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3章 贞观文皇
至于为什么要给主角加上一个李唐后人的身份,完全是出于个人对他的敬仰。
有李世民这般天命之子降世,的确是华夏之幸运,集“拯救万民-拨乱反正-开创时代”于一体,千古帝王只此一例。一个挽救了华夏命运的人。
在三国乱世之后,华夏虚弱,西晋短暂一统,但在华夏还未恢复到正常水平之际,就迎来了八王之乱,中原王朝再次变得极为虚弱,接下来就是五胡乱华。
晋朝衣冠南渡,偏安一隅,苟延残喘,北方五胡十六国,乱成一锅粥,华夏历史上真正的至暗时刻,神州陆沉,暗无天日。
华夏陷入极度的虚弱状态,之后南北朝乱世,国家始终处于分裂状态,而周边异族却在不断壮大,随着长期的民族交融,中原王朝的装备,技术水平优势在不断缩小。
到了北周,北齐与南朝鼎立之际,突厥依然成为了亚洲第一强国,北齐与北周皆称臣纳贡。
后面隋朝短暂一统,但是只是昙花一现,在“千古一帝”隋炀帝的祸害下,华夏再次分裂内乱,人口锐减百分之八十。
华夏再次陷入极度的虚弱状态,而且在这个时间段,周边强敌环视,东西突厥,韦室,高句丽,吐谷浑,吐蕃等,都依然崛起,纷纷寇边,突厥曾一度将隋炀帝围在雁门,若非太宗皇帝勤王救驾,生死难料。
这个时间段,毫不夸张地说,但凡统一的速度慢点,都会迎来第二次五胡乱华,而隋末割据群雄之中,除了李世民,没有人有能力迅速扫平割据,统一天下。
即便大唐用五年就基本完成统一,但是前期依旧饱受突厥侵扰,李渊和李建成险些被逼得迁都,这个时候是李世民百骑退突厥,力排众议,不允许迁都。在李世民继位后,突厥一度兵临渭水,这时候正值政权交接之际,长安兵力空虚,是李世民布下疑兵之计,率领六骑与颉利可汗订下渭水之盟。
为大唐的发育,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六骑结盟约,单骑过便桥,何人能有如此胆量与气魄?
天命圣智,率其雄杰,补其裂,纫其绝,续其歇,益其竭,东西南北,张再造之乾坤,春夏秋冬,皎重新之日月,功有如是之大者,唐太宗文皇帝者哉!
文皇未起兮四维如毁,文皇既位兮八荒如砥,文皇之迹兮炳如丹青,文皇之功兮配于天地!
天命圣智:天资卓越,生而为王,怀济世安民之志,有经天纬地之能,超前古帝王之雄才伟略。
率其雄杰,补其裂,纫其绝,续其歇,益其竭:
在隋末百姓历经暴君统治、割据四起、战乱频生,带领天下英雄,平定中原,统一天下,使民生得到休养,让社会重新步入正轨。
东西南北,张再造之乾坤,春夏秋冬,皎重新之日月:彻底终结自东汉末年到隋朝灭亡混乱无序的分裂状态,对外开疆拓土,首次将中国疆域提升到超级大国的层次,
开创维护国际秩序的制度,成为天可汗,取意天下之主、万王之王,使中华民族以空前的硬实力和姿态赢得了世界范围的尊重与荣耀。
功有如是之大者,唐太宗文皇帝者哉:古来英雄拨乱之主,无见及者。
文皇未起兮四维如毁,文皇既位兮八荒如砥:没有你的世界,是无尽的黑暗。
文皇之迹兮炳如丹青,文皇之功兮配于天地:你的功绩永垂不朽。
李世民和他缔造的那个时代,是华夏文明鼎盛的象征,他的光芒跨越古今,今天仍然照耀着神州大地——不是我说的,《世界文明史》、各种纪录片都这么说。
伟人说:自古能军者,无出李世民之右尔,在所有皇帝中,李世民的武功是第一的。
《旧唐书》:“千载可称,一人而已!”
《新唐书》:“甚矣,至治之君不世出也!卓然著见于后世者..可谓难得也!”
欧阳修:“盛哉,太宗之烈也!其除隋之乱,比迹汤、武;致治之美,庶几成、康。自古功德兼隆,由汉以来未之有也。”“三王以来,未有以过之”
王安石:“汝生不及贞观中,斗粟数钱无兵戎!”
苏辙:“任贤使能,将相莫非其人,恭俭节用,天下几至刑措。自三代以下,未见其比也!”
王志坚:“三代以后如唐文皇者,真千古一帝也!”
《全唐诗》太宗小传:“贞观之治,庶几成康,功德兼隆,由汉以来,未之有也。”
钱穆:“唐太宗李世民,神武英明,古今莫匹。”陈寅恪:“古今唯一之天可汗,是固不世出人杰所为也!
司马光:“太宗文武之才,高出前古。盖三代以来,中国之盛未之有也。”
陆九渊:“太宗富有天下.贞观之治,庶几于三代之王者乎?”
吴澄:“贞观之盛有非开元元和之所可及,而太宗卓然为唐三宗之冠。”
朱元璋:“惟唐太宗皇帝英姿盖世,武定四方,贞观之治,式昭文德。有君天下之德而安万世之功者也。神灵在天,万古长存。”
朱棣:“若唐文皇帝,倡义靖难,定天下于一。躬擐甲胄,至履弘堂而登睿极。其思患也,不可谓不周,其虑后也,不可谓不远,作《帝范》十二篇以训其子,日饬躬阐政之道在其中。”
“昔唐太宗拨乱反正,贞观盛世,自古罕论,求其故,尽忠于国,虽仇必赏,心怀异谋,虽亲必诛。”
明宪宗:“三代以后,治功莫盛于唐,而唐三百年间,莫若贞观之盛。”康熙:“寥寥三古后,载籍亦炳焕。俯仰千年徐,盛治数贞观”“朕观古来帝王,如唐虞之都俞吁啸、唐太宗之听言纳谏,君臣上下,如家人父子,情谊泱洽,故能陈善闭邪,各尽所怀,登于至治。”
《世界文明史》:“中国之所以能够再迈进一个伟大的时代,是由于中国最伟大的帝王——唐太宗的贤明。他运用军事天才,把史无前例的入侵者击退,收回汉朝以后失去的领土。”
柏杨:“李世民大帝是中国最杰出的英明君主之一,他用他高度的智慧,殷勤而小心地治理他的帝国,不久就为中国开创了一百三十年之久的第二个黄金时代。”
《剑桥中国隋唐史》:“对后世的中国文人来说、太宗代表了一个文治武功理想地结合起来的盛世:
国家由一个精力充沛但聪明而谨慎的皇帝治理,他牢固地掌握着他的帝国,同时又一贯谦虚耐心地听取群臣,这些大臣本人也都是卓越的人物的意见。
太宗的施政作风之所以被人推崇,不仅由于它的成就,而且由于它接近儒家的纳谏爱民为治国之本这一理想,另外还由于它表现了君臣之间水乳交融的关系。”
贞观之治,是为至治,乃治世之冠,为文治之极。
天可汗,四夷臣服,开疆拓土,万国来朝,为武功之最。
李世民的“政道”思想才是他最大的历史贡献。
那句著名的“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首创人其实是荀子,但绝大部分人都把它当作了唐太宗的名言,为什么呢?
倒不是因为书读得少,而是只有当李世民这种身份的人信奉并践行了它之后,它才从某个书本角落中的普通格言,变成了融入一个民族国家历史的政治准则。
“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
“天子者,有道则人推而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
“成迟败速者,国之基也;失易得难者,天之位也”
——因为李世民的存在,这些强调权责对等的理念了在某种程度上压过了天命论,成为了中国政治思想中的自古以来。我始终认为,所谓历史贡献,最直接的是把事情做好,让那个历史节点的人能够收获切实的益处,给后人留一个矛盾更少发展更容易的平台,这叫贡献。
再进一步地,可以留下一些“如何把事情做好的路径方法”,让后人做起来更加轻松,这是制度。
而更进一步地,一个辉煌的时代,成为了族群共同的记忆,变得具有凝聚力,“因为光明存在过,所以即便身处黑暗,依然相信可以复兴”,这是思想上的影响。
武力、权谋、制度都只是手段,不是目的。
李世民,千古一帝当之无愧,真正的皇帝之冠。
(本章完)
(https://www.tyvxw.cc/ty30379210/48015518.html)
1秒记住天意文学网:www.tyvx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tyvx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