析出。久而久之,就会形成结石。据统计,1000名胆结石患者中,有1/3是因为经常或长期不吃早饭造成的。
◎伤胃:胃长时间处于饥饿状态,会造成胃酸分泌过多,容易引起胃炎、胃溃疡等胃部疾病。
◎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JACC发表的一项科学研究证明,与每天吃早餐的人相比,从不吃早餐的人的心血管死亡风险约升高87%,总死亡风险约升高19%。
改善建议
1、晚上早点放下手机
晚上早点放下手机,避免手机蓝光对睡眠产生不良影响。建议睡前半小时不玩手机,可以换成看书、读报等行为,并在23点之前入睡,以保证6~8小时的睡眠时长和良好的睡眠质量。
2、中午适当补觉
如果前一天晚上熬夜了,可在第二天午睡20~30分钟,调整精神状态,降低熬夜的危害。不建议平时熬夜,周末疯狂补觉,以免扰乱生物钟,增加疾病风险。
3、早餐要吃好
早餐是开启全天好状态的钥匙,建议在7~9点吃完早餐。优质的早餐应包括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纤维素、维生素4类营养物质,如:面包+牛奶+新鲜蔬果。
四、“盐”多必失:
吃盐太多,健康有失
【成语新解】“盐”多必失:盐吃太多,容易损伤健康。
世界卫生组织推荐,成年人每天盐分摄入应不超过5g,每年摄盐总量约为1800g,但我国人均每年摄盐总量高达6200g!
吃盐太多的危害
◎高血压:高盐饮食会使血液钠浓度升高,引起血管收缩、血管壁水肿,从而导致血管腔变窄,血流阻力增加,血压升高。
◎骨质疏松:机体在排钠的同时会排出钙,尿液中每排出1000mg钠,就会流失26mg钙,久而久之,易诱发骨质疏松。
◎胃癌:高盐容易破坏胃黏膜,降低其对胃壁的保护作用,食物中的各种有害物质更容易作用于胃壁,从而增加胃癌风险。
◎伤肾:高盐会导致体内渗透压增高,多余的钠需要从肾脏排出,加大肾脏负担,易损伤肾脏。
改善建议
1、选用低钠盐
低钠盐含钠较低,约为普通食盐的70%,并添加了一定量的氯化钾,有助于人体的钠、钾平衡,适合中老年人及高血压、冠心病患者食用。
2、巧用香辛料
在菜肴中适当加入芥末、姜、胡椒、咖喱粉等香辛调料,可以增强口感,掩盖低盐的清淡。
3、警惕“隐形盐”
购买食物时要学会看营养成分表,选择钠含量少的食物,减少“隐形盐”的危害。
五、口齿不清:
口腔清洁不到位,易有健康隐患
【成语新解】口齿不清:口腔清洁不到位,增加多种疾病风险。
虽然每天都刷牙,但患口腔疾病的人不在少数,而口腔问题也可导致其他疾病的发生。
“口齿不清”的危害
◎牙周炎:口腔清洁不到位,牙齿表面就会形成一层黄白色的、似颗粒状的牙菌斑。牙菌斑可以向牙龈下、牙根方向聚集,侵害牙周组织,引发炎症,形成牙周炎。
◎心脑血管疾病:现代医学研究证明,牙周炎也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与牙周健康的人相比,慢性牙周炎患者的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更高。而且血液中牙周炎致病菌含量越多,患动脉粥样硬化的几率也有所增加。
改善建议
1、正确刷牙
牙刷倾斜45°,牙刷一半放在牙齿上,一半放在牙龈上,小幅刷动牙齿各面及舌面。做到饭前刷牙、饭后漱口。
2、定期护理
每年进行一次口腔检查、洗牙,及时清除长期堆积在牙周的菌斑,以及刷不掉的软垢、残留。
(https://www.tyvxw.cc/ty31582960/95360663.html)
1秒记住天意文学网:www.tyvx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tyvx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