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意文学网 > 中华第一帝国 > 295:未来的道路

295:未来的道路


  登基大典的最后,自然是各种的表演,以及设宴答谢大臣与来宾。

  尽管王思锐并不喜欢这样的形式,可这种事情又是惯例,不是他想省就能省的,虽然他是皇帝,所有的一切还是他说的算,但若是一味的节省,而不顾及大臣们的感受的话,怕是后面会引起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设宴这一环节,王思锐并未在这里待的太久,他还是不喜欢住在这种深宫院墙之内,相比较于这里,王思锐更加喜欢军营那里的环境。

  至于这座曾经代表着华夏数百年历史的权力最高之地,王思锐是打算将这里开发成为景区的,尽管这个时代因为交通加上经济等等原因,能够给国家带来的收入并不算多,但本着有一点是一点的原则,王思锐还是打算这么干了。

  只等迁都之后,这座紫禁城便会被正式的向民众开放。

  这些人,都是即将被王思锐亲自授予将军军衔的军人。

  人数不多,因为各个集团军都有各自的备战任务,短时间内也不可能将所有的将军抽调过来,所以只能先授衔一批,然后将每个人的军衔先发给他们,等日后在找时间集中授衔。

  武羊,被王思锐亲自带上了象征着上将的金色麦穗加三颗金星的上将,一个年仅二十多岁的上将,怕是古往今来,历史上最年轻的将军了。

  不对,历史上西汉时期的霍去病要比武羊更年轻,但不管怎么说,武羊也算是华夏历史上最年轻的将军之一。

  余下的三十多位当中,有三人被授予中将,二十多人被授予了少将。

  按照军衔相对应的职位,少将对应的是师长,中将则是军长,上将则是集团军司令,当然,再往上的四星大将,基本上对应的是集团军群总司令,是拥有独立指挥数个集团军进行作战的资格的。

  至于元帅,这个更多的还是象征性的意义,实际上的职责,其实与四星大将并没有太大的区别。

  当然了,以后的集团军自然不会像现在这样庞大,动则几十万人的规模。在王思锐的计划中,一个集团军最合适的人数应该是二十万人,这样集团军司令的指挥压力不会太大。

  就像现在这样,兵力最多的是第一集团军,王树起也算是一名老人了,可对于军队迅速的扩张,还是给他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在没有战事的时候,工作上就已经出现了漏洞,这要是等到了战争来临以后,又该出现多大的漏洞?

  这也就是王思锐没有足够的人才,所以才只能让这些人勉强的兼任着这个职位,随着时间的推移,部队经历的战争也会越来越多,各级军官也会有更多的经验,到时候便会有足够的人才去让王思锐按照自己的想法去组建军队。

  授衔仪式很简单,不像是后世有电视可以直播,主持人宣布流程,王思锐亲自为每一位参与授衔的将军带上肩章,然后对其说上两句鼓励的话,身旁有负责宣传的部门进行拍照。

  日后这些照片会单独的发给他们每一个人,最后是集体的合照,王思锐站在人群的正中间,再然后,就没有然后了,这些刚刚完成授衔仪式的将军们,便连夜返回了各自的驻地。

  按照昨天登基大典上的反应来看,近期内洋人应该不会挑起战事,但洋人不挑起战事,并不代表着军队就可以放松下来。

  要知道,国内的领土还没有完全收复呢,而且剩下的又全部都是难啃的骨头,即便是汉军,也必须要做足了充足的准备才敢对剩下的地区发起攻击。

  想想剩下的都是些什么地方就知道了,西藏,物资什么的就不说了,就是士兵都很难走进去,所以,进军西藏的第一个步骤便是囤积物资,用步步为营的方式一点点的去推进。

  青海那边也差不太多,蒙古这边则是需要面对大量的骑兵,在机动方面,汉军完全处于劣势,尽管有着大量的先进装备,可人家打不过你还不会跑吗?只是带着你兜圈子,然后打你的补给线就能拖死你。

  就连满清都只能靠着招安这种方式来维持蒙古的局势,王思锐的头脑很清醒,所以他并不认为在这方面,他们有什么优势。

  所以,如何进攻蒙古,成为了王思锐最头疼的一件事。

  最后就是新疆,这个就不说了,距离实在是太远了,同样只是物资就能拖死他们,加上需要穿越戈壁滩,派出去的部队能够一人不失的走到那里就算是不错的了。

  尽管那些地区的军队战斗力都不怎么样,可天然的地理优势却成为了他们最大的屏障,而且王思锐也很清楚,他们必须要尽快的去对那些地区实施占领计划,否则时间拖的越久,再去进攻那些地区的时候,所遇到的阻力便会越大。

  俄国人可是一直都在怂恿着蒙古和********独立的,西藏那边的情况也没好到哪去,英国人则是想着将西藏的一部分划归到印度,然后剩余的让他们独立。

  智囊团给出的建议是,大力发展工业,特别是汽车工业,给军队装备大量的卡车用来运输物资,同时大力的修建公路,以确保后勤补给线的畅通。

  同时,派遣部队以步步为营的方式向这几个地区逼近,逼迫他们出来与汉军决战,尽最大可能的消耗他们的有生力量,为日后的占领创造最好的条件。

  交通不便,这便是最大的问题。

  殊不见后世新中国收复西藏的时候,到底死了多少人?很多部队进去之后,因为大雪封山,再加上当时携带的物资不足,又得不到补给而成建制的被冻死饿死。

  这样的事情,王思锐自然是要竭力制止的。

  唯一让王思锐欣慰的是,华北华中华南平原地区全在他的掌控之中,而这些地区便于工业发展,能够在短时间内提升国家的综合实力,只要发展的好,十年内便能够解决这些问题。

  虽然问题是他没有这么多的时间去准备,虽然王思锐并不想在一战爆发的时候还在忙着收复国内的那些省份,但现在摆在他面前的问题却很严峻。

  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国家积弱已久,想要在短时间内崛起,又谈何容易?

  在这个工业大爆发的年代,没有基础,想要干什么都无疑是难上加难,或许唯一的优势,便是王思锐脑子里那些关于后世的记忆,他可以避免在某些方面走弯路,利用这些宝贵的历史经验去赶超欧美列强。

  陆军方面倒是好说,现在已经有了03式突击步枪以及狙击步枪,接下来只需要大力的去研发半自动步枪以及机枪就可以了。

  装备了半自动步枪,自动步枪,狙击步枪,以及机枪的陆军,至少可以保证增在未来二十年内在武器方面不会被列强超越,再加上迫击炮,手榴弹等近距离火力支援,陆军的火力,已经无人可及。

  但是在海军方面,王思锐可就是彻头彻尾的愣头青了,他只知道,在后世,战列舰这种巨舰大炮会被迅速的淘汰,航母战斗群将会瞬间崛起。

  中华帝国若是想在海军方面超越欧美列强,唯一能走的路,便是发展航母战斗群。

  可中华帝国并没有制造大型战舰的经验,飞机目前才刚刚出现,莱特兄弟制造的动力飞机去年十二月份才试飞成功,但是距离真正的应用,还有很长的时间。

  至少在未来二十年内,海上的主力还是战列舰,即便是有了航母,没有足够先进的飞机,也无法发挥出他们的战斗力。

  没有海军,这也就意味着中华帝国只能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去发展岸防工事,以此来抵抗列强的军舰,而军队也只能执行本土防御战略,根本没有攻出去的机会。

  “难道真的要错过一战吗?”。王思锐不由的暗暗嘀咕道。

  要知道,美国之所以崛起,靠的就是两次世界大战的积累。而没有一支能够保障陆军的海军,美国人是不可能崛起的。

  二战时期美国海军的发展速度,可是令全世界都闻之惊叹的,一艘航母从开始建造到下水,只需要一年的时间,不到两年便能够组建一个完整的航母编队,况且美国还不是一艘艘的建造,而是批量的建造。

  平均一年便会服役一个舰队的海军,这种制造能力,的确让很多人羡慕不已。

  美国人的制造方法王思锐倒是知道,分段制造,流水分工嘛,这个他也会,可是没有足够的人才,一切都是白搭。

  虽然王思锐已经秘密的派出了不少人前往欧美各国学习舰船制造,但因为身份原因,他们并未进入到核心的部门,大多数不是在学校里学习,就是在船厂打工,只能靠着一些闲余时间去偷偷的学习制造经验,学习进展很是缓慢。

  “不行,一定要改变这种局面。”王思锐再次下定了决心,旋即朝着门外喊道:“来人,去通知美国使臣柔克义,就说我要见他。”

  PS:感谢大军2016的打赏支持,感谢书城书友辉的月票支持!感谢书友的月票支持!(未完待续。)


  (https://www.tyvxw.cc/ty3028/3993247.html)


1秒记住天意文学网:www.tyvxw.cc。手机版阅读网址:m.tyvxw.cc