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魔术师
冀州,巨鹿郡,一名手持红木九节杖,头戴紫阳巾,身穿一袭黄色八卦衣道长模样的人,在徐徐清风中登上大陆泽(淡水湖)旁的高山,只见他鹤顶龟背,凤目疏眉,面色红润,神态飘逸,看上去莫约40岁。
在道长身后,跟随着30多名随从,众人对他的态度十分恭敬,随从中有一名穿着打扮与他相似但要年轻上许多的道长。
年轻道长来到年长道长身后,年长的道长此时站在山峰之巅,闭上双眼,打开双臂,每一次呼吸都刻意加重呼吸程度,看样子就像在“集天地之灵气,吸日月之精华。”
“兄长,我已派出门下弟子在各地官府,市门留下‘甲子’记号,只待大方渠帅马元义联络荆、扬两州教徒前往邺城,明年甲子年,甲子日便可以计起事,兄长看还有何不妥?”
年长的道长放下双臂,负手俯视山下大好河山,徐徐说道:“你我兄弟三人传教十余年,教徒,信徒已百万之众,大汉倾覆乃天意,既是天意,我等只需尽人事。”
山峰上对话的二人即是黄巾军首领,张角,张宝二人。
建宁年间,张角带着两个弟弟,首先在灾情特别严重的翼州一带开始传教活动。
灵帝熹平年间,他在大量招收学生、培养弟子、吸收徒众的基础上,创立了太平道。
太平道为我国道教的早期教派之一,以推翻腐朽没落的东汉王朝、建立太平社会为己任。
张角等人民间传统医术的基础上,加以符水、咒语,为人治病。
并以此为掩护,广泛宣传《太平经》中关于反对剥削、敛财,主张平等互爱的学说、观点,深得穷苦大众的拥护。
张角又派出弟子八人,到四面八方去宣传教义。发展徒众,“以善道教化天下”。十余年间,太平道势力遍布青、徐、幽、冀、荆、扬、兖、豫八州,徒众达数十万人。信仰太平教的主要是穷苦农民。
王焕穿越前对黄巾起义是辩证看待,处在东汉王朝皇室的角度来看,黄巾军公然反对统治,起兵攻城拔寨,沿途烧杀抢掠,肆意斩杀朝廷命官,对汉王朝的统治权威构成极大威胁,所以称为乱臣贼子并不过分。
从广大人民的角度来看,灵帝宠信宦官,十常侍(汉灵帝在位期间张让等十个乱政宦官)其父兄子弟出任州郡牧守,残害百姓,贪暴胡为,无人敢问,天下怨声四起,民不聊生,太平道反对剥削、敛财,主张平等互爱的学说、观点得到广大穷苦百姓的拥护。
从这个角度来说,张角等人又是反对封建帝制的英雄。
虽然张角发动的黄巾起义,从他个人情感来说,是积极的,是向上的,是充满正能量的,可人数达到一个空前庞大的规模,他对黄巾军的控制力远没有他预想的那么牢固。
黄巾军士兵几乎都是常年被贪官污吏所压榨的底层百姓,整体素质不高,所以得势之后,变本加厉的烧杀抢掠。
王焕一直希望自己的预测是错的,自己所处的这个时空不会像他记忆中的那段历史,黄巾之乱不会发生,他也能带着现在的战士找一个城市再次东山再起,做点养家糊口的小生意。
可现实总是打破幻想,根据军刺战士送来的情报来看,六安、博安、龙舒、安风、舒城等郡县,12月内有数量庞大的移民运动,而且都是直接或者间接从庐江转站北方。
军刺全员已经被王焕派出,他要确定,黄巾之乱会不会如记忆中一样上演,后勤补给也由杨山开始采买运输,恢复了日常训练。
12月底,王焕命奎哥将父亲送到李家村与钟伯等人居住,带上愿意跟随他的小弟前往营区与他回合。
奎哥接到命令后,果断干脆执行命令,王焕离开的半年时间里,奎哥的势力从200多人扩充到了500多人,接到命令的第三天,就带着316个愿意跟随自己的小弟带上一批早已准备好的物资来到李家村。
在军刺战士的带领下,来到龟背山山谷,刚进入营区奎哥和一众小弟就被正在带甲训练的士兵震住了。
短暂的接风宴,本来宽敞的山谷在奎哥等人到来搭起帐篷后变得拥挤起来。
吃过午饭,王焕立刻开会,扩充编制。
原有的129名战士与奎哥的316名小弟兵合一处,一共445人。
翁立提拔为一连长,奎哥提拔为二连长,杨山提拔为三连长,军刺保持不变。
原有的80名车行战士均匀的分散到一连和二连,排长,班长均由这些老兵担任。
一连,二连各150名战士,是现在的主力部队,三连96名战士,抽调出会做饭的24名战士,组成两个炊事班,配备给一连,二连。
三连余下的72名战士,主要负责后勤保障,把后勤交给杨山,王焕放一百个心。
王焕雷厉风行的行事风格,刚开完会就立刻召集所有战士,把之前的编制打散,重组,而他也由连长变成了营长。
随后的一个月训练,让昔日的小混混也逐渐融入这支奇异的部队,末位惩罚制,老兵已经没有任何一个人再受到惩罚的,新兵们就像他们以前一样,每天晚上各种损招层出不穷抢物资。
期间,翁立受命,把训练任务交给下面的三个排长,自己带着几名普通战士返回庐江继续打造装备。
奎哥能带来这么多人,是王焕意料之外的,在王焕的预料中,奎哥能带来100人就烧高香了。
奎哥手下的大部分兄弟都是出自贫民区,还有相当一部分是流浪的孤儿,奎哥贯彻王焕的御人之道,用食宿保障为基础,用感情做辅助,渐渐扩张达500余人。
接到王焕的命令,向下面的兄弟传达后,有家室,或者父母尚在的小弟领到奎哥的一笔钱财就自动退出,最后奎哥就带着让王焕喜出望外的300多人前来报道。
人数一增加,装备就不够用,在日常训练中大部分情况都是老兵让出自己的装备,新兵用老兵的装备进行训练。
翁立花了5天时间,将装备打造好,运送回来,全营战士披甲训练。
一连,150人全员装备长弓,箭囊,环首刀,小盾,铁甲。
二连,150人全员装备朴刀,大盾,铁甲,班长,排长额外装备长弓及箭囊。
三连,72人全员装备环首刀,皮甲。
军刺,49人全员装备三棱刺,手弩,皮甲。
现在除了训练等待,也别无他法,王焕此后的生活就是不断的训练,开会听取各班班长的训练反馈,偶尔逗逗沧雪。
“报告!”
穿着兔绒大衣,正在帐篷里帮沧雪搭窝的王焕听到外面的报告声,放下手中的木板,起身说道:“进来吧。”
一名军刺战士进来后,标准的敬了一个礼,这种敬礼方式还是王焕教他们的。
王焕回礼后,战士说道:“营长,三班战士发现李家村来了几个教道士,一共4人。”
“道士?”王焕反问道。
士兵点点头,回答道:“是的,道士,他们挨家挨户发放抗寒草药,并且为一些乡亲治病,翁连长的夫人说,听口音不是本地人。”
王焕警惕起来,问道:“他们现在何处?”
战士回答道:“现已在李家村部分村民家住下。”
王焕召来陆锋,凌菲二人,三人换了一身普通常服,带上睡袋,徒步前往李家村。
这些道士是一个信号,王焕最不愿意发现的信号,可该来的终究还是来了,如果不及时赶去制止蛊惑人心的太平道,说不定自己从小居住的李家村会有多少年轻人被忽悠去当炮灰。
把沧雪放到临时做的小窝里,说道:“我出去办事,你乖乖的待着,过几天我就回来了。”
沧雪乖巧的点点头,就睡下了。
李家村,离翁立家不远处有一户郑姓人家,家里一共有三个儿子,61岁的郑老爷子在两天前无故去世,家里正张罗着丧事,小儿子准备前去庐江找会做白事的道士,来到村口就遇上了太平道的人。
为首的是一个35岁上下的道长,身边跟着一个年轻道姑,还有两名年幼的道童,一番打听后,道长掐指一算说他家有老人过世,自己能帮郑家免费做白事,不用奔波的郑老三自然是喜出望外,急忙把道长等人带回家。
道长煞有介事的要来老人的生辰八字,根据生辰八字推算,老人属金命,要选一处五行属水的位置作为下葬之地,选一个五行为木的日子,上午巳时五行为火,方可下葬。
经过一番推算,定在4天后,将老人安葬在李家村入口西北方的河水边,用道士的话说是,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按五行下葬,所葬之地,鬼山,岸山,明堂皆属于上乘,小河环抱住下葬的位置,乃左水倒右出乙方,葬在这对子孙后代有福。
到达李家村的王焕听到孟哥作为老道的粉丝绘声绘色的把那一套说辞向王焕三人讲述。
“呸!”
王焕啐了一口,骂道:“什么混蛋道士,半路出家的半吊子,左水倒右出乙方是不错,总不能那块地在河边就说那块地属水吧?墓碑朝向也不看,直接就把龟背山当鬼山,有这么大的鬼山?”
孟哥眼中充满敬佩的问道:“少爷何时也懂寻龙点穴了?”
离开翁立家,王焕带着陆锋,凌菲二人前往郑家。
李家村本来就不大,谁家有点事村里的村民都会前来帮忙,何况是白事这么大的事。
王焕三人来到时,郑家院子里已经挤满了人,从远处看,客厅里用两条长凳架着棺木,摆放在客厅正中央,民间说法是为了避免沾底气,引起尸变。
棺木前,三个儿子带着自己的家眷还有一些亲戚披麻戴孝跪在棺木周围。
门外放着一张搭好的法台,法台铺上黄色的桌布,上摆放着贡品,朱砂,鸡血,黄符,正中央摆放着一个香炉,上面插着一把香烟袅袅的祭香,法台两侧还摆放着两支蜡烛。
道长穿着一身黄色道袍,头上一顶道冠,手持一柄木剑,嘴里振振有词念着旁人听不懂的咒语。
只见道士突然用一根手指在一只小小的酒杯里蘸了一下,然后便将手指故意在点燃的香烛之上扫过,突然,他的手指燃烧了起来,紧接着,他竟用那根燃挠着的手指很快将他手中的黄纸符咒点燃。
嘭的一下,符咒闪出刺眼的光芒,燃烧不到一秒化为灰烬。引得旁观者不自觉地抬起自己的手指察看,暗思量自己的手可经不起火烧。道士高深的法术又一次使众人服膺。
王焕看到神棍道长做法后噗哧一声笑了,心想:东汉末年就有这种魔术师了?
(https://www.tyvxw.cc/ty306986/5989528.html)
1秒记住天意文学网:www.tyvx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tyvx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