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阅卷
而另一边,太和殿中。
众位考官还在通宵达旦的阅卷,本来阅卷应该在专用的侧殿。
但是新王顾连城执意让他们搬到太和殿的一处偏房之中,自己则在旁边批阅奏章。
国丧刚满,奏章的数目并不多,里面的内容也多是乏善可陈。
除了千篇一律的歌功颂德,大赞天佑真辽,贤王在世。真正说起那百姓疾苦,真辽国事的,却没有几道。
就算仅有的几道,也多是不痛不痒的事情,仿佛生怕触怒了这个性情还拿捏不准的帝王。
顾连城终于叹了口气,从书案之上抬起头来。目光投向了偏房之中忙碌的考官
老王,自己的父亲顾盛欢,年轻时还算是明君,但自打母后司徒皇后过世后,便开始沉溺于女色。宫中日益充斥着善于谄媚的佞官,整个真辽的朝堂,全靠几个肱骨老臣支撑,摇摇欲坠。如今只希望天公做美,不拘一格降人才了。
这次主持阅卷的,是顾连城仅有的几个心腹之一,司掌太学的文学士。文学士也是他做太子时的太子太傅,一身正气,却有文人的通病,就是眼高于顶。
因此,属下的考官们虽然挑选了十几篇佳作送到他面前,他却都露出不甚满意的神色。
顾连城奏章看的疲惫,索性在龙椅上轻轻后倚,揉了揉太阳穴,打算闭目养神。
科举后三天的阅卷时间,今天是最后一天。
能榜上有名的贤才也会在今天浮出水面,他一会儿还有得忙。
只可惜,到目前为止,今年的大考看上去也没有出多少神采俊秀的人物。
正在这时,只听得文学士突然一拍桌案。“果然是上佳好文,文采卓然,却都是剔骨之言。”
顾连城霍然一惊,睁开双眼,目中闪烁着精明的光芒,但随即又被一种温和宽厚掩盖。
他长身站起,看到偏房的阅卷已经进入尾声,文学士手捧着几张考卷正在走来。
按照真辽律法,最后的前十名,是必须由王钦点,是为天子门生。
“请我王敬阅。”虽然曾经是他少年时的师父,但是文学士依然十分恭敬。
顾连城接过试卷,一面展开,一面好整以暇的说笑道。“刚才是何人之作令老师如此惊讶。”
文学士一顿。说道。“不瞒王上,乃是最上面一张,几位考官于寓意之上都给了甲等,但是在行文上,却在乙等之下。不能定夺,故而拿给臣看,臣细看之下,果然绝佳。只是行文虽然自成一体,却确然不是八股之范,故而……”
文学士躬身道。“故而,臣等还是给王上定夺。”顾连城心中笑道。“都说文学士迂腐,可是他还是将这不符和文范的试卷放在了第一张。看来,文学士迂腐是假,惜才却是真啊。”
顾连城想着,目光却落在平展而开的试卷纸上。
只见一行行娟秀的行楷跃然纸上。
“……若衣领处便是国之首领,如律法总纲。总纲乃国之重事,当如日月明于天下,又如流水泾渭分明,以令百姓跟从。……”
当读到此句时,顾连城脑袋嗡的一声,霍然开朗。
原来如此,他暗暗想到,治国之本原在律例。
只有律例明确,召于天下,才如大树立下根基稳固,百姓才能各自繁衍,有了枝干,百姓才以繁衍枝繁叶茂。
他迫不及待的又读了下去,文章洋洋洒洒,的确没有遵循八股旧例。但是别开生面,以小见大。
通过穿衣这一简单的事件简单的事物物,表明了一个治国之理洋洋洒洒写出了一个治国之理。
即是纲律明确,松弛有道,各司其职。
而百姓自然顺从。其中主次鲜明,读来如醍醐灌顶,又振聋发聩。
良久,顾连城放下试卷,长舒一口气,颇有意犹未尽之感。“果然乃切肤剔骨之文。当取魁元。”
文学士沉吟了一下,却还是奏到。“王,可是这八股取士,毕竟是先祖所定的规矩,已经推行了数朝了。”
文学士说到这里,顾连城突然打断道。
“你的意思是,若是我破格录取她,就有违背祖例之嫌。”
文学士道。“微臣不敢。”
(https://www.tyvxw.cc/ty30623/3410073.html)
1秒记住天意文学网:www.tyvx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tyvx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