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意文学网 > 我要做阁老 > 第一百零三章 朝堂变天

第一百零三章 朝堂变天


  嘉靖二十七年正月初六,圣天子降下圣谕质问群臣收复河套之事。

  “师出果有名否?兵果有余力、食果有余积、成功可必否?曾铣何足言,只恐百姓受亡辜之戮耳。”

  一时间朝野议论纷纷。

  内阁大学士严嵩忖度圣意,觉得嘉靖帝心意已变,便上书天子“河套必不可复”。

  非但如此,严嵩还将罪责全部推到了首辅严嵩身上。

  在奏疏中,严嵩毫不避讳的点明:

  “廷臣皆知复套之谬,只是‘有所畏耳’。”

  这意思已经再明白不过了。

  朝臣们其实内心都是知道在此时收复河套是荒谬的,只是因为畏惧某个人,故而选择附和。

  这个人自然便是首辅夏言。

  有了首辅的背书,曾铣自然有恃无恐。

  严嵩这一招可谓是阴险至极。

  嘉靖皇帝本就对夏言起了疑心,看到这份奏疏后更是勃然大怒。

  他降下旨意责斥夏言私荐曾铣,不顾国家安危,民人生死。

  夏言得知之后自然惶惶不可终日,上疏替自己辩解。

  但嘉靖皇帝此刻怎么可能听得进去夏言的申辩,再下一道旨意责斥其“强君胁众”,命百官议定其罪。

  皇帝都表态了,百官们自然知道该怎么办。

  一时间朝堂风云突变。

  在严嵩的授意下,他的党羽纷纷上疏弹劾夏言,列出夏言种种罪行。

  最要命的便是一条以内臣结交外将擅权之罪。

  这是杀人诛心呐。

  嘉靖皇帝看到群臣的呼声遂下诏停罢复河套,命锦衣卫速逮曾铣来京。科道言官皆以袖视不纠之罪廷杖、夺俸四月,并命兵部尚书王以旂改督三边。

  一系列乾纲独断的旨意之后,天子想起了夏言。

  “首辅夏言夺其官阶,勒令致仕。”

  此道旨意一下,朝堂之内夏言党羽人人自危。严嵩趁机清洗异己,在朝中各重要部位安插亲信。

  一时严党鸡犬升天。

  朝堂局势变换就是如此之快,不知不觉间,严嵩已经取得了完胜。

  消息传到浙江,徐言自是感慨不已。

  历史果然按照之前的方向发展,曾铣被逮拿,夏言致仕。

  当然,这还不算完。

  不久之后,夏言应该就会被下诏狱。曾铣也会因为“交结近侍官员”罪被斩京城西市。

  夏言凭借前首辅的身份应该还能苟一段时间,但最终也难逃弃市被斩的下场。

  堂堂内阁首辅,都尚且如此。

  在嘉靖朝做官,真的是高危啊。

  其实擅杀大臣这点,在明代只有嘉靖、崇祯两个皇帝喜欢做,其余的君王基本上还是挺正常的。

  最多皇帝气不过铮谏下旨廷杖一番不听话的臣子,以示惩戒。

  至于斩杀大臣这种事情是真的极少出现的。

  所幸嘉靖帝只有十八年可活了,等到徐言进入官场做到高位,嘉靖帝早已咽气。新君将是有老好人之称的隆庆皇帝,这位可就比嘉靖帝好对付的多了。至于万历皇帝,更是以冲龄即位的小孩子。

  隆万年间可谓是做官的黄金时期。

  不久前院试面试时大宗师雷礼曾经出了一道题目,是‘何以安河套’。

  安和复虽然只是一字之差,但是意思却是谬以千里。

  安是维持现状,复是收复之意。

  徐言的策论也是作的很保守,基调是积极防御,循序渐进。

  就是因为他知道嘉靖帝很快就会翻脸不认人,对曾铣、夏言等人治罪。

  虽然他只是一个不起眼的生员,这种时候还是谨慎一些,尽量不给自己找麻烦来的好。

  要说嘉靖帝也真是够不要脸的,复河套明明是他支持的,到头来穿上裤子便不认账,罪责都推到了臣子身上。

  这一点和崇祯皇帝是何其相似。

  崇祯十五年的时候陈新甲因为“行款议和”败露被斩杀于西市。其实议和本来就是崇祯皇帝的意思,陈新甲不过就是一个背锅的。没有崇祯皇帝的授意,便是借陈新甲一百个胆子他也不敢私自议和。

  但崇祯皇帝死要面子,不肯承认是自己的错,只能杀陈新甲平民愤了。

  如此刻薄寡恩,真是骨血里从嘉靖皇帝那里遗传来的。

  夏言就不说了,徐言是真的替曾铣感到可惜与不值。

  若是不生在嘉靖朝,伺候这么一位善变的君王,或许他的下场会好很多。

  按下这些且不提,却说徐言在二月再赴杭州。

  这一次前往杭州他要做的事情很多。

  一来是视察一番妙峰堂在杭州扩张开设分店事宜,二来是去见见未来大舅哥打消他的疑虑,三呢是与恩师钱德洪好好聚一聚。

  当然,最重要的一点是站在历史的角度上给朱纨提一些中肯实用的建议。

  他清晰的记得,嘉靖二十七年四月,经过周密的计划朱纨命部将卢镗率军攻克了双屿港。

  浙江宁波的双屿港一直是倭寇在东南的重要据点,朱纨此举可谓是打响明军抗倭第一枪。

  按照历史进程,即便徐言不参与明军也能夺下双屿港。

  徐言之所以还要去给朱纨提建议,就是希望明军能够把细节做的更好一些。

  毕竟历史上还是有不少真假倭逃出双屿港到别处海岛再立山头的情况的。

  最著名的就是汪直。

  若是能够把这些海盗一锅端了,至少短时间内大明能够获得喘息之机。

  当然,徐言十分清楚明代海防政策的弊端,只要海禁政策不取消,就不可能根除这一顽疾。

  少了一个汪直,还会有第二个、第三个。

  但就嘉靖帝这个多疑执拗的性子,要想让他开海无异于痴人说梦。

  现在能做的也只是尽可能的缝缝补补,启用戚继光这样的新人。

  至于彻底荡平海患,怕是要等到隆庆朝了。

  历史上朱纨因为得罪了闽浙海商集团,最终忧愤自杀。

  如今虽然朱纨的地位更高,也在某种程度上得到了嘉靖帝的信任、欣赏,但这一本质却是没有变化。

  徐言觉得还是有必要给朱纨提提醒的。

  毕竟朱纨是徐言如今最大的靠山,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不论从大义还是私谊出发,徐言都不希望朱纨出事。

  夺取双屿港只是抗倭的开始。

  ...

  ...


  (https://www.tyvxw.cc/ty302869/10459297.html)


1秒记住天意文学网:www.tyvx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tyvx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